微生物凝固论文-辛宏,薛珊珊,江黎明,练有文,刘文

微生物凝固论文-辛宏,薛珊珊,江黎明,练有文,刘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凝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微生物,血栓,腐生葡萄球菌,乙酰微小杆菌

微生物凝固论文文献综述

辛宏,薛珊珊,江黎明,练有文,刘文[1](2018)在《中国南海硇洲岛海洋微生物抗血栓菌株的筛选及其对血液凝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中国南海硇洲岛海洋微生物抗血栓菌株并研究其对血液凝固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抗血栓菌株,然后研究筛选菌株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尾静脉血栓的形成、小鼠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及对凝血酶诱导的猪全血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了两株具有明显溶栓作用的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Mb19)与乙酰微小杆菌(Lmb14)。Mb19与Lmb14高剂量(1 m L)上清液能较好抑制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血栓的形成,与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19与Lmb14高剂量组(1 m L)上清液能有效延长小鼠的出血与凝血时间,与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19与Lmb14高剂量组(100μL)上清液均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结论:海洋细菌腐生葡萄球菌(Mb19)与乙酰微小杆菌(Lmb14)具有抗血栓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梁悦,李普旺,汪月琼,何东宁,张福全[2](2015)在《微生物快速凝固天然橡胶的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快速凝固天然橡胶标胶(MRCNR)样品和轮胎厂提供的四种不同天然橡胶(NR)标胶样品的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粘弹特性等,并对MRCNR样品与四种轮胎NR样品性能进行比较,探讨MRCNR的应用可行性。结果发现:MRCNR样品生胶的粘弹特性(指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及加工性能稍好,动态力学性能介于四种轮胎NR之间。MRCNR样品符合轮胎NR生产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21期)

丁丽[3](2014)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防臭菌株的筛选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然鲜胶乳微生物凝固胶块容易发臭的现象,将天然橡胶鲜胶乳的生物凝固技术与生物除臭方法相结合,在胶乳生物凝固阶段,添加筛选出的具有除臭作用的微生物来制备生物凝固胶凝块,以减轻胶块在贮存和加工中的臭气,缓解橡胶加工厂的臭气污染。不仅有助于微生物凝固橡胶新技术的大范围使用,也能对工人工作情绪和健康以及环保有利。本文根据各菌株在胶乳凝固应用中的除臭效果和凝固效果,从分离出的9种菌株中选取一株酿酒酵母菌属菌株C5作为天然橡胶鲜胶乳生物凝固胶凝块的除臭菌株。该菌株的最适pH在5.0-5.5之间,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h,利用糖蜜的发酵培养条件为糖蜜浓度为16°Be,KH2PO4为2g/L,(NH4)2SO4为2.5g/L, MgSO4为0.05g/L。研究发现C5菌株参与生物凝固方式,能有效减轻橡胶湿凝块在贮存期间释放的臭味。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分别含有C5及市售除臭液参与的生物凝固橡胶湿凝块的挥发性成分发现有两种除臭菌液参与的生物凝固湿凝块中3-甲基吲哚的含量都比生物凝固湿凝块降低了很多,其中有市售除臭液参与的生物凝固湿胶块更是将3-甲基吲哚的含量由12.39%降低到了3.69%,再次证明了3-甲基吲哚是造成生物凝固湿胶块散发臭气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C5菌株参与生物凝固方式对鲜胶乳的凝固效果影响不大,且有助于加快生物凝固NR的硫化进程。加有C5的NR在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门尼粘度、交联密度等性能指标上都有所提高。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分析表明C5对NR的动态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各种测试表明C5在胶乳凝固中的应用并不会明显降低橡胶质量。(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4-05-01)

罗文杰,李思东,方林,汪志芬[4](2013)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和酸凝固天然橡胶生胶流变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了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m)和酸凝固天然橡胶(NR-a)生胶的弹性模量(G′)和损耗因子(tanδ),并用Ostwald幂律方程和Arrhenius-Frenkel-Eyring方程求取天然橡胶的流动指数(n)、流体稠度(k)及粘流活化能(E)。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凝固工艺天然橡胶生胶的G′、tanδ、n、k及E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NR-m的G′、k和E均高于NR-a的,而其tanδ和n则均比NR-a的低。(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新红,廖双泉,肖迪娥,廖小雪,李思东[5](2012)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从胶乳中分离、筛选出来的菌种凝固天然胶乳,制备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m)。研究了NR-m的理化性能、热氧降解性能、硫化特性和硫化胶力学性能,并与酸凝固天然橡胶(NR-a)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NR-a相比,NR-m的P0和灰分含量高,而挥发物含量、杂质含量、PRI、氮含量低,数均分子量(Mn)大,分子量分布(MWD)窄;混炼胶的最大扭矩值(MH)高,t10和t90短,硫化速率指数(Vc)大;硫化胶力学性能好,老化前、后性能变化较大;NR热氧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NR-m热氧降解的特征温度T0、TP和Tf均比NR-a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北龙,刘培铭,邓维用,陆衡湘,丁丽[6](2012)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微生物凝固鲜胶乳工艺对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微生物凝固NR生胶的门尼粘度、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均高于甲酸凝固NR,加入助凝剂氯化钙后仍表现出较甲酸凝固NR硫化速率快、拉伸强度大、拉断伸长率高等优良性能;随着微生物凝固剂用量的增大,NR生胶的P0小幅下降,灰分质量分数有所增大;随着助凝剂用量的增大,NR生胶的门尼粘度小幅下降,塑性保持率呈增大趋势;微生物凝固剂和助凝剂用量对NR胶料的硫化特性和老化前后物理性能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2年09期)

田亚红[7](2012)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甘薯渣果胶及其对凝固型酸奶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甘薯渣果胶,并研究其作为稳定剂对凝固型酸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甘薯渣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发酵温度35℃,pH 5.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5%,优化条件下的果胶提取率为6.55%;同时研究表明,果胶对凝固型酸奶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果胶的最佳添加量为0.2%。(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2年06期)

李新红[8](2012)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和硫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胶乳主要是指从巴西叁叶橡胶树流出的乳白色液体。为了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一般要将天然胶乳凝固,制成生胶。天然胶乳的凝固方法有酸凝固法、自然凝固法、无机盐凝固法、微波凝固法和微生物凝固法等。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酸凝固法生产天然橡胶。通过酸凝固法生产天然橡胶,不但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所得到的生胶基本上达不到生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要求。微生物凝固不需要加氨保存和加酸凝固,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通过微生物凝固所得到的生胶特别适宜生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因此,微生物凝固法在制胶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从胶乳中分离、筛选出来的、凝固效果最佳的菌种凝固新鲜胶乳,制备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 Coagulated by Microorganisms, NR-m)。考察了NR-m的六项指标(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氮含量、挥发物含量、灰分含量和杂质含量)、硫化胶的硫化特性、交联密度和力学性能以及硫化动力学。同时,运用橡胶加工分析仪研究了NR-m的加工性能,用热重分析探讨了NR-m的热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NR-m的测试表征均与酸凝固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 Coagulated by Acid, NR-a)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生胶的六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与NR-a相比,NR-m的塑性初值(P0)和灰分含量高,而挥发物含量、杂质含量、塑性保持率(PRI)、氮含量均低;NR-m的数均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混炼胶的最大扭矩(MH)大,焦烧时间(t10)和正硫化时间(t90)较短,硫化指数(Vc)更大。NR-m硫化胶的硬度大,力学性能优于NR-a硫化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比NR-a硫化胶高了25.5%和34.8%,老化后,NR-m硫化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下降了7.6%和12.6%。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发现,NR-m的磁化衰减随着时间的衰减速率比NR-a快,NR-m的交联密度大。热重分析表明,NR的热降解为一级反应,发生在340~440℃, NR-a和NR-m的终止降解率(Cf)分别为97.11%和95.89%,NR-m的初始降解温度(To)、最大降解速率温度(TP)和终止降解温度(Tf)均高于NR-a,说明NR-m热稳定性比NR-a好。NR热氧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250℃~450℃,此阶段为主降解阶段,终止时NR-m和NR-a降解率分别达到了79.98%和80.28%,第二阶段,发生在450℃~550℃,终止时NR-m和NR-a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9.63%和99.68%,NR-m相应阶段的T0、TP和Tf均低于NR-a,说明NR-m的抗热氧老化性能不及NR-a。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对生胶进行加工性能分析发现,应变扫描时,NR-m和NR-a的弹性模量(G’)随应变增大而下降且NR-m的G’比NR-a大;弹性扭矩(S’)随应变增大先升高后下降且NR-m的S’比NR-a高;损耗角正切(tanδ)随应变的增加而升高且NR-a的tanδ大于NR-m。温度扫描时,NR-m和NR-a的弹性模量G’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且NR-m的G’比NR-a大;tanδ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NR-a的tanδ大于NR-m。由此表明NR-m的加工性能比NR-a稍差,内耗比NR-a低。在硫化时间tML~tMH内可以分成叁个阶段,tML~ts为诱导期,ts~t90为热硫化期,t90~tMH为平坦硫化期。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胶样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明显缩短;NR-a的诱导期和热硫化期对温度的依赖性均高于NR-m,而NR-m对温度的灵敏度高于NR-a。胶样的硫化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温度下,同一阶段里,NR-m的硫化反应速率均高于NR-a;硫化后期,NR-m和NR-a的反应级数分别处在0.70-0.72和0.73-0.89之间,造成反应级数的变化与硫化后期交联键的断裂和重排有关。NR-m相应阶段的硫化反应活化能均高于NR-a,第叁阶段的活化能最高,这是由于硫化反应后期硫化反应已经基本完成,发生交联反应越来越困难,硫化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大。(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董晶晶,汪志芬,贺继东,李思东[9](2011)在《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交联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考察了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m)和酸凝固天然橡胶(NR-a)在硫化过程交联密度(XLD)、网链含量(AMc)、自由小分子含量(AT2)以及相邻交联点间的分子质量(Mc)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R-m硫化胶的XLD比NR-a的高,NR-m硫化胶磁化曲线随时间衰减的速率比NR-a快,纵向松弛时间(T1)和横向驰豫时间(T2)比NR-a低,NR-m硫化胶网链部分的质量含量(AMc)明显高于NR-a的,而自由末端数则明显比NR-a的低。这表明微生物凝固法促进了天然橡胶的硫化作用,提高了硫化胶的交联密度。(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1年05期)

华建坤,王明学,刘惠伦,曾涛[10](2011)在《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研究概况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国内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的研究发展情况,论述了当前在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目前天然橡胶生产实际,建议重视天然胶乳自然凝固的研究开发工作。(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微生物凝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快速凝固天然橡胶标胶(MRCNR)样品和轮胎厂提供的四种不同天然橡胶(NR)标胶样品的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粘弹特性等,并对MRCNR样品与四种轮胎NR样品性能进行比较,探讨MRCNR的应用可行性。结果发现:MRCNR样品生胶的粘弹特性(指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及加工性能稍好,动态力学性能介于四种轮胎NR之间。MRCNR样品符合轮胎NR生产的相关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凝固论文参考文献

[1].辛宏,薛珊珊,江黎明,练有文,刘文.中国南海硇洲岛海洋微生物抗血栓菌株的筛选及其对血液凝固特性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

[2].梁悦,李普旺,汪月琼,何东宁,张福全.微生物快速凝固天然橡胶的应用基础研究[J].广东化工.2015

[3].丁丽.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防臭菌株的筛选与效果评价[D].海南大学.2014

[4].罗文杰,李思东,方林,汪志芬.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和酸凝固天然橡胶生胶流变特性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3

[5].李新红,廖双泉,肖迪娥,廖小雪,李思东.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

[6].张北龙,刘培铭,邓维用,陆衡湘,丁丽.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12

[7].田亚红.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甘薯渣果胶及其对凝固型酸奶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2

[8].李新红.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和硫化动力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2

[9].董晶晶,汪志芬,贺继东,李思东.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交联密度的研究[J].弹性体.2011

[10].华建坤,王明学,刘惠伦,曾涛.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研究概况及建议[J].热带作物学报.2011

标签:;  ;  ;  ;  

微生物凝固论文-辛宏,薛珊珊,江黎明,练有文,刘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