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教育”教学模式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

怒江州兰坪县教育局教研室671400

中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和大教育家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和国民性格。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有丰富的水文化和水教育因子。孔子通过对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或从社会、历史的层面,或从哲学思辩的角度,或以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而以此来把握、认识教育、人生、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规律。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译】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他强调学与思结合、知行统一。现在来讲,就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学、思、用和发展融为一体,为塑造人和塑造什么样的人做好奠基;更为“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建构了理论、理念和策略基础。

一、整合孔子教学思想建构“学·思教育”教学模式。

我办学的思想,就是依托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学校教育,解决师生的智慧、能力和发展的问题。为全面走进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将“万世之师”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地融合到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之中,因地制宜地建构了“学·思教育”教学模式。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是水循序渐进渗透原理,也就是教育过程,符合现代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孔子首创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教学采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fěi,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不发,举一隅(yú,①角落②靠边沿的地方),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是践行孔子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和教学相长的教师典范精神,发展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创新现代中西方教育教学理论与策略,结合现代学校培养“和谐人”的教育智慧的结晶。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与学实践。小学一、二年级以常规为抓手,逐渐渗透“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所需的素质,为三年级开始在老师出示问题,以学生个体、小组主动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生个体和小组的知识与技能,到五、六年级能够在教师组织、引导、参与下,学生个体、小组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思考·练习”提出问题,梳理问题,通过个体、小组主动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落实教学任务,完成知识与技能的领悟。孔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将自己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模式发展了孔子教育教学之精髓——循序渐进。

现代学校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首要原因是体现了孔子的“学”与“思”的结合。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主张因材施教,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强调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推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原因之二,是现行的各科教材。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都安排了便于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学习的问题。原因之三,是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年级之前都在幼儿园接受过三年左右的前期学习准备,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的研究性个体、小组主动学习,能为高段培养出具备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真实性表达和创造性应用的会学习的高素质的学生。原因之四,“学·思教育”教学模式践行了孔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思想。(《八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和社会的尊重,体现了学校教育先育人、先做人,后学知识的思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过教与学的实践,“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与学运用已获得成功。结果证明,“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是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标下新课程的有效教与学方式,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佳方法。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体现了学校教育融人文、制度、现代管理为一体,融继承与发展为一体,融传承与创新为一统,将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落实在每个人的以德育为首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符合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一初衷。

经过实践,要想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在广大学校推广,学校和教师自身得先把握好几个实质性的问题。

二、“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由学生从教材以及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专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民主、平等对话、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指导、参与下收集材料,交流材料,处理材料和信息,培养问题“意识”。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一种让学生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了解社会,初步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个体的自信,并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乐园。

(二)“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1、“问题”是“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载体,整个学习过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特点不是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是什么”,而是探究“为什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实践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去掌握,在应用中升华和筑牢。

2、“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开放的态势,具体表现在:

(1)思维空间的开放;

(2)学习内容的开放;

(3)学习方式的开放〔在民主、平等、和谐和探讨的气氛中学习〕;

(4)学生个性的解放〔语文教学、数学一题多解等就是学生个性的解放〕。

3、“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个体或小组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自己负责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体现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三)“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在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教学的初放性、动态性、协作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体现了这四个特点的教学才初步具备“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适应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学·思”教学。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课堂知识教学,根据人的记忆遗忘规律,采用两段以上的分段教学法;知识和方法的复习采用七次复习法:新授内容20分钟后安排第一次复习,1小时后安排第二次复习,8至9小时后安排第三次复习,1天后安排第四次复习,2天后安排第五次复习,6天后安排第六次复习,1个月后安排第七次复习,让所学知识与方法的记忆量都保持在90%以上,这样来优化和巩固所学。

三、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精英教育”的“应试教育”观念必须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注入式、质疑式、启发式等等方式向素质教育的合作式、探究式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转变。从实际来看,应看:

(一)怎样备课。照搬、照教,说明没转变,要创新性地运用教材和组织学生。

(二)怎样对待教材。是重复教材内容,还是用活教材,如何开发教材这个资源,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三)怎样看待学生。在教学时是不是考虑学生什么地方一读就懂,哪些地方一点就通,哪些地方怎么读都不会,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才会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要体现“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多种教的手段,也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再现,更是水教育的精髓。

(四)怎么认识我们教师自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研究者、组织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学·思教育”教学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索方法的指导者(这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定位问题)。教师要由过去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现行的传授者、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多种角色为一体的新型教师。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以组织、参与、引导、精讲、要素组合和启发为主要方法,变主动教为被动教(学生实在探究不出来的知识或方法才随机进行引导、启发和精讲);学生的学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素组合(读、想、听、说、做、动静转换)、多练、对话、互动、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与技能为主,变老师牵着学为学生我要主动学。教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培养和问题意识为抓手,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落脚点,重点彰显“以学定教和有教无类”。

1、要素组合。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只要能把学生的看、听、讲(读)、想、做、动与静,在每节课中都充分地交互整合起来运用,体现孔子的“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让课堂充满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创新性。只要课堂能长期有这样的四性,教师就不必要为学生考不好试而担忧。如果我们教师能长期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师将不再是教师累死在讲台上的把着讲,而是让学生寓教于乐的主动学习、探究的有效教学。

2、合作学习。

学校推行“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中,必须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学会包容,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学习,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课堂外延活动的主体,是“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主战场的基本表现形式。合作学习,有三个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建立合作平台;二是构建学习小组;三是寻找捕捉学生角色的关键要素。

最常用、最适用的合作小组建构是将课堂中常规坐位上前排两位同学向后转,与后一桌两位同学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平台则是后两位同学用的课桌。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纪律调控员。四人小组中,一人承担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负责时间记录;一人承担纪律监控员:负责活动中对小组成员的纪律调控,保证合作探究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完成;一人承担记录员:负责将小组成员有效发言记录下来;一人承担发言人: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交流时面向全班进行交流,得到肯定、补充。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在日常合作学习的运用中,四人小组的角色分工不应该固定不变。为了让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学业和不同方面的素养得以综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应形成固定的角色轮换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自己也要养成一个想合作、会合作、会学习、会运用的和谐人。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知识点的切入方式——老师情境导入、各种读、解释反复识记规定的字词、讲解课文内容、检查式提问、默写重点句与词字、大量作业。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切入方式——寻找不懂的字词句、交换学习卡;提交学习小组讨论、质询;精彩片段交流;读、识记、用自己的话,说出所学内容的意思;老师精讲或点讲字词句段;重点、难点、模仿性、针对性作业。知识力、创造力、实践力和人格力的切入方式——看听想情境材料、找不懂的或不喜欢的内容(如字词句)等、提交学习小组讨论质询;与看到的联系起来说、说给同桌听;与听到的联系起来说、说给小组成员听;把不喜欢的或难度大的内容大胆地换掉;交换学习卡,合议后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代表点评、补充;再强化:找会动——有味道——会响——有色……的字词句、与想到的说或讲一两句话、同桌文流或交换学习卡;大胆联想并与时间、地点、人物结合起来说一两段话、记下来(微型小说);整理浓缩成顺口的句(自然体诗);利用教室文化向全班或年级展示或讲解(过程激励);作业——整理学习卡、补充、查找资料。关键素质结构方式是提出、筛选关键性问题(如用字词句)、主题讨论、辩驳、鼓励个性思维的张扬……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模式下要素组合和合作学习的整合运用是集西方教改和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精华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先进之处是扩张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调控了学生互动、主动、生动、能动的积极性;强化了教师激励学生、张扬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扩张学生求知过程中闪现的亮点;合理设置时间剃度、空间剃度、问题剃度,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率;体现了学科的功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弹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特征。在方法上凸现了多向度、多要素、多梯度、多置换的互动和交替融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形成“效率优先、过程优化、以人为本”的有效教学格局,是水性在教育中的凸显,主张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教育瑰宝,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策略,摒弃陈腐的教育观,构建了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

四、“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的设计与安排。

(一)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开展“学·思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读自悟(预习)基础上提出问题,学会抓关键(重点)。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把问题和词语分开,是提问题,不是提不懂的词语,教师更要注意提问题也要分年段,哪些问题适合低年级渗透培养,教师就杜绝问题的出现,哪些问题适合中段,就强调不能提,只稍作渗透即可;哪些问题适合高段,就要杜绝中段提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整体发展。教师指导学生提问题时哪句话意思深刻,意思不懂可以提,但主要应围绕内容、表达方法、解决方法和思想感情方面。

(二)师生合作,梳理确定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导读、课文和课后思考与练习相结合,把这些综合起来找出当堂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这课或这章节要落实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何时解决,怎么解决,确定好研究的问题。问题一定要教师在学生初步提出的基础上再组织提示学生梳理筛选,选择与当课当堂训练重点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散而泛的将学生提出的所有有价值无价值的问题都进行探究,那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师生共同确定学习方法。

师生根据梳理确定的问题,简单的,学生个体阅读思考能解决的问题确定为自主探究;难一点的,大部分学生个体经过阅读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确定为优等生自主探究解决,中等以下的学生两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最难的,确定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教师适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引导、指导,提高问题解决的实效性。

(四)自主或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寻求答案。

根据确定问题的难易和学习方法,开展自主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个体间、各小组中听听,有问题要适机指点,此时教师是参与者,更是合作者,也是指导者,一定要与学生随机合作,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共同合作和指导寻求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结论。

(五)展示成果,创新扩展。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展示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成果,指导培养学生怎么、用什么方法汇报,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成果,同时指导学生讨论课堂与课外扩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内学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自行组合或个人去探究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再把生活实践中更新的方法运用回课堂中,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立体统一,体现孔子“学以致用”的思想。

以上是“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教师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个体和群体发展的方法步骤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类型。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小学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实践,要注意课文或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迁移,方法的领悟,学一篇或一题带一串,长文短教,逐步让学生掌握文本和学习的特点。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年级,低年级是起步,中年级是过渡,到高年级逐步成型。低年级不要明确提出,只要求渗透,低年级起步阶段,主要是感悟、初知和准备,不要求全、求具体。中年级是过渡,开始是从弄懂一句话的意思开始,是抓住一些关键句子里的关键词来弄懂,从词句开始。到了高年级,具体通过一些典型课文或题型的运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运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同时能把生活与社会中感悟与积累运用到课堂里的再学习中。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是将孔子的“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理论和方法升华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六、实施“学·思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做的准备。

这儿说的准备,就是我们教师备教材以外的备课程资源、备教师自我、备学生和备家长等等。综合起来有八个方面的准备:一是教师对学生兴趣、生活、爱好、能力、知识结构等情况的分析;二是教师对自我专业知识、心理状态、应变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角色转换能力等情况的认识;三是教师对激励法、激将法、求助法、明知故问方法等引导、激励策略的研究;四是教师对合作式、讨论式、调查式、采访式、查阅式、交流式、实验式等活动形式的研究;五是教师对文本等学习资源的研究;六是教师对困难与优势的研究;七是教师对家长资源可利用的研究;八是教师对学生听、看、说、讲读、想、做、动、静等要素组合的研究。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充分准备,课中灵活机动应变使用,才会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

七、开展“学·思教育”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学都要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主动问、主动合作的精神。

(一)注意教学设计的内容。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有五个方面:

1、问题目标的确立;

2、教材重难点的预计;

3、过程的操作;

4、知识的更新;

5、知识与方法的反思总结。

(二)注意对提出问题、解决、结论过程的合理指导。

(三)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教师要及时加随机地观察、交流、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因地制宜地改变方法,调整策略。着重体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四)注意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指导包括:

1、合作小组平台的构建。教师指定、自由组合加固定;

2、指导小组长的产生,明确角色与职责;

3、对小组长、调控员、记录员、发言人、记时员(通常实践,四人合作小组不选计时员,由小组长承担)的指导;

4、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5、团结协作;

6、讨论方法;

7、小组角色的固定轮换制,每进行完成一次合作学习,就开始固定按顺序轮换,让每个组员每方面得以锻炼和提高。总起来,就是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协调指导,让“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有条不紊的进行。

(五)注意“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不等同与科技研究活动,只是类似而已,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是学生大众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六)注意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作为课程学习方式,“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仅只是教学方式里的一种,要与其它的启发式、讲授式等方法有机合理整合使用,该讲、该训练的内容一定要强化,不能全方位放给学生自己研究。

八、改进评价体系。

兵法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思教育”教学模式推广的“粮草”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实验结果证明,如果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会大大抑制“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目的。欲取得“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成功,必须先动“粮草”,改进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创设出一套能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灵活教书的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才能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一)对学校的评价。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将原有的对学校终极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把评价纳入学校、教师改革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中学、研、运用、材料收集、总结升华和推广中。把对学校的评价放手给学校自己运作,注重每个环节的过程的评价。

(二)对教师的评价。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评价,沿用传统的对教师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方法,只需将绩的评价由原来的终极性评价改为过程评性价。即,教师的绩由原来的只看两次期末测试成绩,改为类总所有学校对学生的测试成绩即可。对教师评价时,教师的绩部分只按本班学生学业成绩计算,不参考学生平常作业和在校表现。

(三)对学生的评价。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目的是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得以和谐健康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核心,更是模式应用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学·思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必须改革原有的对学生的利用一两次测试的终极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注重“三维目标”的习得与运用,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还是能力与发展都注重过程的积累,如果每一单元或章节测试一次,会违背课程标准和教改精神,就采用每月所学的两个单元或章节测试一次,将每个学期4个月的4次测试相加除以4,得出本学期的学生成绩,每学期不再进行系统的强化复习和综合测试,两个学期相加除以2得出学年学业成绩。学生的学年综合评价由三部分构成,学业成绩占60%,学生平常作业占20%,学生在校表现(包括纪律、思想、行为表现、品德等)占20%。

在“学·思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甚至赶超时代,及时转变更新观念,摆正自我位置,不断努力自修或培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养与能力,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及时调整好适应新课标、新教材与社会发展的教学新方法,方可培养出能自主学习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才能达到我们教研教改目的,才能实现我们教与学的目的,办出让社会满、家长放心、学生成才的基础教育。

主要文献参考:

1、云南省教育厅编《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践》2003年版。

2、《论语》、孔子的教育网络知识。

3、兰坪县城区完小赵国平2002年11月25日EEPO(教育效率与过程优化)教学模式二级培训。

4、水文化相关网络知识。

作者简介:

罗建忠(1969.04~),笔名峪银,男,傈僳族,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云南省中小学名校长、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委员专家、云南省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综合素质培训省级专家,怒江州委七届党代表,怒江州十佳校(园)长,兰坪县首批名校长,兰坪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兔峨乡优秀教师、兰坪县优秀教师、怒江州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怒江州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出版发行论著《新绿——教育教学篇》,现在是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现被兰坪县教育局特聘为兰坪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校外总教研员,负责建设、管理、指导兰坪县从幼儿园到高中的25个学科教研基地。

标签:;  ;  ;  

“学·思教育”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