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模型论文-钟鑫,颜骏,余毅

暗能量模型论文-钟鑫,颜骏,余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暗能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维和4维时空,温度弦,暗能量,玻色子星

暗能量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钟鑫,颜骏,余毅[1](2018)在《2维和4维时空温度弦模型中暗能量玻色子星质量和物态参量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维和4维温度弦模型研究暗能量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推导高亏格黎曼面上的玻色弦自由能,获得引力场方程和dilaton暗能量场方程的表达式,给出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的推导过程.另外,还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时空中计算结果所具有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钟鑫[2](2018)在《有限温度弦模型中具有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几何方法计算了黎曼面上的自由能,证明了弦理论的自由度远小于通常量子场论中的自由度的数目,推导了2维量子引力模型中的引力场方程和dilaton场方程。由于星体内部暗能量产生的等效斥力作用可以阻止星体的引力塌缩,因此这一效应可导致形成各种类型的暗能量星。本文将dilaton场和玻色弦物质组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物理模型,再根据试探解方法和温度对偶方法获得了亏格g=1和2模型的解析解。另外,还计算了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如下:1、首次推导了有限温度弦模型中的度规场方程和dilaton场方程。通过试探解方法获得了亏格g=1场方程组的解析解,并计算了具有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2、采用场方程组的解析解和扰动方法计算了亏格g=1玻色子星的质量修正,根据温度对偶方法计算了具有暗能量与物质耦合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并且分析和讨论了温度和耦合系数对物态参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6-30)

宋宇[3](2018)在《弱的宇宙监督假设检验及一种暗能量和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彭罗斯的宇宙监督假设从提出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但至今它仍然是广义相对论尚未解决的开放性问题之一。根据彭罗斯的宇宙监督假设,任何由于引力坍缩产生的奇点都必须被事件视界所隐藏,这暗示了在我们的宇宙中不可能找到裸奇点。检验宇宙监督假设的正确性是广义相对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1974年,Wald提出了一个检测宇宙监督假设的理想实验。假设一个观测者从无穷远处向黑洞投入一个测试粒子,如果黑洞吸收了这个粒子后引起事件视界消失,则远处的观测者就会看到裸奇点,这就意味着弱的宇宙监督假设(WCCC)被违反。利用这种方法,在不考虑测试粒子电磁辐射和粒子对背景影响的情况下,Wald发现极端Kerr-Newman黑洞视界不会被测试粒子破坏。本论文的着眼点之一就是使用Wald提出的测试粒子方法来检验彭罗斯的WCCC的有效性。对于宇宙监督假设,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时空奇点只是经典广义相对论产生的结果,如果我们有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的话,则裸奇点问题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但由于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所以裸奇点问题仍然是个悬而未解的开放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我们的宇宙被暗能量(DE)和冷暗物质(CDM)所主导,其中暗能量推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暗能量和冷暗物质问题已成为宇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有研究者认为,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应该可以解释暗能量和冷暗物质问题。这样广义相对论在局域上需要解决奇性问题,而在大尺度上又要回答暗能量问题。奇性问题和暗能量问题是广义相对论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在本论文中,研究暗能量和冷暗物质的相互作用问题是另一个着眼点。我们提出了一种协变的暗能量和冷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来避免在辐射早期由于密度扰动而造成的在大尺度上时空曲率发散的问题。本论文第一章首先从时空奇点的定义谈起,以施瓦西时空为例介绍了坐标奇点和曲率奇点的区别;接着介绍了引力坍缩的概念和塌缩形成的两种终态:黑洞或裸奇点;然后又介绍了奇点定理和宇宙监督假设及其检验;最后我们对标准宇宙学模型和宇宙学线性微扰理论基础作简单介绍。在第二章,我们介绍Wald提出的检测宇宙监督假设的理想实验方法,将测试粒子投入一个黑洞来做WCCC的检验。在本论文第叁章中,利用第二章介绍的测试粒子研究WCCC的方法,我们研究了叁维的极端和近极端Peldan黑洞和MTZ黑洞在吸收一个测试粒子后,是否会导致WCCC的违反。我们发现,只要测试粒子的电荷和能量都合适时是有可能造成WCCC违反的。并且允许破坏黑洞视界的粒子能量范围很窄,这说明粒子破坏黑洞的能量范围?E是经过精细调节的。在极端和近极端情况下,我们还计算了测试粒子在Peldan黑洞和MTZ黑洞视界外的有效势,并用有效势的分析来说明测试粒子是可以掉入黑洞的。在第四章,我们用测试粒子方法研究了极端和近极端Kerr-Newman-Ad S黑洞的WCCC违反。数值计算表明允许测试粒子破坏黑洞视界的能量范围非常窄,这说明所允许的能破坏黑洞的粒子能量范围?E是经过精细调节的。由于允许测试粒子破坏黑洞视界的能量范围非常地窄,所以将粒子电磁辐射和粒子对背景时空影响考虑进去之后,WCCC仍然有效是有可能的。此外,在极端和近极端情况下,我们计算了测试粒子在Kerr-Newman-Ad S黑洞视界外的有效势,用有效势来说明测试粒子可以掉入黑洞。在第五章,我们提出了一个协变的暗能量和冷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利用这种模型,我们分析了密度扰动的演化。我们发现这种模型可以避免wd为常数且相互作用项与ρm正比的模型在辐射早期由于密度扰动而造成时空不稳定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在辐射时期占主导的非绝热模式,发现在辐射时期非绝热模式正常增长。最后,我们在第六章对本论文做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舒爽[4](2018)在《关于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宇宙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的天文观测表明:当前的宇宙正处在加速膨胀时期。对于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很多人都在试图为其寻找一个完美的解释,这也是当今宇宙学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到目前为止,很多理论层出不穷,而众多暗能量模型中,宇宙学常数模型是相对来说最被认可的暗能量模型,该模型引用真空能来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现如今,依然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暗能量模型,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暗能量模型能够完全解释观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主要对这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宇宙学量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先研究了在不考虑暗能量(Dark Energy,DE)和暗物质(Dark Matter,DM)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参数化暗能量模型的密度参数、减速参数的演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时,密度参数的演化趋势是与观测一致的,减速参数是从过去的正值演化到当今的负值,说明宇宙的演化是从过去的减速膨胀演化到当今的加速膨胀。其次,本文讨论了平直宇宙中取相互作用项分别为Q1=3ξH=ρdeα+1/ρdmα 和Q2=3ξ =ρdepdm/ρde+ρdm 时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宇宙学量的演化,并对每种相互作用下的态参数、减速参数、密度参数的演化都进行了研究。最后,在对以上宇宙学量演化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对参数化暗能量模型进行了几何诊断。具体地给出了在不同相互作用下的state finder和Om几何诊断,并且以标准宇宙学模型为基准,与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柴云天[5](2018)在《相互作用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的天文观测数据显示:目前宇宙正处在加速膨胀的状态,这种加速膨胀是由什么导致的已成为现如今宇宙学讨论的热点。人们提出了一些暗能量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为此,本文就全息暗能量模型相关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平直的FRW宇宙中,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相互作用对新全息暗能量模型宇宙演化的影响,具体我们取相互作用项分别为Q1 = 3b2Hρde、Q2 = 3b2Hρdm、Q3 =3b2Hρdeρdm/ρdm+ρde和Q4=3b2Hρde(ρde-ρdm)/ρde+ρdm,导出了暗能量的密度参数Ωde、态参数ωde以及减速参数q,并画出了它们的演化曲线。通过演化曲线我们发现,密度参数从宇宙演化的早期以暗物质为主(Ωde趋于0)到宇宙演化的晚期以暗能量为主(Ωde趋于1),态参数ωde均实现了 Phantom穿越,并且相互作用项不同,穿越的最早时间不同;宇宙的演化经历了从减速阶段(q>0)到加速阶段(q<0)。其次,我们对该模型在四种不同相互作用下做了 Statefinder几何诊断,画出了 r-s演化图像。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相互作用形式下新全息暗能量模型与ACDM模型的区别。进一步,我们研究了在四种相互作用下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的动力学特征,以及该模型临界点的稳定性。最后,研究了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热力学特点。讨论了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熵的修正。(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艳红[6](2018)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暗能量模型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早期,人们相当确定宇宙是膨胀的。科学家们相信宇宙中的物质可能具有足够大的能量密度来阻止它的膨胀和再次塌缩,也可能只有很小的能量密度以至于它永远不会停止膨胀。但是随着时间的演化,引力一定是减缓这种膨胀的。当然,这种减速并没有被观测到。但是从理论上说,宇宙必须减速膨胀。因为宇宙充满了物质,引力会将所有物质拉到一起。然而,在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对遥远的超新星的观测表明,很久以前,宇宙的膨胀速度比现在要慢得多。这说明宇宙的膨胀并没有因为引力而减缓,它反而一直在加速膨胀。没有人期望这样的结果,也没有人知道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最终,理论学家提出了叁种理论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1.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应该包含一个可以得到宇宙加速膨胀的宇宙学常数。2.有一种奇怪的物质流体填满了整个宇宙空间,从而使宇宙加速膨胀。3.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有问题,一个新的引力理论可能会包含一些宇宙加速膨胀时期。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家们仍然不知道宇宙加速膨胀正确的解释是什么,但是他们已经给了这个解决方案一个名字―暗能量。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一些在广义相对论背景下的暗能量模型,包括单一标量场暗能量模型和耦合暗能量模型。并用动力学系统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催化剂”形式的暗能量和暗物质耦合。首先,我们介绍了动力学系统、固定点、线性稳定性等数学理论。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宇宙学暗能量模型中,研究宇宙晚期的演化行为,特别是宇宙加速膨胀。其次,我们介绍了标准宇宙模型。指出了由这个模型引起的宇宙学常数问题和巧合性问题。并研究了一些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规范标量场和非规范标量场暗能量模型,主要包括精质(quintessence)、幻影(phantom)、幽灵(quintom)和k-essence暗能量模型。再次,我们研究了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包括理想流体耦合模型、精质耦合模型和非规范标量场耦合模型。然后重点讨论在重子物质与辐射存在的情况下,暗能量与暗物质之间的叁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像催化剂在一些可逆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影响两种物质的反应速率一样,我们假设重子物质和辐射能够影响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的转换。然后在相空间内,对每种特殊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分析。对于每一种暗能量与暗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我们都得到了一个可以缓解巧合性问题的稳定吸引子解。最后,我们总结了研究工作中的成果和不足,并对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做了简单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吴亚波,陈博海,鲁军旺,张楠,孙楚文[7](2018)在《相互作用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探讨相互作用狄拉克-玻恩-因费尔德(Dirac-Born-Infeld,简称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问题.具体地,在五维相空间{X,Y,Z,Γ,Θ}中,求解动力学系统的临界点,并通过相关的宇宙学条件讨论其稳定性和吸引子行为以限制相互作用耦合参数β的取值范围.进一步,为了直观地描绘DBI暗能量模型的五维动力学系统的演化特性,在稳定点S3c附近通过选取多个初始值(取耦合常数β=2),画出了五维相空间{X,Y,Z,Γ,Θ}向二维{X,Y}和叁维子空间{X,Y,Z}以及不存在相互作用(耦合常数为零)特殊情况的投影相图,以便考察稳定点S3c的吸引子行为,并与柯尼克姆(Kaeonikhom)的二维相空间{X,Y}和科普兰德(Copeland)的叁维相空间{X,Y,Z}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数值方法分别描绘出DBI暗能量宇宙密度参数Ω,态参数w,有效态参数weff和减速参数q的演化规律,给出它们的今天值,并与天文观测数据做比较.(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博海,聂铭玮,赵艳[8](2016)在《耦合为αHρ_φ+βHρ_m的k-essence暗能量模型相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最近十年宇宙学中关于k-essence暗能量模型的多篇论文观点,本文适当选取F(X)=-X(1/2)+X构造拉格朗日量,同时尝试改进暗物质与暗能量的非零相互耦合0≠Q=αHρ_φ+βHρ_m,使其既与暗物质相关又与暗能量相关。进而推导出更普遍的相空间演化自洽微分方程组。最后在满足宇宙加速膨胀这一观测结果的前提下,设定参数α,β,λ的数值,并作出相空间演化图,标记出相空间演化的稳定点,定性地分析出宇宙演化晚期的几种可能结果。(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云鹤[9](2016)在《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理论与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暗能量和暗物质是21世纪基础物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大科学问题。在观测上,暗能量与暗物质都是通过各自引力效应被间接探测到,这为研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提供空间。在理论上,引入暗能量与暗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缓解宇宙巧合等暗能量理论问题,并为大尺度结构形成带来新的特征。然而在暗能量与暗物质的相互作用模型(常被称为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中存在着一个多年未解的大尺度不稳定性问题,表现为在特定的暗能量状态方程w及耦合常数β的取值下,宇宙曲率扰动在大尺度上发散。大尺度不稳定性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人们对相互作用暗能量的研究。在该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人们不得不在部分参数空间中研究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在实践中,一类在ω>-1且β>0时保持相对稳定的Q(?)ρde模型被人们所偏爱。然而该模型在β>0时会在未来演化中给出一个负的暗物质密度这一非物理结果。本文致力于解决相互作用暗能量大尺度不稳定性问题,并在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宇宙学观测数据对多种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参数限制工作。本文也涉及修改引力理论与惰性中微子宇宙学的相关讨论,这对本文内容是有益的补充。相互作用暗能量大尺度不稳定性问题与动力学暗能量中ω越过-1时的发散问题都同暗能量压强扰动的处理方式相关。受宇宙学中对这一问题通用的解决方法的启发,本文提出利用参数化后弗里德曼(Parametrized Post-Friedmann,简称PPF)方法来处理相互作用暗能量的宇宙学扰动。与标准的线性扰动理论不同的是,PPF方法通过建立大尺度上暗能量动量与其它物质动量之间的关系来完备暗能量宇宙学扰动方程,而不需要计算暗能量的压强扰动。该方法被证明能够成功地在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全部参数空间中消除其大尺度不稳定性问题。在提出相互作用暗能量的PPF方法之前,本文研究了一种由推广的Chaplygin气体模型分解而来的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该模型能够在ω>-1且β>0时保持扰动稳定的同时还能避免出现非物理的暗物质密度问题。利用观测数据限制该模型,本文得到该模型在w>-1且β>0假设下不完整的参数空间,发现β>0这一条件能够被观测所支持。在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PPF理论建立之后,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全部参数空间首次能够被探测到。本文利用当前观测数据限制Q = 3βHρc的相互作用模型,利用PPF方法处理其宇宙学扰动,首次得到该模型正确的、完整的参数限制结果。本文进一步地在PPF框架下限制了文献中广为研究的Q= 3βHρde模型,针对该模型中可能存在的耦合常数与其它宇宙学参数之间的简并,本文在分析中加入红移空间畸变观测所提供的宇宙结构增长率信息,发现该数据对于打破这一简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本文的结果同以往工作中假设了 ω>-1且β>0时所得结果相比,发现强制假设ω>-1且β>0时所得的不完整的参数限制结果并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观测数据的偏好。本文还研究了对ACDM模型单参数扩展的相互作用真空能模型,从暗能量与暗物质相互作用的角度检测观测数据是否存在对ACDM模型的偏离,得到ACDM宇宙在2σ置信度上仍然与当前观测符合较好。此外,本文还在一个包含惰性中微子的宇宙中测量结构增长指数,发现引入惰性中微子有助于缓解大尺度结构观测数据与ACDM模型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得到一个更为接近广义相对论预言的结构增长指数。本文首次尝试利用尺度相关的结构增长率观测同时限制f(R)模型与惰性中微子参数,得到一个较好的f(R)模型参数限制结果,并发现f(R)模型参数与惰性中微子参数之间存在微弱简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06-01)

范奕泽[10](2016)在《与引力非最小耦合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天文学家尝试利用Ia型超新星的观测数据来探测宇宙膨胀减慢的速率,却意外地发现我们的宇宙正在做加速膨胀,相继有大量的观测数据验证了这一结果。人们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宇宙当今的加速膨胀:修改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或者假设整个宇宙空间充斥着一种具有负压的特殊物质:暗能量。观测数据表明如果是暗能量主导着宇宙当今的演化,那它大约占所有宇宙能量的70%。暗能量最简单的候选者是宇宙学常数,它很好地与现有的观测结果相吻合,但是存在两个至今未能解决的理论问题,即微调问题和巧合问题。此外,物理学家从暴胀宇宙学中得到启示,引入了一些标量场来作为暗能量的候选者,如Quintessence、Phantom和Quintom等。与引力非最小耦合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以下简称非最小耦合模型)不同于普通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是因为在其拉氏量中存在标量场与引力场的相互耦合。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宇宙早期的暴胀,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当今的加速膨胀。本文我们主要研究非最小耦合模型,对曲率标量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我们首先介绍了非最小耦合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和有效状态方程参数的演化,发现在Palatini形式下其有效状态方程参数不仅可以穿越-1分界线,而且在-1附近出现了振荡行为,这是有别于度规形式的一个新特性。同时,在Palatini形式中宇宙将最终进入由暗能量主导的de-Sitter相。接着讨论了非最小耦合模型的线性微扰理论。我们利用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的背景场方程和微扰方程,分析了引力势、有效牛顿引力常数和物质微扰的线性增长过程,并将结果和最小耦合模型以及宇宙学常数(A Cold Dark Matter,简称ACDM)模型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下非最小耦合模型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低红移区域,但目前的观测数据还不能够有效地区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非最小耦合模型。然后研究了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下非最小耦合模型的integra-ted Sachs-Wolfe(ISW)效应和功率谱。发现其ISW效应依赖于哈勃因子H(a)、物质微扰的线性增长函数D+(a)、无量纲物质密度因子Ωm(a)和耦合函数F(a)。当耦合常数为负时,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之间以及它们与ACDM模型之间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均可使用ACDM模型来代替进行研究。而耦合常数为正时,Palatini形式的非最小耦合模型与ACDM模型的偏离程度最大,并且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明显。最后我们把非最小耦合模型的线性微扰理论推广到非线性区域,研究了度规形式和Palatini形式下非最小耦合模型的球塌缩过程。我们发现所有的非最小耦合模型在高红移区域的行为都趋于Einstein de Sitter(EdS)模型,并且当耦合常数为负时,非最小耦合模型与ACDM模型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暗能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几何方法计算了黎曼面上的自由能,证明了弦理论的自由度远小于通常量子场论中的自由度的数目,推导了2维量子引力模型中的引力场方程和dilaton场方程。由于星体内部暗能量产生的等效斥力作用可以阻止星体的引力塌缩,因此这一效应可导致形成各种类型的暗能量星。本文将dilaton场和玻色弦物质组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物理模型,再根据试探解方法和温度对偶方法获得了亏格g=1和2模型的解析解。另外,还计算了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如下:1、首次推导了有限温度弦模型中的度规场方程和dilaton场方程。通过试探解方法获得了亏格g=1场方程组的解析解,并计算了具有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2、采用场方程组的解析解和扰动方法计算了亏格g=1玻色子星的质量修正,根据温度对偶方法计算了具有暗能量与物质耦合的玻色子星的质量和物态参量,并且分析和讨论了温度和耦合系数对物态参量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暗能量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钟鑫,颜骏,余毅.2维和4维时空温度弦模型中暗能量玻色子星质量和物态参量的计算[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钟鑫.有限温度弦模型中具有暗能量作用的玻色子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宋宇.弱的宇宙监督假设检验及一种暗能量和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D].西北大学.2018

[4].舒爽.关于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宇宙学性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柴云天.相互作用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郭艳红.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暗能量模型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

[7].吴亚波,陈博海,鲁军旺,张楠,孙楚文.相互作用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陈博海,聂铭玮,赵艳.耦合为αHρ_φ+βHρ_m的k-essence暗能量模型相空间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

[9].李云鹤.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理论与数值研究[D].东北大学.2016

[10].范奕泽.与引力非最小耦合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D].湖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暗能量模型论文-钟鑫,颜骏,余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