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趋化论文-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

诱导趋化论文-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导趋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Ⅰ型干扰素,趋化因子

诱导趋化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1](2019)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52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health donors, HD)PBMCs中5个经典的Ⅰ型干扰素趋化因子诱导基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重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物(interferon-inducible T cell alpha chemoattractant,I-TA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2, MCP-2)、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与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PBMC上述趋化因子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CP-1[180.4(54.1,501.1)比16.4(0.8,27.8)]、IP-10[320.4(104.8,534.7)比24.1(0.9,31.4)]、I-TAC[48.4(25.4,144.7)比24.1(3.6,31.3)]、MCP-2[201.6(104.3,658.7)比24.6(2.8,32.8)]、MIP-1α[168.3(110.4,527.6)比21.5(0.8,31.4)](Z=-4.775,-4.676,-4.479,-4.298,-5.022;P<0.0001)。且趋化因子积分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显着增高[48.4(25.4,144.7)比2.2(0.6,4.0),Z=-5.630,P<0.01]。同一患者,与稳定期相比,疾病活动期的趋化因子积分显着升高(P<0.05)。结论 MCP-1、IP-10、I-TAC、MCP-2、MIP-1α的mRNA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增高,趋化因子积分可能是反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活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中兴[2](2019)在《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趋化因子受体3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P-10)及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诊断标准分为支原体肺炎组(MPP组),共12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RMPP组),共40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儿IP-10及CXCR3 mRNA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观察RMPP组患儿治疗后IP-10、 CXCR3 mRNA以及FVC、 FEV1、 PEF水平,分析IP-10及CXCR3 mRN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MPP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低于MPP组(P <0.05),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高于MPP组(P <0.05)。治疗后,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升高,而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05)。IP-10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512、-0.473、-0.439);CXCR3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409、-0.398、-0.432)。结论 IP-10及CXCR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儿的炎症程度,并进一步展现肺功能,可以将其作为反映患儿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胡兵,吴建华,方颖[3](2019)在《流场中趋化因子CXCL12诱导的Jurkat T细胞的钙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机体受到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时,被感染组织释放趋化因子并以浓度梯度的形式向周围扩散,其中一部分被附近血管壁内皮细胞上的糖萼捕获而固定。选择素和趋化因子联合介导血液中的白细胞栓缚至血管壁发生滚动,并随着整合素"由内而外"及"由外而内"信号通路激活至高亲和力状态,从而实现稳定黏附以及之后的跨膜迁移,进入感染部位,最终发挥其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归巢也具有类似过程。在这个多步的级联反应过程中趋化因子不仅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白细胞的激活也至关重要。白细胞激活的早期标志性事件主要有整合素的激活和胞质钙离子浓度的提高(钙响应),后者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可广泛激活胞内钙离子依赖型的信号分子以及激酶的释放。 这里,我们探究流体剪切应力条件下趋化因子诱导Jurkat T细胞钙响应的力-化学耦合调控机制。通过流动腔系统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在静止或流场条件下,实时观察胞外钙离子存在或不存在情形时固定化趋化因子CXCL12诱导的Jurkat T细胞钙响应过程,比较分析钙响应的时间历程,提取相应特征参数。实验数据表明CXCL12可以介导Jurkat T细胞的稳定黏附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力是细胞钙响应的开关,当流体剪切力从0提高到0.2 dyn/cm~2 时,钙响应激活比率从约4%提高到约75%;在0.2 dyn/cm~2 剪切应力时,胞外钙离子可以通过缩短延迟时间来加快钙响应,通过增加爬坡时间和半衰期来提高钙响应强度。研究结果意味着流体剪应力和胞外钙离子协同作用,加快、加强了CXCL12介导的Jurkat T细胞钙响应,提示一条依赖机械敏感通道的"外钙内流—内质网钙库释放"的快速通路。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T细胞的活化过程,为相应病理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刘娜,张长庚,李伟,孙巨勇[4](2019)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11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CC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及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两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MIP-3a、IP-10水平显着高于LC组、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 <0.05)。HCC组患者血清IP-10、MIP-3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之间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IP-10与MIP-3a联合诊断及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34、0.772、0.920,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 HC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有可能成为HCC新的诊断肿瘤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史嘉缤,朱敏,钱婧,蔡国栋,邹辉[5](2019)在《玉米赤霉烯酮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和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毒性机理,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ZEA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中与细胞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的变化。以Con A作为T细胞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0、10、20、40μmol/L)染毒处理细胞后,Transwell法检测T细胞分别在CCL19、CCL21作用下的迁移效应,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所占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细胞穿膜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ZEA可以分别降低CCL19和CCL21趋化的T细胞的迁移指数并扰乱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之间的比例。此外,ZEA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CCL19和CCL21介导的T细胞穿膜效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μmol/L的ZEA作用可下调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趋化因子介导的T细胞迁移效应,在这一过程中,黏附蛋白及迁移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提示ZE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运动过程中黏附及迁移这两个环节,进而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卜慧莲,郭海明,焦鹏飞,徐富兴,樊肖冲[6](2019)在《趋化因子CXCL13通过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参与骨癌痛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及其受体趋化因子C-X-C受体5(CXCR5)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从而探讨CXCL13参与骨癌痛的内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鞘内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和鼠来源CXCL13重组蛋白,观察对大鼠痛阈的变化,给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CXCR5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采用Transwell和EdU方法观察CXCL13重组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和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CXCL13重组蛋白可促使骨癌痛的形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氟代柠檬酸预防骨癌痛模型大鼠的痛阈下降(P<0.05),并对抗CXCL13重组蛋白诱导的痛阈下降(P<0.05,与CXCL13重组蛋白组比较),CXCR5 siRNA可减少骨癌痛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变化。CXCL13重组蛋白孵育可增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和增殖(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结论在骨癌痛大鼠体内,CXCL13通过结合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CXCR5,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促使骨癌痛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吴周玲[7](2019)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细胞归巢诱导牙髓再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无髓根管内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或体内局部应用抗SDF-1抗体来中和牙髓血运重建过程中产生的SDF-1,以研究SDF-1在再生性牙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60只8周龄SD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去髓建立无髓根管模型。2.实验牙的处理方法为:(1)建立无髓根管模型;(2)根尖损伤刺激出血;(3)根管内植入SDF-1α水凝胶;(4)下颌第一磨牙前庭沟局部注射SDF-1血清抗体。实验分为5个组,每组12只SD大鼠。根据上述方法对不同组别的实验牙采取单一或组合方式处理,分别为:刺激出血组(Group Blood Clot,BC组)、刺激出血+SDF-1α水凝胶组(Group Blood Clot+SDF-1α,BC+SDF-1α组)、SDF-1α水凝胶组(Group SDF-1α,SDF-1α组)、刺激出血+抗SDF-1抗体中和作用组(Group Blood Clot+SDF-1 Neutralizing Antibody,BC+antiSDF-1组)。设对照组,实验牙仅建立无髓根管模型。3.样本收集和检测:每组12只大鼠根据上述分组处理后,分别在14天和30天将大鼠过量麻醉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取左右两侧下颌骨进行组织学标本处理,进行HE(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对根管内新生组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组织学表现(1)对照组:根管内去髓后不进行任何处理,14天和30天根管内未见新生结缔组织,根尖孔附近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根尖区牙周膜内的细胞无从根尖孔向根管内延伸的趋势。(2)实验组HE染色组织学表现14天组织学表现:BC组、BC+SDF-1α组和SDF-1α组根管内冠部均可见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矿化基质,根管内根尖方向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少量小血管组成的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以上3组根尖区牙周膜内的细胞明显地呈现从根尖孔向根管内延伸的趋势,BC+SDF-1α组和SDF-1α组新生结缔组织内小血管较BC组更丰富;BC+antiSDF-1组中有2个样本根管内未见新生结缔组织,根尖区牙周膜内的细胞从根尖孔向根管内延伸的趋势消失,大量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小血管聚集在根尖孔处,未进入到根管内,其余样本组织学表现与BC组相似。30天组织学表现:各实验组根管内以及根尖区牙周膜内组织学表现基本相似,根管内冠方为大量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矿化基质,根管内根尖1/3处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极少小血管组成的较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态类似于牙周韧带样结构,根管内的结缔组织通过根尖孔连接到牙周韧带。(3)实验组IHC染色组织学表现14天IHC染色组织学表现:BC组、BC+SDF-1α组和SDF-1α组根管内有表达CXCR4阳性细胞,BC+antiSDF-1组根管内未见表达CXCR4阳性细胞。所有实验组根尖区牙周膜内均可见表达CXCR4阳性细胞。30天IHC染色组织学表现:BC组和BC+SDF-1α组根管内有表达CXCR4阳性细胞,SDF-1α组根管内全为矿化组织,无表达CXCR4阳性细胞,BC+antiSDF-1组根管内未见表达CXCR4阳性细胞。所有实验组根尖区牙周膜内均可见表达CXCR4阳性细胞。(4)根管内新生组织面积比值的统计学分析14天时,BC组、BC+SDF-1α组和SDF-1α组根管内新生组织面积比值的平均值均高于BC+antiSDF-1组,但各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时,BC组、BC+SDF-1α组和SDF-1α组根管内新生组织面积比值的平均值均高于BC+antiSDF-1组,各实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时,BC+SDF-1α组高于BC组和BC+antiSDF-1组(p<0.05),SDF-1α组高于BC+antiSDF-1组(p<0.05)。结论:1.SDF-1α能趋化表达CXCR4的细胞归巢进入根管参与组织再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牙髓血运重建术后根管内的新生组织量。2.局部应用抗SDF-1抗体能阻止表达CXCR4阳性的细胞归巢到根管内参与牙髓组织新生。3.SDF-1α/CXCR4信号轴在趋化细胞归巢进入根管进行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蹇明辉,陈文明,李朝富[8](2019)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MCPIP)的表达变化与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将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重300±20g,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行球囊损伤术作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分别于3、7、14、28 d处死大鼠,留取颈动脉血管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血管MCPIP蛋白水平, Real-Time PCR检测损伤血管MCPIP的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面积在7、14、28 d逐渐增厚(P<0.01),内膜/中膜比值不断增长(P<0.01),血管腔狭窄程度不断加重;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后3 d,MCPIP mRNA表达开始增加,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损伤血管MCPIP 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后3 d,MCPIP蛋白表达增加,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损伤血管MCPIP蛋白表达量也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颈总动脉损伤后MCPIP的表达特征与新生内膜的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林霞,曹德利,高永静[9](2019)在《姜黄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趋化因子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角质细胞源性趋化因子(CXCL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1)确定脂多糖刺激细胞的时间:将培养的C6星形胶质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1 h、3 h、6 h组。对照组未加入任何药物刺激;脂多糖1 h、3 h、6 h组应用1μg/mL脂多糖分别刺激细胞1 h,3 h,6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趋化因子CXCL1和CXCL10 mRNA的表达,确定合适的脂多糖刺激时间。(2)姜黄素处理细胞实验:①C6细胞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脂多糖组、姜黄素2.5μmol/L、10μmol/L、25μmol/L预处理组。对照组未加入任何药物刺激;脂多糖组用1μg/mL脂多糖刺激细胞3 h;姜黄素预处理组分别用2.5μmol/L、10μmol/L、25μmol/L姜黄素预孵育30 min后,再加入1μg/mL脂多糖刺激细胞3 h。②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组方法和处理方法同①。③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脂多糖组、姜黄素25μmol/L预处理组,方法同①。处理结束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趋化因子CXCL1和CXCL10 mRNA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刺激C6细胞3 h时,CXCL1(P<0.001)和CXCL10(P<0.05)表达最高,因此选择脂多糖刺激细胞时间为3 h。(2)在C6细胞中,与脂多糖组比较,姜黄素25μmol/L预处理组CXCL1和CXCL10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01)。(3)在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与脂多糖组比较,姜黄素10μmol/L预处理组(P<0.05)、姜黄素25μmol/L预处理组(P<0.001)CXCL1的表达均显着降低,姜黄素25μmol/L预处理组CXCL10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1)。(4)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与脂多糖组比较,姜黄素25μmol/L预处理组CXCL1和CXCL10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01)。结论:姜黄素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趋化因子CXCL1和CXCL10的表达,具有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交通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肖碧环[10](2019)在《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人黑素细胞PIG3V活性、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影响及NF-κB通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是功能性黑色素细胞被破坏导致的皮肤局部或广泛的白斑,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本病好发于青少年,肤色深的人种易患病,春夏季高发,皮损部位以曝光和摩擦部位多见。虽不致命,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紫外线光疗,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等联合治疗,部分患者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疗程长,因此研究高效、有多方面保护作用的芍药苷(Paeoniflorin,PF)是否可用于治疗白癜风,前景值得期待。人类黑素细胞(Melanocyte,MC)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之后迁移并定植在表皮基底细胞层和毛囊。细胞因子介质、激素的刺激使MC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与周围的细胞及组织交互影响。白癜风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主要包括遗传、氧化-抗氧化失衡、神经体液调节紊乱、自身免疫等学说。现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在白癜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黑素细胞相关抗体产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查到大量的黑素细胞相关抗体,通过补体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而破坏黑素细胞。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出现淋巴细胞上移至表皮的现象,且黑素细胞被破坏程度与淋巴细胞的浸润呈现正相关,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Van den Boom等人研究表明白癜风皮损周围黑素细胞特异性的CD8~+T细胞可浸润到移植的正常的皮肤,杀死黑色素细胞,这表明CD8~+T细胞参与白癜风疾病进展。白癜风白斑皮损处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8~+T细胞,进展期皮损边缘明显的T淋巴细胞浸润,并且具有显着的I型细胞因子分泌特征,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增,并可进一步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诱导更多的T淋巴细胞迁移、浸润,为细胞免疫损伤机制提供了依据。CD8~+T细胞如何迁移到皮损处是研究的热点。趋化因子是能够吸引白细胞迁移的低分子蛋白,在介导细胞毒性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已经发现几种趋化因子与CD8~+T细胞迁移相关。项蕾红等通过临床样本研究证实,白癜风患者血清中CXCL(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10升高,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治疗后血清CXCL10降低。最新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皮损处趋化因子CXCL10表达升高,表达相应受体CXCR(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3的CD8~+T细胞浸润,并用小鼠模型证实CXCL10诱导黑素细胞特异的CD8~+T细胞向皮损处迁移;且小鼠白癜风模型中使用CXCL10中和抗体可阻止色素脱失、促进白斑复色。免疫微环境(TNF-α、IFN-γ)显着促进人正常黑素细胞PIG1的CXCL10表达和分泌。转基因鼠模型揭露CD8~+T细胞聚集依靠CXCR3、CCR(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5、CCR4。Harris JE等发现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都是CXCR3的配体,在白癜风皮损中升高显着。白癜风鼠模型的功能研究证实IFN-γ-CXCL10-CXCR3轴是色素减退进展及维持的关键因素,敲除CXCR3可以预防白癜风并促进白癜风白斑复色。李春英等实验得出氧化应激(H_2O_2诱导)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上调CXCL16表达,诱导CD8~+T细胞发生迁移。芍药苷(Paeoniflorin,PF)来源于芍药、牡丹的根,是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止痛及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PF占TGP的90%以上,TGP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银屑病、急性肾损伤、肝炎等,疗效满意。叶荣等用白芍总苷联合外用吡美莫司治疗散发型白癜风,可促进白斑恢复,改善外周血CD4~+/CD8~+T细胞。因此,本研究探索PF是否影响黑素细胞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可能的通路研究,这将为PF治疗白癜风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PIG3V细胞是来源于白癜风患者白斑周围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系,来自美国Loyola大学,本科室冻存,用含10%胎牛血清及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黑素细胞生长添加因子(HMGS-2)的254培养液培养,放置于含5%CO_2、37℃的孵箱中孵育。2.芍药苷配制25μg PF原料粉末(分子量:480.46)溶于250μl二甲基亚砜(DMSO),得到200μM工作液,分装后放至-80℃冰箱中避光保存。3.MTS法检测芍药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S法检测P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IG3V细胞以15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0,50,100,200,400,600μM)。分别培养24h、48h、72h,用酶标仪检测490nm处吸光度值。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PIG3V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12h、24h,之后加入H_2O_2诱导12h,收集细胞,用FITC Annexin V凋亡试剂盒、PI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将PIG3V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芍药苷预处理12h、24h,H_2O_2诱导1h、4h、8h、12h,利用qRT-PCR法检测细胞IL-1β、IL-6、IL-8、ICAM-1、IFN-γmRNA的表达变化。严格按照总RNA提取说明书(Qiagen)提取总RNA,逆转录试剂盒(Promega)逆转录合成cDNA,利用Go Taq qPCR Master Mix试剂盒(Promega)进行扩增,利用CT值计算2-ΔΔCt,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6.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IL-6、IL-8、ICAM-1、IFN-γ的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加入H_2O_2及芍药苷后细胞上清IL-1β、IL-6、IL-8、ICAM-1、IFN-γ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芍药苷预处理24h,H_2O_2诱导4h、8h、12h、24h,收集细胞上清,加样、洗板、孵育抗体、洗板、显色后用酶标仪检测450nm,540nm处吸光度值。7.PCR array法检测治疗组(PF 400μM+H_2O_2)与对照组(H_2O_2)趋化因子mRNA差异表达PCR array法检测。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芍药苷培养24h,H_2O_2诱导8h,收集细胞,采用PCR array对PIG3V细胞治疗组(PF400μM+H_2O_2)与对照组(H_2O_2)进行趋化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计算差异表达的趋化因子。之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对差异表达下调的趋化因子进行验证。8.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 p-p65、NF-κB p-65的表达。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芍药苷预处理24h,H_2O_2诱导8h、12h、24h,裂解细胞,严格按步骤提取细胞内总蛋白,BCA测取蛋白浓度,制备胶、跑电泳、转膜、封闭、孵育抗体(NF-κB p-p65、NF-κB p-65、GAPDH)、ECL显色拍照及灰度分析。9.激动或抑制NF-κB,Western blot检测差异表达的趋化因子GPR17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芍药苷预处理24h,NF-κB激动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n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联合H_2O_2诱导黑素细胞12h、24h,提取细胞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差异表达下调的趋化因子GPR17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10.白癜风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的Meta分析检索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年限最早时间到2015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分析。11.统计学分析应用GraphPad Pria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图表绘制,每组样本采用均值±标准误(Mean±SEM)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非配对t test。应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白癜风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Meta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芍药苷对PIG3V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加入不同浓度芍药苷(0,50,100,200,400,600μM),培养24h、48h、72h,芍药苷浓度≤200μM时,细胞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0.05)。芍药苷浓度≥400μM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1)。2.H_2O_2对PIG3V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H_2O_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加入不同浓度H_2O_2(0,0.75,1mM),诱导12h,PIG3V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6.45%、22.00%、56.80%,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因此,本研究后续实验对于PIG3V细胞,H_2O_2诱导的浓度选择为0.75mM,诱导时间为12h。3.不同浓度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1)不同浓度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不同浓度PF(50,100,200,400μM)预处理12h,H_2O_2诱导12h,芍药苷组(400μM)较H_2O_2组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而芍药苷组(50,100,200μM)较H_2O_2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PF(50,100,200,400μM)预处理24h,H_2O_2诱导12h,芍药苷组较H_2O_2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2)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PF 400μM预处理12h,H_2O_2诱导12h,芍药苷组较H_2O_2组S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_2O_2组较对照组,GO/G1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1),S期细胞比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qRT-PCR验证。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_2O_2组、芍药苷组(PF400μM+H_2O_2)。芍药苷预处理时间分别为12h、24h,再加入H_2O_2培养。(1)PF组先加入PF预处理12h,H_2O_2诱导4h、8h。PF组较H_2O_2组,4h、8h 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IL-6、IL-8、ICAM-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PF组加入PF预处理24h,H_2O_2诱导1h、4h、8h、12h。PF组较H_2O_2组,分别于1h、8h IL-1βmRNA水平降低(P<0.05),4h、12h IL-1β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PF组较H_2O_2组,分别于1h、8h IL-6 mRNA水平降低(P<0.05),4h IL-6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PF组较H_2O_2组,IL-8、IFN-γ、ICAM-1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细胞上清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通过Elisa验证。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_2O_2组、芍药苷组(PF 400μM+H_2O_2)。芍药苷预处理时间为24h,再加入H_2O_2培养4h、8h、12h、24h。PF组较H_2O_2组,12h 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组与组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_2O_2组较对照组,12h 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余时间点,组与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各个时间点,IL-8组与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IL-1β、IFN-γ因表达量低,未检测到。6.细胞趋化因子差异mRNA分析通过PCR array验证。PF 400μM预处理24h,H_2O_2诱导8h,PF组与H_2O_2组的PIG3V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mRNA进行差异分析。设定差异倍率>1.50时,认为mRNA表达上调,差异倍率<0.67时,认为该mRNA表达下调,归纳后共有10个mRNA发生上调(P<0.05);4个mRNA发生下调(P<0.05),分别为PPBP、GPR17、CCL5、CCR6。7.qRT-PCR、Western blot验证差异的趋化因子应用qRT-PCR验证下调差异倍率小于2的趋化因子,即PPBP、GPR17在mRNA水平的表达,发现其中只有GPR17,PF组与H_2O_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在PF组表达下降(P<0.05),与PCR array表达趋势一致。进而应用Western blot验证GPR17在蛋白水平表达,PF 400μM预处理24h,H_2O_2诱导8h、12h、24h,发现PF(400μM)可抑制H_2O_2诱导24h的GPR17表达。8.芍药苷抑制H_2O_2诱导NF-κB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验证。PF 400μM预处理24h,H_2O_2诱导8h、12h、24h。H_2O_2诱导8h、12h、24h的PIG3V细胞,较空白对照组NF-κB p-p65表达升高;芍药苷抑制H_2O_2诱导24h的NF-κB p-p65表达,对NF-κB p6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9.芍药苷通过NF-κB通路抑制H_2O_2诱导GPR17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实验分为7组:对照组,H_2O_2组,PF、H_2O_2共同处理组,LPS、PF、H_2O_2共同处理组,PDTC、PF、H_2O_2共同处理组,LPS、H_2O_2共同处理组,PDTC、H_2O_2共同处理组。LPS或PDTC与H_2O_2共同处理12h、24h,LPS、H_2O_2组较H_2O_2组诱导的24h细胞NF-κB p-p65表达增多,PDTC、H_2O_2组较H_2O_2组诱导的24h细胞NF-κB p-p65表达抑制。综上表明LPS激动NF-κB或PDTC抑制NF-κB成功,可进行后续实验。PF对H_2O_2、LPS诱导的12h GPR17表达抑制,LPS、PF、H_2O_2共同处理组较PF、H_2O_2共同处理组GPR17表达降低;PF对H_2O_2、PDTC诱导的24h GPR17表达增强,PDTC、PF、H_2O_2共同处理组较PF、H_2O_2共同处理组GPR17表达增强。10.芍药苷通过NF-κB通路抑制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实验分为7组:对照组,H_2O_2组,PF、H_2O_2共同处理组,LPS、PF、H_2O_2共同处理组,PDTC、PF、H_2O_2共同处理组,LPS、H_2O_2共同处理组,PDTC、H_2O_2共同处理组。LPS激动NF-κB或PDTC抑制NF-κB,LPS或PDTC与H_2O_2共同处理12h,LPS、PF、H_2O_2共同处理组较H_2O_2组细胞凋亡减少(P<0.05),较PF、H_2O_2共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有较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DTC、PF、H_2O_2共同处理组较H_2O_2组细胞凋亡减少(P<0.05),较PF、H_2O_2共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有较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1.Meta分析结果23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其中20个研究的样本来源是血清、血浆、红细胞、血液、皮肤或水疱液,另3个研究,分别检测两个样本源的GPx水平。所以比较总数是26。所有研究的种族都是白种人或亚洲人口。应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的和健康对照的GPx水平相当[SMD=-0.47,95%CI(-1.03,0.08),P=0.095]。按样本来源亚组分析表明白癜风患者皮肤中的GP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MD=1.49,95%CI(0.06,2.91),P=0.041]和血中的GPx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SMD=-1.06,95%CI(-2.06,-0.06),P=0.038]。在血清[SMD=-1.24,95%CI(-2.79,0.31),P=0.117],血浆[SMD=-0.05,95%CI(-1.43,1.34),P=0.948],红细胞[SMD=-0.97,95%CI(-1.94,0.00),P=0.050],或疱液[SMD=-0.29,95%CI(-1.56,0.98),P=0.657]中无统计学差异。按种族亚组分析表明,白癜风患者亚洲人群的GPx水平低于对照组[SMD=-0.47,95%CI(-1.08,0.14),p=0.001],但高加索人群无统计学差异[SMD=0.259,95%CI(-0.28,0.80),P=0.346]。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论稳定期或进展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血浆中GPx水平较低。[稳定期:SMD=-2.01,95%CI(-3.52,-0.49),P=0.009;进展期:SMD=-2.34,95%CI(-4.07,-0.61),P=0.008]。稳定期与进展期比较无显着性差异[SMD=0.50,95%CI(-0.02,1.01),P=0.058]。与对照组相比,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GPx水平较低[SMD=-3.59,95%CI(-6.38,-0.80),P=0.012)。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SMD=-2.81,95%CI(-5.71,0.10),P=0.058]。节段型与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比较,GPx水平无显着性差异[SMD=-0.18,95%CI(-0.47,0.11),P=0.230]。单变量和多元回归分析用于探索可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种族可能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没有个别研究显着影响汇总结果,表明统计结果稳定。结论1.高浓度芍药苷(浓度≥400μM)对PIG3V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2.芍药苷可抑制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IL-1β、IL-6的表达、细胞凋亡、S期细胞的比例。3.芍药苷组较H_2O_2组差异表达的趋化因子共14个,其中上调的10个,下调的4个。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趋化因子GPR17表达有抑制作用。4.芍药苷可抑制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NF-κB p-p65表达。5.芍药苷可通过NF-κB通路抑制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GPR17表达,同时抑制H_2O_2诱导的PIG3V细胞凋亡。6.GPx水平低与亚洲人群或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有关;血中低水平GPx与白癜风发病相关,无论是稳定期还是进展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诱导趋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P-10)及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诊断标准分为支原体肺炎组(MPP组),共12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RMPP组),共40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儿IP-10及CXCR3 mRNA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观察RMPP组患儿治疗后IP-10、 CXCR3 mRNA以及FVC、 FEV1、 PEF水平,分析IP-10及CXCR3 mRN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MPP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低于MPP组(P <0.05),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高于MPP组(P <0.05)。治疗后,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升高,而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05)。IP-10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512、-0.473、-0.439);CXCR3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409、-0.398、-0.432)。结论 IP-10及CXCR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儿的炎症程度,并进一步展现肺功能,可以将其作为反映患儿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导趋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

[2].张中兴.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趋化因子受体3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9

[3].胡兵,吴建华,方颖.流场中趋化因子CXCL12诱导的JurkatT细胞的钙响应[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刘娜,张长庚,李伟,孙巨勇.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

[5].史嘉缤,朱敏,钱婧,蔡国栋,邹辉.玉米赤霉烯酮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和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9

[6].卜慧莲,郭海明,焦鹏飞,徐富兴,樊肖冲.趋化因子CXCL13通过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参与骨癌痛的发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9

[7].吴周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细胞归巢诱导牙髓再生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8].蹇明辉,陈文明,李朝富.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的表达变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9

[9].赵林霞,曹德利,高永静.姜黄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趋化因子的表达[J].交通医学.2019

[10].肖碧环.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人黑素细胞PIG3V活性、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影响及NF-κB通路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  ;  

诱导趋化论文-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