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度控制论文-姜瑞忠,花靖,路淇安,李广,刘亚楠

流度控制论文-姜瑞忠,花靖,路淇安,李广,刘亚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浓度分布,聚合物质量浓度

流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姜瑞忠,花靖,路淇安,李广,刘亚楠[1](2019)在《基于浓度分布的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流度控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聚合物质量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聚合物驱替路径上每一空间点都进行流度控制,形成了更为精确的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对流扩散、吸附和热降解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研究了聚合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流度控制的思想,计算出驱替路径上每一空间处所需的最小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并绘制曲线,曲线的最高点即为使得整个注采路径都能进行流度控制的质量浓度最小值;研究了含水饱和度、相渗曲线和剪切速率对最小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水饱和度越大,水相相对渗透率越高,剪切速率越大,所需的最小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越大。同时,通过建立概念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果。在室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该方法可精准快捷地进行聚合物流度和注入质量浓度的设计,为经济有效地注入聚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施雷庭,朱诗杰,邹剑,薛新生,赵文森[2](2019)在《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聚合物驱有效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开展。结合水驱油藏的特征曲线理论和聚合物驱流度控制作用机理建立了判断方法,并通过室内驱油实验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聚驱前后的水驱特征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后续水驱过程的进行,其水驱规律会逐渐回归到聚合物驱前的原有规律,将聚合物驱前后水驱特征曲线规律的一致性作为判断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范围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加聚合物溶液黏度对其流度控制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仅有10-2数量级注入PV量的影响;增加残余阻力系数能大幅度延长聚合物驱的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达到10-1数量级注入PV量的影响。聚合物的残余阻力系数是影响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卢亚涛[3](2019)在《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度设计是化学驱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保障,流度控制程度越好,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能力越强,驱油效果越好。随着开发目的层高水淹比例大幅度增加,含水饱和度大幅度上升,流度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为实现高初含水、高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流度控制,通过引入聚合物驱阻力系和水油流度比,建立了能够实现流度控制下的单井聚合物注入浓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公式,实现单井注入浓度个性化设计。现场注入压力、油层动用程度均得到有效提高,采油井见到驱油效果、采聚浓度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前期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张云宝,刘义刚,孟祥海,邹剑,夏欢[4](2019)在《扩大波及体积与流度控制组合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渤海S稠油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含水上升快、水驱采出程度低、油水界面亲和力低的矛盾,进行了水驱稠油调剖调驱一体化组合技术研究。在储层大孔道封堵的基础上,对剖面调整体系进行了系统筛选,对强化水驱体系乳化性、降黏率、界面张力及驱替效率作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强化水驱体系在较低浓度下可以实现较好的稠油降黏功效,降黏率达90%以上,油水界面张力可下降至10~(-2) mN/m;在室内非均质岩心的条件下,强化水驱体系低浓度条件下即可提高采收率9.3%,配合调剖措施的情冴下可提高采收率27.2%,具有"1+1>2"的驱油功效。基于"储层大孔道封堵与冷采驱油"的"调+驱相结合"的技术思路,进行了组合调驱工艺方案设计幵完成了现场有效实施,实施后一线受益井见效比例达66.7%,综合含水下降5%~7%,目前阶段净增油10 500 m~3,且持续有效。该组合调驱一体化工艺,施工工艺成熟,矿场试验增油效果显着,便于在海上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曹杰[5](2017)在《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流度控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在渗流过程中建立一定渗流阻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①增加水相黏度;②建立残余阻力系数。黏度过高会导致注入性降低,低渗层残余阻力系数过大将会造成堵塞现象,不利于低渗层原油的波及。因此针对不同油藏条件,优化黏度与残余阻力的分配关系对于筛选聚合物类型以及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AP-P4聚合物为例,首先通过聚合物溶液流变性测试,建立表观黏度与聚合物浓度以及剪切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变截面孔喉模型计算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黏度。其次,通过测定AP-P4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压力传播特征,分析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引起水相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由此,分别建立聚合物溶液残余阻力系数、吸附浓度数学表征模型。最后在水相运动方程中引入聚合物溶液有效黏度以及渗透率下降系数,建立聚合物驱数学模型。为使数学模型与室内实验相匹配,本文在表观黏度、渗透率下降系数项增加影响因子,最终计算所得含水率、采出程度值与实验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同时,注入压力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基于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分别研究转注聚时机、聚合物性能对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1)随注聚时机的延迟,极限采收率降低,但变化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早期注聚更利于发挥聚合物驱流度控制能力,抑制水驱低效(甚至无效)循环。(2)采用交替条件期望变换(ACE)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极限采收率、最大注入压力与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以及残余阻力系数间函数关系,从而为聚合物的筛选以及新型聚合物的研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怀军,张杰,曹伟佳,苏鑫[6](2016)在《聚/表二元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大港孔南高凝高黏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港油田孔南地区油藏具有高凝、高黏和高矿化度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为考察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的影响,以目标油藏储层岩石和流体物性为模拟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对采收率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油藏,与洗油能力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贡献率超过70%。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目标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μp/μo)为1~2。通过在聚合物干粉熟化过程中添加除垢剂,不仅可以消除钙镁离子对聚合物增黏性的不利影响,而且除垢剂与水中钙镁离子作用形成的微米级固体颗粒可以随聚合物溶液进入岩石孔隙,产生良好液流转向效果,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苏帅杰,康万利,任韶然,王延永,崔国栋[7](2016)在《低温氧化热效应对空气泡沫流度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具有注空气和泡沫驱的双重作用,特别是空气与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热效应明显,可提高地层温度50~80℃,由此带来的高温条件使泡沫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减弱了泡沫流度控制能力。利用静动态两方面实验,从两种体系中筛选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耐高温空气泡沫剂,并与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稳泡性能,低温氧化热效应对起泡性能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3)

王健,吴丰豆,刁长军,顾鸿君,王丹翎[8](2016)在《火驱过程气体流度控制体系的筛选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新疆红山嘴油田火驱试验区烟道气气窜严重、火驱开发效果降低的问题,开展了对注气井气体流度控制体系的筛选与性能评价,为有效改善吸气剖面、提高火驱开发效果提供依据。针对烟道气的流度控制,以起泡体积和泡沫半衰期为性能参数,在五种起泡剂和四种稳泡剂中优选了在高温350℃下气体流度控制体系,配方为:5 g/Lα-烯基磺酸钠(AOS)+2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0.5 g/L羟乙基纤维素HEC。用矿化度为10902.1 mg/L的模拟地层水配制的100 m L起泡液的起泡体积为700 m L,泡沫半衰期为170 min。矿化度从0mg/L增至10902.1 mg/L时,各项参数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耐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油饱和度大于10%后,各项参数显着降低,表现出较好的遇油消泡性。(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6年01期)

陈振亚,张帆,刘印华,任韶然[9](2015)在《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封堵与流度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空气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对于中高渗、非均质油藏,单纯注空气容易引发气窜,加剧老井腐蚀,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类油藏进行空气驱,需要加入泡沫进行封堵和流度控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空气泡沫封堵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空气泡沫段塞在不同驱替方式和不同驱替速率下的流度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空气泡沫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高压可以提高空气泡沫的稳定性;当气液比在1∶1~2∶1之间时,空气泡沫的封堵能力达到最大值;泡沫段塞后气驱,体系阻力因子先增大后减小;泡沫段塞后水驱,在一段时间内体系的阻力因子持续增大;无论是泡沫段塞后气驱还是泡沫段塞后水驱,较高的注入速率会带来较强的封堵能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7期)

刘潇潇[10](2015)在《聚驱后聚/表二元驱驱油效果及流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未被采出,聚/表二元复合驱是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聚驱后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分布更零散,常规的二元复合驱驱油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流度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因此,研究影响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因素和流度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聚驱过程中不同变异系数的储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聚驱驱油效果随着变异系数的变大而变差;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富集在顶部低渗透层。应用变异系数为0.72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注入二元体系中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体系界面张力、注入量、储层的变异系数及转注时机对驱油效果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二元体系的注入速度对聚驱后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不大。根据室内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资料,建立了渗透率级差为1:5和1:10的非均质模型。从流度控制的思想出发,设计了聚驱后高浓度聚合物与二元体系段塞组合的流度控制方案,其主要原理是:先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波及体积;再注入低界面张力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启动低渗透层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优选最佳方案。(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15)

流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聚合物驱有效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开展。结合水驱油藏的特征曲线理论和聚合物驱流度控制作用机理建立了判断方法,并通过室内驱油实验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聚驱前后的水驱特征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后续水驱过程的进行,其水驱规律会逐渐回归到聚合物驱前的原有规律,将聚合物驱前后水驱特征曲线规律的一致性作为判断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范围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加聚合物溶液黏度对其流度控制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仅有10-2数量级注入PV量的影响;增加残余阻力系数能大幅度延长聚合物驱的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达到10-1数量级注入PV量的影响。聚合物的残余阻力系数是影响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姜瑞忠,花靖,路淇安,李广,刘亚楠.基于浓度分布的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施雷庭,朱诗杰,邹剑,薛新生,赵文森.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3].卢亚涛.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张云宝,刘义刚,孟祥海,邹剑,夏欢.扩大波及体积与流度控制组合技术研究与应用[J].当代化工.2019

[5].曹杰.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流度控制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6].杨怀军,张杰,曹伟佳,苏鑫.聚/表二元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大港孔南高凝高黏油藏为例[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6

[7].苏帅杰,康万利,任韶然,王延永,崔国栋.低温氧化热效应对空气泡沫流度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王健,吴丰豆,刁长军,顾鸿君,王丹翎.火驱过程气体流度控制体系的筛选与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6

[9].陈振亚,张帆,刘印华,任韶然.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封堵与流度控制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10].刘潇潇.聚驱后聚/表二元驱驱油效果及流度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标签:;  ;  ;  ;  

流度控制论文-姜瑞忠,花靖,路淇安,李广,刘亚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