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技能训练用于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个体技能训练用于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72)

【摘要】目的:探析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社区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体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RSS、RANSS、IT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训练之后,可见研究组患者MRSS、RANSS、IT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技能训练用于对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康复状态,恢复其自知力。

【关键词】个体技能训练;精神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51-02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且会严重危害到社会安定的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会丧失生活兴趣、减退社会能力与生活能力[1]。而在医院接受治疗后,患者通常会回归家庭及社会[2]。为继续干预精神病患者其临床症状,强调社区干预、康复护理异常重要。我社区采取个体技能训练方法对精神疾病患者予以康复干预,现将所获效果做以下总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奇数偶数法做出分两组处理,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男、女比是17:13,年龄范围从33岁~76岁不等,平均年龄54.2±4.3岁,疾病类型:精神发育迟滞7例、精神分裂14例、老年痴呆9例;研究组30例患者当中,男、女比是19:11,年龄范围从34岁~78岁不等,平均年龄55.1±4.5岁,疾病类型:精神发育迟滞9例、精神分裂15例、老年痴呆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显著,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社区基础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上的护理干预:患者经由医院治疗重回社会后,其心理表现复杂、多样,而社区护理工作者通过予以支持、鼓励,有利于使得患者接受现实,勇于生活;通过掌握患者的情绪、思想,针对性的予以开导,以幽默、积极的语言来激发患者的生活兴趣,使其人生观逐渐变得自立、自信;通过鼓励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与他人的多多交往,逐渐过渡到正常人的生活;②病情观察护理:对患者是否按时、按量用药进行监督,因疾病存在着反复发作的特性,所以护理工作者应强调患者家属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叮嘱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监管,指导家属正确把握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联系社区医生,严防患者有藏药的行为,并严管有自杀倾向的患者;③人际关系建立干预:通过采取训练或者是传授的方法,让患者掌握赞美他人、自我表扬的方法,并鼓励其频繁的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自然而然的融入于社会。

1.2.2研究组除基础护理之外,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个体技能训练干预:①生活技能的训练:通过正确指导,督促患者积极开展日常生活训练,就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技能如饮食、个人卫生、穿衣打扮等进行训练,训练应讲求持续性,且一对一的指导和监督;注意对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要保证创设的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慢慢培养患者良好的睡眠习惯,缩短白天卧床的时间;②就业技能的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采用作业疗法来促进其康复,积极采用劳动方面技能的训练,使患者逐渐掌握一些工作技能,在心理、生理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做到能回归于社会、被社会所接纳,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结合以患者兴趣所在、疾病情况,选择一些工艺制作、职业性劳动技能或者是简单的作业训练方法等开展个体化训练;③学习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针对那些长期和社会脱节的患者,应先采用文化科技教育、时势教育、常识教育等基本手段来培养患者去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良好习惯,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形式来参与学习,选择哪些趣味性强的教材来吸引患者学习兴趣;另外也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课程来吸引患者学习兴趣,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都要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切忌急功近利,以免给患者造成紧张刺激。

1.3评价指标

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4]、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5]来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其中PNASS量表具体指标有思维散漫、幻觉行为、不寻思思维等内容,评分值在0~100分,得分值与康复效果呈反比;MRSS量表中具体指标有依赖、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行为等内容,评分值在0~100分,得分值与康复效果呈反比;自制力与治疗态度问卷主要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服药态度,评分值在0~22分,分值与干预效果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数据皆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并采用χ2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RSS、RANSS、IT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训练之后,可见研究组患者MRSS、RANSS、ITAQ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RSS、PANSS、ITAQ评分差异的对比(x-±s,分)

3.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旨在由护理工作者对社区内疾患进行基础护理与功能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回归社会[6-7]。本次实验研究中对我社区精神疾病患者采取个体技能训练干预,通过技能训练,使患者掌握药物管理的正确方法、加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这对于促进其坚持用药、正确用药、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有着重要意义。由数据研究结果可见:在干预训练之后,研究组患者MRSS、RANSS、ITAQ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个体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实现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维持治疗,对其康复有着积极的协同作用[8]。

综上,个体技能训练用于对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康复状态,恢复其自知力。

【参考文献】

[1]田文聪.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3):63-66.

[2]张甜甜,王雪,徐芳等.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的康复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112-112.

[3]向美玲,何前芳,吴开文等.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22):389-390.

[4]刘小娟,樊淑洁.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0):12-13.

[5]朱春欢,丁艳芬,方师群等.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6):686-688.

[6]饶芬,彭春华.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3):198-200.

[7]付美华,萧志亮,周海平等.整合调控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7):972-975.

[8]林敏,黄惠君,陈慧月等.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9):20-23.

标签:;  ;  ;  

个体技能训练用于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