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模型论文-焦甲龙,孙树政,李积德,陈超核

大尺度模型论文-焦甲龙,孙树政,李积德,陈超核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尺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实际海浪,系统辨识

大尺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焦甲龙,孙树政,李积德,陈超核[1](2019)在《基于系统辨识的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实船响应外推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海浪环境中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是一种新型试验技术,具有风浪环境真实、模型航行范围开阔和尺度效应小等优点,解决了水池试验和实船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该试验技术是研究真实海况中船舶响应的有效方法,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然而该试验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大尺度模型测试数据准确外推换算至实船响应是一项关键技术。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实船响应外推方法,根据大尺度模型在某海况下的波浪及模型响应测量数据,基于系统辨识求解船舶的非线性时域响应函数,进而外推实船在其他任意输入海况下的运动响应。(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焦甲龙,赵玉麟,张皓,任慧龙[2](2019)在《船舶波浪载荷与砰击载荷的大尺度模型水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诱导船体梁的水弹性振动及外飘砰击载荷是船舶设计建造中所重点关注的结构强度及载荷响应问题。现有的船舶波浪载荷水池模型试验存在尺度效应明显、波浪环境不真实、模型航行范围受限等缺点。为此,提出了实际海浪环境下船舶大尺度分段自航模型的波浪载荷及砰击载荷试验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大尺度分段模型水弹性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介绍了弹性模型龙骨梁的设计及船体湿模态测试分析方法,基于近海测试数据分析了实海况下船舶波浪载荷与水弹性振动的短期预报及响应统计值,研究了叁维海况下艏部砰击诱导的瞬态冲击载荷及全船颤振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0期)

刘俊伟,王立忠,朱娜,张春巍,赵国晓[3](2019)在《开口管桩贯入特性的大尺度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口管桩由于其承载力高、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塞的生成使得开口管桩沉桩阻力不同于闭口管桩,不仅包括桩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内侧摩阻力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开口管桩沉桩受力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度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不同桩靴形式下开口管桩的贯入试验,并与闭口管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开口管桩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趋于闭塞,沉桩阻力随沉桩过程基本呈线性增加,桩内、外侧单位摩阻力均存在"侧阻退化"效应;桩体贯入时桩周地表隆起量随径向距离增加逐渐减小,隆起速率随沉桩深度增加逐渐变缓,桩周土影响范围约为5~7倍桩径;桩靴对开口管桩土塞生成、沉桩阻力和挤土效应均有重要影响,内30°桩靴土塞生成高度、桩内侧摩阻力及其所占总沉桩阻力比例最大,桩周土地表隆起量最小,外30°桩靴与内30°桩靴情况相反,直角桩靴居中;闭口管桩沉桩阻力、外侧摩阻力与挤土程度均大于开口管桩.(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焦甲龙,陈超核,任慧龙,孙树政,李积德[4](2019)在《舰船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海浪相似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实际海浪环境中舰船大尺度模型试验海况的相似性,本文选取了不规则波海况的有义波高、特征周期和波能谱型为代表,基于某沿海海浪的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岸海浪与远洋海浪的相似关系,并提出了大尺度模型试验海况选取原则及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和选取模型缩尺、试验海域位置、气候季节、天气状况等条件,可保证模型试验海况与实船海况的相似性,从而论证了在真实海况下开展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的可行性和科学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俊伟,赵国晓,王明明,赵彦平[5](2018)在《双壁开口管桩大尺度模型试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口管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塞的生成使得开口管桩沉桩阻力不同于闭口管桩,不仅包括桩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内侧摩阻力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桩靴形式对桩体贯入影响较大。从试验方法、试验方案、试验结果 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现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设计了可区分端承阻力、土塞阻力、外侧摩阻力,以及不同桩靴形式的双壁开口模型桩,比较了不同桩靴对土塞内、外侧摩阻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陈洪,刘李涛,巫朝君[6](2017)在《8m×6m风洞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台抽吸流量达383m3/min的真空泵抽吸系统和最大落压比达3.5的喷流模拟器,在8m×6m风洞建立了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可实现8m×6m试验段大尺度战斗机100%进气流量和高落压比模拟要求,通过将3m量级风洞试验模型的比例增大1倍,能够更为精细地模拟战斗机气动外形,获得更为准确的飞机进气道性能、喷流对战斗机气动特性影响及矢量喷管性能参数。(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朱娜[7](2017)在《开口管桩贯入特性大尺度模型试验与离散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口管桩由于其承载力高、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塞的生成使得开口管桩沉桩阻力不同于闭口管桩,不仅包括桩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内侧摩阻力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双壁开口管桩沉桩过程中沉桩性状,分析开、闭口及不同桩靴对管桩沉桩性状的影响,并通过PFC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桩径对开口管桩沉桩性状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室内大尺度贯入试验研究表明,开口管桩沉桩过程中,桩内侧摩阻力、桩外侧摩阻力沿深度不均匀分布,深度越大桩内、外侧单位摩阻力越大;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桩内、外侧单位摩阻力逐渐发挥作用;沉桩深度较大时,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相同土层单位摩阻力出现“侧阻退化效应”。(2)室内大尺度贯入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桩靴对管桩沉桩阻力各部分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开口内30度桩靴与其他开口桩靴相比,桩内侧单位摩阻力占总沉桩阻力的比例最大;开口外30度桩靴桩内侧单位摩阻力占总沉桩阻力的比例最小,桩外侧摩阻力具有相反的规律。(3)室内大尺度贯入试验研究表明,沉桩过程中,内30度开口管桩土塞生成高度最大,外30度桩靴开口管桩土塞生成高度最小,这与对桩周土产生的影响相互对应。桩体沉桩过程中桩周土地表位移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快速衰减,管桩对桩周土的影响范围大约为5~7倍桩径。(4)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沉桩深度越大,桩周土体水平向、竖向位移不断增加。沉桩结束后,紧邻桩体形成一个薄层剪切带,剪切带土样发生较大应变和向下位移。管桩对桩周土的影响范围大约为5~9倍桩径,此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较为相似。桩体直径越小土塞的闭塞效应越显着,形成的土塞高度越小。为更好研究土塞的闭塞效应,拟合了IFR与PLR线性方程。(5)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桩体总的贯入阻力与桩径成正比,桩径越大桩体贯入总阻力越大,沉桩过程中桩外侧摩阻力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出现“侧阻退化效应”,并计算出桩外侧摩阻力与沉桩深度和桩径比值的幂函数方程。(6)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桩体贯入过程中,桩端贯入到某一土层时土体径向应力达到峰值点,并随桩体的继续贯入而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焦甲龙[8](2016)在《实际海浪环境中舰船大尺度模型运动与载荷响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船舶水动力学试验大多是以水池模型试验的形式开展的。水池试验中通常采用小缩尺比的模型,波浪一般是由造波机生成的长峰波浪,模型的摇荡运动一般通过机械式适航仪约束并测量。这些因素都使得水池试验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船舶实际航行时的性能特征。实船海试虽然是最真实可靠的试验方法,但其实施成本高且花费时间长,使得这种试验方法不能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基于上述状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大尺度模型在自然海浪中开展水动力学试验的新型技术。该技术综合了水池模型试验和实船海试的共同优点,例如通过采用大尺度模型可以减小尺度效应,试验是在真实的风生浪环境中开展的,且自航模型可以进行任何浪向角下的试验测量。本论文旨在提出并研究大尺度模型海上试验相关技术,对此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分析了近岸海浪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大尺度模型试验海区的选取原则。并在黄海和渤海沿海区域不同位置处对近岸海浪进行了多次测量,将近岸海浪谱与大洋谱对比,证明近岸海浪与远洋海浪谱形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试验基地近岸海浪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提出了试验基地海区海浪数据库计划。该计划旨在研究试验海区海浪的预报方法,从而提高大尺度模型试验操作效率。(2)针对分段模型载荷试验的船体设计及龙骨梁设计等问题展开研究,重点提出了两种典型龙骨梁方案的设计方法。针对大尺度模型海上试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大尺度模型船体设计、建造和组装原则和方法,试验系统平台中各仪器设备介绍和实验实施的方法及流程。(3)提出了大尺度模型耐波性及波浪载荷试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主要依照下述叁个方面或角度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1)大尺度模型在叁维海浪中的运动与载荷响应特征研究;2)大尺度模型海试与小尺度模型水池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3)由大尺度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外推预报实船远洋航行长短期响应。(4)将大尺度模型试验测量结果推广应用于舰船综合性能评估,提出了一套船舶环境适应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综合船舶耐波性、波浪载荷、快速性、操纵性、稳性和抗沉性等多个学科建立了船舶风浪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赋权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最终由基于模糊理论的多级评估模型计算船舶综合性能得分。总之,本文从大尺度模型试验前的沿海海浪环境分析、大尺度模型试验系统建立、试验开展与实施流程、试验数据后处理分析和试验技术功能推广应用等方面对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在葫芦岛海区多次实施了大尺度模型水动力学试验,表明了本文提出的试验测试系统是稳定可靠的,试验测试实施方案是可行的。通过对大尺度模型在自然海浪环境中的运动与载荷响应数据分析,及其与小尺度模型水池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证明了本文所提试验技术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自然海浪环境中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10-26)

焦甲龙,任慧龙,孙树政,孙黎明,谭伟[9](2016)在《实际海浪环境中大尺度模型波浪载荷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海浪环境中大尺度模型试验是一种新型试验技术,是研究船舶风浪环境适应性最省时省力省费的有效途径。对于海洋环境中分段模型的水弹性试验,船体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一套稳定的测试系统是保证试验在恶劣海浪环境中顺利进行的关键。论文详细介绍了模型总体设计与布局、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试验实施过程。通过葫芦岛某海域的波浪载荷试验表明该试验技术是可行的,为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理论与试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光,林麒,彭苗娇[10](2015)在《风洞试验大尺度模型索并联支撑系统冲击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六自由度索并联机构支撑的大尺度飞行器模型,分析系统在暂冲式来流的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正问题角度研究系统冲击响应;推导系统的刚度矩阵,分析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数值计算和ADAMS仿真验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大尺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浪诱导船体梁的水弹性振动及外飘砰击载荷是船舶设计建造中所重点关注的结构强度及载荷响应问题。现有的船舶波浪载荷水池模型试验存在尺度效应明显、波浪环境不真实、模型航行范围受限等缺点。为此,提出了实际海浪环境下船舶大尺度分段自航模型的波浪载荷及砰击载荷试验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大尺度分段模型水弹性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介绍了弹性模型龙骨梁的设计及船体湿模态测试分析方法,基于近海测试数据分析了实海况下船舶波浪载荷与水弹性振动的短期预报及响应统计值,研究了叁维海况下艏部砰击诱导的瞬态冲击载荷及全船颤振响应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尺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焦甲龙,孙树政,李积德,陈超核.基于系统辨识的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实船响应外推预报[J].船舶力学.2019

[2].焦甲龙,赵玉麟,张皓,任慧龙.船舶波浪载荷与砰击载荷的大尺度模型水弹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刘俊伟,王立忠,朱娜,张春巍,赵国晓.开口管桩贯入特性的大尺度模型试验[J].工程科学学报.2019

[4].焦甲龙,陈超核,任慧龙,孙树政,李积德.舰船大尺度模型耐波性试验海浪相似性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5].刘俊伟,赵国晓,王明明,赵彦平.双壁开口管桩大尺度模型试验初探[J].工业建筑.2018

[6].陈洪,刘李涛,巫朝君.8m×6m风洞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7

[7].朱娜.开口管桩贯入特性大尺度模型试验与离散元模拟[D].青岛理工大学.2017

[8].焦甲龙.实际海浪环境中舰船大尺度模型运动与载荷响应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9].焦甲龙,任慧龙,孙树政,孙黎明,谭伟.实际海浪环境中大尺度模型波浪载荷试验技术研究[J].中国造船.2016

[10].王晓光,林麒,彭苗娇.风洞试验大尺度模型索并联支撑系统冲击响应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标签:;  ;  ;  ;  

大尺度模型论文-焦甲龙,孙树政,李积德,陈超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