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大学生论文-谢婷婷,雷宇

哈尼族大学生论文-谢婷婷,雷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尼族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兰,哈尼族,大城市,洗衣服,十字路口,呼啸而过,中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岗位,外公外婆,知识改变命运

哈尼族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谢婷婷,雷宇[1](2016)在《哈尼族大学生石春兰:“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学期刚开学,石春兰穿着洗得发白的帆布鞋,背着室友送的书包,又一次赶在去做兼职的路上。距离云南省红河县近2000公里的城市——武汉,是石春兰待过的第一个大城市。2013年,她以红河县第一中学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南民族大学。因为打工跑(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6-04-05)

邓敏[2](2010)在《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认同是个体通过寻找“我群”与“他群”的差异而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方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民族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不同民族认同水平的注意偏向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能够完善民族认同心理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实证支持和启发意义。哈尼、彝族是云南两个数量超过百万以上的世居民族,国内已有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认同的基本研究,但缺乏针对个别民族的专门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少数民族内隐民族认同的实证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将集体文化转化为个体的认知体系也缺乏研究,目前对于民族的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还停留在描述和问卷调查的层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哈尼、彝族外显民族认同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关系和结构特点,初步研究哈尼族对于民族表征的信息加工特点,探讨民族认同与注意偏向的关系,初步探索民族认同的形成途径。本研究遵循“文献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结果—确认假设”的研究思路,编制哈尼、彝族民族认同问卷并对其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特点进行探索,在参考其他IAT实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参选词语进行类别分类、筛选和排序,编制内隐民族认同测验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测量。结合民族认同的外显测量,将被试分组进行民族表征的注意偏向实验。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哈尼、汉族的民族表征刺激作为实验刺激,编制点探测实验范式进行实验,目的是探索民族认同与注意偏向的关系,为民族认同的信息加工和形成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哈尼、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相同,是一个四维结构系统,由归属感、接纳度、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四个维度构成。(2)不同性别、民族和居住地在外显民族认同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男性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女性;哈尼族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彝族;民族聚居地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非民族聚居地。(3)民族认同是双结构模型,外显民族认同和内隐民族认同存在结构性分离。(4)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的内隐民族认同不存在显着差异。(5)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与非民族聚居地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分离差值存在显着差异,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分离程度高于非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6)哈尼族在民族表征实验中对民族表征图片警觉,汉族对民族表征图片回避,但二者之间的注意偏向不存在显着差异。(7)不同民族认同水平在注意偏向上存在显着差异,高民族认同水平的注意偏向高于低民族认同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5-10)

张素杰[3](2009)在《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哈尼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王晓虎,罗佳银,张建美[4](2008)在《哈尼族大学生体质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大学生体质发展水平滞后,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敏[5](2008)在《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民体质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对体质研究的重点又落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的研究上,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体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民族成分众多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的研究不仅仅是国家民族平等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测试,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有效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身心健康的人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研究,并且和同年龄同性别汉族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哈尼族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较好,男生的体型比较粗壮,女生的身材高且比较结实,男女生的身体充实度均好于汉族;哈尼族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与汉族有着很大不同,主要表现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比较低,肺活量略低于汉族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除握力和男生耐力外,哈尼族学生的速度、柔韧性、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腹肌力量均低于汉族学生,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哈尼族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但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不足造成的,对此,学校应该重视对云南省各族学生尤其是哈尼族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锻炼意识、锻炼兴趣与锻炼能力的培养。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求为云南乃至全国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8-01-01)

哈尼族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族认同是个体通过寻找“我群”与“他群”的差异而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方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民族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不同民族认同水平的注意偏向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能够完善民族认同心理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实证支持和启发意义。哈尼、彝族是云南两个数量超过百万以上的世居民族,国内已有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认同的基本研究,但缺乏针对个别民族的专门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少数民族内隐民族认同的实证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将集体文化转化为个体的认知体系也缺乏研究,目前对于民族的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还停留在描述和问卷调查的层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哈尼、彝族外显民族认同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关系和结构特点,初步研究哈尼族对于民族表征的信息加工特点,探讨民族认同与注意偏向的关系,初步探索民族认同的形成途径。本研究遵循“文献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结果—确认假设”的研究思路,编制哈尼、彝族民族认同问卷并对其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特点进行探索,在参考其他IAT实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参选词语进行类别分类、筛选和排序,编制内隐民族认同测验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测量。结合民族认同的外显测量,将被试分组进行民族表征的注意偏向实验。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哈尼、汉族的民族表征刺激作为实验刺激,编制点探测实验范式进行实验,目的是探索民族认同与注意偏向的关系,为民族认同的信息加工和形成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哈尼、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相同,是一个四维结构系统,由归属感、接纳度、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四个维度构成。(2)不同性别、民族和居住地在外显民族认同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男性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女性;哈尼族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彝族;民族聚居地的民族认同水平高于非民族聚居地。(3)民族认同是双结构模型,外显民族认同和内隐民族认同存在结构性分离。(4)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的内隐民族认同不存在显着差异。(5)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与非民族聚居地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分离差值存在显着差异,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民族认同的分离程度高于非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6)哈尼族在民族表征实验中对民族表征图片警觉,汉族对民族表征图片回避,但二者之间的注意偏向不存在显着差异。(7)不同民族认同水平在注意偏向上存在显着差异,高民族认同水平的注意偏向高于低民族认同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尼族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谢婷婷,雷宇.哈尼族大学生石春兰:“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N].中国青年报.2016

[2].邓敏.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张素杰.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王晓虎,罗佳银,张建美.哈尼族大学生体质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8

[5].张敏.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标签:;  ;  ;  ;  ;  ;  ;  ;  ;  ;  

哈尼族大学生论文-谢婷婷,雷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