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推进技术论文-何颖

喷水推进技术论文-何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喷水推进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雷德福,火箭发射,推力器,立方星

喷水推进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颖[1](2019)在《水推进技术发展蒸蒸日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航空航天公司(Aerospace Corp.) 2017年发射"光学通信与传感器验证"(OCSD)任务时,一个目标就是要试验水燃料推力器。在当时,水推进的概念还相当新。而两年后的今天,水基推进正在迅速地成为主流。五车二空间(Capella Space)公司的首颗雷达卫星和鹰眼360公司的第一组3颗射频测绘卫星都是靠布雷德福空间(Bradford Space)公司的水基"彗星"电热推进系统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期刊2019年10期)

陈建平,林辉,张岩,俞瑜,杜冬梅[2](2018)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舰船喷水推进装置综合保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船喷水推进装置的保障需求,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的基本组成、技术特点,引入环境特征,使用特征因素,研究喷水推进装置从交装到服役期满的全寿命服役周期的综合保障技术,提出针对喷水推进装置在不同状态、不同时期的保障策略,建立喷水推进装置保障能力体系。(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尹红升,刘金林,曾凡明[3](2018)在《基于虚拟现实的喷水推进动力装置协同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水推进动力装置模拟器中数学模型与虚拟视景的协同仿真问题,首先根据船舶的动力装置建立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以光栅图像法为基础改进地形建模方法,使用Creator分别对虚拟地形及船体进行建模;通过Visual C++平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程序设计,实现Vega Prime二次开发,完成了船舶运动虚拟视景仿真;基于C++平台实现Simulink模型的输出参数调用,最终实现船舶航行视景与动力装置仿真模型的协同仿真运行。系统能够直观反映在动力装置参数变化时船舶的运动状态,协同原理及方法对其进一步应用到实际动力装置模拟器中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巴所[4](2017)在《促喷水推进技术发展 助海洋装备扬帆远航》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之上、沪之南、江之畔,有这样一支从事军民高端海洋装备研发的专业队伍,他们研发的装备游弋在华夏的江河湖海、驰骋于祖国的海防边疆,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他们就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船舶推进部。不断突破 提升专业化水(本文来源于《中国船舶报》期刊2017-11-08)

刘俊[5](2016)在《基于中高压喷水推进技术的两栖车辆推进与回转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良的操纵性能是两栖车辆在水面航行时具备作战条件的重要保障,采用容积式泵的中高压射流喷水推进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推进方式,它具有推重比高、噪声低、传动结构简单等优点,本课题旨在将中高压射流喷水推进技术应用于两栖车辆上,采用一种矢量喷嘴转向机构实现两栖车辆的矢量推进,对两栖战车的航行机动性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这种新型喷水推进方式对两栖车辆的矢量控制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中高压喷水推进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喷水推进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性能参数对喷水推进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动量定理的基本原理研究理想推进器和实际推进器的喷射推力计算方法。然后比较几种典型转向装置的优缺点,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实现矢量推进的转向方案,再结合两栖车辆的结构特点选定两栖车辆喷水推进装置的整体模型,并对两栖车辆模型的初始匹配进行计算。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喷嘴收缩角和不同喷嘴长径比条件下喷水推进装置的射流反推力大小,以及不同喷嘴淹没深度、不同喷嘴间距和不同进水口布局条件下两栖车辆的航行阻力大小。通过仿真得到最优结果,从而进一步确定两栖车辆模型的喷嘴结构参数以及喷嘴和进水口的分布,同时为两栖车辆回转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系数的求解提供参考。最后以常规舰船操纵运动的数学方程(MMG模型)为基础,建立喷水推进两栖车辆模型的回转运动操纵方程,并分析两栖车辆的附连水质量、附连惯性矩以及粘性类流体动力系数的求解方法。综合对喷水推进装置的水动力计算,建立两栖车辆回转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两栖车辆水上航行的回转轨迹进行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6](2016)在《我院主持召开首届国际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船舶海洋及工程研究设计院(MARIC,以下简称"我院")联合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JETLAB)、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RINA)和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SSNAOE)举办了首届国际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IWWP2015),来自芬兰、伊朗、俄罗斯、瑞典、英国和中国的20家单位的4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我院副院长兼JETLAB主任陈刚致欢迎辞;RINA首席执行官T.Blakeley先生和SSNAOE副理(本文来源于《船舶》期刊2016年01期)

蔡佑林,沈兴荣,孙群[7](2015)在《喷水推进船航速预报的动量通量试验技术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水推进是与中高速船舶相匹配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推进方式,显着提高了船舶的快速性与操纵性,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性能船舶。开展基于动量通量的试验技术研究,可有效提高喷水推进船舶航速预报精度,促进喷水推进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本文在梳理喷水推进船模自航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国际上喷水推进自航试验主流方法"动量通量法"的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状况,对航速预报精度有显着影响的流量、进出口动量通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喷水推进装置对船体的作用等参数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的差距,提出了我国发展相关技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5年02期)

杜一骄,王育才,蒋彬,王致强[8](2015)在《基于活塞流的脉冲式喷水推进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螺旋桨因速度过快而产生的空化问题,高速水面舰艇倾向于使用喷水推进这一新型推进方式。对于喷水推进在无人水下航行器上的应用,受到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这一热功转换形式的启发,在活塞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脉冲式喷水推进系统,初步建立了该喷水推进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体膨胀过程的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计算,并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对该模型参数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得到更加贴近实际过程的推力和总冲量等相关参数。通过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后续喷水推进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邓岩[9](2015)在《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牵引和科学技术的推动,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水下机器人(亦称水下航行器)通过螺旋桨产生主推进力,并通过舵面进行自身姿态的调控,虽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若干不足。例如,这种动力驱动方式和姿态调控途径很难使水下机器人在低速、大攻角机动航行时实现复杂的运动,且螺旋桨工作时的噪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下机器人航行时的隐蔽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喷水推进原理,研究了一种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四个均匀布置的喷水推进器代替螺旋桨,并在可灵活改变推力方向的关节式叁自由度推力臂上加装稳定鳍片来代替传统舵面进行自身姿态操控,同时引入四矢量推进系统布局,巧妙解决了传统水下机器人运动姿态单一,隐蔽性和操纵性差的缺点。为进一步提高该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潜航时对潜水深度的操控效果,利用“可伸缩琴箱式”压缩筒结构来控制机器人整体浮力,实现了对机器人潜航深度的准确控制。本文通过一、二、叁代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在设计开发一种通过协调四个矢量喷水推进系统推力大小和推进方向,以实现任意给定姿态在水下灵活运动水下机器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完成了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四轴对称式叁自由度推力臂的结构设计与技术实现,对保障机器人顺利实现潜航深度可调的“可伸缩琴箱式”压缩筒结构以及鳍状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制作,包括防水设计、重力浮力计算等任务,保证结构的合理性与可靠性;(2)建立了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数学模型,阐明了该机器人的空间运动在固定坐标系与运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给出了其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方程;(3)完成了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4)对所设计的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的典型运动方式进行了相关虚拟仿真验证的研究。本文围绕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进行的系列研究,在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若干突破,成功解决了水下机器人潜航深度的准确控制和航行方向的灵活操控,这对改善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对后续研究的进行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李刚强[10](2014)在《七○八所向喷水推进行业龙头目标迈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9名来自喷水推进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申请设立的喷水推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会议评审。此次评审由国防科技工业局主持,总装备部、中船集团、七○八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最终会议以高票通过该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船舶报》期刊2014-11-21)

喷水推进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舰船喷水推进装置的保障需求,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的基本组成、技术特点,引入环境特征,使用特征因素,研究喷水推进装置从交装到服役期满的全寿命服役周期的综合保障技术,提出针对喷水推进装置在不同状态、不同时期的保障策略,建立喷水推进装置保障能力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水推进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何颖.水推进技术发展蒸蒸日上[J].中国航天.2019

[2].陈建平,林辉,张岩,俞瑜,杜冬梅.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舰船喷水推进装置综合保障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2018

[3].尹红升,刘金林,曾凡明.基于虚拟现实的喷水推进动力装置协同仿真技术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4].巴所.促喷水推进技术发展助海洋装备扬帆远航[N].中国船舶报.2017

[5].刘俊.基于中高压喷水推进技术的两栖车辆推进与回转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6]..我院主持召开首届国际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J].船舶.2016

[7].蔡佑林,沈兴荣,孙群.喷水推进船航速预报的动量通量试验技术发展现状[J].中国造船.2015

[8].杜一骄,王育才,蒋彬,王致强.基于活塞流的脉冲式喷水推进技术分析[J].鱼雷技术.2015

[9].邓岩.新型喷水推进式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李刚强.七○八所向喷水推进行业龙头目标迈进[N].中国船舶报.2014

标签:;  ;  ;  ;  

喷水推进技术论文-何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