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美学思想论文-赵以保

绘画美学思想论文-赵以保

导读:本文包含了绘画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绘画创作,华山图,王履,不神,外师造化,对景写生,张澡,绘画美学,心物,西方绘画

绘画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赵以保[1](2019)在《画不神于所仿而神于所遇》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画家王履(1332—1402)在其画作《重为华山图》的记、序、跋中,提出了一系列绘画美学思想。在“形”与“意”关系上,提出“意溢乎形”,主张绘画要“形意兼备”“形意同一”;在“心”与“物”关系上,提出“目师华山”,主张绘画创作要建立在心物直接的审(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10)

冯建明[2](2019)在《梅洛庞蒂身体与绘画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美学强调知觉经验对于人的重要性。他从塞尚的作品中看到了身体在绘画中的作用,他认为身体是联系意识和自在物质之间的一个媒介,并认为必须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才能真正把握身体,而绘画是人回归知觉经验的一条最佳路径,因为在绘画中画家将身体投入了世界。(本文来源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晓霞,谭阜实[3](2019)在《顾恺之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其绘画理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顾恺之的传神论首次描述了人物画中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也使后世的画家能够以辩证的角度来思考审美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将主要分析顾恺之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重大影响,以期推动我国绘画美术的持续进步。(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4期)

宋思捷[4](2019)在《张大千“叁要”“叁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二十世纪世界近现代艺术史的大师,张大千先生以承古法、求独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然而,不管是"泼墨山水画"还是"大千书体",皆是他自身的人生之思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就其绘画艺术来讲,大千先生在总结自己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画有叁要——明物理、观物态、察物情""画有叁美——大、亮、曲"等重要的绘画美学理论。这些宝贵的理论给"重形式而轻精神"的当下时代环境与艺术语境带来了启示——中国绘画如何承载传统艺术之精髓,又与当代追求视觉装饰的形式感相结合,做到创新之流变?学界对张大千先生的研究常涉猎于作品本身及技法的研究,至于其艺术思想的阐论基本上仍付诸阙如。本文着眼于张大千先生绘画美学的理论思想,主要对"叁要""叁美"的主张进行阐论。(本文来源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世琴[5](2019)在《谈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局面。中西艺术融合之美,形式美,意境美中国绘画现代化,西方油画民族化,中西合璧,探索绘画的形式美学精神是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信仰。他极力追求绘画的意境美、形式美,以及绝伦、绝佳的色彩对比与协调,静而不俗,鲜而不艳是吴冠中绘画作品的主要风格。(本文来源于《社会与公益》期刊2019年07期)

朱彦昭[6](2019)在《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时敏,清初“四王”之首,正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上承画坛大家黄公望、董其昌的启蒙指授,下启“娄东派”、“虞山派”的绘画宗旨。王时敏涵有的深厚绘画理论蕴藉皆在其画论着作《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中记载传世,影响深远。清代是绘画理论的大总结时期,这个阶段的绘画理论基本都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总结而出。依据笔者对王时敏所有画论的整理与研究来看,现今学术界对王时敏的绘画理论的研究重视度较低,基本是把学术视野放在王时敏对“摹古”层面的浅显探究,很少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研究他的绘画思想。因此,本文力图从美学角度出发,探究王时敏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来探析王时敏的绘画美学思想。首先,王时敏认为优秀的绘画创作者是兼具天赋灵机与后天绘画素养的。其次,王时敏坚持以儒学为指导的正统绘画理论,把守正统“画家正脉”,重整清初画坛时弊,确立画坛正统创作风气,于“法韵兼备”之中寻求“笔墨之外”的意境美。最后,王时敏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目标、遵从“中正平和”的审美取向,达至“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的技法要求,从而展现“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王时敏推崇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追求以儒学为指导的正统艺术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审美价值和时代审美需求的把握。他肩负着士人般的责任感,匡扶清初画坛时弊,上承先辈的传统画学观念精华,以开后代画学理论之风,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具有传承与革新的重要作用,其绘画理论思想更是为中国传统画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9)

张莉[7](2019)在《许麟庐绘画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许麟庐,名德麟,字玉书,号趾仁,斋号竹箫斋,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属于大器晚成的画家,绘画起步较晚,29岁才遇见恩师齐白石,开始潜心研习绘画。许麟庐一生对绘画艺术孜孜以求,在师从齐白石的13年里,更是在绘画认知上有着深刻的参悟,潜心研究齐白石"心"画的重要理论和审美意境,并创作出一系列笔墨风格厚重的艺术作品,以此结交了天南地北的艺术友人。20(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9年06期)

牛苒[8](2019)在《恽寿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恽寿平作为明末清初的画家和理论家,他的没骨花鸟画为人所熟知,因此他被誉为“清初六家”之一。实际上,除了他的花鸟画,恽寿平的绘画美学思想也颇有深度,值得咀嚼。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绘画美学思想的分析,显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恽寿平的绘画美学体系脉络,为研究他的诗书画艺术提供思想和理论的支持。通过研究整理发现,恽寿平的绘画美学思想体系是以“逸”为核心关于意境学说的理论。他对“逸”的观点有特殊的认识,并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意境说的美学内涵。本文试图从四个部分对其绘画美学思想展开研究。第一章对恽寿平的生平做了概述,他早期的坎坷经历成为他“摄情”理论的内在动力,与友人的交游则全面的提升了他绘画的眼界和思想的高度,这些对他价值观和美学思想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章分为四个小节,分别论述了他在“逸”、“画意”、“画境”、“静净”等范畴中的美学特色,并结合其绘画作品加以分析。第一节“逸与情”:“摄情”是“逸”的精神实指,他强调情感在绘画中的抒发。他提出的“摄情说”丰富了文人画的核心概念——“逸”的美学内涵。第二节“画意”:强调“意”在绘画中的作用,恽寿平通过对绘画的有意经营,来实现天真自然的画境之真意。第叁节“画境”:恽寿平独爱荒寒幽淡之境。虽然他以没骨花鸟画着称,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对作为文人最高理想的山水画境的追求。第四节“静净说”:静坐默观,实现心灵的净化,才能够得见一方自然天地。“静净”是恽寿平追求绘画意境的方式,亦是画家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方式。第叁章是对恽寿平美学思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除了对文学艺术理论继承和反思,恽寿平从遗民向逸民的转化对其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此外,儒释道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庄禅思想亦影响其美学观念的阐发。第四章是恽寿平的绘画美学思想的价值反思,一方面他使没骨花鸟画技法得到传承和创新,推动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在泥古风气盛行的清初带来了一股新风,为后来的石涛的“一画论”的出现起到了先导性的引领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6-03)

叶倩倩[9](2019)在《中国绘画美学的思想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系。而其中起非常关键作用的就是儒家、道家和禅宗的美学思想。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美理想的形成、审美方式和趣味的演变与发展。在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下,儒,道,佛的审美思想渗透,排斥,逐渐融合。因此,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风格体系逐渐形成,对中国绘画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11期)

宋思捷[10](2019)在《张大千绘画美学思想之“叁美”主张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大千先生提出了"画有叁美——大、亮、曲"等绘画美学理论,这些宝贵的理论给"重形式而轻精神"的当下时代环境与艺术语境带来了启示:中国绘画要承载传统艺术之精髓,并与当代追求视觉装饰的形式感相结合,做到创新之流变。然而,学界对张大千先生的研究常关注其绘画作品及技法,对其艺术思想的阐论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张大千先生绘画美学的理论思想,主要对其"叁美"主张进行阐述,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绘画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美学强调知觉经验对于人的重要性。他从塞尚的作品中看到了身体在绘画中的作用,他认为身体是联系意识和自在物质之间的一个媒介,并认为必须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才能真正把握身体,而绘画是人回归知觉经验的一条最佳路径,因为在绘画中画家将身体投入了世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绘画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赵以保.画不神于所仿而神于所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冯建明.梅洛庞蒂身体与绘画美学思想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周晓霞,谭阜实.顾恺之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影响分析[J].艺术品鉴.2019

[4].宋思捷.张大千“叁要”“叁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朱世琴.谈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J].社会与公益.2019

[6].朱彦昭.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7].张莉.许麟庐绘画美学思想探析[J].中国书画.2019

[8].牛苒.恽寿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叶倩倩.中国绘画美学的思想基础[J].山海经.2019

[10].宋思捷.张大千绘画美学思想之“叁美”主张阐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绘画美学思想论文-赵以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