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语文文本导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善用语文文本导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文本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本导学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发挥课堂作用、开展适当活动。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导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高中语文文本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本导学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将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根在学生,所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新课改,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传统教育模式,如何善用语文文本导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高中语文文本导学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出现了变化,即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组织教学以及教学引导,而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主观意识,教师应拋弃传统教学中一味理论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思想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适应目前新的教育趋势,秉承新课标中的理念开展教学,不应把教学目标定在考试成绩,而是要放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方面,在课堂或者课下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我在班上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教材各自发表意见,养成“学中说,学中思”的习惯,让学生从中找乐趣,找自我,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整合课程,设计出高中语文文本导学案,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美国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

教学设计要做到灵活多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点以及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为了使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我校语文课题组专门编写了《高中语文学习课本、读本导学与导练》(共五册),每一课的预习案都注重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设计了注音、解释词语、成语辨析等题型;课堂随文重点难点研习案,明确了每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达成;课后巩固练习案注重对本课、本单元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领,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提升学习力。同时,我们编写的这一套文本导学案内容丰富,整合了语文教材中选修、必修和校本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文本导学案,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教师要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俗话说,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有创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在文本导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在学习《石钟山记》时,有学生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文本导学学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那么在实践中应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行创新。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时,按照文本导学方案,我出示荷叶图片,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也让学生明白了想象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在文本导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在学习选修《中外人物传记》时,我在文本导学案中补充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让学生感悟理解。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在文本导学中设计并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多个小的标题,所有学生从中抽取一个标题,依据自己所抽到的问题在课文中进行答案的寻找,之后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答案之后再积极开展讨论,每个小组都可以推荐一到两个比较好的问题和答案在班级中进行公布,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总结。

其次,教师依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之间可以就表演进行评价,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使用言语和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在学习《雷雨》这课时,我针对课文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这两个片段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需要学生注意的是,一、要关注文章中对细节的描写,对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的性格进行仔细揣摩;二、要引导学生透过这样的表演尤其是文章中关于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的性格特征有良好的掌握。对于教师来说,之所以要这样对活动进行设计,主要就是对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作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进行互助学习的乐趣。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讨论。

如学必修三小说时我在文本导学案中设计改写《祥林嫂》,学必修四写评论时我在文本导学案中设计《我眼中的苏轼》(《苏武在我心中》)课外小练笔,学中外戏剧时我在文本导学案中要求并指导学生排练《雷雨》话剧,从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设计并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设立文学社,让学生发表文章;进行文艺调演,让学生展示戏剧表演才华;开展演讲、辩论赛,锻练学生的写作与口才,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便是语文文本导学创新思维成功的标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善用语文文本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标签:;  ;  ;  

善用语文文本导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