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老化处理论文-赵恬

人工老化处理论文-赵恬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老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子老化,梭梭,超声波,抗坏血酸

人工老化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恬[1](2019)在《梭梭种子人工老化及超声波和抗坏血酸处理的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在长期的贮存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逆的衰老现象,从而导致其品质和产量的下降。改善贮藏条件以延缓种子老化或采用适当的修复措施修复老化造成的种子损伤是农林牧业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面临的重要难题。采用合理的修复措施,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老化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幼苗质量。目前,单独探讨一种或几种修复措施对老化种子活力提高的研究颇多,而综合考察两种修复手段对老化种子共同作用的研究甚少,为了解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子的老化规律,寻找合理的老化种子修复技术,本研究对梭梭种子进行了以下两组试验:(1)梭梭种子适宜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的筛选: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模拟自然老化,将梭梭种子在39、41、43、45℃四个温度梯度下分别老化了24、36、48、60、72、84、96 h,分析不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种子的平均发芽率,筛选出梭梭种子的适宜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2)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抗坏血酸(Ascrobic Acid,AsA)浓度、抗坏血酸浸种时间]叁水平L_9(3)~4正交设计试验,对人工老化后的梭梭种子进行超声波和AsA混合处理,研究超声波和AsA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其是否可以修复老化造成的损伤,并选出最优的处理条件。本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处理下的发芽率可以反映出梭梭种子在活力水平上的差异,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对梭梭种子发芽率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的增加,发芽率下降,老化温度过低或老化时间过短对种子产生的影响较小,而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对种子的伤害过大,本研究中得出老化温度41℃和老化时间36 h可以作为梭梭种子的适宜老化条件。(2)适当剂量的超声波和AsA处理老化梭梭种子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长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增强。通过正交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出超声温度为影响种子活力的最重要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老化梭梭种子的最优修复处理条件为:超声温度25℃,超声时间20 min,AsA浓度300 mg·L~(-1),AsA浸种时间24 h。(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鲜萱,齐传东,陈琦,覃思嘉,郑禾[2](2019)在《人工老化处理对菠菜种子生理生化指标及萌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菠菜种子老化后活力下降的原因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处理菠菜种子,并测定菠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及萌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菠菜种子的根长、发芽势和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萌发相关基因(GAI1、GA2ox、RACK1、DGAT、ARP1、ARF、ABA8ox1和VP1)的表达量对比未经老化处理的均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增加。由于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得不到及时的清除,从而导致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最后引起生物膜的损伤,这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加速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瑛,张雨萱,王德正,吴爽,滕斌[3](2019)在《含水量和处理温度对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中水稻种子储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已有的高温高湿的人工老化方法受人工气候箱的控温控湿条件的局限性,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种子含水量和温度的稳定性,本文研究在人工气候箱环境材料间开放和密闭的条件下水稻种子含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密闭常湿条件下处理30 d的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籼粳材料种子发芽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含水量范围相比,储藏过程中粳稻材料和籼稻材料的含水量范围,30℃+RH 75%、30℃+RH 85%的开放储藏条件下,分别缩小为原来的31%和24%、26%和25%,而30℃+常湿、34℃+常湿的密闭储藏条件下,则仅分别缩小为原来的94%和81%、90%和87%; 38℃+常湿+30 d、42℃+常湿+30 d的密闭储藏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差异的粳稻和籼稻材料,发芽率差异最高和最低分别为85.0%和7.0%、98.5%和11%;进一步计算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30 d的发芽率下降百分率,38℃+常湿、42℃+常湿的密闭储藏条件,初始含水量14.00%的粳稻材料和籼稻材料,其发芽率下降百分率已分别达到63.31%和88.83%。初步分析获得:38℃+常湿+初始含水量14.00%+30 d+密闭储藏、42℃+常湿+初始含水量14.00%+30 d+密闭储藏分别是粳稻和籼稻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最适宜的处理条件。本研究为获得稳定的、可重复的人工加速老化新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邢芦蔓,吕伟增,雷薇,梁雨欢,卢洋[4](2018)在《玉米种胚HSP20基因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高温(45°C)高湿(100%相对湿度)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并用转录组技术,研究植物HSP20基因对种子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旨在为揭示种子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和种胚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下降趋势;过氧化氢含量在老化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转录组检测表明,种子老化过程中差异显着的HSP20基因有25个,这些基因编码的HSP20蛋白主要被定位在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叶绿体上,其序列中均含有ACD保守序列(RVDWRETPDAHEIVVDVP GMRREDLRIEVEDNRVLRVSGERRRAEERKGDHWHREERSYGRFWRRFRLPENADLDSVAASLDSGVLTVRFRK)。该序列中含有较多的Arg (11.2%)、Lys(7.2%)、Pro(4.2%)、Thr(3.9%)等氨基酸,老化过程中积累的ROS可能氧化这些氨基酸,导致HSP20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利用qRT-PCR技术对挑选的编码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HSP20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2个编码细胞质HSP20的基因上调表达,另外两个编码叶绿体和线粒体HSP20基因的表达量在老化第3天达最大值,随后下降。推测HSP20基因对种子老化有重要作用,HSP20蛋白的ACD结构域中Arg、Lys等氨基酸的靶向氧化可能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仪春,王洋,陆敏,吴洪恺,曹栋栋[5](2018)在《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休眠特性水稻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具有休眠特性差异的籼稻品种(4K58(Ⅱ-32B休眠)、4K59(Ⅱ-32B))及其各自与不育系(Ⅱ-32A)的杂交F2代种子(C 178、C 179)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获得不同老化天数(0,3,6,9d)的种子。探讨了老化处理对种子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延长,4个品种种子MDA含量显着增加,CAT活性显着降低;自交系种子的MDA含量及SOD、CAT和APX活性均显着低于杂交种;4K58和C 178种子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分别低于4K59和C 179。研究认为,人工老化处理显着抑制了种子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加深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了种子的劣变。另外,研究还推测具有休眠特性的水稻种子更不耐贮藏。(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8年06期)

贾风勤[6](2017)在《人工老化处理时间与不同休眠程度狗尾草种子萌发特征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休眠程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休眠和解除休眠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对其萌发特征的影响。实验设定7个老化时间(1,3,5,7,9,11,13d),结果表明,延长老化时间:1)休眠种子萌发率呈倒"V"型,且一定时间的老化可促使种子解除休眠(老化5d、7d和9d);解除休眠种子萌发率总体呈单调下降趋势,且可诱导种子进入二次休眠;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似的变化规律。2)萌发率和发芽指数在不同老化时间间呈显着差异。3)延长老化时间导致休眠种子中0.7%~41.1%的种子失去活力,解除休眠种子0.2%~12.8%,表明相对于休眠种子,解除休眠种子适应高温高湿的胁迫环境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适应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12期)

何学青,陶奇波,沙亚·海拉提,郭理想,龙明秀[7](2016)在《柳枝稷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分别对供试柳枝稷种子进行高温高湿老化(AA)、饱和盐溶液老化(SSAA)以及催腐劣变(CD)处理,测定不同老化处理后柳枝稷种子萌发、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吸水率及幼苗生长等种子活力相关的部分指标,并对部分指标做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探究各指标间的关联,从而探讨柳枝稷种子的老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老化方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活力等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浸出液电导率和幼苗生物量呈增大趋势。由此可知,老化处理降低了柳枝稷种子活力,并破坏了种子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且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膜透性逐渐加剧,3种人工老化方法对柳枝稷种子的老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催腐劣变老化法(CD)>高温高湿老化法(AA)>饱和盐溶液老化法(SSAA)。(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婧,李建平,李荣[8](2016)在《人工老化处理对糯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糯玉米品种‘中糯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在高温(42℃)、高湿(相对湿度100%)条件下,人工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浸出液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揭示其劣变机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糯玉米种子的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糯玉米种子老化进程中,种子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糯玉米种子的浸出液相对电导率显着上升,浸出液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显着下降趋势,而种子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升高后逐渐平稳的趋势。研究发现,在糯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进程中,种子劣变机制与膜损伤、氧化损伤和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丁忆然,李卫华,柴亚茹,冯宽,赵云[9](2016)在《人工老化和修复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种子活力下降,生理特性发生改变。本实验采用高温高湿(T=52.3℃,RH=80%)人工老化方法处理小麦种子,并以500mg/L抗坏血酸(AsA)、20%聚乙二醇(PEG)6000、500mg/L赤霉素(GA_3)3种溶液进行老化种子的修复,人工老化及修复后的种子经室内发芽试验,分别测定种子发芽指标、种子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人工老化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下降2.27%,发芽率下降2.67%,种子活力(TTC还原强度)下降7.29%,这叁者虽都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而老化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下降显着,分别较未老化处理种子下降35.86%和51.51%。PEG修复处理能显着提高老化种子的发芽指数;GA3修复处理对老化种子活力指数的修复效果最好;AsA和GA_3修复处理使老化种子的MDA含量显着降低,但未达到未经处理种子的MDA含量水平;PEG、GA_3和AsA修复处理对POD酶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6年04期)

曹广灿,林一欣,薛梅真,邢芦蔓,吕伟增[10](2016)在《玉米种胚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植物中,内质网胁迫(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未折迭蛋白应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参与环境胁迫响应过程,然而,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尚未见报道。文章利用基因数字表达谱技术探究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规律,以期为揭示种子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的方法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分别提取未老化处理(对照)和老化处理3 d的玉米种胚总RNA,利用Illumina Hi Seq TM 2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去除原始数据中的接头序列、包含模糊碱基的序列以及低质量序列,获得Clean reads,利用短序列比对软件SOAPaligner/SOAP2将Clean Reads分别比对到玉米参考基因组和参考基因序列,采用RPKM(reads per kb per million reads)方法计算基因的表达量,根据FDR(false discovery rate)<0.001和|log2 ratio(T/CK)|≥1的标准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功能注释分析,筛选出响应人工老化的内质网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 RT-PCR技术定量分析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在不同人工老化时间内的表达特性。【结果】基因数字表达谱鉴定结果表明,有104个差异表达基因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通路,其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有97个(81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内质网胁迫的标志性蛋白基因Bi P以及分子伴侣蛋白基因CRT、CNT和GRP94等显着上调表达。参与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途径的有83个差异表达基因(70个上调,13个下调),其中启动ERAD途径的关键酶基因EDEM(ER degradation enhancing mannosidase I-like protein)下调,参与蛋白泛素化的E2泛素结合酶基因Ubc H5、E3泛素连接酶基因Hrd1和Doa10等也发生显着的表达变化。q RT-PCR结果表明,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在不同人工老化时间内表现表达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人工老化处理能造成玉米种胚细胞发生内质网胁迫。细胞通过上调分子伴侣基因表达和诱导ERAD途径响应内质网胁迫,但ERAD途径受阻可能引起错误折迭蛋白聚集,从而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最终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甚至丧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人工老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菠菜种子老化后活力下降的原因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处理菠菜种子,并测定菠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及萌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菠菜种子的根长、发芽势和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萌发相关基因(GAI1、GA2ox、RACK1、DGAT、ARP1、ARF、ABA8ox1和VP1)的表达量对比未经老化处理的均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增加。由于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得不到及时的清除,从而导致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最后引起生物膜的损伤,这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加速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老化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恬.梭梭种子人工老化及超声波和抗坏血酸处理的修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鲜萱,齐传东,陈琦,覃思嘉,郑禾.人工老化处理对菠菜种子生理生化指标及萌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张瑛,张雨萱,王德正,吴爽,滕斌.含水量和处理温度对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中水稻种子储藏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邢芦蔓,吕伟增,雷薇,梁雨欢,卢洋.玉米种胚HSP20基因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J].作物学报.2018

[5].王仪春,王洋,陆敏,吴洪恺,曹栋栋.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休眠特性水稻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J].种子.2018

[6].贾风勤.人工老化处理时间与不同休眠程度狗尾草种子萌发特征间关系的研究[J].种子.2017

[7].何学青,陶奇波,沙亚·海拉提,郭理想,龙明秀.柳枝稷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6

[8].陈婧,李建平,李荣.人工老化处理对糯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

[9].丁忆然,李卫华,柴亚茹,冯宽,赵云.人工老化和修复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种子.2016

[10].曹广灿,林一欣,薛梅真,邢芦蔓,吕伟增.玉米种胚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对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  

人工老化处理论文-赵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