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质研究论文-黎彧,潘光敏,邹训重,冯安生,游遨

磁性质研究论文-黎彧,潘光敏,邹训重,冯安生,游遨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配位聚合物,吡啶-叁羧酸配体,荧光,磁性

磁性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黎彧,潘光敏,邹训重,冯安生,游遨[1](2019)在《由吡啶-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锌(Ⅱ)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荧光及磁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方法,用吡啶-叁羧酸配体(H_3L)和2,2′-联咪唑(H_2biim 2,2′-biimidazole)、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_2和MnCl_2·4H_2O反应,合成了1个零维配合物[Zn(H_2biim)2(H_2O)_2][Zn(HL)(Hbiim)(H_2O)]_2·8H_2O(1)和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n(μ-HL)(phen)(H_2O)]_n(2)、{[Mn(μ-HL)(2,2′-bipy)(H_2O)]·0.5(2,2′-bipy)}_n(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的P21/n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3个单核Zn单元组成的零维结构,这些单核单元通过O-H…O/N和N-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叁维超分子框架。配合物2和3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聚合物2中相邻Mn髤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娜,黎彧,冯安生,邹训重[2](2019)在《两个包含联苯类叁羧酸配体的钴(Ⅱ)和镍(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类叁羧酸配体:联苯-2,4,4′-叁羧酸(H3btc)、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_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合物[Co(μ_2-H_2btc)2(4,4′-bipy)_2]_n(1)以及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Ni_3(μ4-dppa)_2(H_2O)_6]·2H_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叁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一维链单元的二维层状结构。4,4′-联吡啶在配合物1和2中分别起配位作用和模板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飞鹏,张光磊,秦国强,施加利,张静文[3](2019)在《Al掺杂对Ca_2Co_2O_5结构、电子性质与磁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分析的方法在赝势法平面波电子波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掺杂Ca_2Co_2O_5基体系复合氧化物的微细电子状态,并分析了其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亚层间及亚层内相互作用及跃迁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CaCoO层Al掺杂之后晶格a轴和b轴略有收缩,而c轴保持不变,且引起相对能量升高,稳定性较纯Ca_2Co_2O_5有所降低.两种Ca_2Co_2O_5基复合氧化物材料均为金属型能带.掺杂引起d电子对Ca_2Co_2O_5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弱化,而p电子的影响得到强化.经过Al掺杂之后CoO层在电性能中发挥的作用增大,CaCoO层发挥的作用减小,CoO层中的Co和O对电性能的影响大幅度增强.(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红霞,谢建明,童巧英,庄国策[4](2019)在《过渡金属掺杂ZnO纳米线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Co和Ni单掺杂和双掺杂ZnO纳米线的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所有掺杂纳米线的束缚能都为负值,表明掺杂过程是放热的. Co原子趋于占据纳米线中间位置,而Ni原子趋于占据纳米线表面位置.所有掺杂纳米线能隙都小于纯纳米线能隙,并显示出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纳米线的总磁矩主要来源于磁性原子的贡献. Co掺杂纳米线出现了铁磁和反铁磁两种耦合状态;而Ni掺杂纳米线出现了铁磁、反铁磁和顺磁叁种耦合状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骥[5](2019)在《几种钙钛矿氧化物薄膜、超晶格的电、磁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氧化物是非常庞大的材料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例如铁电性、铁磁性、热释电、超导、催化等,而且在自旋电子器件、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叁十年来,随着脉冲激光沉积(Plused Laser Deposition,PLD)、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等薄膜制备技术的迅速发展,钙钦矿氧化物薄膜中由于晶格、轨道、电荷、自旋等多种自由度之间相互竞争和耦合而导致了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界面二维电子气、高温超导等,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于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研究兴趣。基于此,本论文工作中制备了 Sr2CrWO6单层膜、SrRu03/CaRu03超晶格和LaMn03:Ni0纳米复合薄膜叁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薄膜,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电输运性质和磁性,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PLD技术制备了厚度为12nm、24nm和48nm的Sr2CrW06(SCWO)双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SCWO是一种半金属(half-metal)材料,具有较高的自旋极化率,总的自旋磁矩为2.0μB/f.u.。10K时的磁滞回线(M-H)表明高真空下制备的SCWO薄膜具有亚铁磁性,但饱和磁矩低于理论计算值,这是由于其中氧空位和反位缺陷的影响;电阻率-温度(ρ-T)曲线表明,SCWO具有可比拟金属材料的优异的金属性,其中,12nm的SCWO薄膜在2K和300K时的电阻率分别为4.9×10-11Ω·m和9.5×10-7Ω·m;同时,SCWO薄膜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其中,12 nm的SCWO薄膜在2 K和300 K时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分别为2.25×1028m-3和56×104cm2·V-1·s-1;此外还发现SCWO薄膜在低温下表现出巨大的正磁电阻效应,12nm、24nm和48nm的SCWO薄膜在2 K、7 T下正磁电阻数值分别达到17200%、2060%、1185%。在排除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氧空位等)之后,SCWO薄膜中巨大的正磁电阻效应可能来源于其中较高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而外加磁场抑制了 SCWO薄膜中的长程反铁磁耦合,使其转变为短程的自旋无序的团簇,从而增强了电子散射,增大了电阻率,导致了巨大的正磁电阻效应。2、利用 PLD 技术制备了 6、10 和 15 个周期的 SrRu03/CaRuO3(SRO/CRO)超晶格,XRD和倒空间(RSM)沏试结果表明,超晶格薄膜是沿着c轴外延生长的。TEM测试结果表明,SRO/CRO超晶格具有层状的结构,且具有优异的外延性和相干的界面;面外零磁场冷却(ZFC)和加磁场冷却(FC)的磁化曲线表明,SRO/CRO超晶格在低温下表现出类自旋玻璃态的行为,同时,10K时的面外M-H回线呈现出“收腰”的现象,均来源于SRO/CRO超晶格中铁磁和反铁磁竞争,而反铁磁又来源于压应力作用下,CaRu03层中的Ru06八面体畸变;ρ-T曲线表征表明,SRO/CRO超晶格呈现出金属-半导体转变,低温下的导电机制来源于二维弱局域化效应。3、利用 PLD 技术制备了(1-x)LaMn03:xNiO(LMO:xNiO)薄膜,XRD 和 RSM测试结果表明,薄膜是LMO和NiO两相复合的;TEM测试结果表明,LMO和NiO形成了具有叁维界面的0-3型纳米复合结构;M-H磁滞回线和ZFC-FC曲线表明,LMO:NiO纳米复合薄膜具有铁磁性,且随着Ni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ρ-T曲线表明,LMO:NiO纳米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且随着Ni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0.5LMO:0.5NiO纳米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铁磁绝缘性。同时,LMO:NiO纳米复合薄膜还表现出较强的交换偏置效应,这主要来源于LMO和NiO界面处的铁磁、反铁磁耦合效应。X射线吸收谱(XAS)测试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 LMO:NiO纳米复合薄膜中存在电荷转移现象,即电子由Mn离子转移至Ni离子。(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梁丹丹[6](2019)在《新型拓扑半金属材料及阻挫铱氧化物的电输运行为和磁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寻找新型的、可实际应用的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拓扑材料以及量子自旋液体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两大类。拓扑材料具有丰富的电、磁特性,促使其拥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未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深受期待。从叁维的拓扑绝缘体,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再到外尔半金属,再到拓扑量子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以及应用的研究,凝聚了大批国内外研究者的心血。另外,几何阻挫结构导致的量子自旋液体也是当前研究一个的热门。量子自旋液体中的自旋虽然是无序排列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长程的量子纠缠,将来可能被用于量子通讯。另外,对量子自旋液体的研究也有助于高温超导机制的理解。拓扑材料和量子自旋液体材料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和广大的应用前景,但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亟需更多、更加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助溶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拓扑半金属材料DySb和Weyl半金属材料MoTe2,并借助强磁场、低温等手段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基态拓扑行为。另外,我们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多晶铱氧化物材料Bi2Ir2-xMnx07和Ba3MgIr209,测试了材料的结构性质、加磁场下的电输运行为以及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分别研究了这两种具有几何阻挫磁结构的铱氧化物的基态磁性质。第一章介绍了新型拓扑材料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的形成机制介绍了霍尔效应的分类及相应的电输运行为和磁性质。随后详细介绍了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SdH的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ARPES技术的原理,四电极法和六电极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第二章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单晶DySb材料的能带结构以及电输运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利用Sn做助溶剂在高温下制备了高质量的DySb单晶样品,并利用EDX、XRD以及PPMS,SQUID等手段测试研究了单晶DySb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电、磁性质。研究表明,37 T强磁场下的磁阻呈现出明显量子振荡和巨磁阻效应。通过量子振荡数据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材料能带结构进行了研究;低温1.8 K的量子振荡数据分析发现了4个不同频率的主峰,说明多条能带穿过费米面。在铁磁构型和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情况下,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在费米面以下存在能带反转,DySb可能是拓扑非平庸的半金属态。材料中出现的巨磁阻效应与拓扑非平庸的线性能带分布导致的高电子迁移率有关。第叁章介绍了第二类Weyl半金属Td-MoTe2中的平面霍尔效应。利用自助溶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单晶MoTe2样品,利用六电极法测量了不同温度T和不同磁场H下的霍尔电阻ρyx PHE以及横向电阻ρxx随磁场在解离面(a-b面)内转动角度θ的变化规律。实验上获得的平面霍尔电阻和横向电阻随θ的变化规律可以用相关理论公式很好地描述。我们认为各向异性电阻△ρchiral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轨道磁阻引起的ρ⊥(外加磁场垂直于电流方向时的横向电阻)的增加而不是手性反常导致的P||(外加磁场平行于电流方向时的电阻)的减小。相比于手性反常作用,轨道磁阻起主导作用,对平面霍尔电阻的贡献更大。也正是由于存在很大的轨道磁阻,所以在这种Weyl半金属材料中很难观测到手性反常导致的负磁阻现象,而只有同时观察到负磁阻时,测到的平面霍尔效应才可能与手性反常有关。第四章介绍了烧绿石结构的铱氧化物Bi2Ir2-xMnxO7的电、磁性质。我们利用高温熔融法烧制了x-=0,0.05,0.1,0.15,0.2五种不同组分的Bi2Ir2-xMnxO7多晶样品,并利用EDX和XRD对样品的实际组分以及结晶程度进行了测定。磁性研究发现,随着Mn元素的掺入,材料的反铁磁性先增强,随着Mn掺入量的不断增加,反铁磁性出现由强变弱的趋势。这种磁性的变化主要归因于Ir-Ir之间的反铁磁相互作用,Ir-Mn之间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以及Mn-Mn之间的铁磁相互作用叁者之间的激烈竞争。电输运行为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n4+离子的引入,材料由金属态向绝缘态转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掺杂引起电子局域化的增强有关。低温下Bi2Ir207表现出正磁阻现象,而掺杂样品全部为负磁阻。磁阻的变化与掺杂引起的金属-绝缘体转变相呼应,说明3d-Mn元素对5d-Ir元素的替代对材料的磁性以及电输运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五章首先介绍了低温比热的几个主要来源,随后仔细研究了多晶铱氧化物Ba3MgIr209在极低温(温度低至0.4 K)下的电、磁和热力学性质。利用GGA,GGA+U(2 eV),GGA+U(2 eV)+SOC叁种模型,计算了不同磁基态的能量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自旋-轨道耦合和库伦相互作用的GGA+U+SOC模型下的第一类反铁磁结构AFM1(二聚体Ir2O9内部和之间的Ir5+离子之间均为反铁磁作用)的能量最低,且存在能隙。低温磁化率和比热测试分析发现,直到0.4 K仍然没有出现磁有序。磁化率的居里-外斯拟合结果分析表明,这种材料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与理论计算的AFM1磁构型相符合。另外,多晶Ba3MgIr2O9样品中存在很少量的(少于1‰)的Ir4+离子,导致有限的铁磁矩1.4×10-3μB/Ir的存在。极低温下体系仍然处于量子自旋液体态,主要是由于a-b面内存在强叁角阻挫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巩莹莹[7](2019)在《Ising纳米线和纳米管磁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线和纳米管由于独特的物理性能,使其在磁记录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对纳米线和纳米管磁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Ising模型是一个最简单的物理统计模型,能够提供丰富的物理内容,不仅可以描述相互作用的粒子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还可以解释多体系统中相互作用粒子的临界点和临界行为。因此,利用Ising模型研究材料的磁性质,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Ising模型基础上,利用相关有效场理论,详细研究了纵向磁场、横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和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等物理参量对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共同作用下圆柱形Ising纳米线和纳米管的铁磁和亚铁磁系统磁矩和磁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磁和亚铁磁系统的磁矩曲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系统的相变线可近似为一条特性曲线。并且还发现纵向磁场、横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层间交换相互作用对系统的纵向磁矩、横向磁矩、磁化率和相变温度均有影响,当上述物理参量发生变化时,表面壳和核心对总磁矩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圆柱形Ising纳米线和纳米管的铁磁系统,在特定的物理参量下,纵向总磁矩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到一个恒定的磁矩值。纵向磁场越大,纵向总磁矩变化越慢。纵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越大,横向磁场越小,系统的横向总磁矩越弱。系统的相变温度随纵向磁场的变化曲线可近似为一条直线。相变温度随纵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的增加而升高,随横向磁场的增大而降低。对于圆柱形Ising纳米线和纳米管的亚铁磁系统,在特定的物理参量下,纵向总磁矩曲线除具有铁磁系统下的表现形式外,还存在另一种形式,即纵向总磁矩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到一个小常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小幅度的凸起现象。当纵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越大,横向磁场越小时,系统的纵向总磁矩变化得越慢。系统的横向总磁矩随横向磁场的增加而增强,但对纵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的依赖性很弱。系统的相变曲线可近似为一条特性曲线。相变温度随纵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的增大而升高,随横向磁场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于庆玲[8](2019)在《Ising纳米岛磁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sing模型在近代统计物理中被用来研究有序—无序转变的可解模型,一维、二维情形能够得出精确的解析解,但对于叁维精确解和Ising模型扩展形式的解的研究,经常是大家重点探究的对象,因此运用Ising模型研究材料的磁性质,无论从基础磁性物理还是材料科学的领域,都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及意义。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附加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自旋为1/2的六角晶格Ising纳米岛的磁性质,附加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自旋为1/2的正方晶格Ising纳米岛的磁性质,以及附加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自旋为1/2的四方晶格Ising纳米岛的磁性质。在本篇论文中,在Ising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有效场理论,详细地探究了纵场磁场、横向磁场、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和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等物理参量对在横向磁场和纵向磁场共同作用下的Ising纳米岛的磁矩以及磁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磁场h、表面交换相互作用Js/J、横向磁场Ω/J和Ωs/Ω以及层间交换相互作用J1/J对系统的磁矩以及磁化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自旋为1/2的六角晶格Ising纳米岛,在不同的物理参量下,总纵向磁矩曲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总纵向磁矩随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小到一个小的磁矩值;另一种形式是,总纵向磁矩曲线随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到一个小的常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凸起现象。系统的总横向磁矩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相变温度会随着表面交换相互作用、Ωs/Ω、Ω/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的增加而增大。对于自旋为1/2的正方晶格Ising纳米岛,在不同的物理参量下,总纵向磁矩曲线与六角晶格相似。系统的总横向磁矩随着表面交换相互作用、Ωs/Ω和纵向磁场h的增大而减小,系统的总横向磁矩随着层间交换相互作用、Ω/J的增大而增强。相变温度会随着层间交换相互作用的增加而变小,随着表面交换相互作用、Ωs/Ω以及纵向磁场h增加而增大。对于自旋为1/2的四方晶格Ising纳米岛,在不同的物理参量下,总纵向磁矩曲线与六角晶格和立方晶格相似。系统的总横向磁矩随着层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纵向磁场h的增大而减小,系统的总横向磁矩随着表面交换相互作用、Ωs/Ω、Ω/J的增大而增强。相变温度随着Ωs/Ω、Ω/J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表面交换相互作用、层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纵向磁场h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陈金伟,黎彧,邹训重,邱文达,成晓玲[9](2019)在《基于5-氯烟酸的镍(Ⅱ)和锌(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方法,以5-氯烟酸(5-ClnicH)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咪唑(H_2biim)分别与NiCl_2·6H_2O和ZnCl_2反应,合成了1个叁维配位聚合物{[Ni(μ-5-Clnic)(μ_3-5-Clnic)(μ-H_2O)_(0.5)]·1.5H_2O}_n(1)以及3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Ni(5-Clnic)(μ-5-Clnic)(H_2biim)]_n(2)、[Zn(5-Clnic)(μ-5-Clnic)(H_2biim)]_n(3)和{[Zn(5-Clnic)(μ-5-Clnic)(phen)]·2H_2O}_n(4),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个配位聚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正交(2、3)和叁斜晶系,I2/a、Pbcn(2、3)和P■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基于双核单元的叁维框架结构,而配合物2~4呈现一维链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链间N-H…O氢键和Cl…Cl卤键作用进一步连接成了二维网络和叁维超分子框架结构。研究表明,聚合物1和2中相邻Ni髤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和4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蒋尚达[10](2019)在《富有“磁力”的稀土元素——钕、钐、钆、镝、铒等元素的磁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特点,并以稀土永磁体、稀土单离子磁体、稀土磁共振造影剂和稀土分子量子比特等主题为例,介绍了部分稀土元素在和磁性质相关的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磁性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类叁羧酸配体:联苯-2,4,4′-叁羧酸(H3btc)、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_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合物[Co(μ_2-H_2btc)2(4,4′-bipy)_2]_n(1)以及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Ni_3(μ4-dppa)_2(H_2O)_6]·2H_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叁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一维链单元的二维层状结构。4,4′-联吡啶在配合物1和2中分别起配位作用和模板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黎彧,潘光敏,邹训重,冯安生,游遨.由吡啶-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锌(Ⅱ)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荧光及磁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赵娜,黎彧,冯安生,邹训重.两个包含联苯类叁羧酸配体的钴(Ⅱ)和镍(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3].张飞鹏,张光磊,秦国强,施加利,张静文.Al掺杂对Ca_2Co_2O_5结构、电子性质与磁性质的影响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4].陈红霞,谢建明,童巧英,庄国策.过渡金属掺杂ZnO纳米线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骥.几种钙钛矿氧化物薄膜、超晶格的电、磁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

[6].梁丹丹.新型拓扑半金属材料及阻挫铱氧化物的电输运行为和磁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巩莹莹.Ising纳米线和纳米管磁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8].于庆玲.Ising纳米岛磁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9].陈金伟,黎彧,邹训重,邱文达,成晓玲.基于5-氯烟酸的镍(Ⅱ)和锌(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10].蒋尚达.富有“磁力”的稀土元素——钕、钐、钆、镝、铒等元素的磁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标签:;  ;  ;  ;  

磁性质研究论文-黎彧,潘光敏,邹训重,冯安生,游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