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学成像论文-李贵洲

荧光光学成像论文-李贵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光学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荧光素血管造影,一致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光学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贵洲[1](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检查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5月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3例(32眼),每例患者均先行OCTA检查,然后立即行FFA检查。对比观察记录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水肿的影像学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检出一致性予以分析。结果 OCTA和FFA均能发现黄斑水肿32例,具有一致性。黄斑水肿在OCT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黄斑区厚度增加,浅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微血管瘤,浅层血管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黄斑水肿在FF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造影强荧光积存,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眼底病变,根据临床需要,OCTA可以取代FFA对部分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检查。(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8年23期)

张鑫[2](2018)在《高通量基因测序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并成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药物研究、生命奥秘探索等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大收益、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基础是海量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解释,其中生物信息采集的最主要手段是显微成像技术,尤其是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系统是海量生物信息采集的最有力工具。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依赖于高信息密度生物芯片、高通量光学系统和高通量图像传感器,生物芯片制备技术目前已经高度成熟,每平方毫米可容纳数百万个信息点,高通量图像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商用显微镜在高通量方面却发展缓慢,光学系统已成为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瓶颈,已经不能满足高通量筛选、高通量测序等生物信息学应用领域对生物信息高通量采集的需求。本论文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通量实现方式及对光学系统要求、高通量显微物镜、高精度检焦光学单元、激光照明光学单元、荧光成像仿真五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1.高通量实现方式及对光学系统的要求。从信息通量概念出发,讨论了提高测序通量的方式,包括:提高数值孔径、增大物方视场、增多荧光通道、提高样本更换移动速率和优化图像采样。并论述了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对光学系统要求,包括显微物镜、检焦单元和照明单元。2.高通量显微物镜。提出了一种液固浸没双胶合光学结构,解决了无盖玻片高通量基因芯片浸液折射率过大偏差而影响像质的问题。应用该光学结构分别设计了TDI成像模式的高通量光学系统和凝视成像模式的高通量显微物镜,其拉赫不变量均超过2,其中凝视成像模式的显微物镜采用二次成像出瞳外置设计降低了高通量系统对光路中滤光片和管镜口径的要求。3.高精度检焦方法。以高通量测序仪荧光显微成像对检焦光学单元要求为依据,基于激光差动共焦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快速、高精度检焦光路,物镜焦面检测精度达到1/10焦深,并基于此提出了多位置差动共焦技术,拓展了检焦线性工作范围。并分析了光学像差对检焦精度的影响,指出检焦单元准直镜设计要考虑补偿物镜的像差,并设计了消热差准直镜以适应工作环境温度变化。4.激光照明光学单元。以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对照明光学单元要求为依据,设计了半导体激光落射式明场临界照明光路,实现了大视场、高均匀性照明。针对抛光硅片基底基因芯片高反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制棱镜全内反射分光的落射式暗场照明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激光背景,并克服了高数值孔径、短工作距离显微物镜的机构限制,最后给出了照明棱镜设计和分析结果。5.多通道荧光成像仿真与照明激光功率优化。多通道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存在光谱串扰,通过计算荧光能量链路,建立荧光成像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多通道荧光图像特点,以仿真图像信噪比作为判据建立了照明激光功率优化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高通量测序光学系统的四个波长激光功率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成像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12-01)

薛成志[3](2017)在《基于OPT与SLOT的介观荧光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从人工培养的单层细胞发展到了趋向选择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以期在组织甚至系统内获得个体生物学行为的叁维信息,具有更真实的生理性。这促进了成像范围在介观尺寸(mm-cm)的叁维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光学投影断层成像和激光扫描光学断层成像作为针对介观低散射样本的新型高效率高分辨率叁维荧光/吸收光学成像技术,可对透明化处理后的离体小鼠胚胎、小鼠器官或者本身透明的活体斑马鱼胚胎等进行成像,进行基因表达、解剖结构分析等研究,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成像方式。LabVIEW作为一种工业标准化的图形开发软件平台,结合了图形化编程的灵活性和在测试、测量、自动化控制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能力。它为数据采集、仪器控制、测量分析以及数据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开发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自主设计的基于LabVIEW控制的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和激光扫描光学断层成像系统,并探索了它们对整个生物器官组织的成像能力。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和激光扫描光学断层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及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即两者都是基于计算机断层重建理论的光学CT成像技术,不仅具有高的横向分辨率而且具有很高的深度分辨率,同时能够提供多种成像模式,特别是激光扫描光学断层成像系统具有十分高的光子收集效率,并与其它成像方式在系统构成、样本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讨论。其次本文介绍了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和激光扫描光学断层成像系统的硬件系统构成、软件系统构成,硬件系统构成包括光路模块、样本放置模块、信号探测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等,而软件系统构成包括系统控制采集模块和图像重建模块,并详细地描述了整个成像过程,包括成像前样本的处理、系统的校准、成像时数据的采集、成像后数据的处理以及最后的算法重建。最后利用搭建的系统对生物样本进行了成像测试,展示了系统成像能力,同时与其他成像方式如共聚焦显微技术、单层光显微技术的成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投影角数目、旋转台步进精度以及CCD中心像素偏离等一些可能影响图像重建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王振才[4](2017)在《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用于荧光纳米材料光学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半导体量子点、碳点为代表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的这类光学性质使其在生物成像,靶向标记和分子检测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光学表征方法上面,但是此方法只能得到系综的平均结果,掩盖了纳米材料许多的光学行为,如闪烁等。与传统的宏观表征方法相比,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就具有了它独特的优势,可用来研究荧光纳米材料单颗粒的光学行为及其异质性,有助于纳米材料的荧光发光机理研究及新应用的开发等。本论文以自制的碳点和商品化的半导体量子点(Cd Se/Zn S)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系统研究了荧光纳米材料在单粒子层次上的光学性质,探讨了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不均匀分布引起的荧光异质性。本研究发现:1)在单粒子层次上,半导体量子点与碳点都具有荧光闪烁现象,但闪烁规律明显不同:半导体量子点的荧光亮度高,闪烁的亮态时间长达100秒,且分布较多;而碳点表现为爆发型的荧光闪烁行为,亮态时间一般小于10秒,暗态时间长达数十分钟。除此之外,单粒子的研究还进一步表明:由于碳点颗粒尺寸的不均匀,单粒子的光谱分布差异较大,对于尺寸分布在4.5纳米左右的碳点而言,在532纳米激光照射下可获得较好的单粒子荧光成像。2)通过拍摄单粒子的荧光图像序列和基于碳点的长暗态闪烁现象,本论文实现了光学衍射区中大量碳点粒子的纳米精度定位,发展了基于荧光闪烁碳点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分辨率可达25纳米,此技术与目前的光活化定位显微镜、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等超分辨成像技术相比,技术要求更为简单。3)利用单个量子点的闪烁行为,本论文实现了溶液中银离子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可达10-8 mol/L。这种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无论在无机环境的检测还是医学临床领域均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可能发展到生物组织、细胞中的金属离子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田甘,谷战军,卞修武,赵宇亮[5](2016)在《TPGS修饰的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学/CT成像以及作为药物载体逆转耐药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过量表达介导的药物外排是肿瘤产生耐药性,进而导致化疗失败的罪魁祸首[1]。我们将对于P-gp表达有强力抑制作用的双亲性聚合物(Tocopheryl polyethylene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作为新型表面修饰剂引入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表面,使其具有水溶性和药物载带能力,在为油溶性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TPGS的存在使得修饰后的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具有P-gp抑制能力,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cin,DOX)后能够逆转耐药细胞的耐药性,达到有效的治疗。另外,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Na Yb F4:Er自身具有双模式荧光(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UCL)/CT成像能力,为耐药肿瘤的可视化治疗提供便利。此工作第一次报道了将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应用于耐药细胞有效杀伤的研究[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八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期刊2016-07-01)

毛珩,Tao,Louis,陈良怡[6](2016)在《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开展微观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使用该技术可以观察生物体内的精细结构、动态追踪生物体内组织、细胞、细胞核、蛋白、小分子等不同尺度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研究深层组织高时空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成像领域一个前沿问题。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实时补偿经由不透明散射、非均匀生物组织传播而引入的复杂波前畸变已被证实是实现上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首先归纳了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的需求和特点,随后分别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近几年在共聚焦显微成像、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成像、光激活定位显微成像、受激辐射光淬灭显微成像、双光子/多光子激发显微成像中的相关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李波[7](2016)在《基于新型罗丹明B类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光学性质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是地球上含量居第二的金属元素,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血液中氧的转运,质子转移,DNA和RNA的合成、细胞内渗透压调节以及酸碱平衡维持等方面,同时是构成细胞新陈代谢各种酶不可或缺的元素,既有宏观铁元素的参与,也有一些微量甚至痕量金属铁离子的作用。因此铁离子的检测受到医学界和生物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罗丹明为发色基团,利用其内酰胺螺环具有的“OFF-ON"机制,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分子荧光探针(L1-L6)并表征,利用光谱性质研究荧光探针对Fe~(3+)的选择性识别,考察了探针在活体细胞内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合成了新型分子荧光探针L1-L6并进行表征。基于罗丹明的氧杂葸环"OFF-ON"机理,以罗丹明B等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等反应得到系列新型荧光探针L1-L6,用~1H NMR,~(13)C NMR, IR, HRMS-ESI及X射线对探针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2.研究了荧光探针L1-L6的识别性能。研究了探针的光谱性质(包括选择性、竞争性、浓度梯度、Job曲线和pH的影响)及紫外光谱(选择性、浓度梯度),表明探针与Fe~(3+)之间存在着良好地络合关系。Job曲线证实探针和Fe~(3+)之间均以1:1络合。pH稳定性测试表明,在pH 4-7的区间内,溶液的酸碱性对荧光探针的发射强度基本没有构成影响。可在生理环境下实现对Fe~(3+)的检测。3.探针络合Fe~(3+)在活体细胞及活体生物体内应用研究。通过MTT法研究探针L1-L6对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探针对细胞的毒性较小。探针L1-L6识别小鼠神经细胞(PC-12)及裸鼠中Fe~(3+)的成像实验表明,探针对生物体系中Fe~(3+)的检测具有高效选择识别的能力,它与目标分子密切结合,能在生物环境中对Fe~(3+)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低毒、穿透能力强、不影响客体分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对生物活细胞中Fe~(3+)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黄志强[8](2016)在《基于光纤的混合照明光学层析荧光显微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在普通的宽场荧光显微成像中,焦外的信号也会被探测器收集,严重降低成像对比度和分辨率。能够克服焦外干扰的显微镜(如共聚焦、双光子显微镜)往往成像速度较慢,设备昂贵。基于散斑和均匀光混合照明的光学层析方法成本低,层析效果好,在小型化的设备上很有应用前景。传统的散斑和均匀光混合照明光学层析方法使用自由空间中的散射片散射激光来生成散斑,光路固定且所占体积较大,不利于与商业显微镜集成。本文利用多模光纤导光及振动光纤消散斑方法,改进了传统的混合照明层析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纤的混合照明光学层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的层析能力能够接近共聚焦显微成像;且具有光路封闭、装置空间柔性、系统简单、成本低(两万元左右),适合与商用显微镜结合等优点。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给出了光纤导光的混合照明光学层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原理图;对散斑和均匀光混合照明光学层析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具体算法;分析了振动光纤消散斑实现均匀照明的方法。其次,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参数对振动光纤消散斑效果的影响:振动电机驱动电压越高,消散斑效果越好,并且随着电压升高提升效果越弱;光纤模式数越大,消散斑效果越好;光纤缠绕不提升消散斑效果,甚至有微小的恶化。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了振动光纤消散斑模块及其工程封装,得到一个即插即用、调节方便、成本低、可用于各类光学系统的消散斑模块。最后,搭建了基于光纤的散斑和均匀光混合照明成像系统;编写了Matlab图像处理程序;利用花粉粒和100μm厚小鼠脑片样品对本方法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显着的层析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黄晓波[9](2015)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光学断层成像(OCT)与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90只患眼,均采用OCT与FF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图像表现特点和差异,并相互印证AMD的分型以及AMD的性质,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型AMD的检出率。结果在AMD的地图状萎缩、脉络新生血管和玻璃疣型方面,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型AM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CT技术在地图状萎缩、玻璃疣型AMD的检出率高,而FFA在脉络新生血管型AMD的检出率高。结论 FFA能发现OCT不能发现的脉络新生血管型AMD,OCT在其他型AMD中的检出率高,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AMD的分型、发展趋势、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不能相互替代。(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5年22期)

宫帅[10](2015)在《基于扩散近似理论的荧光光学成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到目前的半个多世纪中,激光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激光技术在通信、测量技术、生物医学、工业材料加工、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利用近红外光辐照介质探测介质内部信息的光学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具有高对比度和强选择性等优点的荧光扩散光学成像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的测量模型主要有稳态(连续波)模式,时域模式与频域模式叁种。时域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在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灵活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相较于稳态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和频域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时域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主流。本文对于荧光光学成像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基于耦合扩散方程的稳态与时域测量方法的荧光光学成像方法研究。具体包含如下的内容:1.建立了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的正向模型,模拟入射激光和受激荧光在介质内的传输过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于耦合扩散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介质表面出射的模拟荧光信号。详细分析了入射激光脉冲宽度、背景介质光学参数、介质内含异质体尺寸大小和光学参数等因素对于介质表面出射荧光信号的影响。2.对于逆向问题进行研究,选取共轭梯度法进行介质内部荧光参数的反演。研究了基于稳态耦合扩散方程组的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重建过程中引入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来改善重建图像质量。另外,分析了介质内含异质体的尺寸大小和反演初始估计值对于荧光参数重建的影响。3.研究了基于时域耦合扩散方程组的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实现了二维矩形非均匀介质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的同时重建,分析了对比度和测量误差对于重建图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时域荧光扩散光成像技术实现了二维圆形非均匀介质内的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的同时重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荧光光学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并成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药物研究、生命奥秘探索等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大收益、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基础是海量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解释,其中生物信息采集的最主要手段是显微成像技术,尤其是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系统是海量生物信息采集的最有力工具。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依赖于高信息密度生物芯片、高通量光学系统和高通量图像传感器,生物芯片制备技术目前已经高度成熟,每平方毫米可容纳数百万个信息点,高通量图像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商用显微镜在高通量方面却发展缓慢,光学系统已成为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瓶颈,已经不能满足高通量筛选、高通量测序等生物信息学应用领域对生物信息高通量采集的需求。本论文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通量实现方式及对光学系统要求、高通量显微物镜、高精度检焦光学单元、激光照明光学单元、荧光成像仿真五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1.高通量实现方式及对光学系统的要求。从信息通量概念出发,讨论了提高测序通量的方式,包括:提高数值孔径、增大物方视场、增多荧光通道、提高样本更换移动速率和优化图像采样。并论述了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对光学系统要求,包括显微物镜、检焦单元和照明单元。2.高通量显微物镜。提出了一种液固浸没双胶合光学结构,解决了无盖玻片高通量基因芯片浸液折射率过大偏差而影响像质的问题。应用该光学结构分别设计了TDI成像模式的高通量光学系统和凝视成像模式的高通量显微物镜,其拉赫不变量均超过2,其中凝视成像模式的显微物镜采用二次成像出瞳外置设计降低了高通量系统对光路中滤光片和管镜口径的要求。3.高精度检焦方法。以高通量测序仪荧光显微成像对检焦光学单元要求为依据,基于激光差动共焦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快速、高精度检焦光路,物镜焦面检测精度达到1/10焦深,并基于此提出了多位置差动共焦技术,拓展了检焦线性工作范围。并分析了光学像差对检焦精度的影响,指出检焦单元准直镜设计要考虑补偿物镜的像差,并设计了消热差准直镜以适应工作环境温度变化。4.激光照明光学单元。以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对照明光学单元要求为依据,设计了半导体激光落射式明场临界照明光路,实现了大视场、高均匀性照明。针对抛光硅片基底基因芯片高反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制棱镜全内反射分光的落射式暗场照明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激光背景,并克服了高数值孔径、短工作距离显微物镜的机构限制,最后给出了照明棱镜设计和分析结果。5.多通道荧光成像仿真与照明激光功率优化。多通道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存在光谱串扰,通过计算荧光能量链路,建立荧光成像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多通道荧光图像特点,以仿真图像信噪比作为判据建立了照明激光功率优化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高通量测序光学系统的四个波长激光功率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成像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光学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贵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致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

[2].张鑫.高通量基因测序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3].薛成志.基于OPT与SLOT的介观荧光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7

[4].王振才.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用于荧光纳米材料光学表征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5].田甘,谷战军,卞修武,赵宇亮.TPGS修饰的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学/CT成像以及作为药物载体逆转耐药性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八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2016

[6].毛珩,Tao,Louis,陈良怡.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中的应用和发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7].李波.基于新型罗丹明B类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光学性质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6

[8].黄志强.基于光纤的混合照明光学层析荧光显微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9].黄晓波.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5

[10].宫帅.基于扩散近似理论的荧光光学成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标签:;  ;  ;  ;  

荧光光学成像论文-李贵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