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温论文-朱振一

光学测温论文-朱振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测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测温技术,物理原理,红外,辐射

光学测温论文文献综述

朱振一[1](2019)在《光学测温技术与物理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测温技术相比其他测温技术更具优势,表现在非接触测温、实时测温、测温无损等特性,在当今工业生产、军事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基于此,本文简单概述不同光学测温技术及其物理原理.(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李晓晓,李蕴乾,汪欣,杨艳民[2](2019)在《高灵敏度下转换光学测温材料:NaGd(WO_4)_2:Yb~(3+)/Er~(3+)》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测量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由于不受光谱损失和激发强度波动的影响,故能够提供准确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但目前通用的荧光强度比技术都是基于上转换激发,而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测温不准确。考虑到Er~(3+)能级可通过不同激发源来布居,本文利用高能光子激发的高效下转换光学测温方法,来解决上转换发光带来的问题,并以具有高测温灵敏度的钨酸盐NaGd(WO_4)_2为基质。研究发现,NaGd(WO_4)_2可成功用于下转换测温,Yb~(3+)/Er~(3+)共掺样品比Er~(3+)单掺拥有更高的测温灵敏度,且下转换测温灵敏度要高于上转换,在掺杂浓度为20%Yb~(3+)/1%Er~(3+)时,测温灵敏度高达344. 6×10~(-4)K~(-1)。这证明了NaGd(WO_4)_2:Yb~(3+)/Er~(3+)是理想的测温材料,也很好地验证了其在高灵敏度下转换测温的可行性,为荧光强度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勇[3](2019)在《稀土掺杂磷酸盐玻璃和纳米玻璃陶瓷的制备、发光性能及光学测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发光材料以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光学通信、太阳能电池、白光LED、光学测温、荧光显示器、生物医学中的光治疗技术、荧光生物标记、生物成像、军事国防事业的激光武器、3D成像和储能材料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稀土发光玻璃和玻璃陶瓷材料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高透明和优异的发光性能,使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稀土掺杂发光玻璃及玻璃陶瓷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通过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备了Na-Ca-P-B-Zr、Na-Zn-P-B和K-Zn-P-B体系磷酸盐玻璃,并通过后续可控析晶制备出系列磷酸盐纳米晶玻璃陶瓷材料。采用XRD、TEM、FT-IR、DSC等表征手段对玻璃及玻璃陶瓷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透射光谱、上/下转换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光谱、Inokuti-Hirayama模型、色坐标及色温计算研究了玻璃及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机制;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对Na-Zn-P-B体系和K-Zn-P-B体系玻璃及玻璃陶瓷进行了光学测温特性的研究。其主要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玻璃结构分析证实,所有玻璃样品均表现出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非晶结构,其中玻璃的网络结构主要由[PO_4]、[BO_4]和[BO_3]叁种网络基团构成无序的网络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玻璃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过,当稀土掺杂到玻璃基质中后,玻璃的析晶活化能变大,这说明掺杂稀土抑制了玻璃的析晶。2.1.0 Tm~(3+)/2.0 Tb~(3+)/1.0 Eu~(3+)(mol%)掺杂的Na-Ca-P-B-Zr体系玻璃在362 nm激发下可实现白光发射,其色坐标为(0.3418,0.3272),色温为5055.95 K;0.4 Tm~(3+)/0.6Dy~(3+)(mol%)共掺Na-Zn-P-B体系磷酸盐玻璃在354nm激发下也可实现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471,0.3374),色温为4866.21 K。这一结果与标准白光照明的色坐标(0.3333,0.3333)和色温5454.12 K非常接近。因此,所制备的发光玻璃材料在固态照明和显示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3.利用荧光衰减光谱和Inokuti-Hirayama模型理论得出:Tm~(3+)/Dy~(3+)和Tb~(3+)/Eu~(3+)共掺Na-Zn-P-B体系磷酸盐玻璃中Dy~(3+)→Tm~(3+)的能量传递主要是以电四极子-电四极子相互作用的无辐射跃迁形式进行能量传递;Tb~(3+)→Eu~(3+)的能量传递形式是以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的无辐射跃迁能量传递。4.Tb~(3+)/Eu~(3+)共掺Na-Zn-P-B体系玻璃在378 nm近紫外激发下,在303-753 K温度范围内的绝对灵敏度为1.00×10~(-2)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17%K~(-1);Yb~(3+)/Er~(3+)共掺Na-Zn-P-B体系玻璃在980 nm激发下,在303-75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为4.94×10~-33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22%K~(-1);Yb~(3+)/Er~(3+)共掺K-Zn-P-B体系玻璃在980nm激发下,在298-748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为7.46×10~(-3)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43%K~(-1);Yb~(3+)/Tb~(3+)/Ho~(3+)叁掺K-Zn-P-B体系玻璃在980 nm激发下,在298-598K温度范围内的绝对灵敏为3.10×10~-33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0.21%K~(-1);5.Yb~(3+)/Er~(3+)共掺Na-Zn-P-B体系玻璃陶瓷在303-75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为5.73×10~(-3)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33%K~(-1);Yb~(3+)/Er~(3+)共掺K-Zn-P-B体系玻璃陶瓷在298-798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为4.59×10~(-3)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67%K~(-1);Yb~(3+)/Tb~(3+)/Ho~(3+)叁掺K-Zn-P-B体系玻璃陶瓷在298-648 K温度范围内的绝对灵敏度为5.40×10~(-3)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0.18%K~(-1)。(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9)

刘洋,张天舒,赵雪松,项衍,邓潘[4](2018)在《高精度测温拉曼激光雷达光谱仪的光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边缘纯转动拉曼光谱成像偏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测温拉曼激光雷达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该系统利用非球面透镜组对光谱仪成像球差进行校正,针对光谱仪10mm/nm的线分辨率要求,采用双光栅结构设计并对测温拉曼光谱仪各参数进行光线追迹,拟合得到双光栅的入射角、准直镜焦距和聚焦镜焦距的最优值。将拟合最优化结果代入Zemax软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成像光谱成像宽度控制在0.771 5mm,间隔0.1nm的纯转动连续光谱成像中心间隔可以达到1mm,满足了线阵探测器对成像质量的要求。通过计算在J=6级的纯转动拉曼后向散射信号对瑞利-米散射信号实现了108抑制,达到了高精度纯转动拉曼激光雷达测温的目的,解决了目前双光栅光谱技术无法达到提取355nm波段纯转动拉曼高光谱精度的要求,对测温拉曼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何云丰,曹小涛,刘南南,王栋[5](2016)在《基于恒流源的高精度空间光学遥感器测温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控系统精度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成像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高精度的测温电路是实现精密热控的前提。为了满足某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系统的高精度测温要求,以NTC热敏电阻为测温元件,设计了一种基于恒流源的温度采集电路。详细阐述了恒流源测温电路方案,并对电路中恒流源、仪表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和AD转换器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恒流源测温电路稳定可靠,在对测温电路进行标定和补偿后,测温精度达到了0.025℃,达到了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精密热控需求。(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李洋,蔡静[6](2015)在《扫描式多光谱光纤测温装置光学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温场测试的需求,文章设计研究了一套扫描式多光谱光纤测温装置光学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光学视场直径为2 mm,光学扫描组件的最大重复定位误差不超过0.2 mm。(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5年04期)

徐晓鹤[7](2015)在《智能光学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应用中,高温测量技术最常见的方式是铂铑热电偶、钨铼热电偶等,它们都是稀贵金属,价格昂贵,其抗氧化、还原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都较差,且寿命较短。由光学测温传感器和智能测温仪组成测温系统,可适用于700~1900℃各种工业窑炉的在线测温控温,通过与常用的铂铑热电偶相比较,本系统具有测温直接、准确、寿命长、耐腐蚀、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黄世祥,杨昌文[8](2014)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瞄准精度光学分光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式光纤传感测温仪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因高温、环境等因素,不能靠近被测物过近,在测温时,需要使红外光先行瞄准,而先前双光纤设计存在通信线路长,信号延迟、仪器体积过大等不足。本文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已公开的光通信设备,应用到实际产品中,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分光模块,包括模块主体,所述的模块主体内设有相互连通光纤FC接口、红外探测器固定孔、激光器固定孔和分光片固定孔等;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红外测温仪瞄准精确且生产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不高的光学分光模块,应用到红外光纤传感测温仪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4年14期)

刘立军,张春艳[9](2013)在《基于维恩位移定律的一种光学测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其它测温方法相比,光学测温方法具有非接触、实时、无损等优点,在众多领域中具有极其要的作用.作者基于维恩定律的红外辐射测温原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薛蔚[10](2013)在《测温式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其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电力网络互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而成为输电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质量是实现直流输电的基本要求。目前,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广泛采用的直流互感技术主要有电磁式和光学式两类。其中电磁式互感器磁饱和、体积大、二次开路隐患、电磁干扰严重等固有缺点使其逐渐不能满足直流输电系统大容量化的发展要求。而现有的基于光学技术的直流互感器虽然发展应用前景较好,但目前技术实现上还有不少缺陷。本文在荧光寿命测温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薄膜传感技术的测温式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的方案。采用无源技术,克服了有源光电传感器中高压端的供电难题,具有成本低、绝缘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叁个主要环节:薄膜传感、热光转换、低压端采集处理分别进行了原理阐述,对薄膜部分进行了仿真热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及相关参数;然后,利用直流电源代替分流器二次输出,进行了低压端的初步实验,在进一步完善了各设计参数之后,加入分流器,引入直流大电流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在最后的整机实验中,对系统的输入电流与荧光寿命时间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标定,利用标定的数据关系实现了对直流大电流的实时检测与显示。(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3-02-22)

光学测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测量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由于不受光谱损失和激发强度波动的影响,故能够提供准确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但目前通用的荧光强度比技术都是基于上转换激发,而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测温不准确。考虑到Er~(3+)能级可通过不同激发源来布居,本文利用高能光子激发的高效下转换光学测温方法,来解决上转换发光带来的问题,并以具有高测温灵敏度的钨酸盐NaGd(WO_4)_2为基质。研究发现,NaGd(WO_4)_2可成功用于下转换测温,Yb~(3+)/Er~(3+)共掺样品比Er~(3+)单掺拥有更高的测温灵敏度,且下转换测温灵敏度要高于上转换,在掺杂浓度为20%Yb~(3+)/1%Er~(3+)时,测温灵敏度高达344. 6×10~(-4)K~(-1)。这证明了NaGd(WO_4)_2:Yb~(3+)/Er~(3+)是理想的测温材料,也很好地验证了其在高灵敏度下转换测温的可行性,为荧光强度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测温论文参考文献

[1].朱振一.光学测温技术与物理原理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2].李晓晓,李蕴乾,汪欣,杨艳民.高灵敏度下转换光学测温材料:NaGd(WO_4)_2:Yb~(3+)/Er~(3+)[J].中国光学.2019

[3].陈勇.稀土掺杂磷酸盐玻璃和纳米玻璃陶瓷的制备、发光性能及光学测温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

[4].刘洋,张天舒,赵雪松,项衍,邓潘.高精度测温拉曼激光雷达光谱仪的光学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8

[5].何云丰,曹小涛,刘南南,王栋.基于恒流源的高精度空间光学遥感器测温电路[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

[6].李洋,蔡静.扫描式多光谱光纤测温装置光学系统设计研究[J].工业计量.2015

[7].徐晓鹤.智能光学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

[8].黄世祥,杨昌文.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瞄准精度光学分光模块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4

[9].刘立军,张春艳.基于维恩位移定律的一种光学测温系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薛蔚.测温式光学电流传感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

标签:;  ;  ;  ;  

光学测温论文-朱振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