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张清辉,杨楠,凌艳香,邓博文

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张清辉,杨楠,凌艳香,邓博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军事突发事件,信息服务,情景

军事信息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清辉,杨楠,凌艳香,邓博文[1](2019)在《军事突发事件信息服务情景数据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非常规军事突发事件频发,传统的"预测—应对"应急处置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情景—应对"型非常规军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智能信息服务理论体系成为非常规军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军事突发事件情景数据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数据、项目数据和军事突发事件情景数据3个维度建立了军事突发事件信息服务情景数据模型,为军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服务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中伟,裘杭萍,孙毅,寇大磊[2](2019)在《面向军事信息服务的智能推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问题,为有效解决军事信息的精准服务问题,首先分析了军内外目前可行解决方法,分别从用户建模技术、对象建模技术和推荐算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技术分析。针对军事用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方法的军事文本信息智能推荐技术。并采用分层思想,对推荐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最后,以美军"沙漠风暴"军事文本内容推荐为例,构建了军事用户角色的特征层次模型,实现了情报信息的智能推荐,解决了新用户推荐的"冷启动"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智能推荐算法,同时表明,面向军事信息服务的智能推荐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9年04期)

张平,廖振万,马世敏,杜广雷[3](2017)在《虚拟化、云计算在军事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该技术具有更加高效的计算能力和便捷的存储服务,极大地节约了硬件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和安全性,云计算服务已成为各种类型信息服务系统的首选模式;将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军事信息服务保障中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针对我军2016年军事演练活动中军事信息服务保障时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情况,仅就相关技术和实现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3)

陈宾,李成俊,李晓琼[4](2016)在《军事综合信息服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军事信息服务建设是提升军事信息获取和共享能力的根本目的,文章在分析研究当前军事信息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军事综合信息服务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赵刚磊[5](2015)在《军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在2000年以后在我国各军队部门开始得到应用。它主要是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以科学管理部队为主导,广泛应用计算机中的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部队的高效管理,提高整体的协调办公能力,而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办公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部队里面的不必要开支,具有传统信息办公不可替代的优势。军网信息服务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服务系统,因为在军队中信息的保护和访问控制都需要权限,不能因为某个问题而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同时,因为军队人员众多,每个士兵和军官在各个方面对信息的访问和查询都需要对应的权限。另一方面,军队里面对信息的存储量是非常大的,那么在对信息检索的时候如何提高信息的检索效率,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的军网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军网信息系统并没有加入访问控制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访问控制技术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技术,主要分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角色的访问控制。但是在军队中,访问控制远比企业中使用的访问控制技术要求更高。本文在对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基础之上,结合军队的访问控制特点,设计出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军网访问控制模型。该系统在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时,访问控制技术严格控制不同级别的士兵和军官对信息的访问权限。同时,对目前的信息检索技术进行研究,再结合军网信息系统的特性,对军网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检索技术进行优化。本文依托本人所在的旅、团级单位的网络,紧密结合旅、团级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运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其中主要包括访问控制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页制作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等等,基于B/S模式设计了军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主要采用的是Apache作为服务器,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以目前高效的网页编程语言JSP作为程序的具体操作的实现。本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公文管理、用户授权、内部通知公告牌、日常办公以及内部意见箱等等,每个管理模块包含了一些相应的功能模块,具有功能强大、用户体验感好、使用方便简洁等,能很好的辅助军队的日常工作,加强部队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李艳良[6](2014)在《面向应用的军事信息服务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对国防的要求越来越高。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军事资源越来越丰富,现有的军事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对环境高度适变、对资源高效整合需求,具有自主决策、高度适变等特征的新一代的军事信息系统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随着Web服务技术的成熟,在军事信息系统中加入服务的思想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未来随着军事信息服务的开发,面向应用基于服务的军事信息系统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基于未来军事信息系统的新特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和研究:1.基于更智能、更高效的军事信息系统需求,在简单引入课题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内容后,介绍了SOA/Web服务的相关概念以及基于服务的军事信息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应用的军事信息服务规划(AOMISP)概念框架,主要包括语义解析、服务生成及服务规划模块。2.研究了基于自然语言输入的军事应用的解析问题。设计了子任务生成专家系统,实现了军事应用从自然语言到服务可识别的子任务序列的转换;基于领域本体,研究了子任务约束条件的获取方法。3.对本文中“服务”概念进行了详细定义并结合已有研究设计了服务描述模型;针对服务生成过程的特点,对聚类技术应用于服务生成的实现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演示。4.研究了服务规划中的叁个关键问题,扩充了服务QoS通用指标,提出了QPV操作概念,研究了服务优化选择的算法,设计了基于军事需求等级和QPV操作的负载均衡机制。5.给出了AOMISP军事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的初步设计,分析了AOMISP在导弹防御作战中的应用,设计了简化的导弹拦截算法流程,完成了子任务序列生成及服务流生成的演示。(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张子春,刘增良,余达太[7](2014)在《一种大数据条件下军事信息服务安全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大数据条件下的军事信息服务安全为评估对象,在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服务安全评估模型,作为大数据条件下信息服务是否可行的评价依据,在整个服务的具体实施中指导军事信息服务的安全建设。(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4年06期)

沈迪,李建华[8](2014)在《云发生器在军事信息服务毁伤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系作战背景下,战场的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系的运行质量对各类军事信息服务性能表现均会产生影响,用静态的标准对军事信息服务进行毁伤评估难以反映真实毁伤情况。通过应用云模型理论中的正态云发生器,设计了可生成动态评估规则的云发生器,将网系运行质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至单个信息服务的毁伤评估中。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王东,严丽娜,张亚妮[9](2013)在《基于RFID的军事信息服务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RFID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可在战场感知精确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与综合保障灵敏化等方面有效提升作战能力和保障效能。本文着眼军事信息服务需求,对其在军事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陕西省通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5)

单继城[10](2013)在《军事信息服务混合工作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面向服务架构(SOA)的迅速发展以及Web服务的成熟与完善,软件应用服务化思想已经在新一代军事信息系统构建中被广泛接受并予以实现。然而,仅由Web服务及其组合构成的业务流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军事信息系统中作战流程的执行和业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指挥员的参与,某些活动还需要指挥员和相关军事保障人员的具体执行。如何将指挥员活动以面向服务思想集成到服务化系统中,建立人机协作的混合工作流程,实现人机之间的松散耦合和灵活互操作是服务化军事信息系统构建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BPEL的扩展规范BPEL4People建立了军事信息服务混合工作流的描述机制,提出了军事信息服务混合工作流的着色Petri网建模方法,利用Petri网技术分析验证混合工作流的有界性、可达性、活性等性质。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了面向服务架构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军事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人机交互问题,总结了面向服务架构领域的服务组合方法、工作流建模方法和服务组合验证技术。2.介绍了标准化的工作流描述语言WS-BPEL的基本组成和流程交互过程,结合BPEL4People给出了军事信息系统中人工指控任务的描述机制,分析了人工指控任务的执行过程和状态转换,通过Web服务和人工指控任务的有机组织,形成了混合工作流程的描述方法,设计实现了能得到混合工作流描述文件的可视化建模工具,建立了混合工作流执行调度框架。3.利用着色Petri网这一形式化的数学性建模工具,对军事信息系统中的混合工作流中的服务组合和任务组合进行模块化建模,利用模块聚合方法,建立了混合工作流的层次CPN模型,并利用CPN Tools工具对Petri网模型进行了形式化验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问题,为有效解决军事信息的精准服务问题,首先分析了军内外目前可行解决方法,分别从用户建模技术、对象建模技术和推荐算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技术分析。针对军事用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方法的军事文本信息智能推荐技术。并采用分层思想,对推荐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最后,以美军"沙漠风暴"军事文本内容推荐为例,构建了军事用户角色的特征层次模型,实现了情报信息的智能推荐,解决了新用户推荐的"冷启动"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智能推荐算法,同时表明,面向军事信息服务的智能推荐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清辉,杨楠,凌艳香,邓博文.军事突发事件信息服务情景数据建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2019

[2].王中伟,裘杭萍,孙毅,寇大磊.面向军事信息服务的智能推荐技术[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9

[3].张平,廖振万,马世敏,杜广雷.虚拟化、云计算在军事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索[C].第五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2017

[4].陈宾,李成俊,李晓琼.军事综合信息服务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

[5].赵刚磊.军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6].李艳良.面向应用的军事信息服务规划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7].张子春,刘增良,余达太.一种大数据条件下军事信息服务安全评估模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

[8].沈迪,李建华.云发生器在军事信息服务毁伤评估中的应用[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4

[9].王东,严丽娜,张亚妮.基于RFID的军事信息服务应用研究[C].陕西省通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10].单继城.军事信息服务混合工作流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标签:;  ;  ;  

军事信息服务论文-张清辉,杨楠,凌艳香,邓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