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关系论文-谢清霞,谷晓平,刘彦华,李刚,张艳梅

洪涝关系论文-谢清霞,谷晓平,刘彦华,李刚,张艳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洪涝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南地区,暴雨洪涝,时空变化,大气环流

洪涝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谢清霞,谷晓平,刘彦华,李刚,张艳梅[1](2019)在《夏半年西南暴雨洪涝灾害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61—2017年间90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进行西南片区(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市)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再挑选其高、低值年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制作高值年与低值年的差值图与相关系数图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6—8月,但5月和9月也不容忽视,其中7月是洪灾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8月其次;近57年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发生的洪灾次数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而20世纪90年代整体呈下降趋势;小波分析主要存在8~9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7 a左右及32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西南地区的洪灾高发区主要在四川盆地以东至贵州北部一带、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边缘地区,低值区主要在西南地区西北部;洪涝灾害与其高层、中层和低层的环流形势有较好的配置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S1期)

任世芳[2](2019)在《清代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展与土壤侵蚀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地方史志及清宫档案中相关史料进行统计整理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滑动平均和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两种趋势分析方法,对清代汾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68年间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呈增长趋势;通过对同期人口、耕地数量等社会因素变化情况的分析,探寻了洪涝灾害数量增长的原因。结论认为:清代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建筑用材和燃料的需求大增,伴随而来的开垦荒地和砍伐山林植被等人类活动使该区土壤侵蚀量增加,从而导致河槽泥沙淤积、河道行洪能力降低等情况的发生,这些情况均使河流泛滥和破堤的风险增加,并最终导致流域水患数量不断增长。(本文来源于《水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丽霞,朱海霞,闫敏慧,闫平,王晾晾[3](2019)在《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考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为异常降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主汛期内(6-8月)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异常降水量与洪涝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主汛期内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现非连续性发生特征,空间上呈现分散性特征,上述特征在相同时间内暴雨较大雨更为突出,不同时间内6月最显着,而7月异常降水相对集中;研究期间,研究区各站主汛期内异常降水量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大,相同时间内暴雨事件降水量震荡更强,不同时间内大雨事件主汛期降水量变化最剧烈、暴雨事件7月降水量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域;1971-2016年间,研究区6月异常降水与洪涝相关不显着,主汛期、7月和8月大雨或暴雨事件的降水量均与洪涝面积具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异常降水对洪涝面积为正效应影响作用,其中主汛期大雨对洪涝影响最显着,7月大雨、暴雨影响均较显着。(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2期)

姜宝法,丁国永,刘雪娜[4](2018)在《暴雨洪涝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暴雨洪涝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20世纪以来,伴随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多种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及强度均与之增大/强,其中包括暴雨洪涝。在暴雨洪涝效应期,灾区居住条件恶劣、洁净水源及服务设施匮乏,为多种疾病的流行及播散提供了适宜条件。大量研究显示,暴雨洪涝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这种危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存在。基于文献回顾,从暴雨洪涝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学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认识和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徐富贤,张林,熊洪,周兴兵,朱永川[5](2016)在《杂交水稻中后期洪涝淹没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方法在模拟洪水和实地洪涝条件下,研究了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模拟洪水淹没的深度、时间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植株2/3。洪水淹没下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淹没时间呈极显着负相关。在淹没植株2/3处理中,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淹没100 h,产量分别损失50%、60%、12%左右;而淹顶处理100 h的产量损失度,在孕穗期、抽穗期达100%,在乳熟期不到25%。预测洪涝产量损失度分别达40%、60%和80%时相应的淹没时间,建立了根据不同淹没时期和淹没深度的产量损失度与淹没时间关系模型,决定系数为0.6038~0.9868。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分别在洪涝淹没56.3 h情况下,产量损失度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为3.63~6.81个百分点,可作为洪灾发生后评估水稻产量损失度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韩德彪[6](2016)在《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及洪涝事件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常出现暴发流行。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症状,可导致死亡。目前,手足口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山东省是手足口病多发的省份,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它与流动人口、居住环境、自身免疫力、卫生习惯及预防意识等诸多因素有关,气象因素也是其中之一。气象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二、研究目的描述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的叁间分布,找出发病及流行规律。研究手足口病流行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分析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及洪涝事件的关系,为预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叁、研究方法1.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全省、各地级市、各县区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描述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人群分布特征,找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2.应用ArcGis软件、Geoda软件中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是否具有地理聚集特征进行分析。3.对山东省各气象站主要气象资料进行描述,描述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找出气象因素在山东省的分布规律,行政区划内气象数据缺失的,应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估计。应用Spearman相关法对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统计学关联。4.应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对山东省极端天气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疫情的关系进行研究。四、研究结果1.手足口病在山东省全年均可发病,4-9月份发病最多,2007、2008年发病较少,2009、2010年急剧增加,2011至2013年发病逐渐下降,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又有升高趋势。以济南、青岛周边形成两个高发中心,发病有从菏泽、临沂两市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扩散的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男性儿童居多;散居儿童占到所有发病儿童的70%。2.手足口病聚集与暴发疫情在城市幼儿园发生频次比农村幼儿园高,时间集中在4-7月,依据爆发频次、总发病数、罹患率有泰安、淄博以及威海、青岛两个高发中心。3.2007-2014手足口病总发病数、发病率的空间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山东省各县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显着的空间聚集现象;空间局部自相关,历年在济南、泰安以及威海存在高-高聚集,2009年在鲁西的菏泽、聊城出现高-高聚集区。4.2007-2014年的气象因素,包括总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平均气温地理分布与手足口病地理分布具有相似特征,提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可能存在关联。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与手足口病发病数之间存在强的正相关,日照时数、日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与手足口病发病数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平均气压与手足口病有较强的负相关,平均风速与手足口病发病数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5.2007-2012年历次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病例交叉研究结果,发现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统计学关联,洪涝事件持续天数较多的地市,RR值在1.20至5.44之间。五、结论及建议1.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年际变化波动较大。高发人群为年龄集中在0-5岁的散居儿童、男性儿童。2.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历年均有具有空间聚集特征,存在济南、泰安以及青岛、威海地区两个高发中心,发病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扩散的趋势。3.气温、降水量、水汽压、相对湿度、洪涝事件等气象因素的地理分布与手足口病分布具有相似特征。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可能是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气象因素;日照时数、日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可能是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次要危险气象因素。4.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存在较强的统计学关联,洪涝事件的持续可能引起手足口病发病数明显增多。建议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以五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家长以及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对重症病例的警觉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手足口的病死率。本研究的特色:1.本研究利用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完整疫情资料,对疫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进行描述;首次对山东省手足口病聚集与暴发疫情进行了分析。2.本研究对2007-2014年全省范围内的手足口病疫情的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发病“热点”,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3.本研究首次利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对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洪涝事件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的定量关系。不足之处:1.由于研究范围较大、年限较长,未能从更小的空间、时间尺度上对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未阐明微小尺度上的时空流行病学特征。2.本研究仅考虑了气象因素和洪涝事件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影响,没有考虑自然地理环境、人群免疫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饮食风俗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0)

孔启明[7](2016)在《洪涝旱叁灾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洪、涝、旱"叁灾"的深入分析,对地处洞庭湖区腹地的南县"叁灾"之害做了详细的剖析,并就如何避害趋利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6年02期)

黄哲,张霏燕,孙小平,沈杭锋[8](2015)在《临安暴雨气候特征及其与洪涝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临安基本站1966—2014年的日降水资料,结合18个镇街30个区域自动站2009年6月到2014年5月5年降水资料,通过分析表明:1)夏季是临安暴雨、大暴雨发生主要时段。在过去49 a,临安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临安暴雨日数增多存在突变现象,出现突变时间大约在1981—1983年。2)临安暴雨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多,中部和东部低丘河谷平原区偏少的分布。3)临安有两个暴雨中心,清凉峰镇大明山一带为春季暴雨、梅汛期暴雨和强对流暴雨中心,市岭为台风暴雨中心,主要是由特殊地形造成的。4)临安大暴雨过程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本文来源于《浙江气象》期刊2015年04期)

刘文国,刘玲[9](2015)在《元阳县洪涝灾害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云南省元阳县的森林资源现状及降雨量等外部环境因子和洪涝灾害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元阳县森林处于成熟期,较稳定,结构合理;元阳县洪涝灾害次数与降水量之间有显着相关关系,降水量多的时间段,洪涝灾害次数也相对较多,反之则较少。(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5年04期)

杨伟伟[10](2014)在《巢湖流域年降水集中程度与洪涝灾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量采用15 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洪涝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地方史志及清宫档案中相关史料进行统计整理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滑动平均和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两种趋势分析方法,对清代汾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68年间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呈增长趋势;通过对同期人口、耕地数量等社会因素变化情况的分析,探寻了洪涝灾害数量增长的原因。结论认为:清代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建筑用材和燃料的需求大增,伴随而来的开垦荒地和砍伐山林植被等人类活动使该区土壤侵蚀量增加,从而导致河槽泥沙淤积、河道行洪能力降低等情况的发生,这些情况均使河流泛滥和破堤的风险增加,并最终导致流域水患数量不断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洪涝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谢清霞,谷晓平,刘彦华,李刚,张艳梅.夏半年西南暴雨洪涝灾害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任世芳.清代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展与土壤侵蚀之关系[J].水资源研究.2019

[3].姜丽霞,朱海霞,闫敏慧,闫平,王晾晾.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J].灾害学.2019

[4].姜宝法,丁国永,刘雪娜.暴雨洪涝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徐富贤,张林,熊洪,周兴兵,朱永川.杂交水稻中后期洪涝淹没与产量损失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6

[6].韩德彪.2007-2014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及洪涝事件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孔启明.洪涝旱叁灾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6

[8].黄哲,张霏燕,孙小平,沈杭锋.临安暴雨气候特征及其与洪涝关系初探[J].浙江气象.2015

[9].刘文国,刘玲.元阳县洪涝灾害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林业建设.2015

[10].杨伟伟.巢湖流域年降水集中程度与洪涝灾害关系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洪涝关系论文-谢清霞,谷晓平,刘彦华,李刚,张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