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后调节论文-马雪菲,谭云,李淑芬,金雯,王侃侃

翻译后调节论文-马雪菲,谭云,李淑芬,金雯,王侃侃

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后调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翻译后修饰,PML核体功能,白血病

翻译后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菲,谭云,李淑芬,金雯,王侃侃[1](2019)在《PML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PML核体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PML)编码的PML蛋白,作为抑癌因子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ML蛋白在细胞中可发生多种形式的翻译后修饰,如SUMO化(SUMOylation)、泛素化(ubiquitination)、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和乙酰化(acetylation)修饰等。PML蛋白的这些修饰可直接影响PML核体(PML nuclear bodies,PML-NBs)的形成、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等功能。异常修饰不仅可以引起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同时与肿瘤耐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解析PML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PML核体形成及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血液系统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ML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过程与PML核体功能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郑子龙[2](2018)在《亮氨酸调节细胞自噬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对维持细胞稳态、细胞生存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亮氨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细胞自噬受到广泛关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调控方式,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然而,目前对于翻译后修饰是如何调控亮氨酸缺失激活自噬过程的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首先验证了亮氨酸缺失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亮氨酸缺失2小时后,自噬Maker蛋白LC-Ⅱ型相对丰度达到最大。AML1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后,亮氨酸缺失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点状GFP-LC3数目显着增加,在稳定转染GFP-LC3的HeLa细胞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以上结果都表明亮氨酸缺失会激活细胞自噬。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筛选受亮氨酸调控的翻译后修饰,发现AML12细胞乙酰化、泛素化、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变化不明显,只有部分条带出现差异,而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巴豆酰化修饰水平在明显上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实验也证明,亮氨酸缺失会显着上调巴豆酰化修饰水平。以上结果证明,亮氨酸缺失的情况下能激活细胞自噬,同时提高巴豆酰化修饰水平。此外,巴豆酸钠(NaCr)处理提高巴豆酰化修饰的同时,能激活AML12以及HeLa细胞自噬,进一步表明巴豆酰化修饰与细胞自噬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为了进一步鉴定AML12细胞中受亮氨酸调控的蛋白以及巴豆酰化位点,我们进行了基于TMT标记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和巴豆酰化蛋白组学的研究。样品分为正常组与亮氨酸缺失组,每组叁个重复。蛋白质组学在AML12中共鉴定到5644个蛋白,其中可定量蛋白数为5026个。巴豆酰化组学在6个AML12细胞样品中,一共在654个蛋白上鉴定到1898个巴豆酰化修饰位点,其中536个蛋白上1501个位点可以被定量到。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巴豆酰化高修饰丰度位点显着增加,低修饰丰度位点显着减少。氨基酸基序(Motif)分析发现,赖氨酸修饰位点±1位显着富集到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两种酸性氨基酸。利用全蛋白质组学数据对巴豆酰化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差异倍数>1.5或<0.67且p值<0.05为筛选条件,发现208个蛋白上326个巴豆酰化位点出现显着差异,其中189个蛋白上298个位点显着上调,19个蛋白上28个位点显着下调。对差异巴豆酰化蛋白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50%)、细胞核(31%)、以及线粒体(6%)上,参与一系列信号通路,如PI3K-AKT通路等,差异巴豆酰化位点富集到的蛋白结构域包括14-3-3结构域、Ⅱ型氨酰tRNA合成酶、泛素相关结构域等。结合通路富集分析以及结构域富集分析,发现14-3-3家族蛋白可能是关键候选巴豆酰化蛋白,其中14-3-3?上K73以及K78位点修饰水平变化最为明显。进一步IP实验验证了14-3-3?在亮氨酸缺失后,巴豆酰化水平确实发生了上调。综上所述,(1)本研究证明了亮氨酸缺失激活细胞自噬;(2)亮氨酸缺失对乙酰化、泛素化、琥珀酰化修饰无明显影响,而能显着提高巴豆酰化修饰水平;(3)证明了巴豆酸钠作为一种巴豆酰化修饰的激活剂,可以激活细胞自噬;(4)通过巴豆酰化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到了一系列受亮氨酸调控的蛋白和巴豆酰化位点;(5)14-3-3?上K73和K78巴豆酰化位点可能是参与调控亮氨酸缺失诱导自噬过程中的关键候选巴豆酰化位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蔡君艳,徐国恒,耿彬[3](2015)在《翻译后修饰调节SIRT1生物学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是哺乳动物中与酵母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同源性最高的同系物。它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基因转录、染色体稳定性及靶蛋白活性,参与调节DNA损伤修复、糖脂代谢、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SIRT1作为重要的蛋白去乙酰化酶,深入了解其翻译后化学修饰及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王悦,刘率男,申竹芳[4](2015)在《线粒体蛋白SIRT5调节代谢性蛋白翻译后修饰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IRT5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蛋白家族的亚型之一,位于线粒体内,具有去乙酰化、去琥珀酰化、去丙二酰化以及去戊二酰化等功能,参与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以及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等多个代谢过程的调控,阐明SIRT5对细胞内主要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03期)

闫春雷,黄欣,苏乐群[5](2015)在《PGC-1α的转录调节和翻译后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PARγcoactivator-1α,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分子.外界刺激(寒冷、饥饿、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变PGC-1α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方式调节其蛋白质活性,最终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PGC-1α表达的异常是代谢性疾病及老年性疾病等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就PGC-1α在转录水平和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调节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孟国梁,单李扬,季勇[6](2013)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翻译后调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翻译后调节机制复杂,可直接通过磷酸化、乙酰化等多种形式的修饰改变活性,同时钙调蛋白、小凹蛋白、热休克蛋白90、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骨架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可通过与eNOS直接或间接作用,调节eNOS的活性;BH4和吡哆醇可通过影响脱偶联调控eNOS的活性。对eNOS调节机制的探讨将有利于发现防治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期刊2013年04期)

刘博雅,贺福初,王建[7](2013)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STAT家族活性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对生物体发挥调控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家族具有转录激活作用,在细胞应激条件下激活一系列下游靶分子,发挥其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功能。STAT家族蛋白的转录激活需要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其功能进行调节,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互影响,协同调控STAT家族蛋白的功能。综述了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甲基化以及类泛素化修饰等不同的翻译后修饰对STAT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姚秀卿[8](2011)在《糖原合酶激酶3对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翻译及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调节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2A, PP2A)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酸磷酸酯,对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位点具有去磷酸作用。PP2A由核心酶(结构亚基A和具催化活性的亚基C组成)和调节亚基B组成全酶。活性亚基翻译后可以进行磷酸化和甲基化修饰。PP2A催化亚基(PP2AC)的羧基端307位点酪氨酸(Tyr)磷酸化/去磷酸化由蛋白酪氨酸激酶/酪氨酸磷酸酯酶调节,Tyr307位点磷酸化后PP2A活性下降。PP2Ac羧基端309位点的亮氨酸(Leu309)的甲基化/去甲基化修饰由PP2A特异性的甲基转移酶/甲酯酶调节,活性亚基的Leu309去甲基化后,PP2A的活性下降。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PP2A和糖原合酶激酶3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GSK-3)分别是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修饰调节最为重要的蛋白磷酸酯酶和蛋白激酶,其活性调节失衡可造成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从而导致AD样的病理改变。PP2A活性在AD患者脑组织中明显下降,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最近研究发现,GSK-3可通过上调PP2A抑制因子-2(I2PP2A)的表达水平而抑制PP2A的活性。统计学分析资料显示,GSK-3活性与PP2A活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9166; GSK-3与I2PP2A的相关性系数R=0.9158,而I-PP2A与PP2A活性的相关系数为R=-0.7164。这些研究结果提示,GSK-3可能还通过其它的途径调节PP2A的活性。[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通过在整体和细胞水平调节GSK-3活性,检测PP2Ac蛋白、Tyr307磷酸化(pY307-PP2AC)、Leu309去甲基化水平(dmL309-PP2AC)以及调节PP2A磷酸化和甲基化相关分子的变化,进一步阐明GSK-3调节PP2A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选用小鼠神经瘤细胞株N2a和人胚肾细胞株HEK293,给予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 (WO,1μM和2gM,间接激活GSK-3)或GSK-3的特异性拮抗剂SB216763(SB,5μM和7μM)或WO和SB联合给药;或转染野生型GSK-3β质粒、蛋白磷酸酯酶1B (PTP1B)或蛋白酪氨酸激酶Src RNA干扰质粒、PP2A甲酯酶(PME-1)或PP2A甲基转移酶(PPMT1) RNA干扰质粒;或在整体水平,通过在Sprague Dawley大鼠脑立体定位注射10μl的100μM WO或70μM的SB或100μM WO与70μM SB联合给药;或C57BL/6小鼠海马脑立体定位注射2gl表达野生型GSK-3β的慢病毒;还选用了GSK-3β基因敲除的杂合子小鼠(GSK-3β+/- mice)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以上各样品中PP2AC、pY307-PP2AC水平,dmL309-PP2AC水平,PTP1B、Src、CREB、PME-1、PPMT1及PP2A调节亚基(PP2AB)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表达GSK-3β慢病毒后小鼠海马pY307-PP2AC、dmL309-PP2Ac和总PP2Ac的变化。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了PTP1B、Src、PME-1、PPMT1与GSK-3p的相互作用。ELISA方法检测总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的酶活性以及PTP1B和Src的酶活性。RT-PCR方法检测了PP2AC、PTP1B、PME-1和PPMT1的mRNA水平。[结果]当给予PI3-K抑制剂WO处理后,pS9-GSK-3p水平下降;PP2Ac蛋白水平降低;pY307、Src蛋白水平增加、PTP1B蛋白水平下降,PTP1B的酶活性降低;dmL309、PME-1蛋白水平增加,而PPMT1蛋白水平下降;PP2AB蛋白水平降低。而当给予GSK-3的特异性拮抗剂SB处理后,pS9-GSK-3p水平上升;PP2A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Y307、Src蛋白水平降低、PTP1B蛋白水平增加,PTP1B的酶活性增加;dmL309、PME-1蛋白水平降低,PPMT1蛋白水平增加;PP2AB蛋白水平升高。且SB能逆转WO诱导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而WO或SB处理对Src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过表达GSK-3β野生型质粒后,PP2Ac水平下降;pY307、Src水平升高,PTP1B蛋白水平下降;dmL309、PME-1蛋白水平增加,PPMT1蛋白水平下降。GSK-3β~(+/-)。小鼠海马样品中检测到PP2Ac水平升高;pY307、Src蛋白水平降低,PTP1B蛋白水平升高;dmL309、PME-1蛋白水平降低,PPMT1蛋白水平升高。下调PTP1B的表达水平后能逆转SB诱导的pY307下降,而下调Src的表达后不能消除WO诱导的pY307的改变;下调PME-1的表达后逆转了WO诱导的dmL309增加,而下调PPMT1的表达逆转了SB诱导的dmL309的减少。GSK-3β与PTP1B、PME-1存在相互作用并能磷酸化PTP1B、PME-1的丝氨酸位点。给予WO处理后,可使PP2AC、PTP1B、PPMT1的nRNA水平下降,PME-1的mRNA水平增加;而给予SB处理,PP2Ac、PTP1B、PPMT1的nRNA增加,PME-1的nRNA水平下降;同时,SB能逆转WO诱导引起的PTP1B、PPMT1的mRNA水平下降和PME-1的mRNA水平升高。另外,给予SB处理后,还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REB蛋白表达水平后,可逆转SB诱导的PP2Ac蛋白水平的增加。[结论]GSK-3β可通过分别调节CREB蛋白水平和PTP1B的活性,影响PP2Ac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Tyr307磷酸化水平。通过调节PME-1和PPME1转录和蛋白表达,GSK-3p改变PP2Ac的Leu309去甲基化水平。此外,GSK-3β还可调节PP2AB的蛋白表达水平。由于GSK-3p和PP2A在AD患者的tau蛋白磷酸化中起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调节GSK-3β可达到同时控制PP2A的含量和活性,对AD药物研发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李伟,李力力,曹亚[9](2010)在《翻译后修饰——p53功能调节的分子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p53的稳定与活化是细胞应对癌基因激活或DNA损伤等刺激的关键早期事件。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可严密调控p53的总蛋白质水平和反式激活能力,对维持正常的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的早期癌变及肿瘤的发生至关重要。最新研究发现,除了磷酸化、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外,p53还能发生多个位点的甲基化、类泛素化和糖基化等修饰。这些翻译后修饰之间彼此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对p53的稳定及其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0年01期)

孔小岑,吴晓燕,徐涌[10](2009)在《翻译后修饰对CⅡTA转录活性的调节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涉及多因子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依赖于巨噬细胞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介导的血管重塑是两个重要事件。我们以往的报道显示,在分子水平上,这两个过程可以通过转录因子CⅡTA对Ⅱ型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及Ⅰ型胶原(COL1A2)基因的转录调控实现,证实CⅡTA在动脉粥样损伤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翻译后修饰(SIRT1介导的赖氨酸脱乙酰化,(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14)

翻译后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对维持细胞稳态、细胞生存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亮氨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细胞自噬受到广泛关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调控方式,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然而,目前对于翻译后修饰是如何调控亮氨酸缺失激活自噬过程的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首先验证了亮氨酸缺失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亮氨酸缺失2小时后,自噬Maker蛋白LC-Ⅱ型相对丰度达到最大。AML1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后,亮氨酸缺失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点状GFP-LC3数目显着增加,在稳定转染GFP-LC3的HeLa细胞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以上结果都表明亮氨酸缺失会激活细胞自噬。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筛选受亮氨酸调控的翻译后修饰,发现AML12细胞乙酰化、泛素化、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变化不明显,只有部分条带出现差异,而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巴豆酰化修饰水平在明显上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实验也证明,亮氨酸缺失会显着上调巴豆酰化修饰水平。以上结果证明,亮氨酸缺失的情况下能激活细胞自噬,同时提高巴豆酰化修饰水平。此外,巴豆酸钠(NaCr)处理提高巴豆酰化修饰的同时,能激活AML12以及HeLa细胞自噬,进一步表明巴豆酰化修饰与细胞自噬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为了进一步鉴定AML12细胞中受亮氨酸调控的蛋白以及巴豆酰化位点,我们进行了基于TMT标记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和巴豆酰化蛋白组学的研究。样品分为正常组与亮氨酸缺失组,每组叁个重复。蛋白质组学在AML12中共鉴定到5644个蛋白,其中可定量蛋白数为5026个。巴豆酰化组学在6个AML12细胞样品中,一共在654个蛋白上鉴定到1898个巴豆酰化修饰位点,其中536个蛋白上1501个位点可以被定量到。亮氨酸缺失处理后巴豆酰化高修饰丰度位点显着增加,低修饰丰度位点显着减少。氨基酸基序(Motif)分析发现,赖氨酸修饰位点±1位显着富集到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两种酸性氨基酸。利用全蛋白质组学数据对巴豆酰化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差异倍数>1.5或<0.67且p值<0.05为筛选条件,发现208个蛋白上326个巴豆酰化位点出现显着差异,其中189个蛋白上298个位点显着上调,19个蛋白上28个位点显着下调。对差异巴豆酰化蛋白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50%)、细胞核(31%)、以及线粒体(6%)上,参与一系列信号通路,如PI3K-AKT通路等,差异巴豆酰化位点富集到的蛋白结构域包括14-3-3结构域、Ⅱ型氨酰tRNA合成酶、泛素相关结构域等。结合通路富集分析以及结构域富集分析,发现14-3-3家族蛋白可能是关键候选巴豆酰化蛋白,其中14-3-3?上K73以及K78位点修饰水平变化最为明显。进一步IP实验验证了14-3-3?在亮氨酸缺失后,巴豆酰化水平确实发生了上调。综上所述,(1)本研究证明了亮氨酸缺失激活细胞自噬;(2)亮氨酸缺失对乙酰化、泛素化、琥珀酰化修饰无明显影响,而能显着提高巴豆酰化修饰水平;(3)证明了巴豆酸钠作为一种巴豆酰化修饰的激活剂,可以激活细胞自噬;(4)通过巴豆酰化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到了一系列受亮氨酸调控的蛋白和巴豆酰化位点;(5)14-3-3?上K73和K78巴豆酰化位点可能是参与调控亮氨酸缺失诱导自噬过程中的关键候选巴豆酰化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后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雪菲,谭云,李淑芬,金雯,王侃侃.PML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PML核体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郑子龙.亮氨酸调节细胞自噬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蔡君艳,徐国恒,耿彬.翻译后修饰调节SIRT1生物学功能[J].生理科学进展.2015

[4].王悦,刘率男,申竹芳.线粒体蛋白SIRT5调节代谢性蛋白翻译后修饰作用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

[5].闫春雷,黄欣,苏乐群.PGC-1α的转录调节和翻译后修饰[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

[6].孟国梁,单李扬,季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翻译后调节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2013

[7].刘博雅,贺福初,王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STAT家族活性的调节[J].生命科学.2013

[8].姚秀卿.糖原合酶激酶3对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翻译及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9].李伟,李力力,曹亚.翻译后修饰——p53功能调节的分子基础[J].生命的化学.2010

[10].孔小岑,吴晓燕,徐涌.翻译后修饰对CⅡTA转录活性的调节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C].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

标签:;  ;  ;  ;  

翻译后调节论文-马雪菲,谭云,李淑芬,金雯,王侃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