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论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福州市连江县世纪鸿腾大饭店350500

摘要:随着现代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机电设备成了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工作环境及其设备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设备会逐步老化,会慢慢被磨损,然后变形、断裂,最后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的精度和功能降低。致使设备无法运行,甚至影响生产,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为了使机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其利用率,设备必须进行维修和管理。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最大限度的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及时找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组件以及原因,使用最适当的方法来进行维修管理,它要求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成本维修好设备。

一、维修管理基本模式

当前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已发展成一门学科。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就有了维修的问题。最开始因为设备简单,维修与维护的费用低,手段一般是发生故障后再维修的管理模式,即出现了故障再修。但后维修的后果导致维修期间的时间浪费,影响了生产。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流水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生产严重赖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后维修管理所造成损失逐步凸现出来,于是提出了预防故障发生的管理模式。科技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的生产引进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确定设备在其运行条件下维修需求的方法。它更加注重故障的原因、影响、预防三方面的研究,通过运用现代维修计划软件来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然后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和方案,设置维修与维护的备忘录。该模式颠覆了设备损坏后再被动维修的模式,这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故障维修耽误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故障预知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故障预测与管理系统开始被广泛研究。由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和先进理论方法(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新的预知维修管理模式被提出,这将成为未来煤矿等行业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二、机电设备应用中存在问题

2.1设备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

随着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正确使用机电设备成为了重要挑战。在机电设备性能正常情况下,由于不熟悉设备的使用规律导致出现故障经常可见。此外,某些操作人员存在严重失误性操作,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事故,成为安全隐患。

2.2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于正常工作的机电设备,采取日常维护措施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寿命和工作质量。目前,存在某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和管理,只有故障出现才会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造成经济损失和带来生活不便。

2.3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缺乏规范

机电设备只有在符合其使用说明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性能,创造最优的生产效益。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温度、干净度、湿度和噪声等情况,这些因素对于设备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使用规范,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机电设备工作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工作环境规范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

三、机电设备维护措施

机电设备维护是指采取合理的措施,针对机电设备工作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机电设备的运营情况,维护主要措施如下:

3.1明确维护标准和内容

机电设备维护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维护标准应结合设备具体运行状态。维护标准要求经过维护后的设备能够达到近似设备性能最佳,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机电设备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的检测,主要的方式为通过分析设备的各部分进行维护,对于需要润滑的部件进行更换润滑油,需要除尘的部件进行除尘等操作。

3.2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维护分析

设备的工作环境是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机电设备的电子部件受环境影响最为重要,工作环境检测包括测试工作温度、湿度、清洁度,当发现不符合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3.3机电维护策略及执行办法

机电设备的维护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在工作中出现故障,降低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概率。维护策略应以保持机械性能为主,结合设备的工作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具体维护办法包括:复位法、对比法、观察法和替换法等。

四、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

机电设备管理主要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的保证设备的工作质量和设备的工作寿命。设备管理是当今经济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分支,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工程实践,对机电设备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管理分析如下:

4.1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当今信息化管理技术获得不断应用,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机电设备的实时控制和自动化控制,降低管理人员压力,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手段。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中心信息处理平台、信息传递中心、信号执行中心、诊断与检测中心,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在计算机中心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4.2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机电设备管理汇集了机电知识、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管理知识,作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为广泛地知识面。专业知识需要企业进行统一培训,请专家讲解包括机电设备维护、设备管理知识和机电设备原理等。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熟悉企业所使用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具备管理能力。

4.3机电设备的定期监督措施

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均会有异常现象。通过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能够有效控制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止企业出现事故失控的现象。定期监督检查需要制定相关检测内容和计划,按照规范进行重点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方便后期出现事故的处理。

结束语: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将会不断加大,应用范围将逐渐推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工业中将会受到更多关注,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机电设备意义重大。因此,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对维护保养及管理人员要求将会提升。采取维护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使机电设备在最经济下进行工作,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2]李季,吕厚轶,周斌.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及改善办法[J].湖南农机.2011.

[3]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1(13).

[4]石江波.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J].煤炭技术,2011,(7).

标签:;  ;  ;  

论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