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淀粉含量论文-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

支链淀粉含量论文-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链淀粉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谷,支链淀粉含量,营养品质,农艺性状

支链淀粉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1](2019)在《不同春谷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与品质检测,分析了4个不同春谷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旨在为优质春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支链淀粉含量与灰分显着正相关,与粗蛋白及直链淀粉含量显着负相关;与刚毛长度极显着正相关,与穗粗和出谷率显着负相关。因此谷子品种选育中,可将不同品系的营养品质指标与农艺性状相结合,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蒲俊宁,王华杰,陈代文,田刚,何军[2](2018)在《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61.67±2.01) 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为0.26(LD组)、0.37(CD组)、0.47(MD组)和0.98(H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至猪平均体重达120 kg时结束。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饲粮总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与LD组相比,MD和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H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也显着降低(P<0.05);与CD组相比,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 <0. 05)。2)HD组育肥猪回肠食糜pH显着低于LD、CD和M D组(P <0. 05)。3)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盲肠食糜丁酸浓度及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显着的线性增加(P<0.05),盲肠食糜丙酸浓度有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0.05≤P≤0. 10),结肠食糜乙酸浓度有线性增加的趋势(0.05≤P≤0.10)。与LD和C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丙酸和丁酸浓度显着提高(P<0.05);与L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着提高(P<0.05)。4)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随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MD和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总细菌数量显着高于LD组(P<0.05);HD组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 <0.05)。5)与HD组相比,LD组育肥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着提高(P<0.05),LD、CD和MD组背最长肌中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增加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可降低育肥猪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变后肠食糜菌群组成,增加后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因此,适宜的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有利于改善育肥猪肠道健康和猪肉品质。(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瑜,舒文,郑小变,刘慧,蒋友伟[3](2018)在《蜡质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测定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蜡质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根据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形成复合物的吸收光谱,确定直链淀粉的检测波长分别为616 nm和431 nm,支链淀粉的检测波长分别为536 nm和755 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在4~50 mg/L,支链淀粉在80~200 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链淀粉与碘形成的复合物在60min内较支链淀粉稳定。通过对两种淀粉的测定比较,在蜡质玉米淀粉中,由于支链淀粉的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直链淀粉含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张晨,江海,孙明,雷凯鹏[4](2018)在《双波长法分析测定汉中莲菜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碘为显色剂,采用双波长紫外—可见法检测汉中莲菜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并对汉中莲菜进行了评价。根据直链淀粉与碘形成蓝色复合物、支链淀粉与碘形成紫红色复合物的显色特征和双波长法测定结果,确定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511 nm和582 nm,y=0.046 43x+0.011 67(r2=0.998 7);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614 nm和549 nm,y=0.004 6x+0.002 55(r2=0.996 8)。测得汉中不同品种莲菜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各不相同,方法的回收率为98.07%~101.3%,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1.95%和1.85%,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26%和0.11%,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莲菜中淀粉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范祥云[5](2018)在《大麦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QTL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是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麦籽粒主要用作牲畜饲料、制麦与酿造原料以及世界上一些地区的主粮。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麦的保健功效也日益受到关注。和其它禾谷类作物相似,大麦籽粒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淀粉的组分含量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麦籽粒的专用品质。淀粉组分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仅仅基于表型的测定与选择难以满足专用品质对这些性状改良的要求,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QTL进行辅助选择,能够提高育种效率。已有关于大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的QTL定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1个DH群体和1个由185个大麦种质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所得的SNP标记,对大麦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2性状进行QTL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4扬州和2014-2015盐城两试点,DH群体亲本Naso Nijo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在两个环境下均显着高于亲本泰兴9425,DH群体内各系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连续的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2014-2015和2015-2016盐城两试点的关联分析群体内各大麦种质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也呈连续的正态分布,此外,两个环境下DH群体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以及自然群体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BLUPs值也呈相似的连续的正态分布。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在DH群体各系和关联分析群体各种质间(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2.以分布于大麦7个染色体的1551个SNP标记构建了 DH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长度为957.09 cM,平均标记间隔为0.61 cM。利用Windows 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籽粒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位于3H、6H和7H上的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的3个QTL位点,分别命名为qAC-3-1、qAC-6-1、qAC-7-1,以及位于3H、4H、5H和7H上的与支链淀粉含量相关的4个QTL位点,分别命名为qAPC-3-1、qAPC-4-1、qAPC-5-1和qAPC-7-1。其中,qAC-7-1和qAPC-7-1在两个环境下均能检测到,qAC-7-1两年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9.83%和9.49%,qAPC-7-1两年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8.20%和10.33%。用两个环境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作QTL分析,qAC-7-1和qAPC-7-1的LOD值和表型变异解释率均明显增大。3.通过对185个大麦种质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的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自然群体被分为两个亚群,其亲缘关系频率在0.5左右。由群体结构分析生成Q矩阵和亲缘关系分析生成K矩阵,结合3826个均匀分布于大麦7条染色体的SNP标记,运用混合线性模型(MLM,Q+K)对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P≤10-3(-LogP≥3.0)决定标记与性状间是否存在显着关联,共检测到9个与直链淀粉含量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和11个与支链淀粉含量显着关联的SNP位点。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联的9个位点位于1H、2H、5H和7H上,解释8.2-11.3%的表型变异,与支链淀粉含量相关联的11个位点位于1H、2H、3H、4H和7H上,解释7.4-12.4%的表型变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关联位点SNP2310与DH群体中连锁定位到的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TL位点qAC-7-1位置相同,支链淀粉含量的关联位点SNP3120与DH群体中连锁定位到的控制支链淀粉含量的QTL位点qAPC-7-1位置相近。4.结合DH群体QTL连锁定位结果和关联分析群体GWAS定位结果,根据最新大麦参考基因组数据信息,依据与水稻同线性分析的基因注释,在共定位区段预测候选基因。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预测为大麦Waxy(GBSSI)基因(MLOC_64657),与支链淀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预测为大麦SSII-3(SSIIa)基因(MLOC_69670)。通过测序、比对,DH群体双亲泰兴9425和Naso Nijo间,在大麦Waxy基因转录起始点与启动子间发现一段191bp的插入/缺失差异,在大麦SSII-3基因第二外显子上发现一段33bp的插入/缺失差异。这两个差异在双亲的DNA和cDNA中均能被检测到。根据这两个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关联分析群体群体185个大麦种质中扩增,Wx-191将自然群体分为75个Naso Nijo基因型和105个泰兴9425基因型,两种类型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SSIIa-DNA将自然群体分为124个NasoNijo基因型和58个泰兴9425基因型,两种类型间支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通过qRT-PCR定量分析了大麦Waxy基因和SSII-3基因在花后不同天数(5、10、15、20、25、30天)的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情况。Waxy基因表达量在授粉初期较低,花后10天左右开始快速增多,花后20天左右达到最高,然后开始有所下降。花后各相同时期,NasoNijo中Waxy基因表达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TX9425中Waxy基因表达量。SSII-3基因表达模式与Waxy基因相似,在种子刚发育初表达量较低,花后10天左右表达增多,15-20天表达最多然后大幅降低。在花后5-20天籽粒中,Naso Nijo中SSII-3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TX9425中SSII-3基因表达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晓娟,李柱刚,王珣,韩俊岩,赵伟[6](2018)在《双波长法测定南瓜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同时测定南瓜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比色法。本文采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南瓜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直链和支链淀粉蓝值分别为0.874和0.196;根据双波长原理和扫描谱图,确定其测定波长为645、565 nm,参比波长为495、730 nm处测定南瓜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南瓜样品中直链淀粉占21.64%,支链淀粉占50.19%,总淀粉含量为71.8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7%和1.0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和99.42%,检出限分别为0.0116和0.0644 mg/m L。正丁醇结晶法能有效地分离南瓜直链与支链淀粉,双波长法可同时获得南瓜中3个淀粉含量指标,该方法既节省了样品,又提高了效率。同时,该方法的建立也为南瓜淀粉理化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田蜜,任旭东,姜献玲,赵茜,宋天宇[7](2017)在《东北地区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适宜东北地区糯玉米育种的7份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根据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Ⅳ组配21份糯玉米杂交组合,分析了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受加性及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非加性效应为主;供试7份糯玉米自交系支链淀粉含量GCA效应大小值顺序为5N11>5N22>5N44>5N55>5N33>5N77>5N66,皮渣率GCA大小值顺序为5N77>5N66>5N22>5N55>5N11>5N44>5N33;上述2性状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分别为90.27%和80.32%,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32.55%和29.54%。此外,可将糯玉米自交系5N11、5N22作为组配高支链淀粉优良糯玉米杂交种的理想亲本,可将5N44作为组配低皮渣率优良糯玉米杂交种的理想亲本。(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11期)

李静静,李小安[8](2017)在《不同品种山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定铁棍山药、陈集山药、南阳山药、佛手山药、淮山药和小白嘴山药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对比品种差异,采用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每种山药检测10根,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山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较高,是淀粉含量较高的一类缠绕藤本植物,不同品种的山药淀粉含量、直链淀粉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同品种内的含量稳定性则较好,但不同品种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质量和品种鉴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刘雪梅,宋烨,闫新焕,郑晓冬,潘少香[9](2017)在《鲜食山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测定及品种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鲜食山药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方法,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26)μg/m L、(20~100)μg/m L;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6.36%~98.73%、97.98%~99.30%;方法重现性较好。此法可同时测定得出淀粉含量,经过与国标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法准确、可行。应用该法对3个品种鲜食山药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淀粉含量进行了初步比较,发现其含量品种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崔晋,李建军,马艳弘,李亚辉,魏建明[10](2017)在《双波长法测定山药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山药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法的测定原理,确定山药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分别为624 nm和410 nm,支链淀粉分别为538 nm和758 nm。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直链淀粉在0~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9 7),支链淀粉在0~2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山药中直链淀粉含量为0.026 mg/mL,回收率在96.72%~98.73%之间;支链淀粉的含量为0.072 mg/mL,回收率在95.74%~97.87%之间,RSD均小于1.5%。(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13期)

支链淀粉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61.67±2.01) 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为0.26(LD组)、0.37(CD组)、0.47(MD组)和0.98(H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至猪平均体重达120 kg时结束。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饲粮总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与LD组相比,MD和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H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也显着降低(P<0.05);与CD组相比,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 <0. 05)。2)HD组育肥猪回肠食糜pH显着低于LD、CD和M D组(P <0. 05)。3)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盲肠食糜丁酸浓度及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显着的线性增加(P<0.05),盲肠食糜丙酸浓度有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0.05≤P≤0. 10),结肠食糜乙酸浓度有线性增加的趋势(0.05≤P≤0.10)。与LD和C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丙酸和丁酸浓度显着提高(P<0.05);与L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着提高(P<0.05)。4)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随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MD和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总细菌数量显着高于LD组(P<0.05);HD组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 <0.05)。5)与HD组相比,LD组育肥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着提高(P<0.05),LD、CD和MD组背最长肌中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增加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可降低育肥猪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变后肠食糜菌群组成,增加后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因此,适宜的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有利于改善育肥猪肠道健康和猪肉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链淀粉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不同春谷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9

[2].蒲俊宁,王华杰,陈代文,田刚,何军.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3].张瑜,舒文,郑小变,刘慧,蒋友伟.蜡质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测定对比研究[J].山东化工.2018

[4].张晨,江海,孙明,雷凯鹏.双波长法分析测定汉中莲菜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J].北方农业学报.2018

[5].范祥云.大麦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QTL定位研究[D].扬州大学.2018

[6].李晓娟,李柱刚,王珣,韩俊岩,赵伟.双波长法测定南瓜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8

[7].田蜜,任旭东,姜献玲,赵茜,宋天宇.东北地区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的配合力分析[J].种子.2017

[8].李静静,李小安.不同品种山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测定及分析[J].农业工程.2017

[9].刘雪梅,宋烨,闫新焕,郑晓冬,潘少香.鲜食山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测定及品种差异比较[J].食品科技.2017

[10].崔晋,李建军,马艳弘,李亚辉,魏建明.双波长法测定山药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

标签:;  ;  ;  ;  

支链淀粉含量论文-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