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王丽,程凯亮

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王丽,程凯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病历数据库,临床研究,偏倚控制

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程凯亮[1](2018)在《电子病历数据库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偏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病历数据库(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s)的出现为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愿景和机遇,但利用EHRs开展临床研究仍然存在误区和挑战。本文回归流行病学的本质,通过实例探讨EHRs的特征,EHRs中可获得的信息与临床研究中暴露变量、结局变量及协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利用EHRs进行患病率及发病率估计、开展疗效和政策评价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对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尤其是未测量混杂偏倚的控制等,旨在促进EHRs与临床研究的整合,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及质量。(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廖廓[2](2014)在《生命体征检测仪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对接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将电子生命体征检测仪和无线网络技术用于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叁测单数据并传入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步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4年05期)

宋健玲,王宝彦,苟建重,张兰,徐刚[3](2014)在《牙周病电子病历数据库建立的设想及其伦理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牙周病数据库可以系统地记载和积累患者病史资料,对患者病程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了解患者疾病的进程、变化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标准化与规范化、人力及时间成本、患者隐私的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病历信息的安全、医学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从伦理道德教育、技术监控、制度控制、法律保障等方面来探讨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4年01期)

卢晓明[4](2011)在《时间基准系统“电子病历”数据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的时间基准系统承担我国高精度时间的产生和保持的重要任务,由主(原子钟、时间传递)、辅(温湿度、电压环境监控系统)、外(电源系统)叁个子系统组成。时间基准系统必须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外界的、内在的因素,故障在所难免,出现故障后快速诊断、快速定位就成为守时工作人员始终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时间工作的特殊性,守时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要求连续、稳定。时间基准系统中的守时钟和主要测量比对设备等同类型设备一般具有相似的性能和故障表现,因此,以“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形式,基于时间基准系统的局域网络环境采集主要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对系统中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表现、维护维修记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时监测时间基准系统的运行状态,就可以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锁定故障设备和位置,从而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通过对主、辅、外叁个子系统进行故障监测、故障检测、故障报警、故障处理以及“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建立,探索实现时间基准系统无故障连续运转、无人值守的运行模式。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阐述了时间基准系统“电子病历”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包括守时理论与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原子钟的数据特征、Vondrak数据平滑算法、最小二乘法数据平滑算法、故障检测算法等。2、基于时间基准系统监测的实时性、自动性特点,给出了“电子病历”数据库软件设计的总需求:基于时频基准系统专用原子时局域网络,进行数据、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根据原子钟的内部工作参数,判断原子钟的工作情况和可能的故障隐患,并及早给出告警;通过对测量比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主要测量比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给出报告;基于软件工具给出图表报告;建立时间基准系统病历数据库。3、使用C# + SQL sever2005,Dundas Chart控件等实现了守时监测系统的开发,整个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原子钟子系统、故障检测子系统、电子病历数据库子系统、故障处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详细介绍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所编写软件的各项功能。4、利用模拟方法对“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数据库故障检测准确、故障处理及时、信息记录完整,符合研究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1-05-01)

蔡若愚[5](2010)在《以健康为中心,为自己定一份医疗服务吧》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华永道 1999年的报告《HealthCast2010》中预测了3个趋势:消费主义、基因组学和互联网,并称这叁个趋势将彻底改变健康医疗的定义和提供方式。现在看来,这叁个趋势的合力最终表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医疗系统重塑。     在病人生病或受伤之(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10-07-27)

KJ,Lee,张孜,韩德民[6](2008)在《实时联网电子病历——即时可用的网络电子病历数据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病历应运而生。它突破传统纸质病例的局限,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医院储存患者信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国外医疗卫生领域中,电子病历仍是一个新兴事物,其信息系统的完善和推广工作不可懈怠。在借鉴国外电子病历使用的经验,吸取其发展过程中失败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切实符合我国患者利益与需求的电子病历系统并将其推广,是现代医院信息管理的重点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汤志明[7](2007)在《英国将共享电子病历数据库》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国民医疗健康保险系统(NHS)的主管官员日前透露,今后,英格兰西北部的医生在上班8小时之外提供医疗服务时,将首次使用电子病历共享数据库。届时,医院将把病人的个人病历摘要等信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上传(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07-11-02)

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将电子生命体征检测仪和无线网络技术用于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叁测单数据并传入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程凯亮.电子病历数据库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偏倚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8

[2].廖廓.生命体征检测仪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对接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4

[3].宋健玲,王宝彦,苟建重,张兰,徐刚.牙周病电子病历数据库建立的设想及其伦理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

[4].卢晓明.时间基准系统“电子病历”数据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

[5].蔡若愚.以健康为中心,为自己定一份医疗服务吧[N].中国经济导报.2010

[6].KJ,Lee,张孜,韩德民.实时联网电子病历——即时可用的网络电子病历数据库[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

[7].汤志明.英国将共享电子病历数据库[N].中国社会报.2007

标签:;  ;  ;  

电子病历数据库论文-王丽,程凯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