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侧结构论文-刘刚,高明星,陈志颖,黄一

舷侧结构论文-刘刚,高明星,陈志颖,黄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舷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PSO,耐撞性能优化设计,SGA-BP-GA,模拟退火

舷侧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高明星,陈志颖,黄一[1](2019)在《基于SGA-BP-GA方法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船体结构及碰撞优化的复杂性,使得传统优化方法难以有效进行。基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ABAQUS参数化仿真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结构耐撞性优化方法——SGA-BP-GA。为了提高BP网络对结构耐撞性指标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概率突跳特性克服遗传算法易早熟和陷于局部最优的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GA)对BP网络的权重进行优化。采用提出的SGA-BP-GA方法对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以验证其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BP、GA-BP和SA-BP相比,SGA-BP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与GA-BP-GA方法相比,SGA-BP-GA优化结果仍提高了5.34%;提出的SGA-BP-GA方法能够较好的适用于复杂的船体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高明星,刘刚,黄一,张延昌[2](2019)在《基于改进BP-GA方法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遗传算法和ABAQUS参数化有限元仿真技术,对传统的BP-GA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BP-GA方法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进行优化,以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改进的BP-GA优化方法可在结构减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耐撞性能,能较好地适用于复杂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采用的优化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为抗爆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怡[3](2019)在《超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焊接变形仿真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舶的建造规模越来越大,针对大型集装箱船结构安全问题,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船用高强度特厚钢板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要求,提出超大型集装箱船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对舱口围、甲板结构的脆性裂纹止裂性能进行校核和确认。(本文来源于《中国船检》期刊2019年01期)

杨宜[4](2018)在《油船冰区舷侧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冰区航行的船舶通常按照芬兰-瑞典冰级规范进行设计。在2010年版的芬兰-瑞典冰级规范中,取消了纵骨架势结构中纵骨间距的要求,这使得设计具有更多灵活性。根据意大利船级社钢质海船规范及芬兰-瑞典关于冰级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对一艘冰区航行的油船的舷侧纵骨架势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不同纵骨间距下结构的质量,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舷侧纵骨的塑性变形,为今后具有冰级船级符号的船舶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船舶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张昆[5](2018)在《舰船舷侧结构在碰撞作用下的损伤与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船舶碰撞事故频繁发生,其碰撞部位经常发生在舷侧。船舶碰撞后,极易造成舷侧结构断裂损伤、船舱进水,严重时可导致船体总纵强度失效、船舶沉没、环境污染,所以对舷侧结构碰撞机理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极为重要,文章从舰船碰撞概率计算、舰船碰撞过程研究方法、舰船抗冲击能力指标、抗冲击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结构抗冲击性能优化等方面对舰船舷侧结构在碰撞作用下的损伤与防护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文章的论述可以发现:舰船抗冲击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能量、碰撞力、应力和损伤图,在计算碰撞构件的吸能能力时,对于含燃油等易燃物的舱室外壁,还应考虑内能增加引起的温度升高;基于舰船抗冲击性能,应当对船体结构形式进行优化,新型纵桁形式的双层舷侧结构模型有帽形、菱形、半圆管形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船》期刊2018年06期)

吴文锋,杨雨滨,张建伟,卢金树,王帅军[6](2018)在《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以5万吨双壳油船为目标船,以5万吨散货船为撞击船,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船舶碰撞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力、结构变形和结构吸能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舱内不同的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损伤机理及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货油运输过程中,不同的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很小,在其碰撞性能的研究过程中可不考虑液货黏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8年03期)

李丹[7](2018)在《浮冰对船舶舷侧结构碰撞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碰撞冰山或者大块的浮冰撞击而导致船舶结构损伤。会对船体结构、海上交通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分析海冰性质,选用ANSYS/LS-DYNA中的第13号材料对海冰进行模拟计算,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船舶舷侧结构与浮冰碰撞模型。探究在碰撞过程中船舶舷侧结构的损伤变形情况,以及不同位置下结构的变形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8年06期)

张淼溶,王祥康,张健,张熠飞[8](2017)在《船舶抗冰碰撞舷侧结构加强方案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船-冰碰撞数值仿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以船舶肩部舷侧区域与棱角冰发生碰撞作为计算工况,对所选船舶舷侧与冰体碰撞进行数值仿真,根据舷侧响应特征指出其进行结构加强的必要性。由此提出几种舷侧常规加强方案,通过分析各自与冰体接触区域船体外板上受到的平均应力以及碰撞过程中船体结构发生塑性破坏的程度,指出结构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加强的方向。最后,设计了2种新型舷侧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验证了其具有较优的抗冰碰撞性能,得到了抗冰碰撞舷侧结构设计的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7期)

王天琦,郭俊辰,肖元,郭君[9](2017)在《浮动核电站双层舷侧结构与球鼻艏碰撞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浮动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其设计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舷侧结构在发生船舶碰撞时的耐撞性能。参考20 000 t浮动核电站的结构形式,介绍了利用LS-DYNA对传统双层舷侧结构与刚性球鼻艏发生的微能碰撞所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参考舷侧结构简化模型的有关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舷侧结构组合模型用于简化解析法的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了舷侧结构变形能随撞击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将其与有限元分析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的拟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苏巍,庄元,赵晓博,郑元洲,甘浪雄[10](2017)在《船-冰碰撞载荷下3种舷侧结构耐撞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船-冰碰撞载荷下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2种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油船及冰体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tran对船中舷侧结构与冰体棱角发生碰撞进行仿真。通过2种舷侧结构的船体与冰体碰撞,对比不同船体结构的损伤变形、碰撞力和能量吸收的差异,探究各种船体结构的优劣性。利用不同船体结构的优劣性能对现有的2种船体舷侧结构进行改进,合理布置横骨材、纵骨材的数量及尺度,在船舶总质量改变不大的前提下,采用优化混合骨架设计结构方法提高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冰区船舶结构加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提高冰区船舶耐撞性设计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7年01期)

舷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遗传算法和ABAQUS参数化有限元仿真技术,对传统的BP-GA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BP-GA方法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进行优化,以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改进的BP-GA优化方法可在结构减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耐撞性能,能较好地适用于复杂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采用的优化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为抗爆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舷侧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高明星,陈志颖,黄一.基于SGA-BP-GA方法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9

[2].高明星,刘刚,黄一,张延昌.基于改进BP-GA方法的FPSO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J].船舶工程.2019

[3].张怡.超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焊接变形仿真与预测[J].中国船检.2019

[4].杨宜.油船冰区舷侧结构的优化设计[J].船舶设计通讯.2018

[5].张昆.舰船舷侧结构在碰撞作用下的损伤与防护[J].中国修船.2018

[6].吴文锋,杨雨滨,张建伟,卢金树,王帅军.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J].中国航海.2018

[7].李丹.浮冰对船舶舷侧结构碰撞影响分析[J].电子质量.2018

[8].张淼溶,王祥康,张健,张熠飞.船舶抗冰碰撞舷侧结构加强方案及优化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7

[9].王天琦,郭俊辰,肖元,郭君.浮动核电站双层舷侧结构与球鼻艏碰撞计算分析[J].应用科技.2017

[10].苏巍,庄元,赵晓博,郑元洲,甘浪雄.船-冰碰撞载荷下3种舷侧结构耐撞性分析[J].中国航海.2017

标签:;  ;  ;  ;  

舷侧结构论文-刘刚,高明星,陈志颖,黄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