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戢运春余俊王蓉(通讯作者)(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卫生院湖北房县442100)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98-02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除颤、心肺复苏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6h冠脉再通率、6~12h冠脉再通率及总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起效迅速,治疗效果肯定的优点,对逆转心肌梗塞区域,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

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见有持续的肩背部或胸骨后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并可见血压降低、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1]。患者血清心肌酶可出现显著升高,心电图显示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及坏死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2]。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3]。因而,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首选方法为溶栓治疗。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62.3±8.3)岁。所有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均大于15min,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2mv,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1mv,含服硝酸甘油症状未见缓解。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除颤、硝酸甘油以及心肺复苏等治疗措施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吸氧、除颤、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

1.3冠脉再通判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符合如下两条主要标准或一条主要标准与一条次要标准即为冠状动脉再通。主要标准:①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在溶栓后2h内下降大于50%。②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早出现(14h),肌酸激酶(CK)峰值提早至16h以内。次要标准:①胸痛症状在溶栓后2h内基本缓解或消失;②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于溶栓后2h内出现。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6h冠脉再通率、6~12h冠脉再通率及总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比较[例(%)]

*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1例(2.5%)患者出现便血,1例(2.5%)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对照组1例(2.5%)患者出现便血,2例(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7例(17.5%)患者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患者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15例(37.5%)患者发生心绞痛。观察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首选方法为溶栓治疗。尿激酶是一种为溶解血栓效果较为理想的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显著。尿激酶作为一种纤维蛋白原溶解酶激活剂,能催化血栓中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具有酶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对血栓发挥溶解作用,进而使冠状动脉流再通[4]。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越早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越理想。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发现,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治疗后1~6h冠脉再通率为35.0%,6~12h冠脉再通率为12.5%,总冠脉再通率为75.0%显著高于非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15.0%,2.5%和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心绞痛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非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起效迅速,治疗效果肯定的优点,对逆转心肌梗塞区域,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荣良.以特殊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误诊分析[J].求医问药,2011,9(11):27.

[2]樊慧萍.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及护理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1,9(10):303-304.

[3]黄西华,程静,扬宁.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浅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1,9(12):34-35.

[4]张海峰,高冶,石纪萍.尿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3):64-65.

标签:;  ;  ;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