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保护论文-李治国

民居保护论文-李治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居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居文化,活态,异地保护,古宅,建筑遗产,存储环境,老宅,永续性,道园,永济桥

民居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治国[1](2020)在《古民居需要实现活态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农村的自然村落正加速消散。但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又要探讨如何保护古民居,促进建筑遗产良性有序传承,这已成为需要深思的问题。“对古民居的保护不仅要动用高科技手段,还要实行活态保护。”古建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建筑(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20-01-17)

王洪[2](2020)在《湖南老司城遗址古民居保护工程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先后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参与编制老司城遗址保护规划,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静止的文物、活着的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20-01-10)

张樱[3](2019)在《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为解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各种自然、人文等因素影响,需要修缮和加固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数不胜数。以"互联网+"为背景,以现代技术为依托,融合科技的创新路径,研究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模式下,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与碳纤维增强材料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传统技艺寻求新的保护与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尹静[4](2019)在《鄂西民居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以恩施土家吊脚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鄂西民居保护与利用模式,在深入调查鄂西民居吊脚楼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挖掘其功能价值和旅游价值,探索将传统民居改造成现代民居、经营类建筑或博物馆,以实现其可持续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本刊[5](2019)在《留住“形” 守住“魂” “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8日,省政协召开"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崔玉英主持会议,副省长李德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魏克良、王光远、阮诗玮、刘献祥,秘书长陆开锦出席会议。本次专题协商议题由张兆民、刘献祥牵头,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负责具体工作。协商会上,省政协副主席张兆民代表课题调研组作主旨发言,介绍了福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调研中了解到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来源于《政协天地》期刊2019年11期)

张兆民[6](2019)在《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保护与利用工作。在2019年全省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要增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八闽大地上一批批一个个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真宝贝"精心呵护好,传承八闽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政协天地》期刊2019年11期)

林蔚[7](2019)在《留住“形” 守住“魂” “活”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让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古民居既留得住‘形’,又守得住‘魂’,真正让这些深沉古老的历史记忆‘活’起来!”10月28日,省政协“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上,主持人最后一句总结语话音未落,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当天的协商会上,(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11-08)

林蔚[8](2019)在《省政协召开“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林蔚) 28日,省政协召开“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崔玉英主持会议,副省长李德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省政协副主席张兆民代表课题调研组作主旨发言,介绍了我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调研(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10-29)

林楠[9](2019)在《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古建民居文化遗产》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5日,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文交所”)、中华文化促进会等联合发起的中国古建民居资产管理计划在广东深圳正式启动。这一计划是深圳文交所在现行政策框架内设计的,交易规则参照国有文化产权指定进场交易原则,力图通过资产化和金融化的手段,为中国古(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0-16)

徐嘉琳[10](2019)在《城市传统民居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市北区即墨路街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传统民居对于当代城市发展进程来说,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与空间功能的存在。城市传统民居文化空间有别于乡村地域的传统民居,有别于其他具有宏大叙事逻辑的城市空间,它作为城市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是城市特色最鲜明的部分,是城市文化最接地气的部分,是城市居民留存集体记忆、体现身份认同的地方。然而,这种特殊的意义往往被社会的各个层面所忽略,基于此,对城市传统民居空间进行保护与更新,是城市文化复兴和重现社区魅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我们活化城市文(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19期)

民居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先后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参与编制老司城遗址保护规划,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静止的文物、活着的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居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治国.古民居需要实现活态保护[N].经济日报.2020

[2].王洪.湖南老司城遗址古民居保护工程实践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20

[3].张樱.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创新[J].现代园艺.2019

[4].尹静.鄂西民居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以恩施土家吊脚楼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5].本刊.留住“形”守住“魂”“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侧记[J].政协天地.2019

[6].张兆民.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J].政协天地.2019

[7].林蔚.留住“形”守住“魂”“活”起来[N].福建日报.2019

[8].林蔚.省政协召开“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N].福建日报.2019

[9].林楠.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古建民居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19

[10].徐嘉琳.城市传统民居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市北区即墨路街道为例[J].人文天下.2019

标签:;  ;  ;  ;  ;  ;  ;  ;  ;  ;  

民居保护论文-李治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