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棘豆论文-明明,武爽,杨立国,代那音台,苏都那布其

多叶棘豆论文-明明,武爽,杨立国,代那音台,苏都那布其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叶棘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叶棘豆,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黄酮,含量测定

多叶棘豆论文文献综述

明明,武爽,杨立国,代那音台,苏都那布其[1](2019)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对照品芦丁在0.01~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66%(RSD=2.46%),多叶棘豆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332 8 mg/g。结论:建立了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杨立国,明明,武爽,那音台,苏都那布其[2](2019)在《蒙药材多叶棘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药材多叶棘豆为蒙古族习用药材,具有杀"黏"、清热、燥"协日乌素"等功效。本文对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叁萜类、酰胺类和其他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抗菌等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双英,徐建平,李旻辉[3](2019)在《蒙药材多叶棘豆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处理对多叶棘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测定多叶棘豆种子的千粒重、水分,观察种子形态特征。采用砂擦、热水浸种、赤霉素处理种子,在人工气候箱里观察和记录10℃、15℃、20℃萌发温度下的发芽率。[结果]3种方法中,机械破皮对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砂擦方法和砂擦后常温水浸泡方法在15℃萌发温度下发芽率分别77.3%和84%以上,同种实验方式下,20℃发芽率次之。10℃的萌发率相对较低。[结论]砂擦加常温浸泡后15℃条件下萌发是最佳发芽条件。(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2期)

海平,苏雅乐其其格[4](2017)在《超声提取优选研究多叶棘豆各药用部位盐酸小檗碱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2种超声提取工艺研究多叶棘豆茎、叶、根、种子中盐酸小檗碱分布的不同。[方法]采用2种超声提取工艺对蒙药多叶棘豆茎、叶、根、种子中盐酸小檗碱进行提取并优选(方法Ⅰ是先将蒙药进行超声提取后放置24 h,方法Ⅱ是将蒙药先室温放置24 h再进行超声提取)。在波长426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回收率。[结果]多叶棘豆茎中盐酸小檗碱分布最多,叶、根、种子盐酸小檗碱分布明显减少,而2种提取工艺中方法Ⅱ优于方法Ⅰ,加样回收率在92.58%~110.00%,RSD在0.782 3%~0.974 9%。[结论]多叶棘豆各药用部位盐酸小檗碱分布不均,茎中分布明显多,2种不同超声提取工艺中方法Ⅱ优于方法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6期)

孟根小,奥·乌力吉,霍万学,王秀兰,王欢[5](2016)在《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部位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多叶棘豆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常见6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筛选抗菌活性部位,初步判断药效物质种类。方法以多叶棘豆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药物,采用微孔板二倍稀释TTC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叶棘豆5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对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2 mg/m L和1.25 mg/m L;其次为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剩余物的作用最弱。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小与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剩余物。结论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与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苏雅乐其其格,海平[6](2016)在《多叶棘豆不同部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率。结果:多叶棘豆叶、花、茎、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均有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而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较弱,且随着多糖浓度增大,其抗氧化性逐渐增强,其中,根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次是茎,而叶和花的清除能力相对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叶棘豆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海平,苏雅乐其其格[7](2015)在《蒙药多叶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21期)

赛音毕力格[8](2014)在《蒙药材多叶棘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药材多叶棘豆为豆科植物狐尾藻棘豆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杀黏、清热、燥协日乌素、愈伤、生肌、锁脉止血、消肿等功能;主治脉伤,新旧创伤,陶赖,赫如虎,协日乌素症,各种出血症作用。化学成分以及含量研究方面概括起来有挥发油、糖类、叁萜、黄酮类、微量元素等。本论文对多叶棘豆的临床应用、化学成分以及含量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对多叶棘豆的综合利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孟根小,王青虎,郭玉海,奥·乌力吉[9](2014)在《蒙药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7,8-二羟基二氢黄酮(3)、4,2',4'-叁羟基查尔酮(4)、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5)、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2',4'-二羟基查尔酮(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和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10)。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10期)

钟昆芮,孙芳芳,折改梅,刘斌[10](2013)在《多叶棘豆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多叶棘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吸附-解吸率为指标,考察5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能力,确定D4006型树脂为纯化用树脂,对纯化工艺中吸附条件、除杂条件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05 g/mL,最大上样量24倍柱体积(BV),吸附流速3 BV/h,树脂柱径高比1∶9,待吸附结束后,用5%乙醇洗脱9 BV进行除杂,再用50%乙醇以3 BV/h的流速洗脱8 BV,经D4006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多叶棘豆总黄酮含量可达54%。结论所建立的工艺分离效果良好,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分离富集多叶棘豆总黄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多叶棘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蒙药材多叶棘豆为蒙古族习用药材,具有杀"黏"、清热、燥"协日乌素"等功效。本文对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叁萜类、酰胺类和其他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抗菌等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叶棘豆论文参考文献

[1].明明,武爽,杨立国,代那音台,苏都那布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9

[2].杨立国,明明,武爽,那音台,苏都那布其.蒙药材多叶棘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3].吴双英,徐建平,李旻辉.蒙药材多叶棘豆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研究[J].种子.2019

[4].海平,苏雅乐其其格.超声提取优选研究多叶棘豆各药用部位盐酸小檗碱的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17

[5].孟根小,奥·乌力吉,霍万学,王秀兰,王欢.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部位的筛选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

[6].苏雅乐其其格,海平.多叶棘豆不同部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

[7].海平,苏雅乐其其格.蒙药多叶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5

[8].赛音毕力格.蒙药材多叶棘豆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

[9].孟根小,王青虎,郭玉海,奥·乌力吉.蒙药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

[10].钟昆芮,孙芳芳,折改梅,刘斌.多叶棘豆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多叶棘豆论文-明明,武爽,杨立国,代那音台,苏都那布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