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冰论文-李艳,常晓敏,窦银科,马春燕

淡水冰论文-李艳,常晓敏,窦银科,马春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淡水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波检测,冰力学性能参数,弹性模量,超声波速

淡水冰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常晓敏,窦银科,马春燕[1](2019)在《基于超声波的淡水冰力学性能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内陆北方水库湖泊的冬季冰对岸的侵蚀破坏现象,需对湖冰的冰力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采用非线性高能超声波测试系统对淡水冰样进行测量,分析淡水冰状态逐渐降温过程和淡水冰状态逐渐升温过程,超声横波波速,超声纵波波速,淡水冰力学性能参数在不同温度下变化规律。淡水冰样温度从0℃降为–30℃过程中,超声波横波波速,纵波波速和冰样力学性能参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淡水冰样温度从–30℃升为0℃过程的各参数变化规律,与冰样温度从0℃变化为–30℃过程一致,且同一温度下,两个过程数值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03期)

单仁亮,白瑶,隋顺猛,杨昊,段俊铭[2](2018)在《淡水冰叁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充分认识叁向受力状态下冰体的力学特性,采用TDW-200低温叁轴试验机,并在4组温度、7组围压和5组应变速率条件下,对3种不同尺寸淡水柱状冰样进行单轴和常规叁轴压缩强度试验,加载方向垂直于冰的晶轴方向.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下,当围压在6MPa以内时,柱状冰试样以劈裂破坏为主,当围压大于6MPa时,试样由劈裂破坏向剪切破坏过渡;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围压对柱状冰试样强度的影响远高于温度的影响;柱状冰强度、弹模和泊松比均与应变速率呈良好的正线性相关,且应变速率增大使柱状冰由流塑破坏向脆性破坏迁移;柱状冰强度、变形和破坏模式受试样尺寸影响明显,当试样截面尺寸相同时,高径比越大残余强度和偏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率越小,对应强度、弹模却越大,当高径比相同时,残余强度、偏应力-应变曲线曲率、强度和弹模均随截面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提出一种新的改进Duncan-Chang模型,并利用实测柱状冰应力-应变曲线对新模型进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韩红卫,黄文峰,贾青,李志军[3](2016)在《大颗粒柱状淡水冰无侧限剪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颗粒柱状冰无侧限剪切强度同加载方向、加载应变速率和冰样温度有关,在加载应变速率5.00×10-5/s~5.00×10-2/s区间内、试验温度分别为-0.5℃、-2℃、-5℃和-10℃、进行两个加载方向分别为垂直加载(加载力平行于晶体生长方向)和水平加载(加载力垂直于晶体生长方向)的无侧限剪切试验。结果发现,在既定试验条件下,剪切强度随着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减小有增大趋势;比较两个加载方向剪切强度可知,在-5℃和-10℃条件下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更为明显,而在-0.5℃和-2℃时两个加载方向剪切强度相差不大;另外在气泡含量小于8.65%情况下,冰内气泡含量对大颗粒柱状冰剪切强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白乙拉,赵阳[4](2015)在《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的优化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文献中高纬度海冰区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的参数化方案,利用2009年、2010年两个冬季黑龙江省红旗泡水库现场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数据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上下载的云量数据,以及观测点的太阳天顶角、太阳时、纬度等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构造参数辨识模型,用MATLAB编程求解该参数辨识模型,分析得到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的参数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赵阳[5](2015)在《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优化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辐射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太阳辐射,人类就无法生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很多,如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云量等,按照波长,太阳辐射可以分为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本文通过2008年和2009年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红旗泡水库现场实测的数据,研究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的参数化问题。研究的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186)及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P1217)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2009年冬季在黑龙江红旗泡水库现场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数据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黑龙江省安达气象站,区站号50854)上下载的云量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参数辨识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该模型,确定了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之间的参数关系,改进了前人高纬度海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中的相关参数。2利用2009年实测数据辨识得到的参数化方案和前人给出参数化方案,分别模拟计算了2008年冬季红旗泡水库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值,并与现场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给方案计算得到的太阳短波辐射值与现场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值更吻合,即本文辨识得到的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参数化关系是较为准确的。(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5-06-01)

贾青,李志军,韩红卫,于奎,谷欣[6](2015)在《水库淡水冰剪切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旗泡水库淡水冰开展了剪切强度系列试验,累计得到236个试样的剪切强度数据.分析了剪切强度随温度、剪切应变速率以及加载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结果得到剪切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利用统计分析得出峰值剪切强度与冰温度的试验关系.同时分析了水库冰各向异性特点,产生不同加载方向下剪切强度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5年05期)

石立琼,李志军,卢鹏,冯恩民[7](2013)在《天然淡水冰温度对冰热扩散系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天然淡水冰而言,冰温是决定其性质的关键因素。基于对黑龙江红旗泡水库淡水冰现场实测冰温、辐射等数据的分析,利用冰温数据探讨天然淡水冰热扩散系数受冰温度的影响情况。借鉴文献中淡水冰热传导系数、比热和密度等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最优控制模型的方法,从数学角度上说明了水库天然淡水冰温度对热扩散系数的影响:在相对高冰温区域热扩散系数变化显着,随冰温升高明显降低,并趋于水的热扩散系数值;在相对低冰温区域热扩散系数变化缓慢,随冰温降低逐渐趋于稳定。所证明的高温区域热扩散系数的剧烈变化趋势的存在性为天然淡水冰热扩散系数与淡水热扩散系数之间的过渡赋予了较为合理的物理解释。最后,对辨识的天然水库淡水冰热扩散系数的变化做了简单讨论。(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秦绪祥[8](2013)在《淡水冰与多种材料间摩擦因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在寒区的海上或是内陆水体,对于水工建筑物和船舶来说冰破坏都是一个极具威胁性的灾害。例如我国北方时值冬季,很多水库会出现结冰现象,而当天气转暖,坝体就会面临一些挤压破坏和摩擦刮擦破坏;此外,在考虑冬季路面的各种防滑措施时,摩擦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了解淡水冰的摩擦原理,研究淡水冰摩擦因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主要用途:首先,大量的试验数据能够丰富并支持冰摩擦的摩擦理论的研究,并为数学建模打下必要的基础;第二,为淡水水体岸堤和沿岸建筑物的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例如,气温达到多少时水库边沿的破碎冰块会对岸堤的摩擦破坏作用最大,急需立即清理。清理时,拖拽速度多少时可以尽量减少对岸堤的二次人为刮擦破坏等。在不同温度下,利用电机拖曳不同重量的冰块,分别在混凝土、冰面、木板上以不同速度滑行,测试其摩擦力的大小,求得摩擦因数。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第一,当冰块在比较粗糙的接触面上时(如冰与混凝土),温度较高时动摩擦因数显小。而且当正压力或速度增大时,动摩擦因数会减小;静摩擦因数在低温时略显大,并且发现在讨论温度和正压力的影响时,其趋势都会受到启动速度的干扰。单独考虑启动速度时,静摩擦因数随着启动速度增大大幅增加。第二,当冰块在比较光滑的接触面上时(如冰与木板),温度对动摩擦因数的影响类似混凝土上的情况,并且滑行速度的影响开始受到正压力的干扰。随着正压力变大,动摩擦因数相应增大;静摩擦因数却在低温时表现较小值,正压力对静摩擦因数的影响受到速度干扰较大,启动速度的单因素影响不能体现。第叁,当冰块在很光滑的接触面上(如冰与冰),较高温度时动摩擦因数略为显大,滑行速度和正压力对动摩擦因数的影响与木板界面情况相似;温度和正压力对静摩擦因数的影响都会受到启动速度的干扰,即不同的速度体现不同变化趋势,但单独考虑速度时,依然很难总结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冰与不同材料(木板、混凝土、冰面)间摩擦因数存在差异性,冰与不同材料间的动、静摩擦因数的大小顺序为:木板>混凝土>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摩擦机理:当作用面较粗糙(冰与混凝土)时黏着摩擦理论占主导;当作用面比较光滑(冰与木板和冰与冰)时,水膜理论更容易解释出现的摩擦问题,而且试验数据表明水膜的黏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25)

周庆[9](2013)在《淡水冰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作为水的固体形态,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对于高纬度地区和国家来讲,冰是各类水利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冰的单轴压缩强度,作为冰力学试验中的关键力学参数,是各类涉冰结构物设计时的必要依据。同时,冰的单轴压缩强度又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参数,包括冰本身的晶体结构、气泡含量和形态,环境温度条件,甚至试验时采用的方法、冰试样加工的差异,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单轴压缩强度。作为冰的基本力学性质,开展对冰单轴压缩强度的试验研究,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的防冰、抗冰设计,更有助于揭示冰的本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为研究冰的单轴压缩强度同有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本文于2011年12月从哈尔滨某水塘内取得天然淡水冰,先进行气泡、晶体结构调查,包括取得冰样断面观测气泡分布和形态,使用费氏台在偏光镜下观测晶体结构,确定晶体类型和大小。调查后,制定、修改试验计划,针对冰的单轴压缩强度同加载方向、加载位移速度和试样尺寸等因素,在-10℃冰样温度条件下,加工了截面尺寸为5×5cm2,7×7cm2,8.5×8.5cm2,10×10cm2和12×12cm2,长轴方向为截面边长2.5倍的5种尺寸长方柱试样,进行了平行冰面和垂直冰面2种不同加载方向,位移速度0.0072mm/min-387mm/min范围共计25种组合的385次单轴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375个试样的有效试验数据。在将每组试验结果绘制成单轴压缩强度与应变速率关系图后发现:每组试样随加载位移速度的增加,冰样的极限破坏应力(强度)增加,达到一定值后,随加载位移速度增加而减小;对应的冰样破坏形式多样,也由裂缝较少的塑性变形破坏,裂缝较多的的鼓胀、劈裂形式韧性破坏,到快速加载时才能看到的带有斜切面和台阶状破坏面的脆性破坏、粉碎性破坏,不同破坏形式与加载速率关系密切。再对峰值单轴压缩强度和各项参数进行汇总后,可以看出,对冰样在不同方向上加载时,冰样垂直冰面方向的加载强度明显大于平行冰面方向的加载强度,约为1.87~2.40倍,各向异性特点明显;试样的尺寸也会影响到单轴压缩强度值的大小,表现为试样相对尺寸小时,其强度相对大,但当截面面积大于49cm2时,水平加载和垂直加载试样的峰值强度变化都不大,反映出IAHR所建议的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的标准试样尺寸7×7×17.5cm3,对于东北水库和水塘的淡水冰单轴压缩强度试样是适用的;气泡的影响通过试样密度来反映,随密度增加,峰值压缩强度增加,且在垂直试样上变化更为明显;对峰值压缩强度、加载截面积和孔隙率建立散点关系图,通过简单统计发现叁者具有良好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进行表达。(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白乙拉,徐慧,李志军[10](2013)在《寒区水库淡水冰导温系数的优化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接近冰点的天然淡水冰导温系数依赖于温度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利用分布参数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以淡水冰导温系数依赖于温度函数的参数辨识模型,数值求解该模型辨识计算出淡水冰导温系数的非线性关系.并用该辨识结果数值模拟了山西太原汾河二库淡水冰温度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水库淡水冰依赖于冰温变化的导温系数关系式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淡水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能够充分认识叁向受力状态下冰体的力学特性,采用TDW-200低温叁轴试验机,并在4组温度、7组围压和5组应变速率条件下,对3种不同尺寸淡水柱状冰样进行单轴和常规叁轴压缩强度试验,加载方向垂直于冰的晶轴方向.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下,当围压在6MPa以内时,柱状冰试样以劈裂破坏为主,当围压大于6MPa时,试样由劈裂破坏向剪切破坏过渡;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围压对柱状冰试样强度的影响远高于温度的影响;柱状冰强度、弹模和泊松比均与应变速率呈良好的正线性相关,且应变速率增大使柱状冰由流塑破坏向脆性破坏迁移;柱状冰强度、变形和破坏模式受试样尺寸影响明显,当试样截面尺寸相同时,高径比越大残余强度和偏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率越小,对应强度、弹模却越大,当高径比相同时,残余强度、偏应力-应变曲线曲率、强度和弹模均随截面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提出一种新的改进Duncan-Chang模型,并利用实测柱状冰应力-应变曲线对新模型进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淡水冰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常晓敏,窦银科,马春燕.基于超声波的淡水冰力学性能参数研究[J].中国测试.2019

[2].单仁亮,白瑶,隋顺猛,杨昊,段俊铭.淡水冰叁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3].韩红卫,黄文峰,贾青,李志军.大颗粒柱状淡水冰无侧限剪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

[4].白乙拉,赵阳.黑龙江地区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的优化辨识[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赵阳.淡水冰表面太阳短波辐射与云量关系优化辨识[D].渤海大学.2015

[6].贾青,李志军,韩红卫,于奎,谷欣.水库淡水冰剪切强度试验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

[7].石立琼,李志军,卢鹏,冯恩民.天然淡水冰温度对冰热扩散系数影响的研究[J].水利学报.2013

[8].秦绪祥.淡水冰与多种材料间摩擦因数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9].周庆.淡水冰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0].白乙拉,徐慧,李志军.寒区水库淡水冰导温系数的优化辨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淡水冰论文-李艳,常晓敏,窦银科,马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