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乔文龙

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乔文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顶岗实习,“2.5+0.5”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学生管理

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乔文龙[1](2019)在《“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管理及评价方案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全局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如何在新模式下健全学生培养体系,夯实学生科学文化和专业基础,同时为国家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将实习环节更好地与学校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本文在"关于我校"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顶岗实习阶段育人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就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管理及评价方案进行了深入探究。(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11期)

王超,郭警[2](2019)在《立足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体育统计》课程教学模式及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方法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统计》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是所有教学内容均在教室内完成,以统计理论与方法教学为主体,有一部分实践也仅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演示、学生观看。在使用纸笔运算的限制下,学生只能处理数据量较小、计算量较少的案例,而计算机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复杂运算的优势却没有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挥;评价方法也是匹配当前的教学模式,考核学生统计方法运用、公式的选择及计算能力,而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结果解读这一系列涉及实践的能力却不能在当前的评价模式下进行评价。因此尝试将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改为统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及在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模式。统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是在教室内先引入案例(提出问题),结合具体问题特点及数据类型,寻求解决此类问题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并详细讲解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联系与区别以及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其中实践教学是在掌握统计方法原理的基础之上,在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计算机的环境下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统计理论。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的认知不仅停留在公式和数据上,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透过看似繁杂无序的原始数据看到背后所呈现出的生动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激发学习兴趣。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模式,由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有判断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通过建立试题库在考试前对每一位学生采取随机抽题(同知识点同难度)的方式组卷。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增加试题库的题量,尽量减少学生试卷中客观题的重复率。本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育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主观题是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借助计算机软件,以原始数据为起点、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描述、分析、得出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解读的能力进行考核的评价。最终实现对于每一个统计知识点均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及实践能力实现从发现具体问题、甄别统计方法、统计方法运用、统计结果呈现及对结果的解读全线贯通。鉴于上述分析,结合《体育统计》工具学科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探索将体育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及评价模式,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统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法等为检索条件;以2015-2018为时限,在CNKI期刊数据查询相关论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2.实验法: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2016级两个教学班(同一教师授课),分别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对照班采取现行常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实验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结课后先后进行两次《体育统计》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一种是在VBA+Excel框架下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无纸化评价模式;另一种是与对照班相同的笔试评价模式。3.数理统计法:本文中所有数据的采集、筛选、整理、分析均是使用SPSS完成。研究结果:1.从客观题型"判断题"、"选择题"(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的成绩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笔试成绩、实验班的笔试成绩与实验班的上机考试成绩分数虽有不同,但这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属于同一水平(实验班笔试成绩略高于上机考试,缘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影响以及对本次实验两种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同,毕竟笔试是正式考试。也存在本次分析未能提及的其它原因)。2.从主观题型"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统计学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成绩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班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班笔试成绩且具有显着差异,属于不同水平;实验班笔试成绩均高于上机考试成绩("正态分布"与"假设检验"差异显着,而"相关与回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现行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与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虽有影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属同一水平;2.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现行的教学模式下的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属于不同水平;3.但实验班的成绩结果表明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弱于通过"笔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育统计》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会算但不会用"的尴尬结果,值得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思考。这也是本文尝试进行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起因和将改革继续深入的动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丽萍[3](2019)在《多模态理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交际空间变大,交际方式也变得多样,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他们。此文主要讲述利用多模态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拟对此方法产生效果的评价模式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煜[4](2019)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安全评价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课程具有学习中心"从教到学"转移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教学目的的计划、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教学总结的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并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为例进行验证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闻惠中,张海滨[5](2019)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品德评价的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品德评价的考核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评价学生道德素养高低的重要手段。合理科学的品德评价,能够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然而,由于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多维性与长期性的过程,加之学校较为注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故而,忽视了品德评价的发展性,使品德评价只流于形式环节。新时期下,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品德评价模式构建,以持续性品德评价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发展性品德评价体系,从而使职业院校品德评价具有实时性、激励性。本文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品德评价的内涵,以此论述职业院校品德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职业院校发展性品德评价的模式构建策略。(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9期)

周琦[6](2019)在《聚焦学生音乐行为的教学评价探究——以“音乐行为观测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已经成为教学、学习、评估的核心。如有效教学研究从关注教导行为转向关注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研究开始聚焦于学习者和学习行为;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凸显了学习行为研究的重要性。而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与转变,将有助于教师丰富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效度。目前,大多数地区所采用音乐教学评价方式通常是纸笔测试和演唱(演奏)两大类。纸笔测试(本文来源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沈明海[7](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云课堂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针对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在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2017级城市轨道交通和电气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结合云班课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组织制度建设,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学生过程性评价模式,为各专业的课程评价模式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9年28期)

王作颖,叶青,张晓峰[8](2019)在《美国高中学生评价新模式:以素养学分取代考试分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模式,新评价模式没有打分也没有评级,而是持续地追踪、记录并评价学生的八项素养,从而为全面了解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发展以及大学招生提供依据。2017年5月10日,逾130所美国优质私立高中组成的素养成绩单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简称MTC联盟)正式推出全新的学生评价模式——素养成绩单(Mastery Transcript)评价模式(后文简称为"新评价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模式,新评价模式没有打分也没有评级,而是持续地追踪、记录并评价学生的八项素养,从而为全面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卢桂霞,李砚池,孙宁,郭黎,李胜萍[9](2019)在《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高端护理人才在评价类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指标,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对护理专业3+3+2贯通培养学生学业评价进行探索与实施,即建立智能化评价数据库,提升评价的科学性;评价类型多元化,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能力、品德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医院对接,通过综合评价检验学习效果。希望此研究能为护理专业贯通培养中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提供启发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9期)

李洋[10](2019)在《活动·感悟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感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评价采用的是纸笔评价,趣味评价,课堂评价叁个方面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25期)

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统计》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是所有教学内容均在教室内完成,以统计理论与方法教学为主体,有一部分实践也仅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演示、学生观看。在使用纸笔运算的限制下,学生只能处理数据量较小、计算量较少的案例,而计算机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复杂运算的优势却没有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挥;评价方法也是匹配当前的教学模式,考核学生统计方法运用、公式的选择及计算能力,而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结果解读这一系列涉及实践的能力却不能在当前的评价模式下进行评价。因此尝试将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改为统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及在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模式。统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是在教室内先引入案例(提出问题),结合具体问题特点及数据类型,寻求解决此类问题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并详细讲解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联系与区别以及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其中实践教学是在掌握统计方法原理的基础之上,在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计算机的环境下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统计理论。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的认知不仅停留在公式和数据上,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透过看似繁杂无序的原始数据看到背后所呈现出的生动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激发学习兴趣。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模式,由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有判断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通过建立试题库在考试前对每一位学生采取随机抽题(同知识点同难度)的方式组卷。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增加试题库的题量,尽量减少学生试卷中客观题的重复率。本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育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主观题是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借助计算机软件,以原始数据为起点、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描述、分析、得出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解读的能力进行考核的评价。最终实现对于每一个统计知识点均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及实践能力实现从发现具体问题、甄别统计方法、统计方法运用、统计结果呈现及对结果的解读全线贯通。鉴于上述分析,结合《体育统计》工具学科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探索将体育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及评价模式,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统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法等为检索条件;以2015-2018为时限,在CNKI期刊数据查询相关论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2.实验法: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2016级两个教学班(同一教师授课),分别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对照班采取现行常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实验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结课后先后进行两次《体育统计》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一种是在VBA+Excel框架下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无纸化评价模式;另一种是与对照班相同的笔试评价模式。3.数理统计法:本文中所有数据的采集、筛选、整理、分析均是使用SPSS完成。研究结果:1.从客观题型"判断题"、"选择题"(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的成绩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笔试成绩、实验班的笔试成绩与实验班的上机考试成绩分数虽有不同,但这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属于同一水平(实验班笔试成绩略高于上机考试,缘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影响以及对本次实验两种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同,毕竟笔试是正式考试。也存在本次分析未能提及的其它原因)。2.从主观题型"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统计学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成绩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班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班笔试成绩且具有显着差异,属于不同水平;实验班笔试成绩均高于上机考试成绩("正态分布"与"假设检验"差异显着,而"相关与回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现行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与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虽有影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属同一水平;2.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现行的教学模式下的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属于不同水平;3.但实验班的成绩结果表明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弱于通过"笔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育统计》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会算但不会用"的尴尬结果,值得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思考。这也是本文尝试进行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起因和将改革继续深入的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乔文龙.“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管理及评价方案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2].王超,郭警.立足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体育统计》课程教学模式及VBA+Excel框架下的评价方法的改革[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王丽萍.多模态理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

[4].吴煜.“以学生为中心”的安全评价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5].闻惠中,张海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品德评价的模式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9

[6].周琦.聚焦学生音乐行为的教学评价探究——以“音乐行为观测模式”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

[7].沈明海.基于大数据的云课堂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J].职业.2019

[8].王作颖,叶青,张晓峰.美国高中学生评价新模式:以素养学分取代考试分数[J].上海教育.2019

[9].卢桂霞,李砚池,孙宁,郭黎,李胜萍.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与实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10].李洋.活动·感悟教学模式——学生评价[J].中华少年.2019

标签:;  ;  ;  ;  

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论文-乔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