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肖云,王瑞杰,孙晓锦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肖云,王瑞杰,孙晓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层灵活就业群体,棒棒,医疗保险,保险费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肖云,王瑞杰,孙晓锦[1](2010)在《农民工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矛盾分析——基于对重庆市158名“棒棒”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经济收入偏少且不稳定、职业流动性较小等特征,使农民工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如"棒棒"群体)在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时面临缴费标准较高与缴费能力较低、流动性较强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难、参保意愿强烈与医疗保险知识欠缺等矛盾。应合理设置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提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实行全国"一卡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药费用。(本文来源于《西部论坛》期刊2010年01期)

肖云,刘慧[2](2008)在《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需求与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363名“棒棒”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出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社会保障强大的"安全网"功能不但有利于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保障基本生活,也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08年02期)

张海涛[3](2008)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活性就业由于其具有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大、机制灵活、进退方便等优点,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日益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灵活性就业更是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统筹城乡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促进了灵活就业群体的发展壮大。在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群体总体上还是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尤其是其中工资收入、文化层次偏低的群体。这部分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低,流动性大,如不妥善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将给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是界定中低层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机制的相关基本概念,结合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以此为基础,分析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并提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配套措施。研究结果如下:①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统一,制度未定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手段落后;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匮乏;社会养老保险缺乏法律层面的支持。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②导致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基础原因是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弱势地位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性差和收入状况不佳,深层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和配套措施不完善。③机制的构建对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至关重要,这些机制包括资金筹措机制,基金运营机制,基金监督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统筹管理机制。④提出了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配套措施:健全法律制度,宣传与权威认可先行,增强人们灵活就业观念上的接受度,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体系,提高灵活就业满意度,权益保护是关键,加强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力度。(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王晓辉[4](2008)在《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排斥是近来社会研究的重要概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我国长期被束缚在农村的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向城市涌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农民工群体。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分布在非正规部门中从事灵活就业,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经过专门的就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差,处于灵活就业群体的中低层。深受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具有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双重弱势身份,就业环境差,工资收入低,政治权力缺失,劳动权益难以保障,遭受着来自城市社会的多重社会排斥,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点。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是应该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以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四个层面对当前城市中的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遭受社会排斥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排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启示。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该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概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二章对社会排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概述,对灵活就业、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排斥等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重要理论背景;第叁章在梳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四个层面分析城市农民工遭受社会排斥的现状;第四章探析社会排斥的原因及社会排斥带来的社会后果;第五章提出消除社会排斥的措施和建议;第六章主要是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后续研究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肖云,张海涛,张丽娟[5](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基本概况及评价——以重庆市836位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灵活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灵活就业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重庆市836位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渠道不够畅通,收入很不稳定,缺乏参加社会保障的条件等特点,认为政府应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动灵活就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7年12期)

肖云,高洁[6](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活就业以其包容性大、门槛低等特点吸纳了大量低文化素质的人,有效解决了中低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主要是指灵活就业群体中工资收入低、学历层次低的农民工、下岗工人和新增加的低文化层次的无业青年。本文以在全国范围内抽查的样本为例对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期刊2007年07期)

高洁,肖云,胡同泽[7](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障碍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规劳动组织(如社区、公益服务组织)由于它们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不多、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低但创造的岗位多等特征,成为中低层群体灵活就业的新出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灵活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法律、政策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服务体系方面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扫除就业障碍,切实有效地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7年12期)

高洁,肖云,胡同泽[8](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障碍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解决中低层群体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重要。非正规劳动组织(如社区、公益服务组织)由于它们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不多、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低但创造的岗位多等特征,成为中低层群体灵活就业的新出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灵活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法律、政策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服务体系方面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扫除就业障碍,切实有效地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7年10期)

胡同泽,张丽娟,刘昕[9](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地调查,通过对3 120位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人员的基本现状进行描述,揭示和分析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肖云,刘昕,张丽娟[10](2007)在《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异同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主要由下岗工人与农民工组成,他们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制度安排,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中低层灵活就业中的两大类群体在就业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区别,对此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实现灵活就业,并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07年04期)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出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社会保障强大的"安全网"功能不但有利于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保障基本生活,也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肖云,王瑞杰,孙晓锦.农民工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矛盾分析——基于对重庆市158名“棒棒”的调查[J].西部论坛.2010

[2].肖云,刘慧.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需求与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363名“棒棒”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8

[3].张海涛.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王晓辉.城市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

[5].肖云,张海涛,张丽娟.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基本概况及评价——以重庆市836位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7

[6].肖云,高洁.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保障.2007

[7].高洁,肖云,胡同泽.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障碍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

[8].高洁,肖云,胡同泽.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障碍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

[9].胡同泽,张丽娟,刘昕.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0].肖云,刘昕,张丽娟.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异同分析与对策[J].城市问题.2007

标签:;  ;  ;  ;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论文-肖云,王瑞杰,孙晓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