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要素论文-金虹,崔鹏

形态要素论文-金虹,崔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要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街区,街区形态要素,热环境,严寒地区

形态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金虹,崔鹏[1](2019)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街区形态要素与温度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街区是城市区域内,室外人流汇集较大的空间。商业街区城市热岛现象明显,其内部热环境对于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街区空间形态要素与城市微气候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对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的商业街区实测研究,发现街区形态要素是导致区域内温度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研究半径内,街区形态要素对于温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建筑覆盖率,植被绿化率,下垫面百分比,天空开阔因子以及建筑墙体面积是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论文通过对各街区形态要素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哈尔滨商业街区形态要素对温度的影响范围。同时,构建的相关性方程能够说明各街区形态要素对于温度的影响程度,旨在将城市设计与气候设计进行整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宋国涛[2](2019)在《行政诉讼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形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诉讼模式是指行政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权限以及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的配置所呈现的关系形态。行政诉讼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权限以及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权限配置,核心内容为行政诉权和行政审判权的权限配置。行政诉讼模式构成要素的关系形态表现为当事人主导型的诉权与行政审判权形态和法院主导型的诉权与行政审判权形态,并分别形成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当事人主导型的诉权与审判权关系形态下,诉讼程序以凸显当事人的诉讼主体性地位、保障诉权得以充分实现为目标,审判权则居于被动、中立的裁判地位。而在司法权主导型的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形态下,诉讼程序以查明案件事实和法院顺利解决纠纷为主要任务,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司法权的较多限制,当事人诉讼主体性地位受到约束。近年来,深受德国社会化诉讼理论影响,学界所提出的协同主义诉权审判权关系理论,是诉权与审判权合作博弈的结构表现,并不固定为诉权或审判权一方占主导的权限形态,并不构成独立的行政诉讼模式。(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4期)

张福彦,袁孝亭[3](2019)在《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及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是区域地理要素的本质表现,有着切实的地理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区域地理要素"位置"的地理意义,而忽略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本文从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形态的分类及空间形态的表现出发,结合例证论述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提出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13期)

周鑫璐[4](2019)在《以“核雕”为例,谈文化、经济等要素对设计形态生成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艺是一个城市独具魅力的闪光点,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舟山是中国近代橄榄核雕的重要发源地。受地理环境、习俗文化、生活方式、经济环境等影响核雕也在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地革新着。以舟山为代表的光福核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现在,舟山已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的核雕制作与展销中心。核雕作品修心、怡情、收藏、的多重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核雕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8期)

廖伟凯[5](2019)在《寻找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中的本质要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爬梳,本文指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内含叁个本质要素:"明确的主体""权力作用""现实界"。要素间的关系亦衍生出马克思意识形态观常见的课题,包括"宰制意识(形态)""主体/阶级意识",以及对意识形态中立客观或是虚假否定之性质的讨论。本文认为,必须在盘查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本质构成叁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才能确立。(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王伟[6](2019)在《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为研究对象,从肌理与尺度、节点与路径、边界与区域、生长与秩序四个方面对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进行解析,阐释了这些空间形态要素的特征与土楼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的生长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娄弯弯[7](2019)在《以环境要素为导向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学的研究领域中,建筑形态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纵观整个建筑历史,建筑师在对建筑形态进行把控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观,更多的是建筑形态背后与其他因素的逻辑关系,比如功能,材料,技术和政治文化因素。然而,除却这些因素以外,建筑形态还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外的许多建筑理论与思想都在关注建筑所处的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强调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以环境要素为导向来控制整个建筑形态的生成,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墨尔本大学校园内的原Union House(学校食堂)基地为背景,分析了基地的外部空间以及新建建筑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在基地内进行了新建教学楼的设计。以下是本文的研究目的:(1)通过对建筑周边环境(主要是周边绿地)的调研,分析出基地内未来建成的建筑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2)通过分析这些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利弊,来反推出如何确定建筑的形态才能减小建成后的建筑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建筑物和周边环境能够尽可能的和谐相处。(3)通过分析设计,探讨如何以环境要素为导向来把控建筑的形态生成,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设计逻辑和方法论。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确定了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其次介绍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相关案例的调研与分析和实地调研研究。(2)第二章为项目概况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设计的项目背景,对设计项目进行了前期概况的分析,包括设计动因分析、区位分析和基地分析,并提出了设计的可能出现的重难点。(3)第叁章为设计研究部分,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一些建筑实践的案例,以及对本设计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利用阴影分析来得到建筑的最大可容纳体积以及基于建筑外部空间质量的建筑形态优化。(4)最后是设计方法应用与过程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将上一章中初步探究的设计方法应用在本设计中,并对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8)

韩晓琬[8](2019)在《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的崇武半岛。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抵御海上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受命筑城,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崇武古城作为明代卫所制度下孕育的防御性古村落,主要以自然生长为主。聚落复杂的形态造成古城保护工作的难以展开。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研究方法,对古城系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此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的物质形态要素指标之间难以进行组合与比较的问题,实现了物质要素间的横向对比研究。本研究可以分以下四部分:一、要素的提取—结合城市形态理论与崇武古城聚落特征,以街廓、街道、建筑作为基础物质要素展开形态量化的研究。二、要素的测度—将街廓、街道、建筑抽象面、线、块,依据基本几何的集群特征,提出街廓的平面形态、街道的拓扑形态、建筑的分布形态的测度方法。叁、要素的整合—以街廓作为研究单元,实现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整合。四、要素的关联—运用多变量分析手段,对古城要素之间及要素与城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并提出崇武古城的规划保护建议。目前,国内对乡村聚落形态量化研究以静态研究为主,对聚落的内在规律及生长机制关注较少。本研究以崇武古城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出一种聚落形态量化研究的新思路。本研究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形态本身,而是形态背后要素间存在的动态联系。通过借助量化的手段对要素间的形态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而挖掘的聚落形态更深层次的规律与秩序。(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7)

鲁斐栋,谭少华[9](2019)在《城市住区适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基于重庆市南岸区16个住区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重庆市南岸区的16个城市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GIS及现场勘测获取步行行为、人群社会属性、物质空间形态等基础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的数理统计方法,从临近性、连接性和场所性3个方面进行宜步行城市住区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分析,结果发现:临近性要素中的设施密度、设施种类、文化娱乐设施密度、教育设施密度、绿色开敞空间密度、公交换乘密度、文化娱乐设施距离和教育设施距离;连接性要素中的街道路网密度;场所性要素中的可步行面积、8 m以上步行道长度密度、地块出入口密度、大于15家/100米沿街商业长度密度是构成城市住区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其中设施数量、街道网络密度、地块出入口密度、大于15家/100米沿街商业长度密度是最重要的要素。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文章提出功能诱发(临近性)、路径诱发(连接性)和场所诱发(场所性)叁大宜步行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07期)

刘宁,申尤珍[10](2019)在《敬老院环境中的形态对身心健康设计要素安定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龄化的加速,使养老问题成为焦点,如何针对养老院的视觉环境构成,提出身心健康设计要素,了解不同功能的空间形态对具有安定感环境的影响,以根据空间的功能提出适用身心健康的设计要素是敬老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9年11期)

形态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政诉讼模式是指行政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权限以及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的配置所呈现的关系形态。行政诉讼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权限以及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权限配置,核心内容为行政诉权和行政审判权的权限配置。行政诉讼模式构成要素的关系形态表现为当事人主导型的诉权与行政审判权形态和法院主导型的诉权与行政审判权形态,并分别形成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当事人主导型的诉权与审判权关系形态下,诉讼程序以凸显当事人的诉讼主体性地位、保障诉权得以充分实现为目标,审判权则居于被动、中立的裁判地位。而在司法权主导型的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形态下,诉讼程序以查明案件事实和法院顺利解决纠纷为主要任务,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司法权的较多限制,当事人诉讼主体性地位受到约束。近年来,深受德国社会化诉讼理论影响,学界所提出的协同主义诉权审判权关系理论,是诉权与审判权合作博弈的结构表现,并不固定为诉权或审判权一方占主导的权限形态,并不构成独立的行政诉讼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1].金虹,崔鹏.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街区形态要素与温度关联性研究[J].建筑科学.2019

[2].宋国涛.行政诉讼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形态探究[J].知与行.2019

[3].张福彦,袁孝亭.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及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9

[4].周鑫璐.以“核雕”为例,谈文化、经济等要素对设计形态生成的重要作用[J].艺术品鉴.2019

[5].廖伟凯.寻找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中的本质要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初探[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

[6].王伟.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解析[J].城市建筑.2019

[7].娄弯弯.以环境要素为导向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9

[8].韩晓琬.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9

[9].鲁斐栋,谭少华.城市住区适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基于重庆市南岸区16个住区的实证[J].规划师.2019

[10].刘宁,申尤珍.敬老院环境中的形态对身心健康设计要素安定感的研究[J].学园.2019

标签:;  ;  ;  ;  

形态要素论文-金虹,崔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