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季慧,陈野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季慧,陈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花生蛋白分离粉,水合性质,低场核磁共振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季慧,陈野[1](2019)在《常压低温等离子处理提高花生分离蛋白水合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压低温等离子技术(ACP)处理花生分离蛋白粉。研究了ACP处理对花生分离蛋白水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CP处理能显着提高花生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和凝胶持水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技术,分析花生分离蛋白水合性质提高的原因。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W-NMR)快速分析水分分布状态。低温等离子处理3 min后,无规卷曲含量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减少;表面疏水性指数降低,亲水性增强,蛋白表面结构从紧密变松散,更多的亲水活性位点被暴露; LW-NMR结果表明,随着ACP处理时间的延长,T_(21)弛豫时间的峰面积增大,T_(21)弛豫时间的峰面积变化与WHC结果一致。ACP是一种提高蛋白质水合作用的有效处理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夏潇潇,付岩,王飞,孙季,张鹏[2](2019)在《花生中致敏蛋白Ara h6的分离纯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花生为原料,冷榨去油并粉碎之后,通过浸提获得Ara h6粗蛋白液,再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分子筛凝胶过滤法进一步纯化,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Ara h6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Ara h6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6期)

郭呈斌[3](2019)在《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姜黄素(Curcumin,Cur)是在1870年从姜科植物姜黄根茎中首次分离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衰老、抗炎症、抗肿瘤;但姜黄素存在极难溶于水,光热稳定性差,在酸碱条件下易失活,体内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食品和药品使用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研究利用花生分离蛋白与姜黄素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进而与卡拉胶形成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再与成膜基质明胶形成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对改善姜黄素水溶性、物理化学稳定性、抗氧化及抗菌活性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Peanut protein isolate,PPI),花生分离蛋白中蛋白含量为(92.13±1.42)%;采用碱反应酸中和水浴加热辅助法制备了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以载药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为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10:1(W/W),水浴温度45℃,水浴时间25min,载药量为(7.93±0.166)%,粒径为(164.3±6.5)nm,PDI为0.238±0.014。通过对纳米复合物溶解度考察,与姜黄素原药相比,纳米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溶解度增加了1109倍;通过对纳米复合物物理化学稳定性考察,与姜黄素原药相比,纳米复合物在物理化学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紫外、荧光、红外对纳米复合物表征,显示花生分离蛋白和姜黄素是通过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复合的;差式扫描热分析图谱显示,姜黄素与花生分离蛋白发生结合,以无定型形式存在;通过对纳米复合物释放考察,与姜黄素原药相比,纳米复合物中姜黄素释放有所加快;通过对纳米复合物抗氧化活性考察,与姜黄素原药相比,纳米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ABTS~+清除率有了显着的提高;通过对纳米复合物体外抑菌活性考察,与姜黄素原药相比,纳米复合物的抑菌杀菌效果更好。(2)为了进一步提高姜黄素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改善姜黄素抗氧化抗菌活性,使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与κ-卡拉胶(Carrageenan,CG)形成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通过对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物理化学稳定性考察,与纳米复合物相比,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在物理化学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释放考察,与姜黄素原药和纳米复合物相比,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释放量高于姜黄素原药释放量,低于纳米复合物释放量;通过对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抗氧化活性考察,与纳米复合物相比,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ABTS~+清除率稍有提高;通过对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体外抑菌活性考察,与纳米复合物相比,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的抑菌杀菌效果更好。(3)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和明胶(Gelatin,Gel)通过浇铸法制备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通过对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基础性能考察,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含湿量降低,水溶性增加,水蒸气迁移速率减少,阻隔性能上升,并具有一定的姜黄素和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浓度依赖性;通过对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抗氧化活性考察,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ABTS~+清除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姜黄素和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浓度依赖性;通过对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的成膜溶液体外抑菌活性考察,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的成膜溶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姜黄素和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浓度依赖性;通过对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接触抑菌活性考察,与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接触部分均无细菌生长,与空白对照相比,不与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接触部分细菌有所减少,并具有一定的姜黄素和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卡拉胶复合物浓度依赖性,但细菌减少不明显,这与含复合物明胶杂化膜中姜黄素难以在琼脂中扩散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李勇[4](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制备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蛋白浓度8%、p H值8. 2、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 13. 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 1%、时间60min、温度69℃、超声波功率270W、超声波频率28kHz、多肽溶液的浓度61mg/mL;此工艺条件下,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理论预测值分别为86μm、41. 9%和53. 6%,验证实验值分别为88±2μm、43. 1±1. 2%和52. 4±1. 5%,两者的差值分别为2. 33%、2. 86%和2. 24%,说明响应面二次模型的拟合良好;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抗拉强度9. 62MPa、断裂延伸率101. 68%、溶解性47. 69%、水蒸气透过率6. 95g·m-2·h-1等功能性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7. 70mg·mL~(-1)、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5. 98mg·m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4. 20mg·mL~(-1)、铁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3. 79mg·mL~(-1)、铜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13. 61mg·mL~(-1)、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IC50值8. 62mg·mL~(-1)、铁还原力IC50值13. 93mg·mL~(-1)、钼还原力IC50值5. 49mg·mL~(-1)等抗氧化活性较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为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在蛋白膜方面的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周山,李晨,薛瑞,梁忠,薛峰[5](2019)在《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花生分离蛋白接枝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分子量葡聚糖与花生分离蛋白发生接枝反应形成共价聚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特性、功能特性和所形成乳浊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多角度探讨葡聚糖分子量对花生分离蛋白结构及其乳浊液性质的影响并阐释原因。对接枝产物的接枝度结果测定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发生,且随着葡聚糖分子量的增加,接枝程度越低。共价聚合物的二级和叁级结构都发生了改变,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减少,β-转角结构增多,以20 k Da分子量的葡聚糖与花生分离蛋白接枝形成的共价聚合物PDC2变化较为明显;叁级结构中,PDC2变得更加松散,结构的变化引起其分子间疏水作用力增加,表面疏水性指数达到783±19,在其乳浊液体系中,内部分子间离子作用力明显,抗剪切作用力较大,这些作用力维持着乳浊液体系的稳定性。葡聚糖接枝能够改善花生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其中以20 k Da分子量的葡聚糖改善程度最为明显,为拓宽花生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丁昱[6](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方法以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以蛋白浓度、pH值、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为考察因素,以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蛋白浓度5.4%、p H值9.0、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23.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4.2%、时间60 min、温度66℃、超声波功率210 W、超声波频率28 kHz;此工艺条件下的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的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分别为69μm、44.3%和50.7%,验证实验值分别为70±1μm、45.4%±1.6%和49.8%±1.4%,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45%、2.48%和1.78%,说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论响应面法对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工艺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丁昱[7](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方法以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以蛋白浓度、pH值、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为考察因素,以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蛋白浓度5.4%、pH值9.0、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23.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4.2%、时间60 min、温度66℃、超声波功率210 W、超声波频率28 kHz;此工艺条件下的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的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分别为69μm、44.3%和50.7%,验证实验值分别为70±1μm、45.4%±1.6%和49.8%±1.4%,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45%、2.48%和1.78%,说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论响应面法对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工艺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李坤[8](2018)在《叁种方式热加工干花生的蛋白分离及其致敏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及其制品是FAO/WHO认定的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之一,由于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终身性,并且临床症状表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花生过敏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日常生活中,花生通常被晒干后贮藏,再经热加工后被直接食用,或添加到食品工业的各类食品之中食用,因此研究热加工对嗮干花生中过敏原蛋白的结构、消化性及其致敏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以晒干后的花生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见的叁种热加工方式(水煮、烘焙和油炸)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加工前后花生蛋白的结构及致敏性的变化。研究内容包括:采用叁种方法提取花生蛋白,对比不同提取和加工条件下的蛋白提取率、组分和结构的差异;其次,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比较加工对花生脱脂粉中蛋白消化性的影响;最后,评估花生蛋白提取物和脱脂粉消化产物的IgE结合能力以及体外诱导人嗜碱性粒细胞的脱颗粒能力。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结果及结论如下:1.首先对干燥后的花生仁进行热加工处理(水煮:100℃、15 min;烘焙:170℃、10 min;油炸:152℃,400 s),得到四组花生样品(包括未加工组),对花生进行研磨脱脂得到花生脱脂粉,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四种花生样品中的总蛋白含量。利用叁种提取方法对脱脂粉中的蛋白进行提取(方法1:利用50mmol/L的Tris-HCl在4℃下磁力搅拌提取;方法2:利用20 mmol/L的Tris-HCl在4℃下磁力搅拌提取;方法3:利用高序列两性离液剂在60℃下超声波处理提取),并采用Bradford法对提取液中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蛋白提取率。采用SDS-PAGE实验对提取物中的蛋白组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叁种方法提取加工花生中的粗蛋白时,方法3的蛋白提取率最高,它对最难提取的烘焙花生中蛋白的提取率可达25.85%,对其余叁组花生的蛋白提取率高达50%以上。叁种方法对烘焙花生中蛋白的提取率均显着低于其它叁组样品,分别为3.72%、4.08%和25.85%。而SDS-PAGE的实验结果发现方法1提取的蛋白条带数目最为丰富,说明相比于其它两种提取方法,方法1可以从热加工花生中提取出更多种类的蛋白。2.利用圆二色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加工方法和提取方法对花生蛋白高级结构的影响,并将花生脱脂粉进行体外模拟消化,通过Tricine-SDS-PAGE实验鉴定消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水煮花生蛋白提取物的叁级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而二级结构变化不大;烘焙花生蛋白提取物的二级结构α-螺旋成分大量损失,并且紫外吸收强度降低,说明高温烘焙处理导致花生蛋白的高级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对于油炸花生,方法1和方法3得到的蛋白提取物的高级结构变得更加舒展,而方法2得到的蛋白提取物的高级结构则基本不变。因此,除了加工方法,不同的提取方法也可以影响花生蛋白的高级结构。胃肠消化结果显示,经过胃蛋白酶消化80 min后油炸花生所剩蛋白条带数目最少而且灰度最浅,说明油炸花生易被胃蛋白酶消化;而经过模拟肠液消化40 min后烘焙花生的蛋白灰度最浅,说明烘焙花生在肠消化时消化速率最高,热加工增强了花生蛋白的消化性。3.热加工导致花生中的蛋白结构和消化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致敏性。利用竞争抑制ELISA法测定了加工花生蛋白提取物和脱脂粉消化产物的IgE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方法1得到的蛋白提取物中,油炸花生的IgE结合能力略强于未加工花生,水煮和烘焙花生的IgE结合能力则低于未加工花生,其IC50值分别为:油炸1.9μg/mL,未加工2.1μg/mL,水煮3μg/mL,烘焙4.5μg/mL;方法2得到的蛋白提取物中,油炸花生的IgE结合能力强于另外叁组花生,其余叁组的IgE结合能力相近,其具体IC50值如下:油炸3.5μg/mL,未加工7.0μg/mL,水煮6μg/mL,烘焙7.2μg/mL;方法3得到的四种蛋白提取物的IgE结合能力大小相近,其IC50值分别为:烘焙0.9μg/mL,油炸1.0μg/mL,水煮1.2μg/mL,未加工1.3μg/m L。四组花生脱脂粉的胃消化产物中,油炸花生与未加工花生的IgE结合能力相近,水煮和烘焙花生的IgE结合能力略有下降,但两者之间大小相近;四组脱脂粉的胃肠消化产物中,与未加工花生相比,油炸花生的IgE结合能力增强,水煮和烘焙花生的IgE结合能力减弱,该结果与方法1得到的蛋白提取物的结果相似,这可能与方法1能够提取出更多种类的过敏原蛋白有关。由此可见,对热加工花生样品的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方法和模拟消化处理)可直接影响其潜在致敏性的判定结果。以脱脂粉胃肠消化产物为对象进行判定,不受蛋白质提取损失的影响,其结果相对较为可靠。4.通过检测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模型中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综合评估加工花生蛋白提取物和脱脂粉消化产物的致敏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因子评估热加工花生蛋白提取物的潜在致敏性时,发现不同因子的测定结果有所差异,如在检测方法2提取的水煮花生的蛋白提取物时,与未加工花生相比,水煮花生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程度降低;但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的含量升高,说明其募集粒细胞促炎症因子的能力提高。而在评估热加工花生脱脂粉的模拟消化产物的致敏性时,结果较为一致。结果显示,与未加工花生相比,花生经油炸处理后可以降低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释放β-HEX的程度和钙离子内流的程度,即效应细胞脱颗粒程度降低;而经过烘焙处理后则可以提高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程度。由此可见,在对热加工花生的致敏性进行评估时,其结果还会受到评估方法的影响,而对脱脂粉进行模拟消化后,再采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模型评估其致敏性时,结果相对较为可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30)

高林,赵文婷,田侠,米瑞芳,胡小松[9](2017)在《富硒花生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富硒花生多以初级产品形式流向市场,深加工产品少的现状,本试验对高附加值的富硒花生分离蛋白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研究。以富硒花生为原料,采用超高压辅助提取技术对花生油脂进行充分地脱除,并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富硒花生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初步探明富硒花生在不同加工阶段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条件:压力300 MPa,时间5 min,超高压辅助结合恒温水浴浸提6 h的脱脂处理可大幅提高脂肪脱除率;在蛋白提取工艺中,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作为响应面优化因素,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pH 9.1,时间97 min,液料比1∶11 g/m L;富硒花生在不同加工阶段硒含量的变化表明,通过此加工工艺,富硒花生分离蛋白粉能很好地保持原料中的硒含量,尤其是有机硒含量,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深加工富硒花生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蒋栋磊,葛攀玮,朱丽,俞程凯,葛庆丰[10](2017)在《花生过敏原蛋白Ara h2的分离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领域内比较突出的问题,花生因其高致敏性被列为八大致敏原之首。在花生致敏原中,Ara h2是主要致敏原。以Ara h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生脱脂,设置不同浸提液、pH、料液比、浸提时间的蛋白质浸提条件,透析分离纯化目标蛋白质,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优化结果进行鉴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90min、浸提pH值7.4、浸提料液比1∶8、浸提液Tris-HCl缓冲液。在此优化条件下目标蛋白质含量可达1.58mg·mL~(-1),浸提率可达47.8%。(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天然花生为原料,冷榨去油并粉碎之后,通过浸提获得Ara h6粗蛋白液,再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分子筛凝胶过滤法进一步纯化,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Ara h6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Ara h6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季慧,陈野.常压低温等离子处理提高花生分离蛋白水合性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2].夏潇潇,付岩,王飞,孙季,张鹏.花生中致敏蛋白Arah6的分离纯化实验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3].郭呈斌.花生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和应用[D].河南大学.2019

[4].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李勇.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制备工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5].吴周山,李晨,薛瑞,梁忠,薛峰.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花生分离蛋白接枝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丁昱.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7].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丁昱.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C].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李坤.叁种方式热加工干花生的蛋白分离及其致敏性评估[D].南昌大学.2018

[9].高林,赵文婷,田侠,米瑞芳,胡小松.富硒花生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的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17

[10].蒋栋磊,葛攀玮,朱丽,俞程凯,葛庆丰.花生过敏原蛋白Arah2的分离纯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

标签:;  ;  ;  ;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季慧,陈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