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于航,薛冬梅,王义东,郑薇,王中良

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于航,薛冬梅,王义东,郑薇,王中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群落,土壤深度,分子生态

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航,薛冬梅,王义东,郑薇,王中良[1](2019)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农田土壤深度梯度的响应-分子生态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农田土壤表现出各种特征,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功能过程。随着深度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类型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虽然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驱动因子已得到很好的研究,但微生物群落对农田土壤深度梯度的响应和适应性尚未完全了解。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16S rRNA测序的OTU数据,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网络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分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石文莉,蒋如东,马天海,阮晓红,张亚平[2](2018)在《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特征及其环境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水湖泊沉积物所富集的微生物是湖泊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其群落结构及种间交互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赋存环境理化特征、种属特征进行了鉴别.基于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构建并分析了各湖区分子生态网络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湖区主要组成门类一致,主要为Protebacteria,Bacteroidetes,Nitrospire,Verrucomicrobia和Acidobacteria等14个门;在多个分子生态网络中均起重要作用的关键OTU共五个,分别属于Thermodesulfovibrionaceae,Pedosphaerales,Anaerolineae和Betaproteobacteria,是C,N等元素循环的重要种属;中度富营养湖区分子生态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359~389,1131~1679,5.86~9.35)高于轻度富营养湖区(254~296,518~721,3.50~5.68),表明中度富营养湖区微生物种间交互更密集,网络抗环境干扰能力较高,其正相关关系比例(91.66%~99.76%)高于轻度富营养湖区(77.22%~87.66%),共生关系更显着;环境因子相关关系表明,影响轻度及中度富营养水平湖区分子生态网络模块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为P(TP)和C,N(TOM,TN,NH+4-N,NO-3-N).(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周剑忠[3](2005)在《藏灵菇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及微囊化发酵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民间流行用藏灵菇泡牛奶,待牛奶酸化后饮用,据说长期饮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补充维生素,延缓衰老,消除疲劳,特别适合胃病、肾病、肝胆病患者。藏灵菇是一种乳白色、胶质状的块状物,外形酷似米粒,上面栖息着多种微生物,经过长期在牛奶中培养,体积会增大很多,形状如盛开的雪莲,所以有人称之为西藏雪莲。藏灵菇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它与传统的酸奶或用其他纯种乳酸菌发酵剂制成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最显着的特征是除乳酸发酵外,还伴有轻微的由酵母菌引起的酒精发酵,是一种集酸味、醇味为一体的新型发酵乳制品,将其作为乳品家族的一个新品加以开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这种产品都是以藏灵菇为发酵剂进行制作,由于藏灵菇的来源不稳定,用藏灵菇制作酸奶,需进行藏灵菇的回收,清洗等处理,操作十分复杂,不同来源的藏灵菇上微生物的菌相及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限制了它的工业化生产。如何运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既能保持传统风味,又能简化工艺和稳定生产的纯培养发酵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研究藏灵菇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入手,了解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分布,以及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结合传统的分离技术,分离到了优势菌株,然后进行微囊化、高密度培养、优化组合等方面的研究,为提供稳定的优良发酵剂,进而进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藏灵菇中微生物的分布,藏灵菇内层细菌密度比外层小,以弯曲长杆菌为主,有部分椭园形酵母,同时可以观察到有相互交织的纤维结构。外层细菌密度较大,以短杆菌为主,有少量酵母菌存在,几乎看不到载体材料。 2.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藏灵菇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不同来源的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藏灵菇间细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为78%~84%,酵母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为80%~92%。 3.对藏灵菇中细菌和酵母菌DGGE图谱上主要条带进行DNA的回收,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细菌菌落结构指纹图谱上的条带序列与乳酸菌的16S rDNA有着很高的同源性,从两图谱上共获得了6株乳酸菌,1株不可培养微生物和4株酵母菌的信息。 4.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藏灵菇奶发酵过程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12-01)

陈桐生,李建军,岑英华,孙国萍[4](2005)在《不同pH条件下除臭生物滤池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子生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滤池中不同pH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通过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除臭生物滤池的生物种群的结构变化,并回收主要的DNA片段,采用PCR测序及T载体克隆测序,明确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除臭生物滤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存在较大差别,强酸性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作用,与中性条件相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在滤池的不同层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差异,序列比对显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为更好的处理恶臭气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浅水湖泊沉积物所富集的微生物是湖泊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其群落结构及种间交互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赋存环境理化特征、种属特征进行了鉴别.基于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构建并分析了各湖区分子生态网络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湖区主要组成门类一致,主要为Protebacteria,Bacteroidetes,Nitrospire,Verrucomicrobia和Acidobacteria等14个门;在多个分子生态网络中均起重要作用的关键OTU共五个,分别属于Thermodesulfovibrionaceae,Pedosphaerales,Anaerolineae和Betaproteobacteria,是C,N等元素循环的重要种属;中度富营养湖区分子生态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359~389,1131~1679,5.86~9.35)高于轻度富营养湖区(254~296,518~721,3.50~5.68),表明中度富营养湖区微生物种间交互更密集,网络抗环境干扰能力较高,其正相关关系比例(91.66%~99.76%)高于轻度富营养湖区(77.22%~87.66%),共生关系更显着;环境因子相关关系表明,影响轻度及中度富营养水平湖区分子生态网络模块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为P(TP)和C,N(TOM,TN,NH+4-N,NO-3-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于航,薛冬梅,王义东,郑薇,王中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农田土壤深度梯度的响应-分子生态网络分析[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石文莉,蒋如东,马天海,阮晓红,张亚平.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特征及其环境响应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3].周剑忠.藏灵菇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及微囊化发酵剂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4].陈桐生,李建军,岑英华,孙国萍.不同pH条件下除臭生物滤池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子生态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

标签:;  ;  ;  

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论文-于航,薛冬梅,王义东,郑薇,王中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