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探讨赵顺昌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探讨赵顺昌

身份证号码:63212419811112xxxx

摘要:公路桥梁工程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部分。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使用。本文主要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展开探讨,在解释相关技术优势后,主要阐述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技术要点,旨在为后续开展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关键词: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近几十年中创造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着交通行业的建设不断走向成熟。作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部分,公路桥梁关系着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更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事业的安全性与长久性。公路桥梁工程往往容易遭受来自技术工艺、施工质量、极端恶劣天气、来往车辆承载压力及轮胎接触磨损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人为或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质量严重滑坡,出现沉降、断裂、裂缝等严重的质量病害,公路桥梁可能因此失去应有的载荷能力,成为不断威胁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因此,持续关注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质量,及时针对公路桥梁展开合理的加固维修等维保防护措施,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加可靠的选择。现阶段,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加固技术有很多类型,本文将结合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可在当前实践基础上加深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正确认识,为更好地开展应用提供帮助。

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概述

1.1体外预应力基本概念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属于主动加固技术的一种,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结构体的新建及改建、加固工程中。体外预应力结构概念主张利用分布在结构主体截面之外的预应力束来加强对结构的预应力,有别于传统的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等加固方法,主要通过提升结构承载能力、增大结构刚度、降低结构挠度、释放构件内应力、调整结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等作用来实现加固。体外预应力系统主要由锚具、体外索、锚固块、转向块、减振装置等组成。

1.2体外预应力优缺点

对体外预应力的优点而言,利用加固技术完成的结构体系基本展现如下优点:(1)技术所用锚固构件的规格小,自重轻,结构承载能力提升快。(2)结构体的预应力筋常出现在锚固或转向处,有效降低摩阻损失,增加预应力效率。(3)整个加固技术不会对原结构体造成明显损伤,可保持桥下净空,不阻碍交通畅行。(4)加固技术以桥梁病害为参考可分全桥或局部加固,整个技术应用灵活简便,多数情况下无须投入过量人力设备,有效控制成本。(5)整个加固技术无需强调混凝土粘结,一旦受到荷载应力则可分散在预应力筋上,对整个结构的受力起到良性保护。(6)体外预应力加固所产生的索力,可积极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更换增加维护成功度。(7)该技术能够高效实现公路桥梁裂缝修补,积极分担桥梁结构分重力,不断优化桥梁承载能力,完成整体的结构加固。(8)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可有效提升结构承载力与刚度,总体上有利于延长公路桥梁使用寿命。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缺点主要体现在几方面:(1)加固中所用锚索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对防腐蚀要求较高。(2)如转向或锚固区域附近应力集中且作用力大,施工技术要求高。(3)体外索张拉力对锚具及夹片的要求很高,索张力不足以充分发挥体外索强度高优点。

1.3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常见布置形式

对于不同的公路桥梁原有结构形式而言,后期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还需要积极参考来自桥梁可用施工空间、桥梁所受人为或自然病害、当前所采取的加固措施等综合因素,从而布置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从整个桥梁结构中体外锚索的可见位置来区分,可以实施顶板体外索、腹板体外索、底板体外索等多种加固技术形式。若积极考虑加强以体外索锚固形式来实施体外预应力加固,则可实现钢结构及混凝土结构锚固的体外索。

2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技术要点

2.1放样定位

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加固技术而言,放样定位必须要慎重对待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一般情况下,桥梁的加固放样定位也存在不同的形式,如可细化分为滑垫板及锚固支座位置的放样定位、上锚固定点位置的放样定位等。对于滑垫板及锚固支座位置的放样定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准确设点,认真确定梁体底部的锚固中心并朝着跨中方向进行量取工作,同时对应取垫块中心与跨中位置。第二步就是将标记出已经测定完的数字到桥梁底端的两侧,并且开始在桥梁底面进行绘图作业,主要绘制垫板垫快与各种螺栓孔洞位置,要准确反映出垫板的平面尺寸数。第三步即集中在垫块内组织放样,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桥梁挠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直接忽略。

对于上锚固定点的放样定位而言,还可以根据其技术工艺的不同分别按斜筋位于梁体顶端与梁体断面的锚固定点放样定位、斜筋位于梁体两端的锚固定点放样定位两种情况来处理。对于斜筋位于梁体顶端与梁体断面的锚固定点放样定位活动,应该认真地总结,划出单梁顶面的纵轴线,并以此线作为挤出点,后可直接选择以顺纵桥方向来对锚固点与桥梁端的实际距离组织测量。对斜筋位于梁体两端的锚固定点放样定位的情况而言,应注重对梁体顶端到底端所构成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并且沿水平方向对所有规划过的锚固点横向距离进行测量,同时尽可能标记处所有的关键点。对于上锚固点放样定位这一过程,由于不同环节都可能对整个桥梁的钢筋结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在桥梁工程中,梁顶板与腹板等不同的钢筋结构所受应力较为集中,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如直接对锚固受力集中区域的上锚固定点进行调整,进一步预防出现钢筋结构受损破坏与切断钢筋情况。

2.2上锚固点设置

体外预应力加固要积极关注上锚固点的设置情况。若上锚固点出现在桥梁的顶端或者是桥梁端侧的顶面时,要确保斜拉的钢筋能够快速顺利的穿行,还需要在桥梁的顶端或者是桥梁端侧的顶面进行开孔,孔洞的倾斜角度要与斜拉的钢筋角度保持一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先将桥梁表层所具备的铺装层与混凝土保护层全部破坏,露出其中的钢筋结构,同时尽可能保证与斜拉的钢筋角度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设置对应规格与角度的对凿孔架,灵活应用各种凿岩机钻杆通过凿孔架进行钻孔,在钻孔过程中要求始终保持凿岩机的钻头与所有标记出现的各锚固点之间保持统一水平。处理完成上锚固点凿孔应及时清理混凝土碎渣,同时在混凝土裸露面涂抹环氧胶液,在施加环氧水泥砂浆。若上锚固定点选择在梁体顶端设置,则应持续要求锚垫板上层表面与梁端顶面平行或稍低,使得整个混凝土保护层在锚固定点施工覆盖时厚度足够。

2.3转向装置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中,需要注意对各种外部锚索加固技术的应用,要充分重视各种转向装置的作用。结构体中的转向装置需要讨论的关键点就在于装置性能与不同的荷载应力的传输形式。预应力的作用效果往往受到转向装置的影响。转向装置可以通过改变体外预应力砼结构预应力筋的方向组合完成预应力筋曲线设计。转向装置设计时应该强调对结构体折角处的预应力筋分析,要准确匹配,同时积极防止形成多余的附加应力。当然,对于结构转向装置的制造加工往往需要远离施工现场,而且还需要控制整个加工过程须在图纸指导下进行,还需要严防焊接变形,积极提高安装合理性。

结束语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有其他加固技术无法比拟的操作优势,十分值得推广应用。在日常施工应用中,应加强对放样定位、上锚固定点、转向设置等技术操作的分析研究,并积极优化其中的技术手段,从而能提升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谷元军.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217-217.

[2]王学龙.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6):12-13.

[3]秦文广.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299-300.

标签:;  ;  ;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探讨赵顺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