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周刘

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周刘

导读:本文包含了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化码,级联,阶梯码,软输出译码算法

级联译码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刘[1](2018)在《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的编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码是近年来编码理论的一个巨大突破,它被证明了能以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达到二元离散无记忆信道(Binary-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B-DMC)的容量,因此问世以来受到了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第五代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已将其选为增强型宽带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但是在码长有限的情况下,极化码无法对信道进行完全极化,使一部分信息在极化不完全的子信道上传输,导致误码率增大。为了提升有限长极化码的性能,本文研究了传统的级联方案,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并为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设计了相应的并行软输出迭代译码算法。为进一步提升译码性能,在极化码序列SC译码(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与循环冗余校验(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CRC)码结合的基础上,对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并行软输出迭代译码算法。分析了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的译码性能上下界。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所示:根据有限长极化码的性能缺陷,简要回顾了信道极化现象,分析了系统极化码字的构造方法。并重点研究了极化码的软输出译码算法,包括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和软删除(Soft Cancellation,SCAN)译码算法。同时研究了选择低密度奇偶校验(Lower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和BCH码分别为外码的级联极化码方案。分析并验证了能够采用软信息译码算法的级联码字结构,可以达到更好的译码性能。为了能够使在可靠性较差的子信道传输的信息位得到级联,选择系统极化码(Systematic Polar Codes,SPC),并结合阶梯码的结构,提出了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的方案。该方案将系统极化码中在可靠性一般的子信道传输的信息位与下一个系统极化码的可靠性较高的信息位进行级联。同时,根据极化码的BP译码与SCAN译码,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分别设计了对应的并行软输出迭代译码算法。并仿真验证了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能够有效提升有限长极化码的译码性能。为了进一步改进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的译码性能,在常规极化码SCL译码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软输出SCL(Soft SCL,SSCL)译码算法,并结合CRC校验码设计了一种改进的CRC-SSCL译码算法,可以使用CRC校验码可以在CRC-SSCL的并行软输出迭代译码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进行CRC校验,将通过校验的信息位当做固定位处理,以提升译码性能。然后,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级联码的性能,推导了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理论译码性能的上下界。最后经过仿真证明了这种改进算法性能的优异,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推导的理论性能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黄力,王钰,邢座程[2](2018)在《改进型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的改进方案——流水线型译码算法。该译码算法采用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相结合的译码方案,能够将面向组的译码方案变为面向流的译码方案,同时在保持算法复杂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运算单元,并有效消除传统SC译码的错误传播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流水线型译码算法的差错性能,证明了当码长越大,误帧率P_F越小。然后研究了如何实现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的结合,给出了如何消除内外译码交替进行时出现的"控制冒险"的方法,总结了如何确定级联方案内外码参数的4条准则。最后计算了流水线型译码器的算法复杂度、译码延时和PE数量。(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8-16)

范文同,马林华,林志国[3](2016)在《一种新颖的并行级联LDPC码译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并行级联低密度奇偶校验码(PCGC)译码算法采用串行算法导致译码延迟大,难以在实时通信系统中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CGC码译码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各子码进行并行消息迭代,对相同的信息位进行变量消息联合更新,实现了PCGC码的并行译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PCGC码译码算法相较于传统译码算法译码延迟降低,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性能弱于后者,信噪比较高时,误码率性能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谢斯林,杨孔哲,杨柳,王雅慧[4](2016)在《串行级联卷积码的差分解调译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迭代解调译码算法是一种提升差分调制系统解调性能的方法。将DPSK的迭代解调译码算法应用到具有高编码增益的串行级联卷积码编码系统中,通过解调与译码的联合迭代,有效改善了传统差分解调带来的性能损失。同时针对串行级联卷积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联合迭代解调译码算法,软解调器与串行级联卷积码的子译码器直接进行软信息的交换,简化了接收端的系统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迭代解调译码算法可以有效提升DPSK调制的串行级联卷积编码系统的性能,优化后的算法可以获得几乎相同的性能增益,并且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王惠琴,王粉,曹明华,柯熙政[5](2015)在《光级联空时编码中的一种联合检测迭代译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光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模型,通过将低密度校验码(LDPC)高可靠性的译码结果反馈给分层空时编码(BLAST)译码器,提出了一种适合于LDPC-VBLAST光级联空时编码系统的联合检测迭代译码算法。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该译码算法的误码性能,并和简单级联译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检测迭代译码算法的误码性能明显优于已有的简单译码算法。另外,采用数值分析法分析了迭代次数对该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折衷考虑系统误码性能和译码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要合理选取迭代次数,即迭代次数不宜选取过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陈猛[6](2014)在《LDPC码的级联译码算法的改进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短码长中LDPC码的OSD串行级联译码算法,给出了一种FPGA实现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芯片中的块RAM资源,实现了OSD译码中GF(2)上的高斯消元算法,避免了其对逻辑资源的大量消耗。结果表明,该实现方案可在中低端FPGA上实现500 kbit·s-1吞吐量的LDPC码OSD串行级联译码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黄晓可,刘洛琨,郭虹[7](2014)在《一种基于短LT码的级联编译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时无线通信对短纠删码的需求,提出一种短码长LT码与传统纠错码的级联方案。在综合考虑算法复杂度与纠错性能的情况下,选取RS码和卷积码的级联(Reed solomon convolution coding,RS-CC码)以构造等效删除信道,并采用实时性高的短LT码实现纠删功能。设计了一种适合短LT码的译码算法,同时给出了编码度分布的选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短喷泉码相比,文中短LT码成功译码时所需编码冗余更少,应用到级联方案后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4年03期)

高冰[8](2011)在《串行级联生成阵码编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Turbo码和LDPC码获得了接近Shannon限的良好性能,但是由于其编码或者译码复杂度不是最低的,在实现过程中还有优化空间。本文对低密度生成矩阵(LDGM)码进行研究,由于其采用迭代译码方法,译码复杂度低;为系统码的构造,编码复杂度也较低。但由于校验矩阵中存在度为1的节点,导致部分节点的消息不能得到更新,所以LDGM码存在明显的错误平台。为了克服该现象引入了级联构造,构造多层译码结构,每一层都能够纠正部分错误,使下一层需要纠错的比特较少,从而改善了译码性能。引入调制编码技术(BICM-ID),有效提高无线信道传输效率的。本文重点研究了LDGM码的构造,用公式具体推导了其消息迭代译码过程,从复杂度和性能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LDGM码的译码和编码复杂度都很低,但是其性能稍差的结论,定量分析了影响性能的因素。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参数下的性能差异。引入串行级联的概念来消除错误平台,给出了详细的编码及译码消息迭代推导过程,并复杂度和性能两个方面对不同的译码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串行级联LDGM码在保证了低复杂度的情况下又能达到良好的性能的结论。文中提出了将性能优异的级联LDGM码应用于BICM-ID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无线信道传输效率,且由于采用解调器和译码器的消息反馈迭代使性能更好,通过仿真验证了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1-01-11)

苏承毅,张彧,潘长勇[9](2010)在《卷积-RS级联译码器并行帧同步算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卷积-RS码级联译码器中的帧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并行结构。该结构采用符号域同步算法替代传统的比特域同步算法,克服了传统级联译码器中帧同步器的速率瓶颈。该算法使用多路并行相关,再由状态机根据各路相关结果进行同步判断。设计中同时考虑了帧头容错和抗滑码功能。在Stratix II FPGA上,该帧同步器结构的实现可以达到1.2 Gbit/s以上的数据处理速率。(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0年11期)

高冰,别志松,田宝玉[10](2010)在《串行级联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提出了降低编译码复杂度的一种信道编码方式—低密度生成矩阵码(LDGM),并介绍了在生成矩阵上进行消息迭代译码的一种方式,但是其性能损失较大,所以介绍了串行级联低密度生成矩阵码(SCLDGM),并给出了两种可行的译码方式,既降低了编译码复杂度,又能获得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0)

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的改进方案——流水线型译码算法。该译码算法采用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相结合的译码方案,能够将面向组的译码方案变为面向流的译码方案,同时在保持算法复杂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运算单元,并有效消除传统SC译码的错误传播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流水线型译码算法的差错性能,证明了当码长越大,误帧率P_F越小。然后研究了如何实现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的结合,给出了如何消除内外译码交替进行时出现的"控制冒险"的方法,总结了如何确定级联方案内外码参数的4条准则。最后计算了流水线型译码器的算法复杂度、译码延时和PE数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刘.阶梯结构级联极化码的编译码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黄力,王钰,邢座程.改进型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研究[C].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8

[3].范文同,马林华,林志国.一种新颖的并行级联LDPC码译码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

[4].谢斯林,杨孔哲,杨柳,王雅慧.串行级联卷积码的差分解调译码算法[J].通信技术.2016

[5].王惠琴,王粉,曹明华,柯熙政.光级联空时编码中的一种联合检测迭代译码算法[J].光学学报.2015

[6].陈猛.LDPC码的级联译码算法的改进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4

[7].黄晓可,刘洛琨,郭虹.一种基于短LT码的级联编译码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

[8].高冰.串行级联生成阵码编译码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9].苏承毅,张彧,潘长勇.卷积-RS级联译码器并行帧同步算法及实现[J].电视技术.2010

[10].高冰,别志松,田宝玉.串行级联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译码算法研究[C].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  

级联译码算法论文-周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