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印度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注重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印度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虽然教育事业进步显著,但是政府过分重视高等教育,轻视初、中等教育的做法也存在一定问题。文章运用SWOT分析印度教育发展现状,吸收和借鉴其中有用之处,从推动“双一流”建设、注重教育公平、防止知识失业和人才流失三个方面提建议,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印度;教育;SWOT分析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教育开端也较早。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GDP增长率为7.1%,这与其大力发展教育有关。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印度具有相似性,两者皆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梳理印度教育发展历程,了解其教育近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一、印度教育的近况

印度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分为小学阶段和较高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1—5年级,较高小学阶段是6—8年级,总共时长8年。中等教育时长4年,分为初中和高中,每个阶段各为2年。高等教育差别大,分为国家重点学院和普通高等教育。此外,印度教育中还包含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其他方式。

(一)印度初、中、高阶段教育近况

印度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较为薄弱。虽为义务教育,但是没有完全普及,且辍学率也较高。根据印度学校教育和文化部的数据来看,2014—2015年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6.9%,辍学率为4.34%,距离100%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印度中等教育是一个过渡阶段,2014—2015年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78.5%,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54.2%,数量不断减少。1986年印度就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的观点,但实行情况并不乐观。截至2015年,高中生修习职业课程的比例基本上在4.5%左右徘徊,与25%的国家目标相距甚远。[1]

印度的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印度高等院校在短时间内形成“爆炸式扩充”。2014—2015年,印度学院机构有38498个,综合性大学有760所。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体现在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队伍,其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排在世界前3名。

(二)印度教育经费投入状况及来源

印度教育经费的投入,2014年总量达到4.72万亿卢比,占GDP的比重为4.13%。在总投入量中,从部门来看,教育部门投入3.73万亿卢比,其他部门投入0.99万亿卢比,比例接近4:1;从中央和地方的层面来看,中央投入684亿卢比,地方总投入4.65万亿卢比,比例接近1:68,地方投入占主体地位。

印度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5个方面。第一,政府支出。这项经费包括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中州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第二,学生学杂费,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的学杂费。第三,学校服务性收入,主要是高等院校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生产或服务来获取利润,包括举办远程教育、向社会提供出版物和信息咨询服务、向公司和企业转让科研成果和专利等。第四,私人捐赠,主要包括捐款和捐物,捐赠者大多来自于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第五,学生贷款和国际援助。

二、SWOT分析印度教育发展现状

(一)Strength优势

印度教育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专业高等教育的水平高、教育注重公平、经费投入多、吸引外国留学生深造等方面。印度高等教育专业水平在IT、物理领域较高,并得到世界的认可。印度教育注重公平,虽然种姓歧视依然存在,但是政府坚持保留27%的高校入学名额给弱势群体,并且在政府报告中单独列出来,统计其每年的入学情况。印度教育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仅每年有25%的毕业生出国深造,还会吸引大量留学生、国际人才来印度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主要归功于印度的“四免”政策,即免托福、免雅思、免担保、免入学考试。[2]

(二)Weakness劣势

印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平均文化率低、教育失衡等劣势。根据印度教育部的官方统计,2011的数据显示印度接受文化教育的比例达到了73%,这个程度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印度教育失衡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失衡和高等教育内部的失衡。[3]印度十分重视高等教育,重在培养人力资本,但是它却忽略了更为基础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本末倒置。而高等教育内部失衡体现在:公立大学很顶尖,私立大学很普通。

(三)Opportunity机遇

印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其经济的迅速提升奠定了基础。印度的基础教育旨在提高识字率,降低文盲的比例;中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引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高等教育是为了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这些举措都为印度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四)Threat挑战

印度教育的挑战,包括宗教问题、教育差距扩大、知识失业以及人才外流等。在印度,99%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其中83%的人信仰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观念中,知识的道路是获得解脱的一种途径,所以印度人去学校接受正规学习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这是一个阻碍。教育差距扩大,是由印度教育失衡引起的。一个来自表列部落的儿童,他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是13.7%,而一个普通的印度儿童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是24.3%,两者相差接近11%,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弥补的。此外,印度还存在知识失业和人才外流的现象。

三、印度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推动“双一流”计划,加快建设高专业水平的高校与印度相比,我国虽也有高水平的大学,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但是其影响力不够,在世界的排名不如印度理工学院靠前,这正是我国需要赶超的地方。2016年2月,我国教育部提出建设“双一流”的实施办法,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放眼于世界,改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建设高专业水平的高校,不仅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国际人才,来我国进行学习和交流,进而推动教育发展。

(二)教育更加注重公平

印度政府为表列种族和表列部落这些弱势群体保留了27%的高等院校入学机会,并在其政府统计数据中特别关注这一群体的入学率、文化率等方面,表明印度对教育公平的重视。而在我国,“寒门难出贵子”,高等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会使社会阶层固化,社会发展的脚步停滞,这一后果的严重性无法估量。我国可以向印度借鉴学习,保留高等院校的农村学生入学机会并设定一个比例,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营造相对公平的氛围。

(三)改善知识失业和人才外流的状况

中国的现状是每年有700多万的毕业生等待就业,但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可能专业不对口,可能所做工作不需要这么高的知识水平,这都意味着知识的浪费以及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要改善知识失业和人才流失的状况,就需要做到扩大内需,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其更加务实;推动供给侧改革,即推动教育变革,使学校专业和社会需求对口,让毕业生的处境不再尴尬,也防止人才外流。

参考文献

[1]景秀燕.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20.

[2]王丽华.印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87-91.

[3]安双宏.印度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教育研究,2012(07):130-133.

作者简介:陶苞朵(1996.06-),女,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标签:;  ;  ;  

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