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吕瀛

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吕瀛

导读:本文包含了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轭聚电解质,偶氮苯,荧光探针,淬灭

偶氮聚电解质论文文献综述

吕瀛[1](2016)在《基于含偶氮结构共轭聚电解质的蛋白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高灵敏度的、高特异性的蛋白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基于荧光淬灭原理的检测方法因其易于测量、高灵敏度、对检测设备要求不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基于FRET的荧光传感器在蛋白检测领域得到比较多的研究。近年来,许多具有高效淬灭能力的纳米材料作为淬灭基团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化学检测,而寻找新型具有高效淬灭能力的淬灭基团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共轭聚电解质(CPEs)是由π电子高度离域的主链结构和修饰带电荷基团的支链结构的一类聚合物,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和荧光发射强度,其亦由于分子导线效应而具有荧光放大淬灭作用。在本论文工作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自身不发荧光的两种新型的共轭聚电解质,即主链中修饰了偶氮苯、侧链上修饰了正负离子的聚苯乙炔(azo-PPEs),通过对其光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这类高分子对多种有机荧光基团具有很强的淬灭能力,可以作为FRET对中的淬灭基团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同时,我们又利用了标记荧光染料的寡核苷酸适配体探针和多肽底物探针作为FRET对中的荧光基团,并由此提出一个基于azo-PPEs的简单高效、通过荧光恢复检测蛋白的方法,即azo-PPEs侧链上修饰的正负电荷使其可以通过静电吸引与带相反电荷的不同类型的荧光探针结合,从而构成检测蛋白的传感体系。蛋白检测工作的原理是利用侧链上修饰正电荷的azo-PPE(+)与修饰负电荷的azo-PPE(-),分别与标记6-羧基荧光素的凝血酶适配体单链核苷酸探针(TBA-FAM)和标记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的bcl-xL蛋白多肽底物探针(PEP-TAMRA)通过静电吸引结合,通过发生FRET使探针的荧光被淬灭即释放出“荧光熄灭”信号,此时引入目标蛋白,寡核苷酸探针及多肽探针与目标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azo-PPE聚合物分离,导致探针的荧光得到恢复即释放出“荧光开启”信号,以此实现目标蛋白检测。本文通过azo-PPE类聚合物对TBA-FAM、PEP-TAMRA两种荧光探针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淬灭实验,对两种聚合物对于各自对应荧光探针的淬灭机制、淬灭常数、福斯特半径、FRET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分别利用azo-PPE(+)/TBA-FAM和azo-PPE(-)/PEP-TAMRA体系通过荧光恢复实验实现了对凝血酶和bcl-xL蛋白的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108 nM和0.397 nM,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特异性。本文工作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检测蛋白的方法,其便捷的实验方法、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使azo-PPE类聚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分子检测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张清,管义钧,曹国荣,杨冬亚,邱凤仙[2](2010)在《偶氮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其pH敏感行为和热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偶氮聚电解质上的羧基和偶氮生色基团的特性,研究了侧链偶氮聚电解质的pH值敏感性和热光性能.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了偶氮苯生色分子4-(4′-硝基苯基偶氮)苯酚,将生色分子、环氧氯丙烷和α-甲基丙烯酸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侧链偶氮聚电解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和核磁共振(1H-NM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偶氮聚电解质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89.8℃,表明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不同pH值的偶氮聚电解质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偶氮聚电解质对pH值具有高度敏感性.采用衰减全反射(ATR)原理测量聚合物波导薄膜在650 nm和TM偏振下的折射率和热光系数dn/dT,其值为-1.92479×10-4℃-1,是无机材料如硅酸锌玻璃(5.5×10-6℃-1)和硼硅酸盐玻璃(4.1×10-6℃-1)的10倍以上,较有机材料聚苯乙烯(-1.23×10-4℃-1)和PMMA(-1.20×10-4℃-1)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清,陈向晶,姜逸倩,邱凤仙[3](2009)在《侧链含偶氮生色分子的聚电解质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偶氮苯生色分子4-羟基-4'-偶氮苯甲酸,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生色分子与环氧氯丙烷和α-甲基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含偶氮支链的聚电解质(APE)。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等分析手段对中间产物和APE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APE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89.7℃,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9年08期)

和亚宁,王晓工[4](2009)在《聚丙烯酸酯类偶氮聚电解质的静电逐层自组装及表面起伏光栅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丙烯酸酯类偶氮聚电解质的DMF溶液以及DMF/H2O溶液的静电逐层自组装,制备了偶氮聚电解质-PDAC自组装多层膜。研究了溶剂体系变化对自组装膜的影响。在干涉的P偏振488nmAr+激光的作用下,在上述2种溶剂体系中形成的偶氮聚电解质/PDAC多层自组装膜均可在膜表面形成规则的正弦波形表面起伏光栅。光致表面起伏光栅的形成能力与自组装采用的溶剂体系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2009年06期)

张昊宇[5](2009)在《导电高分子/偶氮聚电解质多层膜和微尺度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具有很多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能,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偶氮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光响应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制备同时包含这两种聚合物的分子复合材料和相关的纳/微米结构,系统研究其功能性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对有关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纳/微米结构控制、电化学活性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的创新性成果。通过静电逐层吸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分别和四种偶氮聚电解质(PPAPE、PNACN、PNANT和PNATZ)的自组装多层膜。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和pH等,薄膜的层厚和内部结构可以得到精确控制。这类自组装多层膜具有多种电活性和光响应性,特别是具有丰富的电致变色功能性。通过改变偶氮聚电解质的种类和层数,自组装多层膜可表现出不同的电致颜色变化。建立了一种结合电化学聚合和静电逐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膜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导电高分子层,利用静电吸附引入聚电解质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导电高分子(PANI、PPY和PEDOT)和聚电解质(PNACN、PNANT、PEDOT:PSS)以及羧化MWNT等体系的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具备成膜快、薄膜增长可控等优点。该方法是一种制备偶氮聚电解质和不溶性导电高分子复合多层膜的有效新途径。利用模板电化学聚合、模板静电逐层自组装和软刻技术等,成功制备了导电高分子(PEDOT)的有序多孔介孔薄膜、超支化大分子重氮盐/聚(3-乙酸噻吩)的中空微囊泡,聚苯胺的表面起伏光栅等。系统研究了聚苯胺光栅在不同酸掺杂和电化学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的光栅衍射效率变化规律,利用Lorentz振子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不同酸掺杂程度对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规律。论文还探索了偶氮聚电解质(PPAPE)和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GLS)的模板静电逐层自组装。通过在聚苯乙烯胶体球表面的交替吸附,得到了固定化GLS的多层膜。对比游离酶,这种固定化酶在不同pH和温度环境下的酶活稳定性较高。研究了紫外光照对PPAPE/GLS复合膜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光照会引起PPAPE固定化酶活性小幅度下降。(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9-04-01)

李昕阳,和亚宁,王艳伟,庹新林,王晓工[6](2008)在《浸泡法和旋涂法对偶氮聚电解质静电吸附自组装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浸泡和旋涂静电吸附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含有偶氮生色团的聚电解质薄膜,比较了两种方法在自组装膜生长机理、膜结构以及膜光学性能方面的差异.利用紫外光谱和椭偏仪检测自组装膜的生长情况,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膜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偏振激光在膜表面进行了写光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浸泡法和旋涂法都可以制备出表面光滑均匀的含偶氮生色团的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但是浸泡法自组装膜的生长速度要比旋涂法快.在自组装膜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旋涂法得到的自组装膜可以写出明显的光栅而浸泡法不可以.随着自组装膜厚度的增加,两种方法得到的自组装膜都可以写出明显的光栅.这些结果说明浸泡法自组装膜内部聚电解质分子的层间穿插比较严重,而旋涂法自组装膜内分子穿插要弱得多.(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刘斌,李昕阳,和亚宁,王晓工[7](2008)在《侧链偶氮聚电解质在胶体微球表面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和微胶囊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侧链偶氮聚电解质应用于聚苯乙烯胶体微球表面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得到了偶氮聚电解质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多层膜覆盖的核壳微球.实验表明,组装后偶氮苯基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解聚集,得到的胶体微球可表现出明显的光色效应.研究进一步采用含肉桂酸酯的光敏聚电解质作为交联的保护壳层,并通过光交联反应使表面层发生交联固化反应.将上述具有核壳结构的胶体球溶解去除聚苯乙烯内核后,得到了含光响应聚电解质的空心微胶囊.(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焉学佳,邓永红,王晓工[8](2007)在《一种偶氮聚电解质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电逐层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光响应偶氮聚电解质(PEAPE)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自组装,重点讨论了pH值对静电逐层自组装以及对光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pH值越低,越有利于生成吸光度高的自组装膜,对应的自组装膜厚度也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偶氮聚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存在不同的电离情况.pH值越低,用于自组装的溶液中的聚合物链上的电荷数越少,链构象越卷曲.解释了不同pH值条件下自组装膜吸光度和厚度差别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和亚宁,李昕阳,范鹏伟,王晓工[9](2007)在《旋涂-逐层自组装制备光响应性聚丙烯酸酯类偶氮聚电解质多层膜》一文中研究指出Multilayer films of a polyacrylate-based azo polyelectrolyte were fabricated by a spin self-assembly method.By spin-coating solutions of the azo polyelectrolyte in DMF/H_2O mixed solvent and poly_(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AC) in water,high quality multilayer films were obtained.Dichroism was optically induced in the self-assembled films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a polarized Ar~+ laser beam at 488 nm.The dichroism was easily detected from UV-Vis spectra and exhibited long term stability.The orientational order parameter obtained was about 0.06 for the film.With interfering illumination of Ar~+ laser beams,significant surface relief gratings formed on the self-assembled multiplayer films were observed.(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李耀邦,邓永红,童晓岚,王晓工[10](2005)在《支化侧链偶氮聚电解质生色团H-聚集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偶氮聚电解质上的偶氮苯基团作为“探针”,研究了支化侧链偶氮聚电解质PMAPB6P-AA的偶氮生色团H-聚集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在不同THF/H2O配比情况下,H-聚集的速率有很大差别,THF比例越小,生色团发生H-聚集的速率越大,即偶氮聚电解质在溶剂体系中的疏水聚集对发生H-聚集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测定偶氮聚电解质上的“孤立”生色团和H-聚集体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值变化,表征了H-聚集过程的动力学,并分别用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偶氮聚电解质的H-聚集过程具有二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偶氮聚电解质上的羧基和偶氮生色基团的特性,研究了侧链偶氮聚电解质的pH值敏感性和热光性能.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了偶氮苯生色分子4-(4′-硝基苯基偶氮)苯酚,将生色分子、环氧氯丙烷和α-甲基丙烯酸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侧链偶氮聚电解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和核磁共振(1H-NM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偶氮聚电解质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89.8℃,表明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不同pH值的偶氮聚电解质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偶氮聚电解质对pH值具有高度敏感性.采用衰减全反射(ATR)原理测量聚合物波导薄膜在650 nm和TM偏振下的折射率和热光系数dn/dT,其值为-1.92479×10-4℃-1,是无机材料如硅酸锌玻璃(5.5×10-6℃-1)和硼硅酸盐玻璃(4.1×10-6℃-1)的10倍以上,较有机材料聚苯乙烯(-1.23×10-4℃-1)和PMMA(-1.20×10-4℃-1)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参考文献

[1].吕瀛.基于含偶氮结构共轭聚电解质的蛋白传感研究[D].清华大学.2016

[2].张清,管义钧,曹国荣,杨冬亚,邱凤仙.偶氮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其pH敏感行为和热光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

[3].张清,陈向晶,姜逸倩,邱凤仙.侧链含偶氮生色分子的聚电解质的合成及表征[J].化工时刊.2009

[4].和亚宁,王晓工.聚丙烯酸酯类偶氮聚电解质的静电逐层自组装及表面起伏光栅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

[5].张昊宇.导电高分子/偶氮聚电解质多层膜和微尺度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9

[6].李昕阳,和亚宁,王艳伟,庹新林,王晓工.浸泡法和旋涂法对偶氮聚电解质静电吸附自组装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8

[7].刘斌,李昕阳,和亚宁,王晓工.侧链偶氮聚电解质在胶体微球表面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和微胶囊制作[J].高分子学报.2008

[8].焉学佳,邓永红,王晓工.一种偶氮聚电解质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电逐层自组装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7

[9].和亚宁,李昕阳,范鹏伟,王晓工.旋涂-逐层自组装制备光响应性聚丙烯酸酯类偶氮聚电解质多层膜[J].高分子学报.2007

[10].李耀邦,邓永红,童晓岚,王晓工.支化侧链偶氮聚电解质生色团H-聚集的动力学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

标签:;  ;  ;  ;  

偶氮聚电解质论文-吕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