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林贞武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林贞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依折麦布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林贞武[1](2015)在《依折麦布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轻度血脂异常时,依折麦布对其尿微量白蛋白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以下简称FMD)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45例)或非依折麦布组(35例),治疗随防8个月。治疗前及后行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和尿白蛋白/肌酐等检查。结果从表2看出,以上两组病人基线情况相似。依折麦布组接受依折麦布治疗时间约8个月,检查显示指标均显着下降(P<0.01),包括: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尿白蛋白及肌酐;非依折麦布组患者后负荷后1h的FMD明显低于依折麦布组(P<0.05),且依折麦布组后负荷后1h的FMD升高最显着(P<0.01);依折麦布组和非依折麦布组负荷后4h FMD升高程度比较,组间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依折麦布组高于非依折麦布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依折麦布改善轻度血脂异常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5年05期)

彭晓玲,张荣奎,舒平春,吴世琴,林泽鹏[2](2011)在《依折麦布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轻度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随防8个月。治疗前及后行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和尿白蛋白/肌酐等检查。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基线情况相似。依折麦布组患者用依折麦布等治疗8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及尿白蛋白/肌酐均有显着下降;依折麦布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1 h的FMD升高最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后负荷后1 h的FMD,依折麦布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4 h的FMD升高也较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4 h的FMD。结论: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新型降脂药物依折麦布能明显改善轻度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22期)

关晶,杜荣品,宋维来[3](2008)在《牙周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共76例,牙周炎组41例,对照组35例。分别用血管超声评估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值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明显减低[牙周炎组:(0.2±0.1)mm,对照组:(0.3±0.1)mm,P<0.01]。而在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炎组:(0.8±0.4)mm,对照组:(0.7±0.3)mm,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牙周炎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也明显增厚[牙周炎组:(1.1±0.4)mm,对照组:(0.9±0.4)mm,P<0.05]。结论牙周炎的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颈动脉内膜中层也较对照组增厚,这些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标志。(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8年01期)

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4](2005)在《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观察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C静脉输注前后,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4.7%)明显低于正常人(11.4%±3.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7.4%±8.1%)和正常人(28.3%±8.4%,P=0.32)无显着差别;维生素C静脉输注后,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16.3%±5.9%)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4.8%±4.7%,P<0.001),但硝酸甘汕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24.3%±9.6%)与静脉输注前(23.1%±8.2%,P=0.37)差别无显着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维生素C静脉输注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表明氧自由基增加致一氧化氮降解增多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06-01)

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5](2005)在《超声评价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并观察维生素 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 C静脉输注前后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 ,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2 %± 4 .7% )明显低于正常人 (11.4 %± 3.7% ,P<0 .0 0 1) ,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 7.4 %± 8.1% )和正常人 (2 8.3%± 8.4 % ,P=0 .32 )无显着差别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16 .3%± 5 .9% )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 (4.8%± 4 .7% ,P<0 .0 0 1) ,但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 4 .3%± 9.6 % )与静脉输注前 (2 3.1%± 8.2 % ,P=0 .37)差别无显着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表明氧自由基增加致一氧化氮降解增多(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6](2004)在《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观察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C静脉输注前后,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4.7%)明显低于正常人(11.4%±3.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09-01)

杨长卫[7](2003)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受损和静脉用维生素C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①证实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存在系统性内皮功能异常;②若存在肱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急性给予维生素C能否逆转这一功能异常。 方法 试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28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组和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肱动脉舒张反应试验,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FMD)及非内皮依赖性扩血管作用(硝酸甘油诱发的血管舒张作用,NTG-D),以检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存在系统性内皮功能异常。第二步在1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单盲、维生素C或安慰剂对照的交叉试验。在相隔1周交叉检测患者肱动脉对维生素C和安慰剂(盐水)的反应,维生素C(50mg/min,达20(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2003年02期)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轻度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随防8个月。治疗前及后行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和尿白蛋白/肌酐等检查。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基线情况相似。依折麦布组患者用依折麦布等治疗8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及尿白蛋白/肌酐均有显着下降;依折麦布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1 h的FMD升高最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后负荷后1 h的FMD,依折麦布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4 h的FMD升高也较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负荷后4 h的FMD。结论: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新型降脂药物依折麦布能明显改善轻度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林贞武.依折麦布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2].彭晓玲,张荣奎,舒平春,吴世琴,林泽鹏.依折麦布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

[3].关晶,杜荣品,宋维来.牙周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的观察[J].河北医药.2008

[4].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C].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5].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超声评价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

[6].杨好意,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李天亮.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7].杨长卫.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受损和静脉用维生素C的疗效[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

标签:;  ;  ;  ;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论文-林贞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