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传感网络论文-杨海波,赵克华,祝云凯

移动传感网络论文-杨海波,赵克华,祝云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传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下传感网络,信道模型,虚拟力,移动策略

移动传感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杨海波,赵克华,祝云凯[1](2019)在《基于信噪比-虚拟力算法的水下传感网络节点移动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移动过程中造成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导致的节点能耗不均衡、网络吞吐量和生存时间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的虚拟力算法。首先,考虑水下网络信道传输特性,构建信道信噪比数学模型;然后,以信噪比和节点度双指标修正传统虚拟力模型,讨论节点移动策略;最后,建立数值仿真环境验证移动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节点移动策略,本文所提出的移动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吞吐量,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颖,费莉,赖小龙[2](2019)在《基于深度信任网络的移动传感网高效分簇路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路由机制的设计可提高移动传感网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基于深度信任网络的移动传感网高效分簇路由机制。设计了传感器节点联系信息特征提取方法,从复杂的节点联系信息中挖掘核心特征,并依据挖掘的特征进行移动传感器节点的分簇。进而,综合考虑感知节点联系紧密度与能量状态,设计了高效的分簇路由机制,动态选取簇头节点进行簇内与簇间消息的路由。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分别提高平均投递率、平均投递时延、网络寿命性能14%、24%、23%以上。(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王灵矫,梁雅媚,郭华[3](2019)在《基于距离估计的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节点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MCL算法定位精度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估计的改进蒙特卡罗定位算法—DEMCL.首先根据网络连通度、锚节点信息和节点间的相邻关系估计目标节点与锚节点间的距离;然后利用该距离构建新的过滤条件加入算法的过滤阶段,以优化样本集和减小定位误差;最后以Matlab为工具对算法的定位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下,与MCL算法和MCB算法相比,DEMCL算法能保证更高的定位精度,同时减少了无效定位的节点数目,网络覆盖率可达到98.83%.(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方国灿[4](2019)在《水声传感网络中水下移动节点的分布式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声传感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UASN)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探索、水下数据收集、灾难预警、水下导航和军事行动等场景中,是海洋研究信息化的热点。定位技术作为水声传感网络中的支撑技术,常用于估计水下目标的位置、跟踪水下节点、优化媒体接入控制与路由协议的性能等。在水声传感网络中设计有效合理的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水声传感网络的特性,本文主要研究水下定位技术中的分布式被动定位技术。考虑到水下待定位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难以保持时钟同步,且定位周期长的问题,论文首先在基于定位报文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定位报文同步发送的TDoA定位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实现与详细的误差分析。TDoA定位算法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假设声速恒定,这会导致一定的定位误差;第二是要求所有信标节点保持时钟同步,这会导致高昂的同步代价。针对声速恒定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声速梯度(sound speed profile,SSP)的多径辅助测距定位算法。该定位算法结合了 TDoA算法和多径测距算法,水下节点额外利用了海底信标节点定位报文的几何反射径来辅助测距,进而以实测的声速梯度完成定位任务,提高了定位精度。针对同步代价问题,论文提出了 一种海底信标辅助定位算法。海底信标辅助定位算法仅要求海面信标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其中海底信标节点仅转发海面信标节点的定位报文。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提出的定位算法可以有效解决T D o A算法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基于定位报文的定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水下待定位节点的定位问题,但在定位跟踪中面临实时性和低能耗无法兼容的问题。针对于此,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序贯滤波的定位跟踪方法。论文首先构建了可以最大化覆盖海域的定位系统,并设计了信标节点广播定位报文的时序。考虑到时钟异步的特性,在滤波方案中将每组定位报文或者相邻两组定位报文中不同定位报文的到达时刻差作为观测值,实时处理观测值数量不同的情况;考虑有效声速随位置变化的特性,将有效声速作为状态量进行迭代更新,减小由于声速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位跟踪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水下移动节点的定位跟踪中。针对于定位报文同步发送的TDoA定位算法和基于滤波的定位跟踪方法,本文给出湖试验证。试验首先进行了定位报文同步发送TDoA定位算法的功能验证,并验证了信标节点拓扑结构大小和水下节点所处位置对于定位性能的影响;另外试验还验证基于滤波的定位跟踪方法在定位系统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01)

陆思一,陈友荣,任条娟,卢允伟[5](2019)在《稀疏无线传感网络的移动感知覆盖方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稀疏无线传感网的区域感知全覆盖问题,利用传感节点的移动,提出了一种稀疏无线传感网络的移动感知覆盖方法(MSC)。在MSC方法中,将整个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网格,建立权衡丢包率和传输时延的优化模型,提出细菌适应度函数并采用修改的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求解,获得移动传感节点的最优移动路径方案。仿真表明:MSC方法通过移动传感节点的位置、数据存储容量和传输数据时间等信息,能寻找一条全覆盖整个监测区域的最优移动路径,从而降低数据丢包率和数据传输时延。在一定条件下,MSC方法比RAND_D、HILBERT和TCM方法更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4期)

贺伟,梁潘[6](2019)在《移动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式协作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无线传感网络,并基于到达时间TOA(Time-of-Arrival)的测距模型,分析利用传感节点的移动信息进行定位问题,提出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分布式定位算法。推导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定位估计表达式;考虑到基于ML的协作定位的非凸性,选用二阶锥规划SOCP(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松驰技术求解。为了降低计算成本,采用分布式策略实施SOCP算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减少了均方根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04期)

彭凤英,焦键[7](2019)在《基于移动锚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中,锚节点位置决定了节点定位精度。为此,提出基于高斯-Markov模型的移动锚节点的节点定位(GM-MAL)算法。GM-MAL算法基于高斯-Markov移动模型,提出自适应锚节点的移动路径规划,通过速度调整策略、垂直平分线策略、虚斥力策略以及虚引力策略规划路径。在定位阶段,将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双凸形式,再利用交替最小算法(AMA)求解,进而获取更短的锚节点移动路径。实验数据表明,引入虚引力策略提高了路径规划精度,覆盖了更多的监测区域。此外,相比于线性算法,GM-MAL的定位精度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靳帅召[8](2018)在《移动传感网络中大规模持续性邻居发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成本传感器芯片和移动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停留交会应用(Docking Applica-tion)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大规模部署。停留交会应用的主要目标是要记录移动对象到达和离开特定位置的时间,以掌握移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和行为特性等信息。典型的停留交会应用包括旅游景点或遗产地的游客追踪、野外徒步者追踪与救援、动物习性监测等。停留交会应用中,往往会在特定位置(也称交会点)上部署固定传感器节点,在移动对象(也称兴趣目标)上部署移动传感器节点,通过这两类传感器节点的通信交互实现交会时间感知和相关信息交换。因此,停留交会应用的实现依赖大量移动传感器节点和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持续性的邻居发现。每一次邻居发现的延迟决定了停留交会应用中时间记录的精确性和应用的可用性,而邻居发现过程中的能量开销则决定了传感器节点的电池使用寿命和应用的鲁棒性。因此,如何同步减小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开销和邻居发现延迟这一对相互矛盾的指标,成为停留交会应用对邻居发现技术提出的主要挑战。针对这一挑战,结合停留交会应用中移动传感器节点和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邻居发现的特点,本文开展了以下叁方面的研究工作:1.首次提出利用移动信息辅助的全网时槽同步技术,以大幅度降低停留交会应用持续邻居发现过程的延迟。停留交会应用面向的是大规模移动传感器节点和固定传感器节点的持续邻居发现场景。本文将这一持续过程中的邻居发现行为划分为初始邻居发现和后续邻居发现两种类型。初始邻居发现发生在移动传感器节点初次进入网络并与固定传感器节点交会时;此后该移动传感器节点运动到其他固定传感器节点附近并进行的邻居发现行为都可认为是后续邻居发现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如果保证所有固定传感器节点的时槽同步,可以极大地降低移动传感器节点和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后续邻居发现延迟。然而在停留交会应用中,固定传感器节点由于部署距离和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进行通信交互,因此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时槽同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针对该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基于移动信息辅助的时槽同步技术:MASS(Mobility-Assisted Slot index Synchronization),利用移动传感器节点作为中介代理在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传递时槽同步信息,采用基于优先级的分布式参考点选择和时槽同步算法,逐步实现固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时槽同步。针对传感器节点的时钟漂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的时钟频率漂移估计和自适应的时钟漂移补偿方法。同时,针对时槽同步过程中的累积误差可能导致邻居发现性能由最优向最差情况的突变的问题,本文通过优化邻居发现协议的休眠-唤醒调度模式,有效避免了最差情况的出现。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传感器节点能量开销的前提下,MASS可以将停留交会应用中的平均邻居发现延迟降低两个数量级。2.研究了时槽长度优化技术,充分降低初始邻居发现延迟。对停留交会应用中的初始邻居发现,本文发现时槽长度是影响初始邻居发现延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传感器节点能量开销固定的情况下,缩短时槽长度理论上可以成比例地降低初始邻居发现延迟。然而,在目前邻居发现协议普遍采用的唤醒时槽工作模式下,当时槽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初始邻居发现延迟反而会出现爆炸性地增长。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目前邻居发现协议普遍采用的传感器节点唤醒时槽工作模式,通过测量研究的方法来分析缩短时槽长度和邻居发现延迟之间的变化模型,总结出过高的通信冲突是造成缩小时槽长度后邻居发现延迟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降低信标帧密度和引入随机唤醒机制等手段的时槽长度优化技术,来降低邻居发现周期内的邻居发现失败概率。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小的时槽长度下,该技术可以将初始邻居发现延迟降低一个数量级。3.优化了传统邻居发现协议中的唤醒时槽工作模式,首次提出异构唤醒时槽工作模式,进一步降低初始邻居发现延迟。同时,在目前性能最优的Searchlight邻居发现协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时槽长度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邻居发现协议所采用的唤醒时槽工作模式来达到降低邻居发现延迟的目标。首先提出异构唤醒时槽工作模式,将原本相同行为的时槽改变为行为不同的信标时槽和监听时槽;其次针对离散监听时槽可能增加的邻居发现失败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监听时槽的邻居发现协议Spotlight。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传感器节点能量开销的前提下,Spotlight能够在目前最优的邻居发现协议的基础上将邻居发现延迟进一步降低50%。最后,本文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游客追踪这一典型停留交会应用的现有应用系统和积累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邻居发现技术的性能指标。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邻居发现技术最高可以将原应用系统的平均邻居发现延迟降低20倍,而且可以将移动传感器节点的使用寿命从11个小时延长至44天。(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20)

王超[9](2018)在《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协同避障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感网络群的移动节点进行协同避障,能够有效提高传感网络群的稳定性。由于传感网络使用人数的增加,使得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增多,稳定性受到威胁。传统方法主要通过构建任意网络移动节点近邻移动节点集合,分析威胁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稳定性的因素,忽略了传感网络群自身隐藏结构冲突的性能,导致传感网络群稳定性差、协同避障精度偏低。提出基于SDLPP的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协同避障方法,利用网络移动节点流量的非线性时间序列特征,构建干扰滤波模型;获得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振荡衰减函数;通过KNN法对任意传感网络移动节点进行预处理,组建相似矩阵和同类矩阵,训练存在隐藏结构冲突的移动节点,引入SDLPP算法,构建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协同避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协同避障方面,其避障精度较高,避障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10期)

蔡绍堂,乐英高,胡骏,麻硕琪,曹莉[10](2018)在《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的移动传感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移动传感网络拓扑结构优化设计。该改进算法重新设计了群组内更新策略,采用随机双向更新策略,采用同一概率周期性随机选择簇头。通过算法仿真和结果分析,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与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混沌人工蜂群算法相比,在网络总能耗、负载均衡率、分组平均投递率、网络覆盖率、网络存活节点个数等方便表现其优越性,其中剩余平均能量比CQPSO、CABC提高了20%和9%。(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8年08期)

移动传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效路由机制的设计可提高移动传感网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基于深度信任网络的移动传感网高效分簇路由机制。设计了传感器节点联系信息特征提取方法,从复杂的节点联系信息中挖掘核心特征,并依据挖掘的特征进行移动传感器节点的分簇。进而,综合考虑感知节点联系紧密度与能量状态,设计了高效的分簇路由机制,动态选取簇头节点进行簇内与簇间消息的路由。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分别提高平均投递率、平均投递时延、网络寿命性能14%、24%、23%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传感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海波,赵克华,祝云凯.基于信噪比-虚拟力算法的水下传感网络节点移动策略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2].黄颖,费莉,赖小龙.基于深度信任网络的移动传感网高效分簇路由机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王灵矫,梁雅媚,郭华.基于距离估计的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节点定位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方国灿.水声传感网络中水下移动节点的分布式定位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陆思一,陈友荣,任条娟,卢允伟.稀疏无线传感网络的移动感知覆盖方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6].贺伟,梁潘.移动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式协作定位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7].彭凤英,焦键.基于移动锚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9

[8].靳帅召.移动传感网络中大规模持续性邻居发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王超.传感网络群移动节点协同避障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8

[10].蔡绍堂,乐英高,胡骏,麻硕琪,曹莉.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的移动传感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18

标签:;  ;  ;  ;  

移动传感网络论文-杨海波,赵克华,祝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