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吴冠磊

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吴冠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融合教育,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作用发挥

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吴冠磊[1](2019)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很多高校和社会的共识。高等融合教育主要包括学习的融合、生活的融合、教育的融合。高等融合教育是以学校融合为基础,以社区融合为依托,以社会融合为目的的教育理想。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顺势而为,主动转变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自觉提升文化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执行融合教育方面的政策,组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3期)

沈菲[2](2019)在《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叁重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作为新的传播场域深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互联网业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辅导员在这场“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8)

张晔[3](2019)在《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提升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辅导员的工作要点是严格执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和鼓励学子全面发展。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培养人才的主力军的责任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工作量也增大,这就需要辅导员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注重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鉴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现状分析,高校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角色定位还未清晰,缺乏自身全面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及提供引导辅导员如何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和提高职业素养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0期)

蒋惠咪[4](2019)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与主体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程"已逐渐向"课程思政"转变。辅导员队伍作为我国高校"大思政"格局下的一支关键力量,是延展思政课"主渠道"、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工作手臂"。因此,推进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有力补充,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9年19期)

夏敏[5](2019)在《关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中注重内涵发展,与时俱进,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做"立德树人"的先锋者、"心底无私"的教育者、"以人为本"的管理者、"影响灵魂"的工程师。(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逯朋[6](2019)在《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型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交流等各项需求,同时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媒体,辅导员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生管理者,要积极探索职业角色和能力提升转型路径,善于将日常的工作与时俱进地与新媒体相结合。在学习中思索,在工作中磨炼,在实验中检验,做新媒体工作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航者。(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1期)

周璇,宋玉[7](2019)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高校辅导员更科学、更合理的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与学校办学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定位,探讨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做好高校辅导员的策略,通过应用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各位辅导员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做好自身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28期)

吴爽[8](2019)在《浅谈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管理角色——墨菲定律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牵动舆论风向,为高校带来较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辅导员作为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管理的一线人员,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把控各个风险点。而墨菲定律为大学生危机事件预警机制的建立带来了理论依据和启示,有助于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认识,加强危机事件预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汪莹,林益贤[9](2019)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角色的冲突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角色矛盾的解决对策。要将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倾听、共情、尊重;要有遵守保密的职业操守;鼓励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坚持长期实践,接触不同的心理个案、积累经验,真正提升专业水平。(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6期)

吕国圆[10](2019)在《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变的成因、路径及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载体。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依赖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化程度。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直接作用者在管理的不同时期和层面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管理中辅导员角色转变的成因分析,探索辅导员工作应转变路径,并积极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有的作为。(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作为新的传播场域深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互联网业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辅导员在这场“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吴冠磊.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J].高教学刊.2019

[2].沈菲.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叁重角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张晔.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提升机制研究[J].长江丛刊.2019

[4].蒋惠咪.“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与主体自觉[J].改革与开放.2019

[5].夏敏.关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6].逯朋.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型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7].周璇,宋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J].知识经济.2019

[8].吴爽.浅谈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管理角色——墨菲定律的启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9].汪莹,林益贤.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角色的冲突和对策[J].新西部.2019

[10].吕国圆.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变的成因、路径及其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高校辅导员角色论文-吴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