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章淑慧

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章淑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诱发性注意偏向,焦虑易感性运动员,情绪,认知

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章淑慧[1](2010)在《诱发性注意偏向及其与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着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章淑慧,刘洁[2](2009)在《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着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刘洁[3](2009)在《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证明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能否改变其焦虑易感性,从而揭示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为情绪的认知加工模型提供实验研究支持,同时也为体育运动领域中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治疗心理选材及心理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的训练、测试方法。首先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再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实验应用DMDX系统控制材料的呈现和记录被试反应。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①注意训练前,两组的点探测反应时组间无差异,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要快于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训练后,负训组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快于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与训练前相同且反应更快;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快于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与训练前相反。②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组间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各指标均与训练前无显着差异;中训组除完成压力任务的正确率与训练前无显着差异外,其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着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①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②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从而证明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着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章淑慧.诱发性注意偏向及其与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

[2].章淑慧,刘洁.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学.2009

[3].刘洁.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焦虑易感性运动员论文-章淑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