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组元论文-李锋

能力组元论文-李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力组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基金属玻璃,相似组元,玻璃形成能力,合金稳定性电子理论

能力组元论文文献综述

李锋[1](2014)在《AL-TM-RE合金体系中相似组元替换对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铝基金属玻璃因其高比强度、良好的弯曲韧性等优异性能及成本低廉的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然而铝基非晶弱的玻璃形成能力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大临界厚度不到1mm,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其玻璃形成能力,以获得实际能够应用的大块体铝基非晶。按照电子理论结构模型,当费米球刚好在各方向上与主衍射峰所对应的伪布里渊区相切时,2KF=Kp(KF为费米球半径,Kp为布里渊区宽度),产生伪能隙,伪能隙位于费米面处,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DOS)达到最低,此时所对应的合金成分形成的金属玻璃最稳定。本文在叁元最佳形成能力成分Al86NiyY5基础下.通过引入相似元素替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获得结论如下:(1)Al跟TM元素之间成键时会发生电子轨道的杂化,因此随着Co不同含量的替代Ni,费米球半径KF的值会发生改变。Al跟RE之间不发生电子轨道的杂化,而是会改变与结构因子的主峰相对应的布里渊区宽度Kp的值。(2)Co的添加会改变KF的值,对于Ni9Y5、Ni6.75Co2.25、Ni6Co3、Ni4.5C04.5、 Ni3Co6,根据所预测的KF值以及实验测得的KP数据,发现Ni675C0225成分的2KF与KP的值最为接近,通过吹铸实验所获得的楔形样品非晶的临界厚度也最大,并且通过压铸实验成功获得了1mm的非晶棒材。(3)当用La元素部分替代Y元素时,XRD主峰所对应的角度会发生偏移,证明Kp的值发生变化。对于Y4La1、Y3.75La1.25、Y3.5La1.5、Y3.25La1.75、Y3La2, Y3.75La1.25成分的2KF与KP的值最为接近,通过吹铸实验所获得的楔形样品非晶的临界厚度也最大,并且通过压铸实验成功获得了1mm的非晶棒材。(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崔晓,徐保臣,王知鸷,王丽芳,张博[2](2013)在《1 t% g替代Zr_(57)Cu_(20)Al_(10)Ni_8Ti_5金属玻璃中各组元对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 t% g元素分别等量替代Zr57Cu20Al10Ni8Ti5金属玻璃的各个组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升温分析获得不同试样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不同尺寸(Φ8,Φ10,Φ12)吸铸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考察、验证元素替代后合金的实际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经比较发现,Ag替代Ti元素,其玻璃形成能力显着提高(直径实际增大4mm),同时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且临界冷却速率也明显降低,而Ag替代其他组元却无明显规律.针对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表明,本文结果未显示符合其Inoue的尺寸准则,混合焓判据也未显示出明显符合的现象.通过对堆垛密度的计算发现,1at%Ag替代Ti元素后使金属玻璃体系内部的堆垛密度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从晶化激活能、晶化反应速率常数两方面探讨了元素替代对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范新会,张诚栋,李炳,陈建,王鑫[3](2012)在《添加Ni组元对Cu-Zr-T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Cu-Zr-T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通过添加第四组元Ni,得到了4种不同的合金成分.利用快淬法制备出了Cu-Zr-Ti-Ni四组元非晶试样.实验结果表明,Ni组元的添加,提高了Cu-Zr-T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Ni组元含量为6%时,Cu52.55Zr11.4Ti30.05Ni6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增强,非晶合金的尺寸可达φ4mm.(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晓冬[4](2008)在《组元添加对Zr-Cu-(M)合金结晶过程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铜模铸造法制备楔形非晶合金样品,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为主要手段,分别研究了作为较大原子的Al、Ag对Zr-Cu二元合金结晶过程的干扰作用和规律,及作为小原子的Fe对Zr-Cu-Al与Zr-Cu-Ag叁元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大原子半径的Al、Ag作为第叁组元,对Zr-Cu二元共晶结晶过程有较强烈的干扰作用。具体表现为:1)试验中所采用的Zr-Cu-Al与Zr-Cu-Ag叁元合金都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2)在Zr-Cu-Al,及Zr-Cu-Ag合金楔形试样的结晶组织中,Al、Ag元素在领先析出的Zr-Cu相中的浓度较低,在领先相周围具有较高的浓度,说明Al、Ag元素通过在领先相析出的过程中发生溶质浓度再分配现象,从而对Zr-Cu金属间相的形成起着阻碍作用,这样从另一方面来说,提高了非晶形成能力。具有较小原子半径的Fe,作为Zr-Cu-Al与Zr-Cu-Ag叁元合金的第四组元,虽然符合与其它原子半径相差超过12%的条件,但其添加的结果却是对上述两种合金系的结晶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破坏了非晶形成能力。具体表现为:1)对于Zr-Cu-Ag合金来说,添加Fe后,由于Fe的原子半径较小,易于扩散,所以降低了Ag对Zr-Cu析出相的阻碍作用,从而促进ZrCu相的形成,进而引起整个体系结晶过程提前,破坏了非晶形成能力;2)对于Zr-Cu-Al合金来说,Fe的加入大大减低了楔形试样非晶区的大小。SEM分析表明,含Fe 5%的Zr-Cu-Al-Fe合金中在结晶前发生了相分离的现象,相分离的结果使得在过冷液相中形成了富Fe、Al区和富Cu区,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两个区域分别结晶,从而加速了整体的结晶过程。这样大大恶化了非晶形成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能力组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 t% g元素分别等量替代Zr57Cu20Al10Ni8Ti5金属玻璃的各个组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升温分析获得不同试样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不同尺寸(Φ8,Φ10,Φ12)吸铸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考察、验证元素替代后合金的实际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经比较发现,Ag替代Ti元素,其玻璃形成能力显着提高(直径实际增大4mm),同时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且临界冷却速率也明显降低,而Ag替代其他组元却无明显规律.针对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表明,本文结果未显示符合其Inoue的尺寸准则,混合焓判据也未显示出明显符合的现象.通过对堆垛密度的计算发现,1at%Ag替代Ti元素后使金属玻璃体系内部的堆垛密度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从晶化激活能、晶化反应速率常数两方面探讨了元素替代对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力组元论文参考文献

[1].李锋.AL-TM-RE合金体系中相似组元替换对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4

[2].崔晓,徐保臣,王知鸷,王丽芳,张博.1t%g替代Zr_(57)Cu_(20)Al_(10)Ni_8Ti_5金属玻璃中各组元对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作用分析[J].物理学报.2013

[3].范新会,张诚栋,李炳,陈建,王鑫.添加Ni组元对Cu-Zr-T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

[4].王晓冬.组元添加对Zr-Cu-(M)合金结晶过程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标签:;  ;  ;  ;  

能力组元论文-李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