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安娜

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安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文教学,积极人格特质,培养

积极人格特质论文文献综述

安娜[1](2019)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方式缺乏多样性,比较单一。在培养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是照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等的培养,并没有将之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部分教师思想落后,教育方式陈旧,并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王欣荣[2](2019)在《培育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的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男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早已经被证实。随着全省学前教育的大跨步发展以及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到幼教队伍中来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男幼师较之女幼师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学前教育院校对准男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却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大环境下压力重重的男幼师身上凸显的悲观性格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优化社会评价、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活动和关注职业生涯等策略探讨如何培养免费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38期)

王欣荣[3](2019)在《培育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的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男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早已经被证实。随着全省学前教育的大跨步发展以及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幼教队伍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男幼师较之女幼师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学前教育院校对准男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却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大环境下压力重重的男幼师身上凸显的悲观性格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优化社会评价、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活动和关注职业生涯等策略探讨如何培养男幼师的积极人格特质。(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9年36期)

毛笑雯,赵璐[4](2019)在《基于“00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级新生入校以来,"00后"已正式步入大学校园,面对高校一个新兴的群体,如何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详细分析"00后"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旨在将现今高校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且可行的手段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与质量。(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唐君军[5](2018)在《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人格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的主张,积极人格理论倡导关注人格中的积极力量,认为人格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同因素的交互耦合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积极人格特质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积极人格特质的兴起、内涵与结构及相关研究,以促进人们对积极人格特质有更深入的认识,旨在为研究者进一步开展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奠定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0期)

赵玉娟[6](201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知识和认识社会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小学生人格特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当前重成绩、轻教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培养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05期)

吴亚子,徐町,陈婷,贾雪蕾[7](2018)在《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诞生,与传统心理学研究所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类建设性力量和美好道德品质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1]。它主张心理学的工作重心应着眼于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积极促使个体健康并生活幸福[2]。短短20余年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3个层面,即主观层面上对个体过去(如满意度、成就感)、现在(如爱、幸福、快乐、愉快)、未来(如(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8年01期)

邙敬红[8](2018)在《浅谈古诗文诵读对形成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文对学生人格特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与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通过诵读,让学生学会真心待人、用心处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观、爱国情操与人文精神。(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8年04期)

董小宇[9](2017)在《社交网络亚文化传播中的用户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对以百度贴吧为例的社交网络互动中的亚文化群体进行考察,来探讨社交网络中纷繁多样的亚文化用户群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力图通过这样的研究,能从倍受争议的网络亚文化传播中探究出用户人格的积极表征与重构,为社交网络、亚文化以及人格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主要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可以帮助较清晰、完整地理解本文写作目,同时为全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界定提供基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本文将使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社交网络亚文化传播中的用户积极人格特质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进行了研究对象的选取。从积极人格的六大人格特质中,本文选取了超越人格特质、智慧与知识人格特质以及正义人格特质来进行分析,相关分析案例主要来源于百度贴吧,同时还有如微博一类的其它社交网络。第叁章以百度“李毅吧”的相关帖子为例,研究了“屌丝文化”中超越人格特质的表征与重构,具体包括希望、幽默、感谢的心情等维度。第四章以百度“宅文化吧”为例研究了宅文化中的智慧与知识人格特质的表征与重构。第五章主要以社交网络中广泛传播的恶搞视频、恶搞图片、恶搞文体等信息为例研究了恶搞文化中正义人格特质的表征与重构。本文认为,社交网络的兴起为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而在社交网络中聚集的亚文化族群用户,其自身的积极人格特质,就体现在多样的社交网络互动中。(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周进南[10](2017)在《辽宁省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大门敞开,迎接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等趋势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人才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的企业员工队伍受国际化市场经济带来的企业间激烈竞争所影响,造成员工心里问题及人格缺陷等一系列现象日益增多,要求企业管理者得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探讨、分析以找出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及稳定性的法宝。同时,员工本身也希望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长、特质来满足工作需求、应对工作压力及困难,实现在职业上的自我提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积极人格特质以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各专家验证了企业员工的人格特质与其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间确实存在显着性关系。不少企业管理者已开始对人格特质加以重视并将其作为录取、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在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Seligman提出的积极人格特质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辽宁省部分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被人们广泛认可的Seligman的6大美德和24项积极人格特质为研究维度(因研究范围有限,先提取10项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好奇心、喜爱学习、仁慈与慷慨、公民精神、公平公正、感恩、宽恕与慈悲、乐观与希望、灵性、热忱),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中国辽宁地区企业员工的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总体状况。本研究首先对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梳理,并重点探讨了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机理。其次,本研究提出了理论模型,随后进行问卷发放、回收和统计,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合格数据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辽宁省企业员工的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具有较低水平的特质为宽恕与慈悲和乐观与希望;具有中等水平的特质为仁慈与慷慨、公平公正、灵性;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质为好奇心、喜爱学习、公民精神、感恩、热忱;企业员工的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在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年龄、工作年限、职位、企业类型等7个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再次,本研究基于上部分的分析讨论,提炼出有关企业员工人格特质的6个不足点,并为企业提出建设性建议。最后,本研究对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做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男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早已经被证实。随着全省学前教育的大跨步发展以及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到幼教队伍中来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男幼师较之女幼师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学前教育院校对准男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却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大环境下压力重重的男幼师身上凸显的悲观性格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优化社会评价、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活动和关注职业生涯等策略探讨如何培养免费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参考文献

[1].安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

[2].王欣荣.培育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的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2019

[3].王欣荣.培育男幼师积极人格特质的对策探究[J].好家长.2019

[4].毛笑雯,赵璐.基于“00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知识经济.2019

[5].唐君军.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8

[6].赵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途径[J].中华少年.2018

[7].吴亚子,徐町,陈婷,贾雪蕾.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J].校园心理.2018

[8].邙敬红.浅谈古诗文诵读对形成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J].课外语文.2018

[9].董小宇.社交网络亚文化传播中的用户积极人格特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0].周进南.辽宁省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7

标签:;  ;  ;  

积极人格特质论文-安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