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阿拉坦宝鲁尔,布和吉雅

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阿拉坦宝鲁尔,布和吉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拉特,祭火,习俗

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文献综述

阿拉坦宝鲁尔,布和吉雅[1](2016)在《乌拉特蒙古族祭火习俗的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火是乌拉特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祭火活动历经千百年历史,现如今依旧延续着。本文主要通过对乌拉特蒙古族在重大节日节庆时进行祭火仪式的研究,来探析乌拉特祭火仪式、习俗、对火的崇拜,及火在乌拉特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历史演变轨迹。(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6年36期)

澈甘[2](2016)在《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鄂托克前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火仪式是蒙古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火习俗发生了变迁。本文以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圣火与民间祭火习俗为对象进行探访观察,对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乌仁其其格,那仁朝格图[3](2014)在《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田野考察——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自古就有崇尚火的习俗,蒙古族火崇拜习俗除日常祭火外,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祭灶。笔者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祭灶习俗进行了田野考察,记述了仪式的全过程,探讨了仪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祭火仪式的变迁以及引发变迁的因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樊永贞[4](2013)在《察哈尔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由来及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天、地之外,火是蒙古族最为崇敬的自然现象之一。内蒙古人民认为,火具有涤荡尘垢污秽,驱逐邪魔,使一切东西洁净的神奇效能。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母系社会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察哈尔等蒙古族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祭火的类型主要有家庭祭火、集体祭火、寺庙祭火、婚礼祭火等几种。平民的家庭祭火程序、祭火用品等在不同蒙古族部族间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别不大。绝大多数蒙古族都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叁日举行祭火仪式,通过祭火以期达到他们招财纳福、祈求子女、避祸除灾、净化环境之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景梅[5](2013)在《蒙古族祭火习俗生态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火是蒙古族的习俗之一,在近几年生态问题广泛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有关蒙古族祭火当中的生态思想的研宄成果较少,存在着一定的研宄空间。所以我把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蒙古族祭火习俗生态思想研宄》。文章中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研宄状况以及生态方面的研宄。主要包括了祭火当中的研宄和生态当中的研宄。正文部分,主要阐述了火的理念、祭火习俗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及方法分析对蒙古族祭火习俗当中的生态思想,包含祭火习俗中的崇尚自然、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的禁忌等基本思想内容。文中的结尾部分还总结了蒙古族生态思想的现实作用及其保护和发展蒙古族祭火习俗对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0)

苏龙高娃[6](2011)在《乌拉特蒙古族“祭火”习俗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蒙古族早期祭火习俗的原由、基本形式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乌拉特蒙古族祭火的程序、特点以及禁忌。认为蒙古族祭火习俗的演变是在佛教文化、外来文化和现代意识的渗透下,逐渐走向成熟和衰落的结合体。(本文来源于《河套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布和哈达[7](2009)在《蒙古族祭火习俗中蕴涵的母亲崇拜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导论、蒙古族火崇拜产生的渊源、火与蒙古族母亲崇拜意识、结论和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导论中概述了蒙古族火崇拜文化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撰写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由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产生渊源和蒙古族火崇拜习俗的变迁两部分组成。通过分析,详尽的描述了蒙古族火崇拜产生的渊源情况。第二章提出了母亲崇拜、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体现的母亲崇拜意识、蒙古族火崇拜中的“火母神”着重探析了火与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母亲崇拜思想。火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与变迁展示了蒙古人的思维和发展规律,同时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革新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秦博[8](2009)在《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火习俗是蒙古族流传了千余年的古老习俗,从原始的萨满教到红帽派喇嘛教,再到格鲁派喇嘛教的盛行,祭火习俗原封不动地流传到了今天,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功能,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探寻它的源流和内涵,以及在现代语境下它如何适应民众生活,调适自身。本文选取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为调查点是因为赤峰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和阴山的中间地带,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的交界处。习俗上略受汉文化影响,也正经受着现代化的冲击。这也为祭火习俗的变迁提供了客观的研究环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祭火仪式是蒙古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火习俗发生了变迁。本文以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圣火与民间祭火习俗为对象进行探访观察,对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参考文献

[1].阿拉坦宝鲁尔,布和吉雅.乌拉特蒙古族祭火习俗的形成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

[2].澈甘.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鄂托克前旗为例[J].语文学刊.2016

[3].乌仁其其格,那仁朝格图.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田野考察——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

[4].樊永贞.察哈尔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由来及传承[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

[5].景梅.蒙古族祭火习俗生态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苏龙高娃.乌拉特蒙古族“祭火”习俗考析[J].河套大学学报.2011

[7].布和哈达.蒙古族祭火习俗中蕴涵的母亲崇拜思想[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

[8].秦博.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蒙古族祭火习俗论文-阿拉坦宝鲁尔,布和吉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