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陈曦

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陈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问题

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9)在《湖北省监利县网市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是解决"叁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利用湖北省监利县网市镇2015、2016、2017叁年的统计数据,以新农合制度现状为依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赵思诚,杨青,许庆[2](2019)在《社会保障、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生产中资本替代劳动力过程不断加速,但农民则面临着资本不足尤其是信贷获得困难的境遇。理论上,社会保障有利于提升农民信贷资质,增加其信贷获得,作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鲜有文献探讨社会保障对信贷获得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此,文章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为例,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这两点切入,考察了新农合如何通过信贷获得影响农业生产。结果显示:新农合显着改善了农户的信贷获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对土地产出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这表明,社会保障能够增加信贷获得进行资本替代,维持当前农业生产率不至下降甚至提升;进而,相比于粮食增产,新农合更可能有助于农民增收。文章明确了社会保障服务于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的具体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3](2019)在《赤脚医生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赤脚医生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叁级医疗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叁大法宝。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药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听取卫生部汇报工作时提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六二六"指示的指引下,培养土生土长的医生慢慢成为一种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思路。之后,中国农村建立起一支(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4期)

刘云飞,房锦文[4](2019)在《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扶贫政策重心由解决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转移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惠民政策的一项创举。但农村合作医疗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解决。本文以砀山县地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8期)

黄侨,苏丽雯,马召伟[5](2019)在《喀什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满意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运作有助于降低农民医疗支出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发生概率,也是实现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喀什市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满意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了解报销范围、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程度、诊疗服务质量满意程度、基层医疗服务圈的建设、相关优惠政策、补助标准、重大疾病的种类以及农民的职业等因素影响现行新农合运行的满意度。本文的政策启示:加大基层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投入,加强机构的监管力度;依靠行政手段实行多方参与,合理调整筹资结构;完善就诊信息化建设,简化就医流程。(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任雪娇[6](2019)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趋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70年的发展变迁,是与宏观环境相互呼应、多元主体角色转换、遵循"互助共济"理念、在既有路径依赖下采取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方式而进行的渐进式制度变迁。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全面转型的新时代,建议优化城乡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的宏观环境,围绕基本医保制度结构建立统一的实施机制,构建政府、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机构及其他行为主体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相互协作、良性互动的社会保险治理关系,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基本医保制度。(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徐硕[7](2019)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年轻的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中可用劳动力面临着严重的紧缺。农村中农民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劳动力供给不足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农村的劳动供给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与农村年轻人不同,农村中老年人更加容易患病并且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健康状况也会较差,会严重影响其劳动供给,因而中老年农民对医疗保健服务有很强的需求。相关研究表明新农合是影响劳动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鲜有文章去研究新农合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机理,也没有实证去检验其影响机理。鉴于此,本研究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CHARLS数据,以全国3719个中老年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资本理论和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健康和收入两个维度,构建新农合对劳动供给影响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并验证其影响机理。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样本农民的基本特征及其劳动供给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二是重点分析和建立新农合制度对中老年农民劳动供给的行为影响的机理。叁是新农合制度对中老年农民劳动供给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并检验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主要得出以下叁方面的结论:一是新农合住院补偿结构中住院封顶线和乡级住院补偿比对中老年农民劳动供给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县级和县外住院补偿比对中老年农民不具有显着影响。叁是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明新农合对中老年农民劳动供给存在着健康中介效应和收入中介效应。基于上述结论,针对如何在改善新农合制度和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劳动状况,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叁点对策建议:一是健全和改善新农合制度的补偿机制,提高对新农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叁是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地区基础医疗实施建设。(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3)

陆晶晶,袁蝶,刘纯芹,李鑫[8](2019)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内外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出台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医疗保障的效果,但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没能达到这种互助共济的保障制度的预期。本文归纳了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新农合国际经验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我国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段旖亮[9](2019)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基本医药制度(以下简称基药)是一项可以改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惠民制度,由其产生的作用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分析在基药对新农合的影响现状、基药对新农合影响因素分析、促进基药与新农合良性作用,相辅发展的建议等叁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或调研情况,并对这些研究进展或调研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述评。通过总结,本文指出了当前对于基药与新农合相互作用发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的衡量、分解与分析工具,亟待今后的研究有新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询[10](2019)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在农村社会推进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群众的疾病风险得到降低,以缓解他们的看病问题。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从该制度运行以来,基本覆盖到我国的农村人口,医疗体系的各项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得以逐渐优化,初步实现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成效。鉴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地位,研究其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也尤为重要。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总体运行情况,报告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及新型制度的特点和成效;第叁部分对广东省A市B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展开分析;第五部分根据第叁、四部分的阐述和分析,结合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从医疗资源、医疗资金、医疗政策、医疗技术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宏观层面立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等落实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资金筹措、费用支出管理等方式来保障医疗资金的运作,按不同类型的农民群体有效拓展医疗的政策覆盖广度,运用多种技术落实对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提出妥善解决合作医疗执行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建议,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为实现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本文来源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期刊2019-05-01)

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生产中资本替代劳动力过程不断加速,但农民则面临着资本不足尤其是信贷获得困难的境遇。理论上,社会保障有利于提升农民信贷资质,增加其信贷获得,作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鲜有文献探讨社会保障对信贷获得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此,文章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为例,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这两点切入,考察了新农合如何通过信贷获得影响农业生产。结果显示:新农合显着改善了农户的信贷获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对土地产出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这表明,社会保障能够增加信贷获得进行资本替代,维持当前农业生产率不至下降甚至提升;进而,相比于粮食增产,新农合更可能有助于农民增收。文章明确了社会保障服务于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的具体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湖北省监利县网市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赵思诚,杨青,许庆.社会保障、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9

[3]..赤脚医生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J].双足与保健.2019

[4].刘云飞,房锦文.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智库时代.2019

[5].黄侨,苏丽雯,马召伟.喀什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满意度调查[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

[6].任雪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趋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宏观经济管理.2019

[7].徐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8].陆晶晶,袁蝶,刘纯芹,李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内外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

[9].段旖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

[10].刘询.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9

标签:;  ;  ;  

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陈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