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昭苏马场论文-杨晓蒙,李金升,赵天赐,张乾,刘克思

新疆昭苏马场论文-杨晓蒙,李金升,赵天赐,张乾,刘克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疆昭苏马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牧马,草甸草地,群落结构,牧草品质

新疆昭苏马场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蒙,李金升,赵天赐,张乾,刘克思[1](2019)在《自由牧马对草甸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品质的影响:以新疆昭苏夏马场为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自由牧马对草甸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品质的影响,在新疆昭苏夏马场设置放牧试验,采用控制笼进行对照,分析了2013-2015年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羊茅(Festuca ovina)等一些马喜食的禾本科牧草的相对密度降低,狼毒(Euphorbia fischeriana)、龙胆(Gentiana scabra)等一些毒性植物和马不食植物的相对密度升高,但主要优势植物变化不大;(2)在3年夏场放牧中,草甸草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维持在0.74~0.81;不同植物种类重要值变化趋势不同,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龙胆在群落中重要值增加,而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和羊茅的重要值显着降低;(3)牧草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CP)含量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从13.4%下降到11.3%,仍可达到马对粗蛋白含量(8%)的基本要求。由试验可知:目前的放牧强度(5匹马·ha-1)基本维持了草地的可持续性,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牧草的品质。(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美玲[2](2015)在《新疆昭苏马消化道寄生虫动态调查及临床驱虫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马产业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因长期以来马的粗放管理,使马患有不同程度的内外寄生虫病,造成马匹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本研究对新疆昭苏马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临床驱虫试验。(1)2014年1月至12月,通过粪便检查和显微结构观察对昭苏县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共100匹马(叁个地点依次为50匹、30匹、20匹)进行连续一年的季节性动态观察。1200份粪检结果显示,马匹一年四季均有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春秋季马消化道线虫感染率较高,且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均位居前列,经分析表明P>0.05,季节性感染差异不显着。每月选取40份具感染性粪样进行检测,480份样品显示每克马粪便感染的虫卵数为432~623个,平均感染强度为522个/g。采集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3~8岁舍饲马粪样共425份,结果显示叁个试验点马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依次为82.63%、92.70%和96.25%,经分析表明P<0.01,叁者差异非常显着。采集军马场2岁以下舍饲马与放牧马粪便共282份,其中舍饲马和放牧马的感染率分别90.91%和97.33%,分析表明0.01<P<0.05,二者差异显着;采集军马场舍饲马不同年龄段样品共433份,结果显示0~2岁、2~8岁以及8岁以上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9.44%,89.55%和90.08%,分析表明P<0.01,不同年龄段马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差异非常显着。该试验为昭苏县马计划性驱虫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2)本次调查应用内外净分别对昭苏县军马场、种马场及各大乡镇共688匹马进行驱虫,并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EPG计数法对驱虫前后粪便进行检测,1376份样品显示驱虫前后总感染率分别为93.31%、6.1%,虫卵减少率为88.48%,虫卵转阴率为87.21%;与此同时,对驱虫马共排出的7305只消化道寄生虫进行鉴定,结果检出包括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马圆形线虫、叁齿线虫、盅口线虫以及马胃蝇蛆在内等23种寄生虫。另外,应用血虫清治疗,结合血液涂片、PCR和cELISA的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共86匹马血液进行了梨形虫驱虫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叁种方法驱虫前马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55.81%、52.33%、51.16%,马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65.11%、61.62%、60.24%;驱虫后马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7.91%、23.26%、45.34%,马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9.07%、24.4%、46.51%,可见当地马梨形虫感染严重,且血虫清对该虫有一定治疗作用。共采集马外寄生虫共763只,经形态鉴定为银盾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边缘革蜱和盾糙璃眼蜱。研究结果为当地建立马驱虫程序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阿依古丽·达嘎尔别克,哈丽代·热合木江,艾比布拉·伊马木[3](2014)在《新疆昭苏马场打草场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昭苏马场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调制干草,同时对刈割草进行翻草快速干燥,探讨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建植第3年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测定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同时翻草对刈割草的干燥快速和干草品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刈割期对牧草的豆禾比无明显影响,但8月份刈割牧草的叶茎比与7月份刈割牧草相比显着下降(P<0.01)。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8月份比7月份刈割显着降低(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牧草刈割后在一日内翻草2次以上,4小时以内使刈割草的含水率降低至40%以下,当日傍晚(19:30)就能达到含水率15%左右。牧草干燥样品中叶茎比和各类营养素含量因翻草及次数无明显变化。7月份刈割并翻草加速田间干燥速度能有效提高干草的品质。(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4年03期)

彭建,李刚勇,闫凯[4](2011)在《新疆昭苏马场春秋草场退化草地生物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春秋场草地不同退化草地梯度、系统间和系统内的研究发现:系统中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水分,土壤主要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动态变化;近地表层地下生物量能很好的反应整体生物量系统的优劣,10cm土层以下根系在质量上稳定;不同退化梯度间很强的连续性是造成草地整体退化的主要原因;对于草地的管理,可从其各方面的品质管理着手,即通过水分,营养物质与生物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以提高草地的品质,将退化趋势减小到最少。(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1年03期)

李刚勇,吐尔逊娜依·热依木,郑伟,李海,李军保[5](2009)在《新疆昭苏马场春秋场草地退化演替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春秋场草地退化演替规律。【方法】群落特征和植被数量分析。【结果】春秋场草地退化严重,不同退化梯度间的多样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群落多样性呈现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的规律,均匀度呈现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群落退化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同时,中度、重度退化阶段属于不稳定阶段。(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朱春玲,陈龙,李海,李杰[6](2005)在《新疆昭苏马场草地资源经营分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昭苏马场草地资源调查为依据,剖析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地区(地段)资源优势和生态潜在危机,提出了经营分区的设想。(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05年02期)

新疆昭苏马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产业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因长期以来马的粗放管理,使马患有不同程度的内外寄生虫病,造成马匹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本研究对新疆昭苏马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临床驱虫试验。(1)2014年1月至12月,通过粪便检查和显微结构观察对昭苏县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共100匹马(叁个地点依次为50匹、30匹、20匹)进行连续一年的季节性动态观察。1200份粪检结果显示,马匹一年四季均有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春秋季马消化道线虫感染率较高,且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均位居前列,经分析表明P>0.05,季节性感染差异不显着。每月选取40份具感染性粪样进行检测,480份样品显示每克马粪便感染的虫卵数为432~623个,平均感染强度为522个/g。采集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3~8岁舍饲马粪样共425份,结果显示叁个试验点马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依次为82.63%、92.70%和96.25%,经分析表明P<0.01,叁者差异非常显着。采集军马场2岁以下舍饲马与放牧马粪便共282份,其中舍饲马和放牧马的感染率分别90.91%和97.33%,分析表明0.01<P<0.05,二者差异显着;采集军马场舍饲马不同年龄段样品共433份,结果显示0~2岁、2~8岁以及8岁以上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9.44%,89.55%和90.08%,分析表明P<0.01,不同年龄段马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差异非常显着。该试验为昭苏县马计划性驱虫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2)本次调查应用内外净分别对昭苏县军马场、种马场及各大乡镇共688匹马进行驱虫,并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EPG计数法对驱虫前后粪便进行检测,1376份样品显示驱虫前后总感染率分别为93.31%、6.1%,虫卵减少率为88.48%,虫卵转阴率为87.21%;与此同时,对驱虫马共排出的7305只消化道寄生虫进行鉴定,结果检出包括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马圆形线虫、叁齿线虫、盅口线虫以及马胃蝇蛆在内等23种寄生虫。另外,应用血虫清治疗,结合血液涂片、PCR和cELISA的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喀拉苏马繁育中心以及二马队共86匹马血液进行了梨形虫驱虫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叁种方法驱虫前马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55.81%、52.33%、51.16%,马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65.11%、61.62%、60.24%;驱虫后马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7.91%、23.26%、45.34%,马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9.07%、24.4%、46.51%,可见当地马梨形虫感染严重,且血虫清对该虫有一定治疗作用。共采集马外寄生虫共763只,经形态鉴定为银盾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边缘革蜱和盾糙璃眼蜱。研究结果为当地建立马驱虫程序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疆昭苏马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蒙,李金升,赵天赐,张乾,刘克思.自由牧马对草甸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品质的影响:以新疆昭苏夏马场为例研究[J].草地学报.2019

[2].王美玲.新疆昭苏马消化道寄生虫动态调查及临床驱虫实验[D].新疆农业大学.2015

[3].阿依古丽·达嘎尔别克,哈丽代·热合木江,艾比布拉·伊马木.新疆昭苏马场打草场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J].草食家畜.2014

[4].彭建,李刚勇,闫凯.新疆昭苏马场春秋草场退化草地生物量的研究[J].草食家畜.2011

[5].李刚勇,吐尔逊娜依·热依木,郑伟,李海,李军保.新疆昭苏马场春秋场草地退化演替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

[6].朱春玲,陈龙,李海,李杰.新疆昭苏马场草地资源经营分区的探讨[J].草食家畜.2005

标签:;  ;  ;  ;  

新疆昭苏马场论文-杨晓蒙,李金升,赵天赐,张乾,刘克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