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地质灾害论文-王栋,张广泽,徐正宣,赵志祥

铁路地质灾害论文-王栋,张广泽,徐正宣,赵志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路地质灾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BAS-InSAR,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铁路地质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王栋,张广泽,徐正宣,赵志祥[1](2019)在《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铁路地质灾害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传统的人工排查和群测群防难以全面排查灾害隐患,且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作为一项先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大范围连续跟踪微小形变的特性,适用于开展大范围地灾普查与监测。本文选取2017年1月7日~2018年8月30日共48景C波段Sentinel-1卫星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对内六线铁路K145~K149路段进行地质灾害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通过InSAR技术识别出该区段存在4处疑似变形区,且最大变形量为78mm,历史形变速率结果显示区内最大形变速率为81mm/a,通过无人机获取的叁维模型及DEM数据对一处疑似形变区的复核结果表明,该形变区主要为两处古滑坡,变形迹象明显,较好地证明了InSAR技术在铁路地质灾害识别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魏永幸,岳志勤,李光辉[2](2019)在《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识别与铁路减灾选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规划设计必须重视以规避、防范地质灾害风险为根本的减灾选线;地质灾害识别是减灾选线的基础,必须重视地质灾害的识别与评估。从铁路减灾选线工作出发,分析地质灾害识别与铁路减灾选线的相互关系,研究地质灾害识别的途径、方法,以及地质灾害识别的内容、程式,提出基于铁路减灾选线的地质灾害识别工作重点、要点。指出:灾害类型识别、灾害机理识别、灾害风险识别是地质灾害识别叁大基本任务,地质灾害识别工作要结合铁路减灾选线工作来开展,应做好区域系统识别、沿线全面识别、区段详细识别。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是:宏观把握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特征,做好线路径路方案选择;识别铁路沿线突出地质灾害,做好线路与工程方案的比选;查明铁路区段地质灾害,做好工程防灾减灾设计。(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金勇根,吴凡,袁正国,龙余良[3](2019)在《诱发沪昆铁路江西段沿线水害和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8—2015年南昌铁路局管辖内沪昆铁路沿线(以下称沪昆线)的灾情资料、工务段编组站监测雨量和沿线附近的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沪昆线由降雨诱发的水害和地质灾害特征,以揭示其与降雨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沪昆线降雨诱发的水害和地质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害年度差异较大;边坡、堤坡和堑坡的溜坍占全部水害和地质灾害事件的一半以上,且发生的时间集中在4—8月,与江西的主汛期时间一致;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是引起沪昆线水害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警戒雨量临界值,将致灾前1 h最大降水量、3 h降水量、24 h降水量和连续降水量作为初始预报因子,采用事件概率回归法,建立了沪昆铁路江西段出巡、限速、封锁警戒的概率预报模型。(本文来源于《气象与减灾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赵亮亮,卢文渊,张广庆[4](2019)在《基于BIM+GIS的铁路隧道地质灾害辅助整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辅助工务管理单位进行隧道地质灾害整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和GIS技术的隧道地质灾害辅助整治平台。在此平台中可建立隧道区域的地形地貌叁维地理信息场景,集成线路、隧道、岩溶病害等模型、隧道台帐信息及物探数据,通过相应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可辅助管理人员和专家直观查看地质灾害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科学提出整治措施,提高隧道地质灾害的整治效率。(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霄凯[5](2019)在《泛亚铁路高突泥涌水风险隧道地质灾害表现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泛亚铁路通道玉磨铁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突泥涌水、软岩变形、高地热等地质灾害频发,对隧道施工和作业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全线建设工期产生较大影响。以新平隧道突泥涌水灾害为研究对象,针对性采取超前地质预防、动态设计、专业机械化配套等手段,并与专业施工队伍相结合,预防、避免灾害性伤亡事故发生,保障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9年03期)

于德福[6](2019)在《尽快设立川藏铁路地质灾害调查专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于德福)“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这一重大决策,作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倍感欣慰。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相关提案:建议在川藏铁路建设中尽快设立地质灾害调查专项(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3-13)

陈瑜[7](2019)在《李子颖委员:设立川藏铁路建设地质灾害专项》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在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工作中,应尽快设立重大地质和灾害调查专项,既为工程建设本身提供依据,同时获得地质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多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表示,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构造条件多样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规模大、成(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3-12)

戚惠民[8](2018)在《沪通铁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多因素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建筑工程中地质灾害和施工控制的影响,建立一种多因素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施工过程多个因素的影响,建立两个综合性的单因素评估系统,即施工风险性的现状评估系统和预测评估系统。现状评估系统考虑自然地理特征、基础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一系列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施工的影响;预测评估系统加入了时间因素和人为控制因素,考虑施工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可变因素对施工风险性的影响。每一个因素都看做一个评价指标,具有相应的风险等级;综合多个评价指标,两个评估系统的危险性等级通过置信度识别准则来确定。该结果通过沪通铁路项目进行验证,评价结果和现场结果比较吻合;该方法同时考虑到固定因素和可变因素,建立综合性的动态评估系统,可以为施工多因素风险评估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4期)

张兆鹏,薄景山,常晁瑜,李孝波[9](2018)在《阳安铁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阳(平关)安(康)铁路位于陕西省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且规模大,对行车安全的威胁与日俱增。为了解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的安全风险评价以及整治防范提供现场资料,在大量野外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和分析阳安铁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以及成因,并借鉴既有线路灾害的整治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崩塌、溜坍是阳安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同时滑坡与泥石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地质灾害;由于铁路沿线多位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大气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9期)

张向营[10](2018)在《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京张高速铁路不仅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配套交通保障设施,同时也是京包兰交通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线路穿越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背景多样,使得在建京张高铁面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本文以在建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分析了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建立了主要影响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完成了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初步揭示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背景条件:通过收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资料,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总结研究区既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归纳分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2)研究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控制和影响因子,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外动力地质条件及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点,选取地质构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工程岩组、河流侵蚀、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11个因子作为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评价要素。(3)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并结合距离函数法,探索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赋权模型(RF-AHP),在此模型基础上,完成了在建京张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信息量模型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4)研究了怀来蚕房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机制和堆积过程。在野外实地勘查、测试岩土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基于Flo-2d软件,分别模拟计算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降雨工况下,泥石流启动、演化过程、堆积情况及其对G7京新高速的威胁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8-06-01)

铁路地质灾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规划设计必须重视以规避、防范地质灾害风险为根本的减灾选线;地质灾害识别是减灾选线的基础,必须重视地质灾害的识别与评估。从铁路减灾选线工作出发,分析地质灾害识别与铁路减灾选线的相互关系,研究地质灾害识别的途径、方法,以及地质灾害识别的内容、程式,提出基于铁路减灾选线的地质灾害识别工作重点、要点。指出:灾害类型识别、灾害机理识别、灾害风险识别是地质灾害识别叁大基本任务,地质灾害识别工作要结合铁路减灾选线工作来开展,应做好区域系统识别、沿线全面识别、区段详细识别。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是:宏观把握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特征,做好线路径路方案选择;识别铁路沿线突出地质灾害,做好线路与工程方案的比选;查明铁路区段地质灾害,做好工程防灾减灾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路地质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王栋,张广泽,徐正宣,赵志祥.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铁路地质灾害识别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9

[2].魏永幸,岳志勤,李光辉.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识别与铁路减灾选线[J].高速铁路技术.2019

[3].金勇根,吴凡,袁正国,龙余良.诱发沪昆铁路江西段沿线水害和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9

[4].赵亮亮,卢文渊,张广庆.基于BIM+GIS的铁路隧道地质灾害辅助整治技术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9

[5].李霄凯.泛亚铁路高突泥涌水风险隧道地质灾害表现及对策[J].中国铁路.2019

[6].于德福.尽快设立川藏铁路地质灾害调查专项[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7].陈瑜.李子颖委员:设立川藏铁路建设地质灾害专项[N].科技日报.2019

[8].戚惠民.沪通铁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多因素风险评估[J].上海国土资源.2018

[9].张兆鹏,薄景山,常晁瑜,李孝波.阳安铁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10].张向营.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

标签:;  ;  ;  ;  

铁路地质灾害论文-王栋,张广泽,徐正宣,赵志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