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陈昕涛,王敏君,严文韬,孙宇,杨桃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陈昕涛,王敏君,严文韬,孙宇,杨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细胞,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方案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昕涛,王敏君,严文韬,孙宇,杨桃[1](2019)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β细胞遭受破坏而导致的慢性疾病。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是胰岛素注射或者胰岛移植,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受到费用昂贵、药物依赖以及移植供体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干细胞移植是目前1型糖尿病最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1型糖尿病常用动物模型,及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4期)

曹晓强[2](2019)在《和厚朴酚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厚朴是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Rehd.et Wils,Cheng et Law)的干燥枝皮、干皮或根皮。厚朴为传统的芳香化湿药,性味苦、辛、温,具有化湿行滞,温中下气的功能。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厚朴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具有抗菌、抑制炎症反应、抗病毒、抗过敏、影响胃肠活动、肌肉松弛和中枢抑制等作用。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成分80多种,主含β-桉油醇。新木脂素酚类成分,约占药材总量的5%,包括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四氢厚朴酚等20余种,9种生物碱,树脂类成分以及少量皂苷等。厚朴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厚朴治疗代谢性疾病物质基础的研究报道,即厚朴治疗代谢性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均尚不清楚。中医临床主要用厚朴治疗胸腹满闷、止痛、健胃、下气降逆。厚朴的健胃化湿与中医从脾虚痰湿论治2型糖尿病十分吻合,但其具体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完全未知,本论文将以上述中医药从脾虚痰湿论治2型糖尿病为指导,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上述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本论文选择传统芳香健脾化湿药厚朴为研究对象,对其降血糖药效及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厚朴的主要成分和厚朴酚具有非常显着的降血糖药效,其发挥药效的机制是部分激动过氧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配体依赖激活核转录因子。目前已发现有α、β/δ和γ叁种亚型。PPARs被证实在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如糖、脂及胆固醇代谢,PPARs是治疗人类代谢疾病关键靶点。由于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专属和完全激动PPARγ受体,因而在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同时,具有增加体重、心衰等严重不良反应。PPARα、γ双和/或PPARα、γ、δ叁靶点部分激动剂可以克服这一局限,因而寻找PPAR双和/或叁靶点部分激动剂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本论文在前期虚拟筛选和分子水平实际筛选证明厚朴新木脂素类天然分子为PPARα、γ双和/或PPARα、γ、δ叁靶点激动剂的基础上,对厚朴中新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进而从分子、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验证其药效,为发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阐明和厚朴酚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因此本论文通过优化厚朴的提取工艺,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和厚朴酚,将薏苡仁水溶性纤维素与和厚朴酚的配伍,初步证明了和薏胶囊的药效。采用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模型,从整体动物水平,考察了和厚朴酚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以和厚朴酚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叁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和厚朴酚的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8倍量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时。运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相结合,对和厚朴酚的精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和厚朴酚的制备工艺,分离得到95%以上含量的和厚朴酚单体,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了其分子结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工艺,合并3次浓缩液,得到的浸膏减压回收溶剂至相对密度1.10(50℃),向浓缩浸膏中加入10倍量的水,充分搅拌,弃去水溶解液,向浸膏中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充分溶解,收集95%乙醇溶解液,弃去残渣,将95%乙醇溶解液减压浓缩至干,用50%乙醇萃取叁次,收集50%乙醇萃取液,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重结晶,制备得到和厚朴酚单体。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薏苡水溶性纤维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30倍生药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通过和薏胶囊的制剂成型性研究确立了和厚朴酚和薏苡仁的制剂工艺为:取和厚朴酚,于90℃水浴上加热至和厚朴酚完全溶解,取粉碎至80~100目的薏苡水溶性纤维素,加至溶解的和厚朴酚中,充分减半均匀,冷却至室温。采用国际公认的自发性KK/Upj-Ay糖尿病小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和厚朴酚的体内药效。研究和厚朴酚对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的降血糖作用、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胰岛、附睾周脂肪及肝脏组织的影响。给予KK/Upj-AY小鼠高脂饲料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通过灌胃给药35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相应检测指标的差异和胰腺组织病理切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糖值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胰岛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甘油叁脂(Triglyceride,TG)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从第0周开始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小鼠的AUC值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胰岛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l)。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及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TG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LDL含量显着降低(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显着升高(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从第2周开始显着降低(P<0.0l)。证明了和厚朴酚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血糖值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血脂紊乱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同时没有诱导小鼠体质量增加。特别是通过体质量比较,以及血脂水平的测定,证明和厚朴酚在显着降低模型动物血糖的同时,能够显着减轻模型动物体重,显着降低总胆固醇,甘油叁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实现对糖脂的同步调整,从而避免了罗格列酮等PPARy专属激动剂类胰岛素增敏剂所具有的体重增加、水肿、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30)

王璐[3](2019)在《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基本代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选择性繁殖定向培育建立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探究其糖代谢、脂代谢、体成分、昼夜运动及新陈代谢等基础代谢的特征和糖尿病糖脂代谢相关基因(Leptin,Adiponectin,Pparg,Glut4和Akt)在骨骼肌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中国地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值,选取对照组(FBG≤4.5mmol/L且PBG<6.0 mmol/L)与糖尿病组(FBG≥6.0 mmol/L且PBG>7.0 mmol/L),测定动物体重,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清胰岛素、SOD、GSH、MDA含量及糖耐量;分析动物体成分,昼夜运动及新陈代谢特征;观察胰腺、肝脏和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Leptin,Adiponectin,Pparg,Glut4和Akt在骨骼肌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国地鼠糖尿病组血糖、血脂及Hb Alc含量增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增大,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HOMA-IR增大,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SOD和GSH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体脂率降低,摄食量增加,热量消耗增大,白天活动量增大。病理学检测结果发现胰岛细胞轻度损伤,分布不均一,部分核收缩;骨骼肌部分细胞核排列紊乱;肝脏组织部分脂肪变性和局灶性坏死。此外,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骨骼肌中ADIPOQ和GLUT4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LEP、PPARG和AKT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肝脏中ADIPOQ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LEP和PPARG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其发病特征与人类2型糖尿病非常相似,属于非肥胖型,血糖中轻度升高,糖脂代谢异常,能产生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机制及生物活动规律受损,骨骼肌和肝脏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存在差异性表达,为深入了解该品系自发产生2型糖尿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由胰岛素抵抗诱发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3)

孟祥雯,张毅,李胜[4](2019)在《基因敲除技术应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它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阐明糖尿病发病机制,为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以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基因敲除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反向遗传学操作工具,大大加速了成功构建不同生理病理特征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基因敲除技术成功构建的常用动物模型,对进一步开展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较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汪悦,杨阳,邬颖华[5](2018)在《高能量饮食联合STZ诱导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阐明。因此,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疾病防治及新药开发的关键。高能量饮食联合STZ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凭借其操作简单,动物来源易得,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及病理生理变化更接近人类的特点,成为较常用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本文从动物类型、诱导饲料种类、STZ剂量与配制、成模标准、造模时间这五方面进行比较综述,为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2期)

林文东,李振喜,施水液,张美佳[6](2018)在《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参芪复方干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参芪复方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参加实验的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取10只,设为模型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给予参芪复方干预,根据药物剂量分为低剂量组(n=10只)、中剂量组(n=10只)和高剂量组(n=10只)。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均给予10 mL/kg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给予0.72 mg/(kg·d)参芪复方(成人等效剂量),中剂量组给予1.58 mg/(kg·d)参芪复方(成人等效剂量2倍),高剂量组给予2.88 mg/(kg·d)参芪复方(成人等效剂量4倍),连续干预42 d,干预完毕后对大鼠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干预效果。结果中剂量组干预后14、28、42 d血糖水平分别为[(23.25±1.70)、(18.57±1.99)、(15.34±1.65)mmol/L],均低于低剂量组(25.44±1.73)、(22.40±3.32)、(24.00±1.74)mmol/L]与高剂量组[(25.48±1.78)、(22.41±3.25)、(23.99±1.73)mmol/L](F=5.395、7.841、4.709,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干预后14、28、42 d血糖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6.48±2.99)、(27.12±3.04)、(27.09±3.01)(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TC[(1.53±0.17)、(1.24±0.21)、(1.54±0.18)mmol/L、TG(0.67±0.15)、(0.51±0.14)、(0.68±0.16)mmol/L]及LDL-C[(0.31±0.09)、(0.21±0.08)、(0.32±0.09)mmol/L]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STZ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能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中剂量参芪复方有助于控制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邱先杰,李伟正,杨湘武[7](2018)在《糖尿病动物模型在减重代谢外科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在全球范围患病率快速增长,总量已达4.15亿,中国以1.09亿居于第一~([1])。有证据表明~([2])合并T2DM的肥胖症患者行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后80%~90%糖尿病可治愈或好转,代谢手术作为T2DM治疗方案:国际糖尿病组织联合共识~([3])有充足的临床证据支持将代(本文来源于《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王越平,母立众,鲁云霞,张一,贺缨[8](2018)在《加热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皮肤血流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温度与血流具有相关性,温度对热刺激响应可以反映血液灌注的情况,而血液灌注率是评价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应用Microtest仪器对糖尿病鼠、糖尿病给药鼠、正常给药鼠及对照组四组老鼠进行了热刺激冷却实验,对比小鼠皮肤温度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速率,进而估测微循环的血液灌注状态。首先,对小鼠进行了糖尿病造模。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给药组的药物为利拉鲁肽。Microtest是集加热与测温功能于一体的仪器,同时它还可对温度数据进行小波分析,评价被测对象的内皮,神经和肌源性调节功能。加热测温周期为25分钟,前10分钟以80%功率强加热,被加热部位温度升高;后15分钟以20%的功率弱加热,被加热部位温度回落。将小鼠左前爪固定在Microtest的传感器上进行测量。截取弱加热后的温度数据分为两段:弱加热后温度降至39℃为第一段,39℃降至37℃为第二段。应用matlab程序将两段温度曲线嵌入指数形式的数学模型中,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得时间常数Tau,Tau是衡量皮肤温度对热刺激响应速率的时间量,与皮肤及组织中的血液灌注率联系密切。本次实验每组测量5只小鼠,共20次测量结果如下:对照组第一阶段Tau:63.89?7.979s,第二阶段Tau:86.43?16.6943s;糖尿病鼠组第一阶段Tau:83.66?10.54第二阶段Tau:70.81?10.19;糖尿病鼠给药组第一阶段Tau:62.98?3.90,第二阶段Tau:92.54?11.18;正常鼠给药组第一阶段Tau:66.57?4.68,第二阶段:74.07?15.87正常状态下,血管39℃以上为舒张状态,血液灌注率较大,基于Pennes方程,血流会携带更多的热量,皮肤温度降低速率大,时间常数Tau较小。当皮肤温度从39℃降至37℃阶段,微血管收缩,血液灌注迅速减少,皮肤温度下降速率减弱,时间常数Tau相对较大。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正常小鼠第一阶段时间常数小于第二阶段;而糖尿病鼠第一阶段则大于第二阶段时间常数,与正常鼠相反,且第一阶段时间常数远高于正常组。说明糖尿病鼠第一阶段血液灌注率小,而第二阶段血液灌注的回落较弱,其血管舒张功能弱。同时比较糖尿病给药组以及正常给药组的两段时间常数发现,糖尿病给药组两阶段的时间常数与正常鼠相似,而正常给药组的第一阶段时间常数与正常和糖尿病给药组类似,而第二阶段则与糖尿病组类似,表明利拉鲁肽可能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而对正常鼠没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陈钇地[9](2018)在《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脂肪浸润MRI定量研究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3.0T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2型糖尿病巴马小型猪胰腺脂肪含量测定的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胰腺脂肪浸润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胰岛素分泌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同一族系的两窝小型巴马猪(出生时间间隔小于一个周)共13头,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头)和对照组(6头);用普通伺料喂养至第5个月底;从第6个月开始实验组用高脂高糖伺料喂养并经过耳缘静脉多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且OGTT实验显示糖耐量受损,则认为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对照组继续普通伺料喂养。造模成功时及以后每个月随机选择一头糖尿病猪及正常猪进行MRI扫描,每次扫描结束后取得新鲜胰腺标本,送往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经酸水解法获得胰腺的脂肪含量(Pancreatic fat conten,PFC),同时取部分标本送病理检查;通过MRI后处理软件在IDEAL-IQ序列的脂肪分量图上进行胰腺的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ancreatic fat fraction,PFF)测量,在胰头、胰体、胰尾区域分别手动勾画ROI,每个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2名医师测得胰腺脂肪分量(PFF)值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描述。2、每个月MRI扫描当日清晨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小型巴马猪的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GLU)、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HO)、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活跃指数(Insulin action index,IAI),并测量每头猪的体重。3、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K)法检验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体重、胰腺脂肪含量及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MRI测得的巴马小型猪胰腺头部、体部、尾部脂肪分布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MRI测得的胰腺脂肪分量(PFF)与胰腺组织经酸水解法获得的新鲜标本脂肪含量(PFC)、巴马小型猪体重及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列出PFC与PFF及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验证该回归方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小型巴马猪喂养至第5个月时T2DM组与对照组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后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Weight、GUL、TG、TCHO、LDL及HOMA-IR呈上升趋势,INS、HDL、HOMA-β及IAI呈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至实验对象的截止时间,T2DM组和对照的整体喂养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Weight、GLU、PFC、PFF、TG、TCHO、LDL、HDL、INS及HOMA-IR、HOMA-β、IAI在T2DM组和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胰腺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T2DM组的胰腺脂肪含量明显增多,特别是T2DM组的胰腺中央区域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胰腺的脂肪含量包括了间质内的脂肪浸润和实质内的脂肪变性两部分,胰腺内的脂肪分布极为不均匀,脂肪浸润是在胰腺间质内呈楔形由胰腺外周区域向中央区域逐渐发展,外周区域的脂肪浸润程度明显高于中央区域。3、经MRI测得的胰腺头部、体部、尾部的PFF没有显着性差异。两位医师所测得13例巴马小型猪胰腺的PFF值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t=-0.477,P=0.642)。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54(95%置信区间为0.848~0.986,P<0.001),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位测量者所测得的胰腺PFF值一致性高。4、PFF与PFC及weight、TG、TCHO、LDL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8、0.919、0.824、0.828、0.824(p<0.001);与GLU、HOMA-IR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9(P=0.014)、0.611(P=0.027),与HDL、INS、HOMA-β、IAI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4(P=0.032)、-6.17(P=0.025)、-0.607(P=0.028)、-0.603(P=0.029);与喂养时间(Age)及HCY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5(P=0.194)、0.236(P=0.437)。5、利用MRI测得的PFF推算胰腺的实际脂肪含量PFC,建立了回归方程:Y=0.69x+9.76,Y代表需要计算的胰腺实际脂肪含量PFC,x代表MRI直接测量的胰腺脂肪分量PFF,9.76是常数项,经过统计学检验,该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2,P<0.001),同时该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R~2=0.86)。结论:1、本研究证实了通过高脂高糖喂养结合小剂量STZ多次注射的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巴马小型猪T2DM模型,并可以用于相关的基础研究。2、本研究发现T2DM巴马小型猪的胰腺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2DM模型中胰腺脂肪沉积由胰腺间质内的脂肪浸润和胰腺实质内的脂肪变性两部分构成,胰腺内的脂肪分布非常不均匀。3、本研究证实了MRI的IDEAL-IQ序列可以准确定量胰腺的脂肪含量,为T2DM患者胰腺病理改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4、本研究发现体重、甘油叁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是胰腺脂肪浸润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活跃程度是胰腺脂肪浸润的保护因素。5、本研究提出胰腺脂肪含量与血糖、血脂的代谢是相互影响及相互被影响的关系,MRI对胰腺脂肪含量的监控可以为临床降脂等新治疗靶点的选择及远期预后提供参考及评估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高日丽,林可意,谭莺,刘子瑜,许海霞[10](2018)在《建立自发缓解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高血糖自发缓解现象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C57BL/6J品系雄性小鼠(体质量21 g)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4只)和对照饮食组(4只),分别予高脂饲料(2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60%脂肪)和匹配对照饲料(7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10%脂肪)喂养。每周监测2组体质量、血糖、摄食量,为期12个月。高脂饮食诱导高血糖出现及自发缓解时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耐量实验。观察终点检测2组小鼠血清胰岛素、血脂、肾脏功能及评价胰岛β细胞质量。结果高脂饮食组空腹血糖呈现动态变化,第3个月开始出现空腹高血糖,与对照饮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一趋势持续至第7个月;第8个月空腹血糖开始下降,与对照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观察终点。上述高血糖自发缓解表型伴随体质量持续增加、胰岛素抵抗进展、平均胰岛面积增大、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着升高。结论12个月单纯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可作为2型糖尿病自发诱导缓解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厚朴是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Rehd.et Wils,Cheng et Law)的干燥枝皮、干皮或根皮。厚朴为传统的芳香化湿药,性味苦、辛、温,具有化湿行滞,温中下气的功能。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厚朴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具有抗菌、抑制炎症反应、抗病毒、抗过敏、影响胃肠活动、肌肉松弛和中枢抑制等作用。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成分80多种,主含β-桉油醇。新木脂素酚类成分,约占药材总量的5%,包括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四氢厚朴酚等20余种,9种生物碱,树脂类成分以及少量皂苷等。厚朴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厚朴治疗代谢性疾病物质基础的研究报道,即厚朴治疗代谢性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均尚不清楚。中医临床主要用厚朴治疗胸腹满闷、止痛、健胃、下气降逆。厚朴的健胃化湿与中医从脾虚痰湿论治2型糖尿病十分吻合,但其具体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完全未知,本论文将以上述中医药从脾虚痰湿论治2型糖尿病为指导,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上述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本论文选择传统芳香健脾化湿药厚朴为研究对象,对其降血糖药效及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厚朴的主要成分和厚朴酚具有非常显着的降血糖药效,其发挥药效的机制是部分激动过氧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配体依赖激活核转录因子。目前已发现有α、β/δ和γ叁种亚型。PPARs被证实在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如糖、脂及胆固醇代谢,PPARs是治疗人类代谢疾病关键靶点。由于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专属和完全激动PPARγ受体,因而在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同时,具有增加体重、心衰等严重不良反应。PPARα、γ双和/或PPARα、γ、δ叁靶点部分激动剂可以克服这一局限,因而寻找PPAR双和/或叁靶点部分激动剂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本论文在前期虚拟筛选和分子水平实际筛选证明厚朴新木脂素类天然分子为PPARα、γ双和/或PPARα、γ、δ叁靶点激动剂的基础上,对厚朴中新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进而从分子、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验证其药效,为发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阐明和厚朴酚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因此本论文通过优化厚朴的提取工艺,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和厚朴酚,将薏苡仁水溶性纤维素与和厚朴酚的配伍,初步证明了和薏胶囊的药效。采用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模型,从整体动物水平,考察了和厚朴酚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以和厚朴酚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叁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和厚朴酚的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8倍量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时。运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相结合,对和厚朴酚的精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和厚朴酚的制备工艺,分离得到95%以上含量的和厚朴酚单体,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了其分子结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工艺,合并3次浓缩液,得到的浸膏减压回收溶剂至相对密度1.10(50℃),向浓缩浸膏中加入10倍量的水,充分搅拌,弃去水溶解液,向浸膏中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充分溶解,收集95%乙醇溶解液,弃去残渣,将95%乙醇溶解液减压浓缩至干,用50%乙醇萃取叁次,收集50%乙醇萃取液,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重结晶,制备得到和厚朴酚单体。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薏苡水溶性纤维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30倍生药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通过和薏胶囊的制剂成型性研究确立了和厚朴酚和薏苡仁的制剂工艺为:取和厚朴酚,于90℃水浴上加热至和厚朴酚完全溶解,取粉碎至80~100目的薏苡水溶性纤维素,加至溶解的和厚朴酚中,充分减半均匀,冷却至室温。采用国际公认的自发性KK/Upj-Ay糖尿病小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和厚朴酚的体内药效。研究和厚朴酚对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的降血糖作用、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胰岛、附睾周脂肪及肝脏组织的影响。给予KK/Upj-AY小鼠高脂饲料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通过灌胃给药35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相应检测指标的差异和胰腺组织病理切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糖值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胰岛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甘油叁脂(Triglyceride,TG)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从第0周开始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小鼠的AUC值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胰岛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l)。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及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和厚朴酚低剂量组、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TG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P<0.05)。和厚朴酚中剂量组小鼠血清LDL含量显着降低(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显着升高(P<0.05)。和厚朴酚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从第2周开始显着降低(P<0.0l)。证明了和厚朴酚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血糖值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血脂紊乱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同时没有诱导小鼠体质量增加。特别是通过体质量比较,以及血脂水平的测定,证明和厚朴酚在显着降低模型动物血糖的同时,能够显着减轻模型动物体重,显着降低总胆固醇,甘油叁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实现对糖脂的同步调整,从而避免了罗格列酮等PPARy专属激动剂类胰岛素增敏剂所具有的体重增加、水肿、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昕涛,王敏君,严文韬,孙宇,杨桃.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9

[2].曹晓强.和厚朴酚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3].王璐.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基本代谢特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4].孟祥雯,张毅,李胜.基因敲除技术应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5].汪悦,杨阳,邬颖华.高能量饮食联合STZ诱导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6].林文东,李振喜,施水液,张美佳.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参芪复方干预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8

[7].邱先杰,李伟正,杨湘武.糖尿病动物模型在减重代谢外科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2018

[8].王越平,母立众,鲁云霞,张一,贺缨.加热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皮肤血流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陈钇地.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脂肪浸润MRI定量研究的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8

[10].高日丽,林可意,谭莺,刘子瑜,许海霞.建立自发缓解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可行性探讨[J].新医学.2018

标签:;  ;  ;  ;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论文-陈昕涛,王敏君,严文韬,孙宇,杨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