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新闻报道论文-田冰

对外新闻报道论文-田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外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俄关系,对俄报道,中新社,媒体合作

对外新闻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田冰[1](2019)在《做好新时期对外报道工作——中国新闻社对俄报道理念与实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俄两国媒体依托大型国家活动和国际重大事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媒体合作层次高、领域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俄罗斯国内也有杂音干扰中俄关系健康平稳发展。我们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开展精准传播、合作传播,积极探索适应和提升两国媒体务实合作的新内容、新方法与新路径,开拓对俄传播新格局。(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17期)

李灿[2](2019)在《让世界理解中国——关于拓展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深度广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交往大大增加,国际矛盾千奇百怪,加强中国新闻的对外宣传报道,为中国各项事业营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达到"内外并重",成为各个新闻宣传单位的新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流媒体,到行业媒体,都不例外。作为对外宣传报道目标的经典概括,"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句口号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现在看来,颇有不足,很有必要再加上一句:让世界理解中国。了解与理解,词义相近,但也有明显不同的含义。(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宣传》期刊2019年03期)

许向东,邓鹏卓[3](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对外新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8年11月7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与搜狗公司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先后参与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博会、春运等若干重要事件的报道,叁个月内生产出3400余条新闻,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与传媒业融合并付诸规模化应用的典型案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亮相的不仅有使用中文播报的"AI合成主播",同时还有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使命的英文(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6期)

刘芳芳[4](2019)在《评价理论框架下对外媒“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在学术界,话语分析学家对与该倡议有关的新闻话语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积极话语分析可以有效地捕捉“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所蕴含的语言资源,并揭示其功能以及意义。评价理论是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工具,包括态度、介入和极差叁个子系统。在新闻话语研究中,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能够反映作者态度、观点、立场等的语言资源,并对这些语言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蕴含的发话者意图。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本研究对西方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以探讨评价性语言资源在语篇中的分布特征、功能及其背后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西方媒体,包括《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发布的十五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在分布特征方面,态度资源所用最多且以积极性的态度资源为主要特征,其次是介入资源,最后是级差资源。就评价资源的功能而言,西方媒体借助态度资源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和前景,运用介入资源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使用级差资源来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和参与其中的意愿。就评价资源使用的原因而言,社会和文化背景是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本研究对今后的话语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在评价资源的识别过程中,有必要对评价理论建立统一的标准。其次,研究者可以就该话题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蔡文捷[5](2019)在《运用境外社交平台创新对外新闻报道的研究——以《今日广东》在脸书的传播创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传播是我国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新时代中国,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对外宣传效果逐渐式微。2014年8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外宣工作者要因势而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借助移动传播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本文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电视外宣栏目《今日广东》为样本,结合实际传播数据,探析利用境外社交平台脸书(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邵文[6](2019)在《创新创优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传播力——优秀消息、优秀对外新闻评审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消息、优秀对外新闻评审组7位评委对来自全省叁级广播电视台的76件广播类节目、86件电视类节目进行了的集中评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4天认真的审听、审看、评议和表决,评出优秀广播短消息3件、长消息6件、连续(系列)报道3件、优秀对外新闻1件;提名广播短消息3件、长消息6件、连续(系列)报道3件、对外新闻1件;淘汰广播短消息7件、长消息14件、连(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9期)

王苑奇[7](2019)在《我国对外新闻报道内容创新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报道领域发展迅速。但同时,国际传播环境变化剧烈,要求我国的对外报道必须持续创新。近二十年来,内容创新逐渐走向新闻创新研究的舞台中心,国内众多学者对内容创新进行了概念、意义和路径的解读。本文在对近二十年中国学者的对外报道内容创新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内容创新的理论内核尚不明晰,研究滞后于且脱离国际传播的现实语境。本文认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借鉴入西方传播理论,明确内容创新的内涵;探讨对外报道内容创新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动态;关注中西方对外报道内容创新路径的对比研究;融合多学科视角进行对外报道内容创新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2期)

吉莉[8](2019)在《浅析短视频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视频新闻是一个新兴的传播领域,目前,短视频新闻关注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新闻短视频成为各类媒体竞争的重要市场。本文以短视频为切入点,在概述短视频新闻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差异,重点探讨了短视频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策略,以期为短视频新闻制作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01期)

荣娇娇[9](2018)在《如何提升中国扶贫新闻对外报道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五年来,中国减少贫困人口6800多万,这相当于每年脱贫1000多万人,每月脱贫100多万人,每天脱贫3万多人。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8年09期)

沙克尔江·阿不都许库尔[10](2018)在《我国新闻媒体客户端对外传播特征分析——以China Daily,CGTN关于十九大专题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往往存在着"反差",原因正是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鉴于中国形象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因此需要加快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听清中国声音。西方媒体在选用我们的报道时,经常截取只言片语,扭曲我们的本意。我国海外新闻客户端可以直达海外受众,更能直观反映真实的中国形象。文章试图研究,在海外新闻客户端上,中国新闻的话语体系、内容生产呈现出哪些特征及新趋势,对比分析研究CGTN和China Daily的新闻客户端关于十九大报道对外传播特征,为CGTN的对外传播内容、形式的革新及提高国际传播效果提出意见。(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对外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交往大大增加,国际矛盾千奇百怪,加强中国新闻的对外宣传报道,为中国各项事业营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达到"内外并重",成为各个新闻宣传单位的新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流媒体,到行业媒体,都不例外。作为对外宣传报道目标的经典概括,"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句口号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现在看来,颇有不足,很有必要再加上一句:让世界理解中国。了解与理解,词义相近,但也有明显不同的含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外新闻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田冰.做好新时期对外报道工作——中国新闻社对俄报道理念与实践探析[J].新闻战线.2019

[2].李灿.让世界理解中国——关于拓展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深度广度的思考[J].江苏教育宣传.2019

[3].许向东,邓鹏卓.人工智能时代的对外新闻报道[J].对外传播.2019

[4].刘芳芳.评价理论框架下对外媒“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5].蔡文捷.运用境外社交平台创新对外新闻报道的研究——以《今日广东》在脸书的传播创新为例[J].对外传播.2019

[6].邵文.创新创优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传播力——优秀消息、优秀对外新闻评审小结[J].西部广播电视.2019

[7].王苑奇.我国对外新闻报道内容创新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19

[8].吉莉.浅析短视频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差异[J].新闻传播.2019

[9].荣娇娇.如何提升中国扶贫新闻对外报道的有效性[J].对外传播.2018

[10].沙克尔江·阿不都许库尔.我国新闻媒体客户端对外传播特征分析——以ChinaDaily,CGTN关于十九大专题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

标签:;  ;  ;  ;  

对外新闻报道论文-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