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体质论文-游嘉,陈卡,张乾勇,王斌,常徽

士兵体质论文-游嘉,陈卡,张乾勇,王斌,常徽

导读:本文包含了士兵体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士兵,平均身高,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

士兵体质论文文献综述

游嘉,陈卡,张乾勇,王斌,常徽[1](2010)在《某热区部队士兵体质现况调查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项目通过对热区某通讯部队的身体发育、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掌握该部队战士的体质状况,为下一步评价高温环境下的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和指导热区部队合理膳食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热区某通信部队战士80名,全为男性青年,年龄18~23岁,平均20.01±1.48岁,平均军龄1.76±1.13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GJB1102-91)规定的方法测定并评价士兵身高、体重、胸围、腹围、上臂肌围、皮褶厚度,使用Inbodys-720人体体成分仪测量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发育、营养状况指标,并进一步计算体质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维克尔指数;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白蛋白、甘油叁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中"GJB4126-2000"为标准进行营养状况生化评价。结果该部队战士的平均身高(172.68±4.61cm)、体重(63.72±7.18kg)、体脂百分比(13.39±3.97)、BMI(21.34±2.03)、维克尔指数(89.36±5.97)均大于"GJB1102-1991"中的参考平均值;血清白蛋白(48.55±1.43g/L)、甘油叁酯(1.49±0.71mmol/L)、总胆固醇(3.91±0.42 mmol/L)、血红蛋白(138.91±10.91g/L)均在正常范围。按照"GJB1102-1991"标准,该部队战士的平均身高为良好、体型粗壮,身体发育综合评价良好。结论该热区通讯部队战士身体发育状况总体较好,但体脂百分比较高,建议该部队结合体能训练方式和膳食调节两方面进行改善。(本文来源于《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12-01)

王金文[2](2009)在《士兵体质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士兵体质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究竟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未能完全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清军与太平军在不同时期的士兵体质状况,以及影响士兵体质状况的诸多原因,来重新解释太平天国运动的顺利、相持和衰落的不同阶段,进而揭示士兵体质与战争的密切关系。体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现有的诸多定义看,其至少应该包含先天遗传性、后天获得性及心理因素的稳定性叁个方面。在战争状态下,部队流动性强,不得不临时招募大量兵勇,不同兵源地的士兵体质存在先天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太平军大部分时间进行流动作战,在战争的前、中、后期,士兵的来源有很大的不同;私人武装——湘军和淮军重视乡土观念,将帅和士兵分别主要来自湖南和安徽,其中淮军受到环境的限制,被围困在上海,并不能从容的回到两淮招募。仓促之中借湘勇、改防军、收降众、用洋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仍然非常注重乡土观念,即尽量的拣选两淮健儿,淮军把湘军的营伍制度与西方的技术融合起来,战斗力非常强;政府的经制军——八旗和绿营腐化堕落,根本不能战斗。八旗是清朝未入关前的部落军队,在入关后就已经衰落了,绿营是入关后接收明朝各省降军建立起来的,主要担负保卫国家的任务。乾隆末年以后,绿营这一个工具逐渐腐朽了。186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垮,清政府不得不完全依靠湘军、淮军,以对付太平军。而疾病、医疗卫生、粮饷供应、心理因素的稳定性等后天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士兵的体质状况。与清军不同,太平军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很好的控制急性传染病的肆虐,而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染性并不强,病死率也不高。但是面对鼠疫、霍乱等的肆虐时,作战双方的战斗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粮饷更是与士兵的体质息息相关。战争状态下,军人心理素质的稳定,同样会影响战争的结局。在士兵体质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作用下,太平军的士兵体质状况总体上是逐步恶化的,而湘、淮等私人武装的体质状况大体能保持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失利似乎是不可避免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敏,秦永生,高文静,董宏伟,刘冠南[3](2005)在《武警某部士兵体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以及不同兵龄士兵的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以掌握该部队士兵体质的总体状况。方法 测量武警某部队1730名男士兵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入伍新兵的身体素质与同龄人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兵龄长短是影响战士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入伍时间的延长战士体质呈明显发展趋势。结论 本研究测量的武警某机动部队战士体质状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5年05期)

张敏,秦永生,高文静,常震,张磊[4](2005)在《不同训练方案对新士兵体质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将400名入伍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能训练中实验组实施干预训练方案,对照组按部队现行方案组织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和场地条件相同,经8周训练后的结果表明:(1)两种方案均能有效减少新兵体脂含量,促进瘦体组织增长;(2)实验训练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新兵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两种方案比较,实验训练方案优于部队现行方案。(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05年02期)

李军华,高晓发[5](2002)在《海军士兵体质档案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调查法,对海军某部训练基地士兵体质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士兵体质档案动态管理系统。(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曹洪流,马武祥,安江燕,肖新发,霍安民[6](2000)在《坑道内执勤士兵体质状况的调查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军事作业坑道内执勤士兵的体质状况 ,为加强坑道内执勤士兵的体质训练与卫生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军用标准 (简称军标 )对某军事坑道内、外执勤士兵分组进行体重、胸围、最大摄氧量、10 0m跑、30 0 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7个项目的测试 ,并以军标为准 ,进行体质状况评价。结果 :坑道内执勤组群体体质基本上可以达到军标要求 ,体质指数属中等 ,但与坑道外执勤部队及军标相比 ,在某些项目上还有一定差距。坑道外执勤组群体体质指数属良好。坑道内、外执勤的两组士兵的体重、胸围、10 0m跑及坑道外执勤组的 30 0 0m跑明显高于军标 ,两组士兵的最大摄氧量及坑道内执勤组的 30 0 0m跑明显低于军标 ,二者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坑道内执勤部队的体质指数略低于坑道外执勤部队 ,但两组均需加大有氧能力的训练 ,坑道内执勤部队还应加大耐力的训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刘国绕,银涛,徐敏[7](1997)在《南方某部200名士兵体质状况测量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某部200名士兵体质状况测量与评价刘国绕银涛徐敏(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广州,510500)为了解驻南方部队士兵体质状况,贯彻推广《部队健康综合评价》(GJB2125-94),我们对南方某部200名士兵进行了测试。1对象与方法(1)对象:随机...(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邵伟荣,冯福根,唐祖明,周信山,陈志祥[8](1992)在《某部士兵体质状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现代化战争对军人体质的要求,我们对262名步兵战士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制定我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标准》和《战士体力评价标准》,指导部队训练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92年03期)

士兵体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士兵体质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究竟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未能完全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清军与太平军在不同时期的士兵体质状况,以及影响士兵体质状况的诸多原因,来重新解释太平天国运动的顺利、相持和衰落的不同阶段,进而揭示士兵体质与战争的密切关系。体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现有的诸多定义看,其至少应该包含先天遗传性、后天获得性及心理因素的稳定性叁个方面。在战争状态下,部队流动性强,不得不临时招募大量兵勇,不同兵源地的士兵体质存在先天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太平军大部分时间进行流动作战,在战争的前、中、后期,士兵的来源有很大的不同;私人武装——湘军和淮军重视乡土观念,将帅和士兵分别主要来自湖南和安徽,其中淮军受到环境的限制,被围困在上海,并不能从容的回到两淮招募。仓促之中借湘勇、改防军、收降众、用洋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仍然非常注重乡土观念,即尽量的拣选两淮健儿,淮军把湘军的营伍制度与西方的技术融合起来,战斗力非常强;政府的经制军——八旗和绿营腐化堕落,根本不能战斗。八旗是清朝未入关前的部落军队,在入关后就已经衰落了,绿营是入关后接收明朝各省降军建立起来的,主要担负保卫国家的任务。乾隆末年以后,绿营这一个工具逐渐腐朽了。186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垮,清政府不得不完全依靠湘军、淮军,以对付太平军。而疾病、医疗卫生、粮饷供应、心理因素的稳定性等后天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士兵的体质状况。与清军不同,太平军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很好的控制急性传染病的肆虐,而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染性并不强,病死率也不高。但是面对鼠疫、霍乱等的肆虐时,作战双方的战斗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粮饷更是与士兵的体质息息相关。战争状态下,军人心理素质的稳定,同样会影响战争的结局。在士兵体质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作用下,太平军的士兵体质状况总体上是逐步恶化的,而湘、淮等私人武装的体质状况大体能保持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失利似乎是不可避免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兵体质论文参考文献

[1].游嘉,陈卡,张乾勇,王斌,常徽.某热区部队士兵体质现况调查及分析[C].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2].王金文.士兵体质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张敏,秦永生,高文静,董宏伟,刘冠南.武警某部士兵体质研究[J].武警医学.2005

[4].张敏,秦永生,高文静,常震,张磊.不同训练方案对新士兵体质影响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5

[5].李军华,高晓发.海军士兵体质档案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

[6].曹洪流,马武祥,安江燕,肖新发,霍安民.坑道内执勤士兵体质状况的调查与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

[7].刘国绕,银涛,徐敏.南方某部200名士兵体质状况测量与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

[8].邵伟荣,冯福根,唐祖明,周信山,陈志祥.某部士兵体质状况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2

标签:;  ;  ;  ;  

士兵体质论文-游嘉,陈卡,张乾勇,王斌,常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