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海浪海洋论文-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

大气海浪海洋论文-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海浪海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耦合模型,台风“威马逊”,上层海洋,海表温度

大气海浪海洋论文文献综述

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1](2016)在《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CT耦合器,基于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叁代海浪模型SWAN,建立了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台风"威马逊"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选择合理WRF参数,耦合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威马逊"台风的路径、强度。台风作用下的海表温度下降、流场和波浪场的旋转性和偏右性特征也较合理。(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6年02期)

王扬杰[2](2015)在《基于大气—海洋—海浪实时耦合模式的台风过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带气旋过程涉及到海洋和大气耦合相互作用,气旋风应力引起表层水体流动、海表温度下降以及海表粗糙度变化,而上层海洋的变化又会对热带气旋发展起到反馈作用,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在大气、海洋和波浪的数值模式中考虑大气-海洋-海浪叁者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过程中大气、海洋和波浪的预报或后报精度。采用MCT耦合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叁维非结构化网格海洋模式FVCOM和第叁代海浪模式SWAN已初步建立了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本文进一步完善该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台风过程的模拟。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为:1.对已有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进行了完善,WRF和FVCOM之间交换变量增加WRF模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降水和蒸发、海表气压。分析积云参数化方案、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长短波辐射方案对台风强度和路径模拟效果的影响。2.选择合理WRF参数,运用耦合模式模拟2014年“威马逊”和“海鸥”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台风移动路径模拟平均误差分别小于50km和35km;模拟台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和实况一致。耦合模式能合理模拟台风过程风场分布的偏右性。3.耦合模式能合理模拟台风过程海表温度下降及其偏右性、流场和波浪场的旋转性和偏右性。“威马逊”最大降温约4°C,“海鸥”过程中台风路径附近的深海洋面最大降温约1.4°C。台风中心位于深海洋面时,“威马逊”过程台风中心附近流速可达2m/s,“海鸥”过程台风中心附近流速可达1.25m/s。台风中心位于深海洋面时,“威马逊”过程有效波高最大值为14.8m,“海鸥”过程有效波高最大值为13.4m。(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林谌[3](2014)在《大气—海洋—海浪实时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和海洋界面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尤其在热带气旋过程中,相互作用表现更为显着,大气和海洋、波浪的状态时刻受到彼此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在数值模拟中需要合理反映叁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本文采用MCT(Model Coupling Toolkit)耦合器,基于大尺度大气模型WRF、叁维非结构化网格海洋模型FVCOM和第叁代海浪模型SWAN,建立了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并将模式应用于理想台风状况下的模拟。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为:1.利用MCT耦合器,基于WRF、FVCOM和SWAN模型建立了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实现了不同类型网格之间的数据插值和传递。叁个模型间通过交换所需物理量实现实时耦合,WRF提供海表面风要素,FVCOM提供海表面温度、水位和流速,SWAN提供有效波高、波长和谱峰周期等。2.将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应用于理想热带气旋情况下的模拟。对非耦合、大气—海洋耦合、大气—波浪耦合、以及大气—海洋—波浪耦合等不同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海表面温度受到热带气旋作用降低,并反馈作用于台风,使台风强度减小。增大的海表面粗糙度也会降低热带气旋的风速。(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1-01)

张进峰,黄立文,文元桥,邓健[4](2011)在《区域大气-海浪-海洋耦合模式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天气过程中海-气-浪相互作用是通过海-气界面的热力过程和动力过程等物理过程来实现的.通过全面考虑大气诱导的海洋变化对大气的效应和海洋诱导的大气扰动对海洋的效应,从海-气-浪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气界面的热力过程和动力过程2个方面,应用分布式多平台耦合器将大气模式MM5、海浪模式WAVEWATCH-Ⅲ和海洋模式POM进行耦合,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海浪-海洋耦合模式.(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1年03期)

宋振亚,乔方利,雷晓燕,杨永增[5](2007)在《大气-海浪-海洋环流耦合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北太平洋SST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最新发展的波致运动混合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MASNUM海浪波数谱数值模式和大气-海洋环流耦合数值模式FGCM-0建立了大气-海浪-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并进行了无通量调整数值试验。50年模拟结果平均SST的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大气-海浪-海洋环流耦合数值模式比大气-海洋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在北太平洋海区SST的模拟上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模拟出更加合理的SST。(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07年05期)

大气海浪海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带气旋过程涉及到海洋和大气耦合相互作用,气旋风应力引起表层水体流动、海表温度下降以及海表粗糙度变化,而上层海洋的变化又会对热带气旋发展起到反馈作用,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在大气、海洋和波浪的数值模式中考虑大气-海洋-海浪叁者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过程中大气、海洋和波浪的预报或后报精度。采用MCT耦合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叁维非结构化网格海洋模式FVCOM和第叁代海浪模式SWAN已初步建立了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本文进一步完善该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台风过程的模拟。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为:1.对已有大气-海洋-波浪实时耦合模式进行了完善,WRF和FVCOM之间交换变量增加WRF模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降水和蒸发、海表气压。分析积云参数化方案、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长短波辐射方案对台风强度和路径模拟效果的影响。2.选择合理WRF参数,运用耦合模式模拟2014年“威马逊”和“海鸥”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台风移动路径模拟平均误差分别小于50km和35km;模拟台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和实况一致。耦合模式能合理模拟台风过程风场分布的偏右性。3.耦合模式能合理模拟台风过程海表温度下降及其偏右性、流场和波浪场的旋转性和偏右性。“威马逊”最大降温约4°C,“海鸥”过程中台风路径附近的深海洋面最大降温约1.4°C。台风中心位于深海洋面时,“威马逊”过程台风中心附近流速可达2m/s,“海鸥”过程台风中心附近流速可达1.25m/s。台风中心位于深海洋面时,“威马逊”过程有效波高最大值为14.8m,“海鸥”过程有效波高最大值为13.4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海浪海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16

[2].王扬杰.基于大气—海洋—海浪实时耦合模式的台风过程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林谌.大气—海洋—海浪实时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4

[4].张进峰,黄立文,文元桥,邓健.区域大气-海浪-海洋耦合模式的建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

[5].宋振亚,乔方利,雷晓燕,杨永增.大气-海浪-海洋环流耦合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北太平洋SST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

标签:;  ;  ;  ;  

大气海浪海洋论文-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