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族地区论文-钟顺秋,李明星,周俊萍

川西民族地区论文-钟顺秋,李明星,周俊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川西民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社会实践,实效机制,思想政治

川西民族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钟顺秋,李明星,周俊萍[1](2019)在《川西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机制建设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基于川西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优化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促进川西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可持续发展,提升川西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和水平。(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王雪燕,张强,任心甫[2](2018)在《川西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不断富强的重要保证。川西地区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特性,这里经济发展总体滞后,要想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突破保守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了川西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周海滨[3](2018)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环境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外关于环境治理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政府主观决策,研究如何自上而下的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其研究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偏向于宏观;另一类则是从个人的环境行为出发,研究各类环境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环境治理的体系和措施,偏向于微观。在环境治理中,如果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的保证治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矛盾日益凸显,政府的环境治理体系、措施和手段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西部地区不仅在我国占地面积大,发展状况相对落后,而且还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当地居民的民俗习惯、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相比发达地区不仅差距巨大,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国内外有关个人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出发,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了个人行为研究的主流理论和相关模型,分析了现有研究中个人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不足和缺陷。然后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感知、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四个维度构建了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具体的指标进行了细化、验证和测量。最后,本文将分析的结果与集体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制度规制理论和多中心理论相结合,指出了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不足,应着重改善的重点和解决的措施。鉴于本文研究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状况,将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环境治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有效的开展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宝贵的参考。研究的结论不仅有利于确保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提升居民的环境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3-01)

商林威[4](2017)在《城镇化进程中川西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并流传至今的传统体育种类和项目众多,主要以宗教信仰、民俗节庆活动、生产生活、生存竞争及师徒授艺等方式传承与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川西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环境发生变迁、传承主体不断发生迁移、文化根源逐渐迷失,民族传统体育面临传统与现代双重张力,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川西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校本教材、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相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等对策建议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ESE 2017) V76》期刊2017-07-01)

张永莉[5](2016)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国际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国际化战略建设,着力推进川西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升级,实现文化经济大跨越大发展。该研究以"走出去"战略为基础,促进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体系及国际化推广,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强化民族民间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影响力,民族文化推广还能提升国家软实力。(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6年11期)

彭柳荣[6](2016)在《地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川西边缘几个县市地区民族美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周边聚集多种民族,民族文化经过历史发展逐渐进行着相互间的融合。如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地存在典型的川西建筑工艺和手工作品。高校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正好利用多民族文化营养来丰富其课程内容,形成特色课程。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把这些资源融进高校学前教育课堂,让极富营养的川西北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起到作用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把民族文化资源与与现代艺术教育结合,形成新颖独特的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该是当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的创新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10期)

罗睿,王刘辉,王倩[7](2016)在《川西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功能提升路径——以德格达马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民族小城镇由于地理地形限制,地方发展受到很大阻碍,但因此也保留了其多彩的文化与自然资源,随着交通的便捷,川西自驾游火热爆棚,出现了许多旅游小城镇,旅游是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特色,但是城镇的旅游功能不够突出,服务特色不够鲜明,旅游资源也缺乏梳理与整合,交通、旅游设施、旅游商贸的发展现状难以满足游客要求,支撑旅游发展。民族特色小城镇的旅游功能提升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6年08期)

郭璨[8](2016)在《川西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它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正的基本理念。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而造成的累积效应,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偏远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的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县是我国国民教育最基本的区划单元,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在人权、事权、物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因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成为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本文立足于川西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四川省L县作为研究个案进行实证调查,寻找促进川西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论文首先详细阐述了实证调查的研究设计。从个案的基本情况和其典型性出发,解释了个案选择的原因及其研究范围。然后介绍了对个案进行实证调查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以判断个案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是否均衡及其均衡程度。根据上述的调查设计,本论文分别对L县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L县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L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L县义务教育的师资情况、L县义务教育的生源情况以及L县义务教育质量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其各指标的差异系数,描述L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通过实证调查,本研究发现L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达到基本均衡,但距离高水平的均衡还存在差距。总的来说,影响川西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叁个方面:客观环境的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民族文化影响。其中,民族地区特殊地域环境的制约包括自然环境恶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体制机制的障碍又包括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缺陷、教师鼓励政策的不足和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缺乏。由此,结合国内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促进川西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应从五点出发:一是要均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健全经费保障体系;二是要推进后标准化时代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叁是加强民族地区县域内的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完善民族地区县域督导评估机制;五是尊重民族差异,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的教育。(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1)

赵艳[9](2016)在《论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游环境等因素,提出规模集聚开发模式、草原生态观光与文化相融合的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模式等3种模式以供发展模式调整选择,并以期为类似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性建议与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6年01期)

史秋霞[10](2015)在《产业视角下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目标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特点是起步晚、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根据新的国情,在城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少数民族“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要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着提升。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理论的阐述和分析,认为在我国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一定要通过主导产业的推动,注重城镇化的质量和农牧民转为市民的质量,产城互动、产业兴城,促进农村人口真正的融入到城镇化的生活中,而不是盲目追求城镇数量,造“空城”、“鬼城”。川西民族地区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城镇化建设一直属于落后状态,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质量较差、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又好又快的促进川西民族地区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适宜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川西民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不断富强的重要保证。川西地区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特性,这里经济发展总体滞后,要想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突破保守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了川西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川西民族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钟顺秋,李明星,周俊萍.川西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机制建设与完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2].王雪燕,张强,任心甫.川西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

[3].周海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环境治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4].商林威.城镇化进程中川西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C].Proceedingsof2017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SportsEducation(ESE2017)V76.2017

[5].张永莉.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国际化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6

[6].彭柳荣.地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川西边缘几个县市地区民族美术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

[7].罗睿,王刘辉,王倩.川西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功能提升路径——以德格达马乡为例[J].城乡建设.2016

[8].郭璨.川西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6

[9].赵艳.论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10].史秋霞.产业视角下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标签:;  ;  ;  ;  

川西民族地区论文-钟顺秋,李明星,周俊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